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 熊昙朗 周迪 留異 陳寶應
關燈
小
中
大
熊昙朗,豫章南昌人也。
世為郡著姓。
昙朗跅弛不羁,有膂力,容貌甚偉。
侯景之亂,稍聚少年,據豐城縣為栅,桀黠劫盜多附之。
梁元帝以為巴山太守。
荊州陷,昙朗兵力稍強,劫掠鄰縣,縛賣居民,山谷之中,最為巨患。
及侯瑱鎮豫章,昙朗外示服從,陰欲圖瑱。
侯方兒之反瑱也,昙朗為之謀主。
瑱敗,昙朗獲瑱馬仗子女甚多。
及蕭勃逾領,歐陽頠為前軍,昙朗绐頠共往巴山襲黃法抃,又報法抃期共破頠,約曰"事捷與我馬仗"。
及出軍,與頠掎角而進,又绐頠曰"餘孝頃欲相掩襲,須分留奇兵,甲仗既少,恐不能濟"。
頠乃送甲三百領助之。
及至城下,将戰,昙朗僞北,法抃乘之,頠失援,狼狽退衄,昙朗取其馬仗而歸。
時巴山陳定亦擁兵立寨,昙朗僞以女妻定子。
又謂定曰"周迪、餘孝頃并不願此婚,必須以強兵來迎"。
定乃遣精甲三百并土豪二十人往迎,既至,昙朗執之,收其馬仗,并論價責贖。
紹泰二年,昙朗以南川豪帥,随例除遊騎将軍。
尋為持節、飙猛将軍、桂州刺史資,領豐城令,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
王琳遣李孝欽等随餘孝頃于臨川攻周迪,昙朗率所領赴援。
其年,以功除持節、通直散騎常侍、甯遠将軍,封永化縣侯,邑一千戶,給鼓吹一部。
又以抗禦王琳之功,授平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馀并如故。
及周文育攻餘孝劢于豫章,昙朗出軍會之,文育失利,昙朗乃害文育,以應王琳,事見文育傳。
于是盡執文育所部諸将,據新淦縣,帶江為城。
王琳東下,世祖征南川兵,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黃法抃欲沿流應赴,昙朗乃據城列艦斷遏,迪等與法抃因帥南中兵築城圍之,絕其與琳信使。
及王琳敗走,昙朗黨援離心,迪攻陷其城,虜其男女萬馀口。
昙朗走入村中,村民斬之,傳首京師,懸于朱雀觀。
于是盡收其宗族,無少長皆棄市。
周迪,臨川南城人也。
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強弩,以弋獵為事。
侯景之亂,迪宗人周續起兵于臨川,梁始興王蕭毅以郡讓續,迪召募鄉人從之,每戰必勇冠衆軍。
續所部渠帥,皆郡中豪族,稍驕橫,續頗禁之,渠帥等并怨望,乃相率殺續,推迪為主,迪乃據有臨川之地,築城于工塘。
梁元帝授迪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壯武将軍、高州刺史,封臨汝縣侯,邑五百戶。
紹泰二年,除臨川内史。
尋授使持節、散騎常侍、信威将軍、衡州刺史,領臨川内史。
周文育之讨蕭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觀成敗。
文育使長史陸山才說迪,迪乃大出糧饷,以資文育。
勃平,以功加振遠将軍,遷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東下,迪欲自據南川,乃總召所部八郡守宰結盟,聲言入赴,朝廷恐其為變,因厚慰撫之。
琳至湓城,新吳洞主餘孝頃舉兵應琳。
琳以為南川諸郡可傳檄而定,乃遣其将李孝欽、樊猛等南征糧饷。
猛等與餘孝頃相合,衆且二萬,來趨工塘,連八城以逼迪。
迪使周敷率衆頓臨川故郡,截斷江口,因出與戰,大敗之,屠其八城,生擒李孝欽、樊猛、餘孝頃送于京師,收其軍實,器械山積,并虜其人馬,迪并自納之。
永定二年,以功加平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一千五百戶,給鼓吹一部。
世祖嗣位,進号安南将軍。
熊昙朗之反也,迪與周敷、黃法抃等率兵共圍昙朗,屠之,盡有其衆。
王琳敗後,世祖徵迪出鎮湓城,又徵其子入朝,迪趑趄顧望,并不至。
豫章太守周敷本屬于迪。
至是與黃法抃率其所部詣阙,世祖錄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賞,迪聞之,甚不平,乃陰與留異相結。
及王師讨異,迪疑懼不自安,乃使其弟方興率兵襲周敷,敷與戰,破之。
又别使兵襲華皎于湓城,事覺,盡為皎所擒。
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為迪所诖誤者,使江州刺史吳明徹都督衆軍,與高州刺史黃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于是尚書下符曰: 告臨川郡士庶:昔西京為盛,信、越背誕;東都中興,萌、寵違戾。
是以鷹鹯競逐,菹醢極誅,自古有之,其來尚矣。
逆賊周迪,本出輿台,有梁喪亂,暴掠山谷。
我高祖躬率百越,師次九川,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獸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皇運肇基,頗布誠款,國步艱阻,竟微效力。
龍節繡衣,藉王爵而禦下,熊旗組甲,因地險而陵上。
日者王琳始貳,蕭勃未夷,西結三湘,南通五嶺,衡、廣戡定,既安反側,江、郢紛梗,複生攜背,擁據一郡,苟且百心,志貌常違,言迹不副。
特以新吳未靜,地遠兵強,互相兼并,成其形勢。
