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列傳第三 侯瑱 歐陽頠 子纥 吳明徹 裴子烈
關燈
小
中
大
春三十裡,頓軍不進。
諸将鹹曰:"堅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審明公計将安出?"明徹曰:"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生禽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廬潛、左丞李騊駼,送京師。
景和惶懼遁走,盡收其駝馬辎重。
琳之獲也,其舊部曲多在軍中,琳素得士卒心,見者皆歔欷不能仰視。
明徹慮其有變,遣左右追殺琳,傳其首。
诏曰:"壽春者古之都會,襟帶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稱要害。
侍中、使持節、都督征讨諸軍事、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平郡開國公明徹,雄圖克舉,宏略蓋世。
在昔屯夷,締構皇業,乃掩衡、嶽,用清氛沴,實吞雲夢,即叙上遊。
今茲蕩定,恢我王略,風行電掃,貔虎争馳,月陣雲梯,金湯奪險,威陵殊俗,惠漸邊氓。
惟功與能,元戎是屬,崇麾廣賦,茂典恒宜,可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戶,馀如故。
"诏遣谒者蕭淳風就壽陽冊明徹,于城南設壇,士卒二十萬,陳旗鼓戈甲,明徹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将卒莫不踴躍焉。
初,秦郡屬南兖州,後隸谯州,至是,诏以谯之秦、盱眙、神農三郡還屬南兖州,以明徹故也。
六年,自壽陽入朝,輿駕幸其第,賜鐘磬一部,米一萬斛,絹布二千匹。
七年,進攻彭城。
軍至呂梁,齊遣援兵前後至者數萬,明徹又大破之。
八年,進位司空,馀如故。
又诏曰:"昔者軍事建旌,交鋒作鼓,頃日訛替,多乖舊章,至于行陣,不相甄别。
今可給司空、大都督泬钺龍麾,其次将各有差。
"尋授都督南北兖、南北青谯五州諸軍事、南兖州刺史。
會周氏滅齊,高宗交事徐、兖,九年,诏明徹進軍北伐,令其世子戎昭将軍、員外散騎侍郎惠覺攝行州事。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衆拒戰,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複敢出。
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列舟艦于城下,攻之甚急。
周遣上大将軍王軌将兵救之。
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
諸将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
馬主裴子烈議曰:若決堰下船,船必傾倒,豈可得乎?不如前遣馬出,于事為允。
"适會明徹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诃帥馬軍數千前還。
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冀其獲濟。
及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并不得渡,衆軍皆潰,明徹窮蹙,乃就執。
尋以憂憤遘疾,卒于長安,時年六十七。
至德元年诏曰:"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
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蹑足,迄屆元戎,百戰百勝之奇,決機決死之勇,斯亦侔于古焉。
及拓定淮、肥,長驅彭、汴,覆勍寇如舉毛,掃銳帥同沃雪,風威慴于異俗,功郊著于同文。
方欲息駕陰山,解鞍浣海,既而師出已老,數亦終奇,不就結纓之功,無辭入褚之屈,望封崤之為易,冀平翟之非難,雖志在屈伸,而奄中霜露,埋恨絕域,甚可嗟傷。
斯事已往,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灑濯,獨此孤魂,未沾寬惠,遂使爵土湮沒,飨醊無主。
棄瑕錄用,宜在茲辰,可追封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以其息惠覺為嗣。
" 惠覺曆黃門侍郎,以平章大寶功,授豐州刺史。
明徹兄子超,字逸世。
少倜傥,以幹略知名。
随明徹征伐,有戰功,官至忠毅将軍、散騎常侍、桂州刺史,封汝南縣侯,邑一千戶。
卒,贈廣州刺史,谥曰節。
裴子烈,字大士,河東聞喜人,梁員外散騎常侍猗之子。
子烈少孤,有志氣。
遇梁末喪亂,因習武藝,以骁勇聞。
頻從明徹征讨,所向必先登陷陣。
官至電威将軍、北谯太守、嶽陽内史,海安縣伯,邑三百戶。
至德四年卒。
史臣曰:高祖撥亂創基,光啟天曆,侯瑱、歐陽頠并歸身有道,位貴鼎司,美矣。
吳明徹居将帥之任,初有軍功,及呂梁敗績,為失算也。
斯以勇非韓、白,識異孫、吳,遂使蹙境喪師,金陵虛弱,祯明淪覆,蓋由其漸焉。
