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列傳第七 徐世譜 魯悉達 周敷 荀朗 子法尚 周炅
關燈
小
中
大
徐世譜,字興宗,巴東魚複人也。
世居荊州,為主帥,征伐蠻、蜒。
至世譜,尤敢勇有膂力,善水戰。
梁元帝之為荊州刺史,世譜将領鄉人事焉。
侯景之亂,因預征讨,累遷至員外散騎常侍。
尋領水軍,從司徒陸法和讨景,與景戰于赤亭湖。
時景軍甚盛,世譜乃别造樓船、拍艦、火舫、水車以益軍勢。
将戰,又乘大艦居前,大敗景軍,生擒景将任約,景退走。
因随王僧辯攻郢州,世譜複乘大艦臨其倉門,賊将宋子仙據城降。
以功除使持節、信武将軍、信州刺史,封魚複縣侯,邑五百戶。
仍随僧辯東下,恒為軍鋒。
又破景将侯子鑒于湖熟。
侯景平後,以功除通直散騎常侍、衡州刺史資,領河東太守,增邑并前一千戶。
西魏來寇荊州,世譜鎮馬頭岸,據有龍洲,元帝授侍中、使持節、都督江南諸軍事、鎮南将軍、護軍将軍,給鼓吹一部。
江陵陷沒,世譜東下依侯瑱。
紹泰元年,征為侍中、左衛将軍。
高祖之拒王琳,其水戰之具,悉委世譜。
世譜性機巧,谙解舊法,所造器械,并随機損益,妙思出入。
永定二年,遷護軍将軍。
世祖嗣位,加特進,進号安右将軍。
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
二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宣城郡諸軍事、安西将軍、宣城太守,秩中二千石。
還為安前将軍、右光祿大夫。
尋以疾失明,謝病不朝。
四年卒,時年五十五。
贈本官,谥曰桓侯。
世譜從弟世休,随世譜自梁征讨,亦有戰功。
官至員外散騎常侍、安遠将軍,枳縣侯,邑八百戶。
光大二年,隸都督淳于量征華皎。
卒,贈通直散騎常侍,谥曰壯。
魯悉達,字志通,扶風郿人也。
祖斐,齊通直散騎常侍、安遠将軍、衡州刺史,陽塘侯。
父益之,梁雲麾将軍、新蔡、義陽二郡太守。
悉達幼以孝聞,起家為梁南平嗣王中兵參軍。
侯景之亂,悉達糾合鄉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時兵荒饑馑,京都及上川餓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攜老幼以歸焉。
悉達分給糧廪,其所濟活者甚衆,仍于新蔡置頓以居之。
招集晉熙等五郡,盡有其地。
使其弟廣達領兵随王僧辯讨侯景。
景平,梁元帝授持節、仁威将軍、散騎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據有上流,留異、餘孝頃、周迪等所在蜂起,悉達撫綏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樂為之用。
琳授悉達鎮北将軍,高祖亦遣趙知禮授征西将軍、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樂,悉達兩受之,遷延顧望,皆不就。
高祖遣安西将軍沈泰潛師襲之,不能克。
齊遣行台慕容紹宗以衆三萬來攻郁口諸鎮,兵甲甚盛,悉達與戰,敗齊軍,紹宗僅以身免。
王琳欲圖東下,以悉達制其中流,恐為己患,頻遣使招誘,悉達終不從。
琳不得下,乃連結于齊,共為表裡,齊遣清河王高嶽助之。
相持歲馀,會裨将梅天養等懼罪,乃引齊軍入城。
悉達勒麾下數千人,濟江而歸高祖。
高祖見之,甚喜,曰:"來何遲也。
"悉達對曰:"臣鎮撫上流,願為蕃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襲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歸于陛下者,誠以陛下豁達大度,同符漢祖故也。
"高祖歎曰:"卿言得之矣。
"授平南将軍、散騎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澤縣侯。
