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 蕭濟 陸瓊 子從典 顧野王 傅縡 章華
關燈
小
中
大
蕭濟,字孝康,東海蘭陵人也。
少好學,博通經史,谘梁武帝《左氏》疑義三十馀條,尚書仆射範陽張缵、太常卿南陽劉之遴并與濟讨論,缵等莫能抗對。
解褐梁秘書郎,遷太子舍人。
預平侯景之功,封松陽縣侯,邑五百戶。
及高祖作鎮徐方,以濟為明威将軍、征北長史。
承聖二年,征為中書侍郎,轉通直散騎常侍。
世祖為會稽太守,又以濟為宣毅府長史,遷司徒左長史。
世祖即位,授侍中。
尋遷太府卿,丁所生母憂,不拜。
濟毗佐二主,恩遇甚笃,賞賜加于凡等。
曆守蘭陵、陽羨、臨津、臨安等郡,所在皆著聲績。
太建初,入為五兵尚書,與左仆射徐陵、特進周弘正、度支尚書王玚、散騎常侍袁憲俱侍東宮。
複為司徒長史。
尋授度支尚書,領羽林監。
遷國子祭酒,領羽林如故。
加金紫光祿大夫,兼安德宮衛尉。
尋遷仁威将軍、揚州長史。
高宗嘗敕取揚州曹事,躬自省覽,見濟條理詳悉,文無滞害,乃顧謂左右曰:"我本期蕭長史長于經傳,不言精練繁劇,乃至于此。
"遷祠部尚書,加給事中,複為金紫光祿大夫。
未拜而卒,時年六十六。
诏贈本官,官給喪事。
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也。
祖完,梁琅邪、彭城二郡丞。
父雲公,梁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
瓊幼聰惠有思理,六歲為五言詩,頗有詞采。
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到溉、朱異以下并集。
瓊時年八歲,于客前覆局,由是京師号曰神童。
異言之武帝,有敕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
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
"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于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
永定中,州舉秀才。
天嘉元年,為甯遠始興王府法曹行參軍。
尋以本官兼尚書外兵郎,以文學轉兼殿中郎,滿歲為真。
瓊素有令名,深為世祖所賞。
及讨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
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
及高宗為司徒,妙簡僚佐,吏部尚書徐陵薦瓊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左西掾缺,允膺茲選,階次小逾,其屈滞已積。
"乃除司徒左西掾。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
太建元年,重以本官掌東宮管記。
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
轉中書侍郎、太子家令。
長沙王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瓊長史,行江州府國事,帶尋陽太守。
瓊以母老,不欲遠出,太子亦固請留之,遂不行。
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羽林監。
轉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
又領大著作,撰國史。
後主即位。
直中書省,掌诏诰。
俄授散騎常侍,兼度支尚書,領揚州大中正。
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掌诏诰,并判廷尉、建康二獄事。
初,瓊父雲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遷吏部尚書,著作如故。
瓊詳練譜諜,雅鑒人倫,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右仆射袁憲舉瓊,高宗未之用也,至是居之,号為稱職,後主甚委任焉。
瓊性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愈下。
園池室宇,無所改作,車馬衣服,不尚鮮華,四時祿俸,皆散之宗族,家無馀财。
暮年深懷止足,思避權要,恒謝病不視事。
俄丁母憂,去職。
初,瓊之侍東宮也,母随在官舍,後主賞賜優厚。
及喪柩還鄉,诏加赙贈,并遣谒者黃長貴持冊奠祭,後主又自制志銘,朝野榮之。
瓊哀慕過毀,以至德四年卒,時年五十,诏贈領軍将軍,官給喪事。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長子從宜,仕至武昌王文學。
第三子從典,字由儀。
幼而聰敏。
八歲,讀沈約集,見回文研銘,從典援筆拟之,便有佳緻。
年十三,作《柳賦》,其詞其美。
瓊時為東宮管記,宮僚并一時俊偉,瓊示以此賦,鹹奇其異才。
從父瑜特所賞愛,及瑜将終,家中墳籍皆付從典,從典乃集瑜文為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從典笃好學業,博涉群書,于《班史》尤所屬意。
