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宣帝
關燈
小
中
大
、湘州刺史長沙王叔堅為平西将軍、郢州刺史。
丁酉,分江州晉熙、高唐、新蔡三郡為晉州。
辛醜,以冠軍将軍廬陵王伯仁為中領軍。
十二月丁卯,以新除太子詹事徐陵為右光祿大夫。
九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祠北郊。
壬寅,以湘州刺史、新除中衛将軍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雲麾将軍建安王叔卿為湘州刺史,進号平南将軍。
二月壬子,輿駕親耕藉田。
夏五月丙子,诏曰:"朕昧旦求衣,日旰方食,思弘億兆,用臻俾乂,而牧守莅民,廉平未洽,年常租賦,多緻逋馀,即此務農,宜弘寬省。
可起太建已來訖八年流移叛戶所帶租調,七年八年叛義丁、五年訖八年叛軍丁、六年七年逋租田米粟夏調綿絹絲布麥等,五年訖七年逋赀絹,皆悉原之。
"秋七月乙亥,以輕車将軍、丹陽尹江夏王伯義為合州刺史。
己卯,百濟國遣使獻方物。
庚辰,大雨,震萬安陵華表。
己醜,震慧日寺刹及瓦官寺重門,一女子于門下震死。
冬十月戊午,司空吳明徹破周将梁士彥衆數萬于呂梁。
十二月戊申,東宮成,皇太子移于新宮。
十年春正月己巳朔,以中領軍廬陵王伯仁為平北将軍、南徐州刺史,翊左将軍、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徐陵為領軍将軍。
二月甲子,北讨衆軍敗績于呂梁,司空吳明徹及将卒已下,并為周軍所獲。
三月辛未,震武庫。
丙子,分命衆軍以備周: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大都督,總水陸諸軍事;明威将軍孫玚都督荊、郢水陸諸軍事,進号鎮西将軍;左衛将軍樊毅為大都督,督朱沛、清口上至荊山緣淮衆軍,進号平北将軍;武毅将軍任忠都督壽陽、新蔡、霍州等衆軍,進号甯遠将軍。
乙酉,大赦天下。
丁酉,以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護軍将軍淳于量為南兖州刺史,進号車騎将軍。
夏四月庚戌,诏曰:"懋賞之言,明于訓诰,挾纩之美,著在撫巡。
近歲薄伐,廓清淮、泗,摧鋒緻果,文武畢力,栉風沐雨,寒暑亟離,念功在茲,無忘終食。
宜班榮賞,用酬厥勞。
應在軍者可并賜爵二級,并加赉恤,付選即便量處。
"又诏曰:"惟堯葛衣鹿裘,則天為大,伯禹弊衣菲食,夫子曰'無間然',故儉德之恭,約失者鮮。
朕君臨宇宙,十變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寝,跂予思治,若濟巨川,念茲在茲,懔同馭朽。
非貪四海之富,非念黃屋之尊,導仁壽以置群生,甯勞役以奉諸己。
但承梁季,亂離斯瘼,宮室禾黍,有名亡處,雖輪奂未睹,頗事經營,去泰去甚,猶為勞費。
加以戎車屢出,千金日損,府帑未充,民疲征賦。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興言靜念,夕惕懷抱,垂訓立法,良所多慚。
斫雕為樸,庶幾可慕,雉頭之服既焚,弋绨之衣方襲,損撤之制,前自朕躬,草偃風行,冀以變俗。
應禦府堂署所營造禮樂儀服軍器之外,其馀悉皆停息;掖庭常供、王侯妃主諸有俸恤,并各量減。
"丁巳,以新除鎮右将軍新安王伯固為護軍将軍。
戊午,樊毅遣軍度淮北對清口築城。
庚申,大雨雹。
壬戌,清口城不守。
五月甲申,太白晝見。
六月丁卯,大雨,震大皇寺刹、莊嚴寺露盤、重陽閣東樓、千秋門内槐樹、鴻胪府門。
秋七月戊戌,新羅國遣使獻方物。
乙巳,以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袁憲為吏部尚書。
八月乙醜朔,改秦郡為義州。
戊寅,隕霜,殺稻菽。
九月壬寅,以平北将軍樊毅為中領軍。
乙巳,立方明壇于婁湖。
戊申,以中衛将軍、揚州刺史始興王叔陵兼王官伯臨盟。
甲寅,輿駕幸婁湖臨誓。
乙卯,分遣大使以盟誓班下四方,上下相警戒也。
壬戌,以宣惠将軍江夏王伯義為東揚州刺史。
冬十月戊寅,罷義州及琅邪、彭城二郡。
立建興,領建安、同夏、烏山、江乘、臨沂、湖熟等六縣,屬揚州。
戊子,以尚書左仆射陸繕為尚書仆射。
十一月辛醜,以鎮西将軍孫玚為郢州刺史。
十二月乙亥,合州廬江蠻田伯興出寇枞陽,刺史魯廣達讨平之。
十一年春正月丁酉,龍見于南兖州永甯樓側池中。
二月癸亥,輿駕親耕藉田。
三月丁未,诏淮北義人率戶口歸國者,建其本屬舊名,置立郡縣,即隸近州,賦給田宅,喚訂一無所預。
夏五月乙巳,诏曰:"昔軒轅命于風後、力牧,放勳咨爾稷、契、朱武,冕旒垂拱,化緻隆平。
爰逮漢列五曹,周分六職,設官理務,各有攸司,亦幾期刑措,蔔世彌永,并賴群才,用康庶績。
朕日昃劬勞,思弘治要,而機事尚擁,政道未凝,夕惕于懷,罔知攸濟。
