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高宗二十九王 後主十一子

關燈
州諸軍事、湘州刺史。

    祯明二年,秩滿,征為侍中、宣毅将軍,佐史如故。

    未還,而隋軍濟江,破台城,隋漢東道行軍元帥秦王至于漢口。

    時叔文自湘州還朝,至巴州,乃率巴州刺史畢寶等請降,緻書于秦王曰:"竊以天無二日,晦明之序不差,土無二王,尊卑之位乃别。

    今車書混壹,文軌大同,敢披丹款,申其屈膝。

    "秦王得書,因遣行軍吏部柳莊與元帥府僚屬等往巴州迎勞叔文。

    叔文于是與畢寶、荊州刺史陳紀及文武将吏赴于漢口,秦王并厚待之,置于賓館。

    隋開皇九年三月,衆軍凱旋,文帝親幸溫湯勞之,叔文與陳紀、周羅睺、荀法尚等并諸降人,見于路次。

    數日,叔文從後主及諸王侯将相并乘輿、服禦、天文圖籍等,并以次行列,仍以鐵騎圍之,随晉王、秦王等獻凱而入,列于廟庭。

    明日,隋文帝坐于廣陽門觀,叔文又從後主至朝堂南。

    文帝使内史令李德林宣旨,責其君臣不能相弼,以緻喪亡。

    後主與其群臣并慚懼拜伏,莫能仰視,叔文獨欣然而有自得之志。

    旬有六日,乃上表曰:"昔在巴州,已先送款,乞知此情,望異常例。

    "文帝雖嫌其不忠,而方欲懷柔江表,乃授開府,拜宜州刺史。

     淮南王叔彪,字子華,高宗第十三子也。

    少聰惠,善屬文。

    太建八年,立為淮南王。

    尋位侍中、仁威将軍,置佐史。

    祯明三年入關,卒于長安。

     始興王叔重,字子厚,高宗第十四子也。

    性質樸,無伎藝。

    高宗崩,始興王叔陵為逆。

    誅死,其年立叔重為始興王,以奉昭烈王後。

    至德元年,為仁威将軍、揚州刺史,置佐史。

    二年,加使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太府少卿,卒。

     尋陽王叔俨,字子思,高宗第十五子也。

    性凝重,舉止方正。

    後主即位,立為尋陽王。

    至德元年,為侍中、仁武将軍,置佐史。

    祯明三年入關,尋卒。

     嶽陽王叔慎,字子敬,高宗第十六子也。

    少聰敏,十歲能屬文。

    太建十四年,立為嶽陽王,時年十一。

    至德四年,拜侍中、智武将軍、丹陽尹。

    是時,後主尤愛文章,叔慎與衡陽王伯信、新蔡王叔齊等日夕陪侍,每應诏賦詩,恒被嗟賞。

    祯明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湘、衡、桂、武四州諸軍事、智武将軍、湘州刺史。

    三年,隋師濟江,破台城,前刺史晉熙王叔文還至巴州,與巴州刺史畢寶、荊州刺史陳紀并降。

    隋行軍元帥清河公楊素兵下荊門,别遣其将龐晖将兵略地,南至湘州,城内将士,莫有固志,克日請降。

    叔慎乃置酒會文武僚吏,酒酣,叔慎歎曰"君臣之義,盡于此乎!"長史謝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興侯正理在坐,乃起曰:"主辱臣死,諸君獨非陳國之臣乎?今天下有難,實是緻命之秋也。

    縱其無成,猶見臣節,青門之外,有死不能。

    今日之機,不可猶豫,後應者斬。

    "衆鹹許諾,乃刑牲結盟。

    仍遣人詐奉降書于龐晖,晖信之,克期而入,叔慎伏甲待之。

    晖令數百人屯于城門,自将左右數十人入于廳事,俄而伏兵發,縛晖以徇,盡擒其黨,皆斬之。

    叔慎坐于射堂,招合士衆,數日之中,兵至五千人。

    衡陽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業,皆請赴難。

    未至,隋遣中牟公薛胄為湘州刺史,聞龐晖死,乃益請兵,隋又遣行軍總管劉仁恩救之。

    未至,薛胄兵次鵝羊山,叔慎遣正理及樊通等拒之,因大合戰,自旦至于日昃,隋軍疊息疊戰,而正理兵少不敵,于是大敗。

    胄乘勝入城,生擒叔慎。

    是時,邬居業率其衆自武州來赴,出橫橋江,聞叔慎敗績,乃頓于新康口。

    隋總管劉仁恩兵亦至橫橋,據水置營,相持信宿,因合戰,居業又敗。

    仁恩虜叔慎、正理、居業及其黨與十馀人,秦王斬之于漢口。

    叔慎時年十八。

     義陽王叔達,字子聰,高宗第十七子也。

    太建十四年,立為義陽王,尋拜仁武将軍,置佐史。

    祯明元年,除丹陽尹。

    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内史,至绛郡通守。

     巴山王叔雄,字子猛,高宗第十八子也。

    太建十四年,立為巴山王。

    祯明三年入關,卒于長安。

     武昌王叔虞,字子安,高宗第十九子也。

    太建十四年,立為武昌王,尋為壯武将軍,置佐史。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高苑令。

     湘東王叔平,字子康,高宗第二十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湘東王。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胡蘇令。

     臨賀王叔敖,字子仁,高宗第二十一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臨賀王,尋為仁武将軍,置佐史。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初拜儀同三司。

     陽山王叔宣,字子通,高宗第二十二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陽山王。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泾城令。

     西陽王叔穆,字子和,高宗第二十三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西陽王。

    祯明三年入關,卒于長安。

     南安王叔儉,字子約,高宗第二十四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南安王。

    祯明三年入關,卒于長安。

     南郡王叔澄,字子泉,高宗第二十五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南郡王。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靈武令。

     沅陵王叔興,字子推,高宗第二十六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沅陵王。

    祯明三年入關。

    隋大業中為給事郎。

     嶽山王叔韶,字子欽,高宗第二十七子也。

    至德元年,立為嶽山王,尋為智武将軍,置佐史。

    四年,除丹陽尹。

    祯明三年入關,卒于長安。

     新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