世祖即位,進号安左将軍。
悉達雖仗氣任俠,不以富貴驕人,雅好詞賦,招禮才賢,與之賞會。
遷安南将軍、吳州刺史。
遭母憂,哀毀過禮,因遘疾卒,時年三十八。
贈安左将軍、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子覽嗣。
弟廣達,别有傳。
周敷,字仲遠,臨川人也。
為郡豪族。
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而膽力勁果,超出時輩。
性豪俠,輕财重士,鄉黨少年任氣者鹹歸之。
侯景之亂,鄉人周續合徒衆以讨賊為名,梁内史始興王毅以郡讓續,續所部内有欲侵掠于毅,敷擁護之,親率其黨捍衛,送至豫章。
時觀甯侯蕭永、長樂侯蕭基、豐城侯蕭泰避難流寓,聞敷信義,皆往依之。
敷愍其危懼,屈體崇敬,厚加給恤,送之西上。
俄而續部下将帥争權,複反,殺續以降周迪。
迪素無簿閥,恐失衆心,倚敷族望,深求交結。
敷未能自固,事迪甚恭,迪大憑仗之,漸有兵衆。
迪據臨川之工塘,敷鎮臨川故郡。
侯景平,梁元帝授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信武将軍、甯州刺史,封西豐縣侯,邑一千戶。
高祖受禅,王琳據有上流,餘孝頃與琳黨李孝欽等共圖周迪,敷大緻人馬以助于迪。
迪擒孝頃等,敷功居多。
熊昙朗之殺周文育,據豫章,将兵萬馀人襲敷,徑至城下,敷與戰,大敗之,追奔五十馀裡,昙朗單馬獲免,盡收其軍實。
昙朗走巴山郡,收合馀黨,敷因與周迪、黃法〈奭毛〉等進兵圍昙朗,屠之。
王琳平,授散騎常侍、平西将軍、豫章太守。
是時南江酋帥并顧戀巢窟,私署令長,不受召,朝廷未遑緻讨,但羁縻之,唯敷獨先入朝。
天嘉二年,詣阙,進号安西将軍,給鼓吹一部,賜以女樂一部,令還鎮豫章。
周迪以敷素出己下,超緻顯貴,深不平,乃舉兵反,遣弟方興以兵襲敷。
敷與戰,大破方興。
仍率衆從都督吳明徹攻迪,破之,擒其弟方興并諸渠帥。
诏以敷為安西将軍、臨川太守,馀并如故。
尋征為使持節、都督南豫、北江二
世居荊州,為主帥,征伐蠻、蜒。
至世譜,尤敢勇有膂力,善水戰。
梁元帝之為荊州刺史,世譜将領鄉人事焉。
侯景之亂,因預征讨,累遷至員外散騎常侍。
尋領水軍,從司徒陸法和讨景,與景戰于赤亭湖。
時景軍甚盛,世譜乃别造樓船、拍艦、火舫、水車以益軍勢。
将戰,又乘大艦居前,大敗景軍,生擒景将任約,景退走。
因随王僧辯攻郢州,世譜複乘大艦臨其倉門,賊将宋子仙據城降。
以功除使持節、信武将軍、信州刺史,封魚複縣侯,邑五百戶。
仍随僧辯東下,恒為軍鋒。
又破景将侯子鑒于湖熟。
侯景平後,以功除通直散騎常侍、衡州刺史資,領河東太守,增邑并前一千戶。
西魏來寇荊州,世譜鎮馬頭岸,據有龍洲,元帝授侍中、使持節、都督江南諸軍事、鎮南将軍、護軍将軍,給鼓吹一部。
江陵陷沒,世譜東下依侯瑱。
紹泰元年,征為侍中、左衛将軍。
高祖之拒王琳,其水戰之具,悉委世譜。
世譜性機巧,谙解舊法,所造器械,并随機損益,妙思出入。
永定二年,遷護軍将軍。
世祖嗣位,加特進,進号安右将軍。
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
二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宣城郡諸軍事、安西将軍、宣城太守,秩中二千石。
還為安前将軍、右光祿大夫。
尋以疾失明,謝病不朝。
四年卒,時年五十五。
贈本官,谥曰桓侯。
世譜從弟世休,随世譜自梁征讨,亦有戰功。
官至員外散騎常侍、安遠将軍,枳縣侯,邑八百戶。
光大二年,隸都督淳于量征華皎。
卒,贈通直散騎常侍,谥曰壯。
魯悉達,字志通,扶風郿人也。
祖斐,齊通直散騎常侍、安遠将軍、衡州刺史,陽塘侯。
父益之,梁雲麾将軍、新蔡、義陽二郡太守。
悉達幼以孝聞,起家為梁南平嗣王中兵參軍。