《陳書》 唐·姚思廉
諸将鹹曰:"堅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審明公計将安出?"明徹曰:"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生禽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廬潛、左丞李騊駼,送京師。
景和惶懼遁走,盡收其駝馬辎重。
琳之獲也,其舊部曲多在軍中,琳素得士卒心,見者皆歔欷不能仰視。
明徹慮其有變,遣左右追殺琳,傳其首。
诏曰:"壽春者古之都會,襟帶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稱要害。
侍中、使持節、都督征讨諸軍事、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平郡開國公明徹,雄圖克舉,宏略蓋世。
在昔屯夷,締構皇業,乃掩衡、嶽,用清氛沴,實吞雲夢,即叙上遊。
今茲蕩定,恢我王略,風行電掃,貔虎争馳,月陣雲梯,金湯奪險,威陵殊俗,惠漸邊氓。
惟功與能,元戎是屬,崇麾廣賦,茂典恒宜,可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戶,馀如故。
"诏遣谒者蕭淳風就壽陽冊明徹,于城南設壇,士卒二十萬,陳旗鼓戈甲,明徹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将卒莫不踴躍焉。
初,秦郡屬南兖州,後隸谯州,至是,诏以谯之秦、盱眙、神農三郡還屬南兖州,以明徹故也。
六年,自壽陽入朝,輿駕幸其第,賜鐘磬一部,米一萬斛,絹布二千匹。
七年,進攻彭城。
軍至呂梁,齊遣援兵前後至者數萬,明徹又大破之。
八年,進位司空,馀如故。
又诏曰:"昔者軍事建旌,交鋒作鼓,頃日訛替,多乖舊章,至于行陣,不相甄别。
今可給司空、大都督泬钺龍麾,其次将各有差。
"尋授都督南北兖、南北青谯五州諸軍事、南兖州刺史。
會周氏滅齊,高宗交事徐、兖,九年,诏明徹進軍北伐,令其世子戎昭将軍、員外散騎侍郎惠覺攝行州事。
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衆拒戰,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複敢出。
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列舟艦于城下,攻之甚急。
周遣上大将軍王軌将兵救之。
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
諸将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
馬主裴子烈議曰:若決堰下船,船必傾倒,豈可得乎?不如前遣馬出,于事為允。
"适會明徹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诃帥馬軍數千前還。
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冀其獲濟。
及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并不得渡,衆軍皆潰,明徹窮蹙,乃就執。
尋以憂憤遘疾,卒于長安,時年六十七。
至德元年诏曰:"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
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蹑足,迄屆元戎,百戰百勝之奇,決機決死之勇,斯亦侔于古焉。
及拓定淮、肥,長驅彭、汴,覆勍寇如舉毛,掃銳帥同沃雪,風威慴于異俗,功郊著于同文。
方欲息駕陰山,解鞍浣海,既而師出已老,數亦終奇,不就結纓之功,無辭入褚之屈,望封崤之為易,冀平翟之非難,雖志在屈伸,而奄中霜露,埋恨絕域,甚可嗟傷。
斯事已往,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灑濯,獨此孤魂,未沾寬惠,遂使爵土湮沒,飨醊無主。
棄瑕錄用,宜在茲辰,可追封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以其息惠覺為嗣。
" 惠覺曆黃門侍郎,以平章大寶功,授豐州刺史。
明徹兄子超,字逸世。
少倜傥,以幹略知名。
随明徹征伐,有戰功,官至忠毅将軍、散騎常侍、桂州刺史,封汝南縣侯,邑一千戶。
卒,贈廣州刺史,谥曰節。
裴子烈,字大士,河東聞喜人,梁員外散騎常侍猗之子。
子烈少孤,有志氣。
遇梁末喪亂,因習武藝,以骁勇聞。
頻從明徹征讨,所向必先登陷陣。
官至電威将軍、北谯太守、嶽陽内史,海安縣伯,邑三百戶。
至德四年卒。
史臣曰:高祖撥亂創基,光啟天曆,侯瑱、歐陽頠并歸身有道,位貴鼎司,美矣。
吳明徹居将帥之任,初有軍功,及呂梁敗績,為失算也。
斯以勇非韓、白,識異孫、吳,遂使蹙境喪師,金陵虛弱,祯明淪覆,蓋由其漸焉。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