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列傳第六 胡穎 徐度 子敬成 杜棱 沈恪
關燈
小
中
大
巴、郢、桂六州諸軍事、鎮南将軍、湘州刺史。
秩滿,為侍中、中軍大将軍,儀同、鼓吹并如故。
世祖崩,度預顧命,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
廢帝即位,進位司空。
華皎據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與王師相持,乃加度使持節、車騎将軍,總督步軍,自安成郡由嶺路出于湘東,以襲湘州,盡獲其所留軍人家口以歸。
光大二年薨,時年六十。
贈太尉,給班劍二十人,谥曰忠肅。
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廟庭。
子敬成嗣。
敬成幼聰慧,好讀書,少機警,善占對,結交文義之士,以識鑒知名。
起家著作郎。
永定元年,領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侯安都征王琳,于沌口敗績,為琳所絷。
二年,随文育、安都得歸,除太子舍人,遷洗馬。
度為吳郡太守,以敬成監郡。
天嘉二年,遷太子中舍人,拜湘東郡公世子。
四年,度自湘州還朝,士馬精銳,敬成盡領其衆。
随章昭達征陳寶應,晉安平,除貞威将軍、豫章太守。
光大元年,華皎謀反,以敬成為假節、都督巴州諸軍事、雲旗将軍、巴州刺史。
尋诏為水軍,随吳明徹征華皎,皎平還州。
二年,以父憂去職。
尋起為持節、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壯武将軍、南豫州刺史。
四年,襲爵湘東郡公,授太子右衛率。
五年,除貞威将軍、吳興太守。
其年随都督吳明徹北讨,出秦郡,别遣敬成為都督,乘金翅自歐陽引埭上溯江由廣陵。
齊人皆城守,弗敢出。
自繁梁湖下淮,圍淮陰城。
仍監北兖州。
淮、泗義兵相率響應,一二日間,衆至數萬,遂克淮陰、山陽、鹽城三郡,并連口、朐山二戍。
仍進攻郁州,克之。
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雲旗将軍,增邑五百戶。
又進号壯武将軍,鎮朐山。
坐于軍中辄科訂,并誅新附,免官。
尋複為持節、都督安、元、潼三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将軍如故,鎮宿預。
七年卒,時年三十六。
贈散騎常侍,谥曰思。
子敞嗣。
杜棱,字雄盛,吳郡錢塘人也。
世為縣大姓。
棱頗涉書傳,少落泊,不為當世所知。
遂遊嶺南,事梁廣州刺史新渝侯蕭映。
映卒,從高祖,恒典書記。
侯景之亂,命棱将領,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
軍至豫章,梁元帝承制授棱仁威将軍、石州刺史,上陌縣侯,邑八百戶。
侯景平,高祖鎮朱方,棱監義興、琅邪二郡。
高祖誅王僧辯,引棱與侯安都等共議,棱難之。
高祖懼其洩己,乃以手巾絞棱,棱悶絕于地,因閉于别室。
軍發,召與同行。
及僧辯平後,高祖東征杜龛等,留棱與安都居守。
徐嗣徽、任約引齊寇濟江,攻台城,安都與棱随方抗拒,棱晝夜巡警,綏撫士卒,未常解帶。
賊平,以功除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将軍、丹陽尹。
永定元年,加侍中、忠武将軍。
尋遷中領軍,侍中,将軍如故。
三年,高祖崩,世祖在南皖。
時内無嫡嗣,外有強敵,侯瑱、侯安都、徐度等并在軍中,朝廷宿将,唯棱在都,獨典禁兵,乃與蔡景曆等秘不發喪,奉迎世祖,事見景曆傳。
世祖即位,遷領軍将軍。
天嘉元年,以預建立之功,改封永城縣侯,增邑五百戶。
出為雲麾将軍,晉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二年,征為侍中、領軍将軍。
尋遷翊左将軍、丹陽尹。
廢帝即位,遷鎮右将軍、特進,侍中、尹如故。
光大元年,解尹,量置佐史,給扶,重授領軍将軍。
太建元年,出為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
二年,征為侍中、鎮右将軍。
尋加特進、護軍将軍。
三年,以公事免侍中、護軍。
四年,複為侍中、右光祿大夫,并給鼓吹一部,将軍、佐史、扶并如故。