收獲器械,俘虜士民,并曰私财,曾無獻捷。
時遣一介,終
世為郡著姓。
昙朗跅弛不羁,有膂力,容貌甚偉。
侯景之亂,稍聚少年,據豐城縣為栅,桀黠劫盜多附之。
梁元帝以為巴山太守。
荊州陷,昙朗兵力稍強,劫掠鄰縣,縛賣居民,山谷之中,最為巨患。
及侯瑱鎮豫章,昙朗外示服從,陰欲圖瑱。
侯方兒之反瑱也,昙朗為之謀主。
瑱敗,昙朗獲瑱馬仗子女甚多。
及蕭勃逾領,歐陽頠為前軍,昙朗绐頠共往巴山襲黃法抃,又報法抃期共破頠,約曰"事捷與我馬仗"。
及出軍,與頠掎角而進,又绐頠曰"餘孝頃欲相掩襲,須分留奇兵,甲仗既少,恐不能濟"。
頠乃送甲三百領助之。
及至城下,将戰,昙朗僞北,法抃乘之,頠失援,狼狽退衄,昙朗取其馬仗而歸。
時巴山陳定亦擁兵立寨,昙朗僞以女妻定子。
又謂定曰"周迪、餘孝頃并不願此婚,必須以強兵來迎"。
定乃遣精甲三百并土豪二十人往迎,既至,昙朗執之,收其馬仗,并論價責贖。
紹泰二年,昙朗以南川豪帥,随例除遊騎将軍。
尋為持節、飙猛将軍、桂州刺史資,領豐城令,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
王琳遣李孝欽等随餘孝頃于臨川攻周迪,昙朗率所領赴援。
其年,以功除持節、通直散騎常侍、甯遠将軍,封永化縣侯,邑一千戶,給鼓吹一部。
又以抗禦王琳之功,授平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馀并如故。
及周文育攻餘孝劢于豫章,昙朗出軍會之,文育失利,昙朗乃害文育,以應王琳,事見文育傳。
于是盡執文育所部諸将,據新淦縣,帶江為城。
王琳東下,世祖征南川兵,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黃法抃欲沿流應赴,昙朗乃據城列艦斷遏,迪等與法抃因帥南中兵築城圍之,絕其與琳信使。
及王琳敗走,昙朗黨援離心,迪攻陷其城,虜其男女萬馀口。
昙朗走入村中,村民斬之,傳首京師,懸于朱雀觀。
于是盡收其宗族,無少長皆棄市。
周迪,臨川南城人也。
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強弩,以弋獵為事。
侯景之亂,迪宗人周續起兵于臨川,梁始興王蕭毅以郡讓續,迪召募鄉人從之,每戰必勇冠衆軍。
續所部渠帥,皆郡中豪族,稍驕橫,續頗禁之,渠帥等并怨望,乃相率殺續,推迪為主,迪乃據有臨川之地,築城于工塘。
梁元帝授迪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壯武将軍、高州刺史,封臨汝縣侯,邑五百戶。
紹泰二年,除臨川内史。
尋授使持節、散騎常侍、信威将軍、衡州刺史,領臨川内史。
周文育之讨蕭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觀成敗。
文育使長史陸山才說迪,迪乃大出糧饷,以資文育。
勃平,以功加振遠将軍,遷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東下,迪欲自據南川,乃總召所部八郡守宰結盟,聲言入赴,朝廷恐其為變,因厚慰撫之。
琳至湓城,新吳洞主餘孝頃舉兵應琳。
琳以為南川諸郡可傳檄而定,乃遣其将李孝欽、樊猛等南征糧饷。
猛等與餘孝頃相合,衆且二萬,來趨工塘,連八城以逼迪。
迪使周敷率衆頓臨川故郡,截斷江口,因出與戰,大敗之,屠其八城,生擒李孝欽、樊猛、餘孝頃送于京師,收其軍實,器械山積,并虜其人馬,迪并自納之。
永定二年,以功加平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一千五百戶,給鼓吹一部。
世祖嗣位,進号安南将軍。
熊昙朗之反也,迪與周敷、黃法抃等率兵共圍昙朗,屠之,盡有其衆。
王琳敗後,世祖徵迪出鎮湓城,又徵其子入朝,迪趑趄顧望,并不至。
豫章太守周敷本屬于迪。
至是與黃法抃率其所部詣阙,世祖錄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賞,迪聞之,甚不平,乃陰與留異相結。
及王師讨異,迪疑懼不自安,乃使其弟方興率兵襲周敷,敷與戰,破之。
又别使兵襲華皎于湓城,事覺,盡為皎所擒。
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為迪所诖誤者,使江州刺史吳明徹都督衆軍,與高州刺史黃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于是尚書下符曰: 告臨川郡士庶:昔西京為盛,信、越背誕;東都中興,萌、寵違戾。
是以鷹鹯競逐,菹醢極誅,自古有之,其來尚矣。
逆賊周迪,本出輿台,有梁喪亂,暴掠山谷。
我高祖躬率百越,師次九川,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獸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皇運肇基,頗布誠款,國步艱阻,竟微效力。
龍節繡衣,藉王爵而禦下,熊旗組甲,因地險而陵上。
日者王琳始貳,蕭勃未夷,西結三湘,南通五嶺,衡、廣戡定,既安反側,江、郢紛梗,複生攜背,擁據一郡,苟且百心,志貌常違,言迹不副。
特以新吳未靜,地遠兵強,互相兼并,成其形勢。
收獲器械,俘虜士民,并曰私财,曾無獻捷。
時遣一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