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 宗元饒 司馬申 毛喜 蔡徵

關燈
宗元饒,南郡江陵人也。

    少好學,以孝敬聞。

    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遷征南府行參軍,仍轉外兵參軍。

    及司徒王僧辯幕府初建,元饒與沛國劉師知同為主簿。

    高祖受禅,除晉陵令。

    入為尚書功論郎。

    使齊還,為廷尉正。

    遷太仆卿,領本邑大中正,中書通事舍人。

    尋轉廷尉卿,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

    時高宗初即位,軍國務廣,事無巨細,一以咨之,台省号為稱職。

     遷禦史中丞,知五禮事。

    時合州刺史陳舝贓污狼藉,遣使就渚斂魚,又于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

    元饒劾奏曰:"臣聞建旟求瘼,實寄廉平,褰帷恤隐,本資仁恕。

    如或貪污是肆,征賦無厭,天網雖疏,茲焉弗漏。

    謹案鐘陵縣開國侯、合州刺史臣褵,因藉多幸,預逢抽擢,爵由恩被,官以私加,無德無功,坐屍榮貴。

    谯、肥之地,久淪非所,皇威克複,物仰仁風。

    新邦用輕,彌俟寬惠,應斯作牧,其寄尤重。

    爰降曲恩,祖行宣室,親承規誨,事等言提。

    雖廉潔之懷,誠無素蓄,而禀茲嚴訓,可以厲精。

    遂乃擅行賦斂,專肆貪取,求粟不厭,愧王沉之出赈,征魚無限,異羊續之懸枯,置以嚴科,實惟明憲。

    臣等參議,請依旨免褵所應複除官,其應禁锢及後選左降本資,悉依免官之法。

    "遂可其奏。

    吳興太守武陵王伯禮,豫章内史南康嗣王方泰,并驕蹇放橫,元饒案奏之,皆見削黜。

     元饒性公平,善持法,谙曉故事,明練治體,吏有犯法、政不便民及于名教不足者,随事糾正,多所裨益。

    遷貞威将軍、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馀斛助民租課,存問高年,拯救乏絕,百姓甚賴焉。

    以課最入朝,诏加散騎常侍、荊、雍、湘、巴、武五州大中正。

    尋以本官重領尚書左丞。

    又為禦史中丞。

    曆左民尚書、右衛将軍、領前将軍,遷吏部尚書。

    太建十三年卒,時年六十四。

    诏贈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官給喪事。

     司馬申,字季和,河内溫人也。

    祖慧遠,梁都水使者。

    父玄通,梁尚書左民郎。

    申早有風概,十四便善弈棋,嘗随父候吏尚書到溉,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異在焉。

    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與為對,申每有妙思,異觀而奇之,因引申遊處。

    梁邵陵王為丹陽尹,以申為主簿。

    屬太清之難,父母俱沒,因此自誓,菜食終身。

     梁元帝承制,起為開遠将軍,遷鎮西外兵記室參軍。

    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辯據巴陵,每進籌策,皆見行用。

    僧辯歎曰:"此生要鞬汗馬,或非所長,若使撫衆守城,必有奇績。

    "僧辯之讨陸納也,申在軍中,于時賊衆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辯,蒙楯而前,會裴之橫救至,賊乃退,僧辯顧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豈虛言哉!"除散騎侍郎。

    紹泰初,遷儀同侯安都從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東臨川王谘議參軍。

    天嘉三年,遷征北谘議參軍,兼廷尉監。

    五年,除鎮東谘議參軍,兼起部郎。

    出為戎昭将軍、江乘令,甚有治績。

    入為尚書金部郎。

    遷左民郎,以公事免。

    太建初,起為貞威将軍、征南鄱陽谘議參軍。

    九年,除秣陵令,在職以清能見紀,有白雀巢于縣庭。

    秩滿,頃之,預東宮賓客,尋兼東宮通事舍人。

    遷員外散騎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據東府,申馳召右衛蕭摩诃帥兵先至,追斬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庫,後主深嘉之。

    以功除太子左衛率,封文招縣伯,邑四百戶,兼中書通事舍人。

    尋遷右衛将軍,加通直散騎常侍。

    以疾還第,就加散騎常侍,右衛、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後主嗟悼久之,下诏曰:"慎終追遠,欽若舊則,阖棺定谥,抑乃前典。

    故散騎常侍、右衛将軍、文招縣開國伯申,忠肅在公,清正立己,治繁處約,投軀殉義。

    朕任寄情深,方康庶績,奄然化往,傷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