棱曆事三帝,并見恩寵。
末年不預征役,
秩滿,為侍中、中軍大将軍,儀同、鼓吹并如故。
世祖崩,度預顧命,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
廢帝即位,進位司空。
華皎據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與王師相持,乃加度使持節、車騎将軍,總督步軍,自安成郡由嶺路出于湘東,以襲湘州,盡獲其所留軍人家口以歸。
光大二年薨,時年六十。
贈太尉,給班劍二十人,谥曰忠肅。
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廟庭。
子敬成嗣。
敬成幼聰慧,好讀書,少機警,善占對,結交文義之士,以識鑒知名。
起家著作郎。
永定元年,領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侯安都征王琳,于沌口敗績,為琳所絷。
二年,随文育、安都得歸,除太子舍人,遷洗馬。
度為吳郡太守,以敬成監郡。
天嘉二年,遷太子中舍人,拜湘東郡公世子。
四年,度自湘州還朝,士馬精銳,敬成盡領其衆。
随章昭達征陳寶應,晉安平,除貞威将軍、豫章太守。
光大元年,華皎謀反,以敬成為假節、都督巴州諸軍事、雲旗将軍、巴州刺史。
尋诏為水軍,随吳明徹征華皎,皎平還州。
二年,以父憂去職。
尋起為持節、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壯武将軍、南豫州刺史。
四年,襲爵湘東郡公,授太子右衛率。
五年,除貞威将軍、吳興太守。
其年随都督吳明徹北讨,出秦郡,别遣敬成為都督,乘金翅自歐陽引埭上溯江由廣陵。
齊人皆城守,弗敢出。
自繁梁湖下淮,圍淮陰城。
仍監北兖州。
淮、泗義兵相率響應,一二日間,衆至數萬,遂克淮陰、山陽、鹽城三郡,并連口、朐山二戍。
仍進攻郁州,克之。
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雲旗将軍,增邑五百戶。
又進号壯武将軍,鎮朐山。
坐于軍中辄科訂,并誅新附,免官。
尋複為持節、都督安、元、潼三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将軍如故,鎮宿預。
七年卒,時年三十六。
贈散騎常侍,谥曰思。
子敞嗣。
杜棱,字雄盛,吳郡錢塘人也。
世為縣大姓。
棱頗涉書傳,少落泊,不為當世所知。
遂遊嶺南,事梁廣州刺史新渝侯蕭映。
映卒,從高祖,恒典書記。
侯景之亂,命棱将領,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
軍至豫章,梁元帝承制授棱仁威将軍、石州刺史,上陌縣侯,邑八百戶。
侯景平,高祖鎮朱方,棱監義興、琅邪二郡。
高祖誅王僧辯,引棱與侯安都等共議,棱難之。
高祖懼其洩己,乃以手巾絞棱,棱悶絕于地,因閉于别室。
軍發,召與同行。
及僧辯平後,高祖東征杜龛等,留棱與安都居守。
徐嗣徽、任約引齊寇濟江,攻台城,安都與棱随方抗拒,棱晝夜巡警,綏撫士卒,未常解帶。
賊平,以功除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将軍、丹陽尹。
永定元年,加侍中、忠武将軍。
尋遷中領軍,侍中,将軍如故。
三年,高祖崩,世祖在南皖。
時内無嫡嗣,外有強敵,侯瑱、侯安都、徐度等并在軍中,朝廷宿将,唯棱在都,獨典禁兵,乃與蔡景曆等秘不發喪,奉迎世祖,事見景曆傳。
世祖即位,遷領軍将軍。
天嘉元年,以預建立之功,改封永城縣侯,增邑五百戶。
出為雲麾将軍,晉陵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二年,征為侍中、領軍将軍。
尋遷翊左将軍、丹陽尹。
廢帝即位,遷鎮右将軍、特進,侍中、尹如故。
光大元年,解尹,量置佐史,給扶,重授領軍将軍。
太建元年,出為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
二年,征為侍中、鎮右将軍。
尋加特進、護軍将軍。
三年,以公事免侍中、護軍。
四年,複為侍中、右光祿大夫,并給鼓吹一部,将軍、佐史、扶并如故。
棱曆事三帝,并見恩寵。
末年不預征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