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列傳第四 周鐵虎 程靈洗 子文季

關燈
周鐵虎,不知何許人也,梁世南渡。

    語音伧重,膂力過人,便馬槊,事梁河東王蕭譽,以勇敢聞,譽闆為府中兵參軍。

    譽為廣州刺史,以鐵虎為興甯令。

    譽遷湘州,又為臨蒸令。

    侯景之亂,元帝于荊州遣世子方等代譽,且以兵臨之。

    譽拒戰,大捷,方等死,鐵虎功最,譽委遇甚重。

    及王僧辯讨譽,于陣獲鐵虎,僧辯命烹之,鐵虎呼曰:"侯景未滅,柰何殺壯士!"僧辯奇其言,乃宥之,還其麾下。

     及侯景西上,鐵虎從僧辯克任約,獲宋子仙,每戰皆有功。

    元帝承制授仁威将軍、潼州刺史,封沌陽縣子,邑三百戶。

    又從僧辯克定京邑,降謝答仁,平陸納于湘州。

    承聖二年,以前後戰功,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五百戶。

    仍為散騎常侍,領信義太守,将軍如故。

    高祖誅僧辯,鐵虎率所部降,因複其本職。

     徐嗣徽引齊寇渡江,鐵虎于闆橋浦破其水軍,盡獲甲仗船舸。

    又攻曆陽,襲齊寇步營,并皆克捷。

    嗣徽平,紹泰二年,遷散騎常侍、嚴威将軍、太子左衛率。

     尋随周文育于南江拒蕭勃,恒為前軍。

    文育又命鐵虎偏軍,于苦竹灘襲勃前軍歐陽頠。

    又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敗績,鐵虎與文育、侯安都并為琳所擒。

    琳引見諸将,與之語,唯鐵虎辭氣不屈,故琳盡宥文育之徒,獨鐵虎見害,時年四十九。

    高祖聞之,下诏曰:"天地之寶,所貴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

    至如捐生立節,效命酬恩,追遠懷昔,信宜加等。

    散騎常侍、嚴威将軍、太子左衛率、潼州刺史、領信義太守沌陽縣開國侯鐵虎,器局沈厚,風力勇壯,北讨南征,竭忠盡力。

    推鋒江夏,緻陷兇徒,神氣彌雄,肆言無撓。

    豈直溫序見害,方其理須,龐德臨危,猶能瞋目。

    忠貞如此,恻怆兼深,可贈侍中、護軍将軍、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戶,并給鼓吹一部,侯如故。

    "天嘉五年,世祖又诏曰:"漢室功臣,形寫宮觀,魏朝猛将,名配宗祧,功烈所以長存,世代因之不朽。

    故侍中、護軍将軍、青、冀二州刺史沌陽縣開國侯鐵虎,誠節梗亮,力用雄敢,王業初基,行間累及,垂翅賊壘,正色寇庭,古之遺烈,有識同壯。

    隕身不屈,雖隆榮等,營魂易遠,言追嘉惜。

    宜仰陪壖寝,恭頒飨奠,可配食高祖廟庭。

    "子瑜嗣。

     時有盱眙馬明,字世朗,梁世事鄱陽嗣王蕭範。

    侯景之亂,據廬江之東界,拒賊臨城栅。

    元帝授散騎常侍、平北将軍、北兖州刺史,領廬江太守。

    荊州陷沒,歸于高祖。

    紹泰中,複官位,封西華縣侯,邑二千戶。

    亦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軍敗,明力戰死之,贈使持節、征西将軍、郢州刺史。

     程靈洗,字玄滌,新安海甯人也。

    少以勇力聞,步行日二百馀裡,便騎善遊。

    梁末,海甯、黟、歙等縣及鄱陽、宣城郡界多盜賊,近縣苦之。

    靈洗素為鄉裡所畏伏,前後守長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盜。

     侯景之亂,靈洗聚徒據黟、歙以拒景。

    景軍據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鄉侯蕭隐奔依靈洗,靈洗奉以主盟。

    梁元帝于荊州承制,又遣使間道奉表。

    劉神茂自東陽建義拒賊,靈洗攻下新安,與神茂相應。

    元帝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新安郡諸軍事、雲麾将軍、谯州刺史資,領新安太守,封巴丘縣侯,邑五百戶。

    神茂為景所破,景偏帥呂子榮進攻新安,靈洗退保黟、歙。

    及景敗,子榮退走,靈洗複據新安。

    進軍建德,擒賊帥趙桑乾。

    以功授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戶,将軍、太守如故。

     仍令靈洗率所部下揚州,助王僧辯鎮防。

    遷吳興太守,未行,僧辯命靈洗從侯瑱西援荊州。

    荊州陷,還都。

    高祖誅僧辯,靈洗率所領來援,其徒力戰于石頭西門,軍不利,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高祖深義之。

    紹泰元年,授使持節、信武将軍、蘭陵太守,常侍如故,助防京口。

    及平徐嗣徽,靈洗有功,除南丹陽太守,封遂安縣侯,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戶,仍鎮采石。

     随周文育西讨王琳,于沌口敗績,為琳所拘。

    明年,與侯安都等逃歸。

    兼丹陽尹,出為高唐、太原二郡太守,仍鎮南陵。

    遷太子左衛率。

    高祖崩,王琳前軍東下,靈洗于南陵破之,虜其兵士,并獲青龍十馀乘。

    以功授持節、都督南豫州緣江諸軍事、信武将軍、南豫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