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列傳第六 胡穎 徐度 子敬成 杜棱 沈恪
關燈
小
中
大
優遊京師,賞賜優洽。
頃之卒于官,時年七十。
贈開府儀同三司,喪事所須,并令資給,谥曰成。
其年配享高祖廟庭。
子安世嗣。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
深沈有幹局。
梁新渝侯蕭映為郡将,召為主簿。
映遷北徐州,恪随映之鎮。
映遷廣州,以恪兼府中兵參軍,常領兵讨伐俚洞。
盧子略之反也。
恪拒戰有功,除中兵參軍。
高祖與恪同郡,情好甚昵,蕭映卒後,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還鄉。
尋補東宮直後,以嶺南勳除員外散騎侍郎,仍令招集宗從子弟。
侯景圍台城,恪率所領入台,随例加右軍将軍。
賊起東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應之,恪為東土山主,晝夜拒戰。
以功封東興縣侯,邑五百戶。
遷員外散騎常侍。
京城陷,恪間行歸鄉裡。
高祖之讨侯景,遣使報恪,乃于東起兵相應。
賊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軍副。
尋為府司馬。
及高祖謀讨王僧辯,恪預其謀。
時僧辯女婿杜龛鎮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栅備龛,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衆。
及僧辯誅,龛果遣副将杜泰率衆襲世祖于長城。
恪時已率兵士出縣誅龛黨與,高祖尋遣周文育來援長城,文育至,泰乃遁走。
世祖仍與文育進軍出郡,恪軍亦至,屯于郡南。
及龛平,世祖襲東揚州刺史張彪,以恪監吳興郡。
太平元年,除宣猛将軍、交州刺史。
其年遷永嘉太守。
不拜,複令監吳興郡。
自吳興入朝。
高祖受禅,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恪,令勒兵入,因衛敬帝如别宮。
恪乃排闼入見高祖,叩頭謝曰:"恪身經事蕭家來,今日不忍見許事,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高祖嘉其意,乃不複逼,更以蕩主王僧志代之。
高祖踐祚,除吳興太守。
永定二年,徙監會稽郡。
會餘孝頃謀應王琳,出兵臨川攻周迪,以恪為壯武将軍,率兵逾嶺以救迪。
餘孝頃聞恪至,退走。
三年,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智武将軍、吳州刺史,便道之鄱陽。
尋有诏追還,行會稽郡事。
其年,除散騎常侍、忠武将軍、會稽太守。
世祖嗣位,進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建安、晉安、新甯、信安九郡諸軍事,将軍、太守如故。
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
二年,征為左衛将軍。
俄出為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諸軍事、軍師将軍、郢州刺史。
六年,征為中護軍。
尋遷護軍将軍。
光大二年,遷使持節、都督荊武右三州諸軍事、平西将軍、荊州刺史。
未之鎮,改為護軍将軍。
高宗即位,加散騎常侍、都督廣、衡、東衡、交、越、成、定、新、合、羅、愛、德、宜、黃、利、安、石、雙等十八州諸軍事、鎮南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
恪未至嶺,前刺史歐陽纥舉兵拒險,恪不得進,朝廷遣司空章昭達督衆軍讨纥,纥平,乃得入州。
州罹兵荒,所在殘毀,恪綏懷安緝,被以恩惠,嶺表賴之。
太建四年,征為領軍将軍。
及代還,以途還不時至,為有司所奏免。
十一年,起為散騎常侍、衛尉卿。
其年授平北将軍、假節,監南兖州。
十二年,改授散騎常侍、翊右将軍,監南徐州。
又遣電威将軍裴子烈領馬五百匹,助恪緣江防戍。
明年,入為衛尉卿,常侍、将軍如故。
尋加侍中,遷護軍将軍。
後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其年卒,時年七十四。
贈翊左将軍,诏給東園秘器,仍出舉哀,喪事所須,并令資給,谥曰元。
子法興嗣。