侯景之亂,悉達糾合鄉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時兵荒饑馑,京都及上川餓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攜老幼以歸焉。
悉達分給糧廪,其所濟活者甚衆,仍于新蔡置頓以居之。
招集晉熙等五郡,盡有其地。
使其弟廣達領兵随王僧辯讨侯景。
景平,梁元帝授持節、仁威将軍、散騎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據有上流,留異、餘孝頃、周迪等所在蜂起,悉達撫綏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樂為之用。
琳授悉達鎮北将軍,高祖亦遣趙知禮授征西将軍、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樂,悉達兩受之,遷延顧望,皆不就。
高祖遣安西将軍沈泰潛師襲之,不能克。
齊遣行台慕容紹宗以衆三萬來攻郁口諸鎮,兵甲甚盛,悉達與戰,敗齊軍,紹宗僅以身免。
王琳欲圖東下,以悉達制其中流,恐為己患,頻遣使招誘,悉達終不從。
琳不得下,乃連結于齊,共為表裡,齊遣清河王高嶽助之。
相持歲馀,會裨将梅天養等懼罪,乃引齊軍入城。
悉達勒麾下數千人,濟江而歸高祖。
高祖見之,甚喜,曰:"來何遲也。
"悉達對曰:"臣鎮撫上流,願為蕃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襲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歸于陛下者,誠以陛下豁達大度,同符漢祖故也。
"高祖歎曰:"卿言得之矣。
"授平南将軍、散騎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澤縣侯。
世祖即位,進号安左将軍。
悉達雖仗氣任俠,不以富貴驕人,雅好詞賦,招禮才賢,與之賞會。
遷安南将軍、吳州刺史。
遭母憂,哀毀過禮,因遘疾卒,時年三十八。
贈安左将軍、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子覽嗣。
弟廣達,别有傳。
周敷,字仲遠,臨川人也。
為郡豪族。
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而膽力勁果,超出時輩。
性豪俠,輕财重士,鄉黨少年任氣者鹹歸之。
侯景之亂,鄉人周續合徒衆以讨賊為名,梁内史始興王毅以郡讓續,續所部内有欲侵掠于毅,敷擁護之,親率其黨捍衛,送至豫章。
時觀甯侯蕭永、長樂侯蕭基、豐城侯蕭泰避難流寓,聞敷信義,皆往依之。
敷愍其危懼,屈體崇敬,厚加給恤,送之西上。
俄而續部下将帥争權,複反,殺續以降周迪。
迪素無簿閥,恐失衆心,倚敷族望,深求交結。
敷未能自固,事迪甚恭,迪大憑仗之,漸有兵衆。
迪據臨川之工塘,敷鎮臨川故郡。
侯景平,梁元帝授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信武将軍、甯州刺史,封西豐縣侯,邑一千戶。
高祖受禅,王琳據有上流,餘孝頃與琳黨李孝欽等共圖周迪,敷大緻人馬以助于迪。
迪擒孝頃等,敷功居多。
熊昙朗之殺周文育,據豫章,将兵萬馀人襲敷,徑至城下,敷與戰,大敗之,追奔五十馀裡,昙朗單馬獲免,盡收其軍實。
昙朗走巴山郡,收合馀黨,敷因與周迪、黃法〈奭毛〉等進兵圍昙朗,屠之。
王琳平,授散騎常侍、平西将軍、豫章太守。
是時南江酋帥并顧戀巢窟,私署令長,不受召,朝廷未遑緻讨,但羁縻之,唯敷獨先入朝。
天嘉二年,詣阙,進号安西将軍,給鼓吹一部,賜以女樂一部,令還鎮豫章。
周迪以敷素出己下,超緻顯貴,深不平,乃舉兵反,遣弟方興以兵襲敷。
敷與戰,大破方興。
仍率衆從都督吳明徹攻迪,破之,擒其弟方興并諸渠帥。
诏以敷為安西将軍、臨川太守,馀并如故。
尋征為使持節、都督南豫、北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