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文學

關燈
及新安王還京,除臨海嗣王府限外谘議參軍。

    十一年春,皇太子幸太學,诏新安王于辟雍發《論語》題,仍命伯陽為《辟雍頌》,甚見嘉賞。

    除鎮右新安王府谘議參軍事。

    十三年,聞姊喪,發疾而卒,時年六十六。

     張正見,字見赜,清河東武城人也。

    祖蓋之,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

    父修禮,魏散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

    正見幼好學,有清才。

    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贊賞之。

    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座說經,正見嘗預講筵,請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鹹屬目焉。

    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

    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騎侍郎,遷彭澤令。

    屬梁季喪亂,避地于匡俗山,時焦僧度擁衆自保,遣使請交,正見懼之,遜辭延納,然以禮法自持,僧度亦雅相敬憚。

     高祖受禅,诏正見還都,除鎮東鄱陽王府墨曹行參軍,兼衡陽王府長史。

    曆宜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陽郡丞。

    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著士如故。

    太建中卒,時年四十九。

    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尤善,大行于世。

     蔡凝,字子居,濟陽考城人也。

    祖撙,梁吏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

    父彥高,梁給事黃門侍郎。

    凝幼聰晤,美容止。

    既長,博涉經傳,有文辭,尤工草隸。

    天嘉四年,釋褐授秘書郎,轉廬陵王文學。

    光大元年,除太子洗馬、司徒主簿。

    太建元年,遷太子中舍人。

    以名公子選尚信義公主,拜驸馬都尉、中書侍郎。

    遷晉陵太守。

    及将之郡,更令左右緝治中書廨宇,謂賓友曰:"庶來者無勞,不亦可乎?"尋授甯遠将軍、尚書吏部侍郎。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為時所重,常端坐西齋,自非素貴名流,罕所交接,趣時者多譏焉。

    高宗常謂凝曰:"我欲用義興主婿錢肅為黃門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對曰:"帝鄉舊戚,恩由聖旨,則無所複問。

    若格以佥議,黃散之職,故須人門兼美,惟陛下裁之。

    "高宗默然而止。

    肅聞而有憾,令義興主日谮之于高宗,尋免官,遷交阯。

    頃之,追還。

     後主嗣位,受晉安王谘議參軍,轉給事黃門侍郎。

    後主嘗置酒會,群臣歡甚,将移宴于弘範宮,衆人鹹從,唯凝與袁憲不行。

    後主曰:"卿何為者?"凝對曰:"長樂尊嚴,非酒後所過,臣不敢奉诏。

    "衆人失色。

    後主曰:"卿醉矣。

    "即令引出。

    他日,後主謂吏部尚書蔡徵曰:"蔡凝負地矜才,無所用也。

    "尋遷信威晉熙王府長史,郁郁不得志,乃喟然歎曰:"天道有廢興,夫子雲'樂天知命',斯理庶幾可達。

    "因制《小室賦》以見志,甚有辭理。

    陳亡入隋,道病卒,時年四十七。

     子君知,頗知名。

     阮卓,陳留尉氏人。

    祖诠,梁散騎侍郎。

    父問道,梁甯遠嶽陽王府記室參軍。

    卓幼而聰敏,笃志經籍,善談論,尤工五言詩。

    性至孝,其父随嶽陽王出鎮江州,遇疾而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

    屬侯景之亂,道路阻絕,卓冒履險艱,載喪柩還都。

    在路遇賊,卓形容毀瘁,号哭自陳,賊哀而不殺之,仍護送出境。

    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号,俄而風息,人皆以為孝感之至焉。

     世祖即位,除輕車鄱陽王府外兵參軍。

    天康元年,轉雲麾新安王府記室參軍,仍隋府轉翊右記室,帶撰史著士。

    遷鄱陽王中衛府錄事,轉晉安王府記室,著士如故。

    及平歐陽纥,交阯夷獠往往相聚為寇抄,卓奉使招慰。

    交阯通日南、象郡,多金翠珠貝珍怪之産,前後使者皆緻之,唯卓挺身而還,衣裝無他,時論鹹伏其廉。

    遷衡陽王府中錄事參軍。

    入為尚書祠部郎。

    遷始興王中衛府記室參軍。

     叔陵之誅也,後主謂朝臣曰:"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

    "至德元年,入為德教殿學士。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話聘隋。

    隋主夙聞卓名,乃遣河東薛道衡、琅邪顔之推等,與卓談宴賦詩,賜遺加禮。

    還除招遠将軍、南海王府谘議參軍。

    以目疾不之官,退居裡舍,改構亭宇,修山池卉木,招緻賓友,以文酒自娛。

    祯明三年入于隋,行至江州,追感其父所終,因遘疾而卒,時年五十九。

     時有武威陰铿,字子堅,梁左衛将軍子春之子。

    幼聰慧,五歲能誦詩賦,日千言。

    及長,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

    釋褐梁湘東王法曹參軍。

    天寒,铿嘗與賓友宴飲,見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衆坐皆笑,铿曰:"吾侪終日酣飲,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

    "及侯景之亂,铿嘗為賊所擒,或救之獲免,铿問其故,乃前所行觞者。

    天嘉中,為始興王府中錄事參軍。

    世祖嘗宴群臣賦詩,徐陵言之于世祖,即日召铿預宴,使賦新成安樂宮,铿授筆便就,世祖甚歎賞之。

    累遷招遠将軍、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頃之卒。

    有集三卷行于世。

     史臣曰:夫文學者,蓋人倫之所基欤?是以君子異乎衆庶。

    昔仲尼之論四科,始乎德行,終于文學,斯則聖人亦所貴也。

    至如杜之偉之徒,值于休運,各展才用,之偉尤著美焉。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