史臣曰:胡穎、徐度、杜棱、沈恪并附骐骥而騰躍,依日月之光輝,始覯王佐之才,方悟公輔之量,生則肉食,終以配飨。
盛矣哉! 《陳書》 唐·姚思廉
頃之卒于官,時年七十。
贈開府儀同三司,喪事所須,并令資給,谥曰成。
其年配享高祖廟庭。
子安世嗣。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
深沈有幹局。
梁新渝侯蕭映為郡将,召為主簿。
映遷北徐州,恪随映之鎮。
映遷廣州,以恪兼府中兵參軍,常領兵讨伐俚洞。
盧子略之反也。
恪拒戰有功,除中兵參軍。
高祖與恪同郡,情好甚昵,蕭映卒後,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還鄉。
尋補東宮直後,以嶺南勳除員外散騎侍郎,仍令招集宗從子弟。
侯景圍台城,恪率所領入台,随例加右軍将軍。
賊起東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應之,恪為東土山主,晝夜拒戰。
以功封東興縣侯,邑五百戶。
遷員外散騎常侍。
京城陷,恪間行歸鄉裡。
高祖之讨侯景,遣使報恪,乃于東起兵相應。
賊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軍副。
尋為府司馬。
及高祖謀讨王僧辯,恪預其謀。
時僧辯女婿杜龛鎮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栅備龛,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衆。
及僧辯誅,龛果遣副将杜泰率衆襲世祖于長城。
恪時已率兵士出縣誅龛黨與,高祖尋遣周文育來援長城,文育至,泰乃遁走。
世祖仍與文育進軍出郡,恪軍亦至,屯于郡南。
及龛平,世祖襲東揚州刺史張彪,以恪監吳興郡。
太平元年,除宣猛将軍、交州刺史。
其年遷永嘉太守。
不拜,複令監吳興郡。
自吳興入朝。
高祖受禅,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恪,令勒兵入,因衛敬帝如别宮。
恪乃排闼入見高祖,叩頭謝曰:"恪身經事蕭家來,今日不忍見許事,分受死耳,決不奉命。
"高祖嘉其意,乃不複逼,更以蕩主王僧志代之。
高祖踐祚,除吳興太守。
永定二年,徙監會稽郡。
會餘孝頃謀應王琳,出兵臨川攻周迪,以恪為壯武将軍,率兵逾嶺以救迪。
餘孝頃聞恪至,退走。
三年,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智武将軍、吳州刺史,便道之鄱陽。
尋有诏追還,行會稽郡事。
其年,除散騎常侍、忠武将軍、會稽太守。
世祖嗣位,進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建安、晉安、新甯、信安九郡諸軍事,将軍、太守如故。
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
二年,征為左衛将軍。
俄出為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諸軍事、軍師将軍、郢州刺史。
六年,征為中護軍。
尋遷護軍将軍。
光大二年,遷使持節、都督荊武右三州諸軍事、平西将軍、荊州刺史。
未之鎮,改為護軍将軍。
高宗即位,加散騎常侍、都督廣、衡、東衡、交、越、成、定、新、合、羅、愛、德、宜、黃、利、安、石、雙等十八州諸軍事、鎮南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
恪未至嶺,前刺史歐陽纥舉兵拒險,恪不得進,朝廷遣司空章昭達督衆軍讨纥,纥平,乃得入州。
州罹兵荒,所在殘毀,恪綏懷安緝,被以恩惠,嶺表賴之。
太建四年,征為領軍将軍。
及代還,以途還不時至,為有司所奏免。
十一年,起為散騎常侍、衛尉卿。
其年授平北将軍、假節,監南兖州。
十二年,改授散騎常侍、翊右将軍,監南徐州。
又遣電威将軍裴子烈領馬五百匹,助恪緣江防戍。
明年,入為衛尉卿,常侍、将軍如故。
尋加侍中,遷護軍将軍。
後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其年卒,時年七十四。
贈翊左将軍,诏給東園秘器,仍出舉哀,喪事所須,并令資給,谥曰元。
子法興嗣。
史臣曰:胡穎、徐度、杜棱、沈恪并附骐骥而騰躍,依日月之光輝,始覯王佐之才,方悟公輔之量,生則肉食,終以配飨。
盛矣哉!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