年十五,本州舉秀才。
解褐著作佐郎,轉太子舍人。
時後
少好學,博通經史,谘梁武帝《左氏》疑義三十馀條,尚書仆射範陽張缵、太常卿南陽劉之遴并與濟讨論,缵等莫能抗對。
解褐梁秘書郎,遷太子舍人。
預平侯景之功,封松陽縣侯,邑五百戶。
及高祖作鎮徐方,以濟為明威将軍、征北長史。
承聖二年,征為中書侍郎,轉通直散騎常侍。
世祖為會稽太守,又以濟為宣毅府長史,遷司徒左長史。
世祖即位,授侍中。
尋遷太府卿,丁所生母憂,不拜。
濟毗佐二主,恩遇甚笃,賞賜加于凡等。
曆守蘭陵、陽羨、臨津、臨安等郡,所在皆著聲績。
太建初,入為五兵尚書,與左仆射徐陵、特進周弘正、度支尚書王玚、散騎常侍袁憲俱侍東宮。
複為司徒長史。
尋授度支尚書,領羽林監。
遷國子祭酒,領羽林如故。
加金紫光祿大夫,兼安德宮衛尉。
尋遷仁威将軍、揚州長史。
高宗嘗敕取揚州曹事,躬自省覽,見濟條理詳悉,文無滞害,乃顧謂左右曰:"我本期蕭長史長于經傳,不言精練繁劇,乃至于此。
"遷祠部尚書,加給事中,複為金紫光祿大夫。
未拜而卒,時年六十六。
诏贈本官,官給喪事。
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也。
祖完,梁琅邪、彭城二郡丞。
父雲公,梁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
瓊幼聰惠有思理,六歲為五言詩,頗有詞采。
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到溉、朱異以下并集。
瓊時年八歲,于客前覆局,由是京師号曰神童。
異言之武帝,有敕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
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
"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于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
永定中,州舉秀才。
天嘉元年,為甯遠始興王府法曹行參軍。
尋以本官兼尚書外兵郎,以文學轉兼殿中郎,滿歲為真。
瓊素有令名,深為世祖所賞。
及讨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
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
及高宗為司徒,妙簡僚佐,吏部尚書徐陵薦瓊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左西掾缺,允膺茲選,階次小逾,其屈滞已積。
"乃除司徒左西掾。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
太建元年,重以本官掌東宮管記。
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
轉中書侍郎、太子家令。
長沙王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瓊長史,行江州府國事,帶尋陽太守。
瓊以母老,不欲遠出,太子亦固請留之,遂不行。
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羽林監。
轉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
又領大著作,撰國史。
後主即位。
直中書省,掌诏诰。
俄授散騎常侍,兼度支尚書,領揚州大中正。
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掌诏诰,并判廷尉、建康二獄事。
初,瓊父雲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遷吏部尚書,著作如故。
瓊詳練譜諜,雅鑒人倫,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右仆射袁憲舉瓊,高宗未之用也,至是居之,号為稱職,後主甚委任焉。
瓊性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愈下。
園池室宇,無所改作,車馬衣服,不尚鮮華,四時祿俸,皆散之宗族,家無馀财。
暮年深懷止足,思避權要,恒謝病不視事。
俄丁母憂,去職。
初,瓊之侍東宮也,母随在官舍,後主賞賜優厚。
及喪柩還鄉,诏加赙贈,并遣谒者黃長貴持冊奠祭,後主又自制志銘,朝野榮之。
瓊哀慕過毀,以至德四年卒,時年五十,诏贈領軍将軍,官給喪事。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長子從宜,仕至武昌王文學。
第三子從典,字由儀。
幼而聰敏。
八歲,讀沈約集,見回文研銘,從典援筆拟之,便有佳緻。
年十三,作《柳賦》,其詞其美。
瓊時為東宮管記,宮僚并一時俊偉,瓊示以此賦,鹹奇其異才。
從父瑜特所賞愛,及瑜将終,家中墳籍皆付從典,從典乃集瑜文為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從典笃好學業,博涉群書,于《班史》尤所屬意。
年十五,本州舉秀才。
解褐著作佐郎,轉太子舍人。
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