方欲仗茲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責實,取甯多士。
自今應尚書曹、府、寺、内省監、司文案,悉付局參議分判。
其軍國興造、征發、選序、三獄等事,前須詳斷,然後啟聞。
凡諸辯決,務令清乂,約法守制,較若畫一,不得前後舛互,自相矛盾,緻有枉滞。
纡意舞文,糾聽所知,靡有攸赦。
"甲寅,诏曰:"舊律以枉法受财為坐雖重,直法容賄其制甚輕,豈不長彼貪殘,生其舞弄?事涉貨财,甯不尤切?今可改不枉法受财者,科同正盜。
"六月庚辰,以鎮前将軍豫章王叔英為鎮南将軍、江州刺史。
丙戌,以征南将軍、江州刺史鄱陽王伯山為中權将軍、護軍将軍。
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铢錢。
八月甲子,青州義主朱顯宗等率所領七百戶入附。
丁卯,輿駕幸大壯觀閱武。
戊寅,輿駕還宮。
冬十月甲戌,以安前将軍、祠部尚書晉安王伯恭為軍師将軍,尚書仆射陸繕為尚書左仆射。
十一月辛卯,诏曰:"畫冠弗犯,革此澆風,孥戮是蹈,化于薄俗。
朕肅膺寶命,迄将一紀,思經邦濟治,憂國愛民,日仄劬勞,夜分辍寝,而還淳反樸,其道靡階,雍熙盛美,莫雲能緻。
遂乃鞫訊之牒,盈于聽覽,舂釱之人,煩于牢犴。
周成刑措,漢文斷獄,杼軸空勞,邈焉既遠。
加以蕞爾醜徒,轶我彭、汴,淮、汝氓庶,企踵王略,治兵誓旅,義存拯救。
飛刍挽粟,征賦頗煩,暑雨祁寒,甯忘咨怨。
兼宿度乖舛,次舍違方,若曰之誠,責歸元首,愧心斯積,馭朽非懼。
即建子令月,微陽初動,應此嘉辰,宜播寬澤,可大赦天下。
"甲午,周遣柱國梁士彥率衆至肥口。
戊戌,周軍進圍壽陽。
辛醜,以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淳于量為上流水軍都督;中領軍樊毅都督北讨諸軍事,加安北将軍;散騎常侍、左衛将軍任忠都督北
丁酉,分江州晉熙、高唐、新蔡三郡為晉州。
辛醜,以冠軍将軍廬陵王伯仁為中領軍。
十二月丁卯,以新除太子詹事徐陵為右光祿大夫。
九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祠北郊。
壬寅,以湘州刺史、新除中衛将軍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雲麾将軍建安王叔卿為湘州刺史,進号平南将軍。
二月壬子,輿駕親耕藉田。
夏五月丙子,诏曰:"朕昧旦求衣,日旰方食,思弘億兆,用臻俾乂,而牧守莅民,廉平未洽,年常租賦,多緻逋馀,即此務農,宜弘寬省。
可起太建已來訖八年流移叛戶所帶租調,七年八年叛義丁、五年訖八年叛軍丁、六年七年逋租田米粟夏調綿絹絲布麥等,五年訖七年逋赀絹,皆悉原之。
"秋七月乙亥,以輕車将軍、丹陽尹江夏王伯義為合州刺史。
己卯,百濟國遣使獻方物。
庚辰,大雨,震萬安陵華表。
己醜,震慧日寺刹及瓦官寺重門,一女子于門下震死。
冬十月戊午,司空吳明徹破周将梁士彥衆數萬于呂梁。
十二月戊申,東宮成,皇太子移于新宮。
十年春正月己巳朔,以中領軍廬陵王伯仁為平北将軍、南徐州刺史,翊左将軍、右光祿大夫、領太子詹事徐陵為領軍将軍。
二月甲子,北讨衆軍敗績于呂梁,司空吳明徹及将卒已下,并為周軍所獲。
三月辛未,震武庫。
丙子,分命衆軍以備周: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大都督,總水陸諸軍事;明威将軍孫玚都督荊、郢水陸諸軍事,進号鎮西将軍;左衛将軍樊毅為大都督,督朱沛、清口上至荊山緣淮衆軍,進号平北将軍;武毅将軍任忠都督壽陽、新蔡、霍州等衆軍,進号甯遠将軍。
乙酉,大赦天下。
丁酉,以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護軍将軍淳于量為南兖州刺史,進号車騎将軍。
夏四月庚戌,诏曰:"懋賞之言,明于訓诰,挾纩之美,著在撫巡。
近歲薄伐,廓清淮、泗,摧鋒緻果,文武畢力,栉風沐雨,寒暑亟離,念功在茲,無忘終食。
宜班榮賞,用酬厥勞。
應在軍者可并賜爵二級,并加赉恤,付選即便量處。
"又诏曰:"惟堯葛衣鹿裘,則天為大,伯禹弊衣菲食,夫子曰'無間然',故儉德之恭,約失者鮮。
朕君臨宇宙,十變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寝,跂予思治,若濟巨川,念茲在茲,懔同馭朽。
非貪四海之富,非念黃屋之尊,導仁壽以置群生,甯勞役以奉諸己。
但承梁季,亂離斯瘼,宮室禾黍,有名亡處,雖輪奂未睹,頗事經營,去泰去甚,猶為勞費。
加以戎車屢出,千金日損,府帑未充,民疲征賦。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興言靜念,夕惕懷抱,垂訓立法,良所多慚。
斫雕為樸,庶幾可慕,雉頭之服既焚,弋绨之衣方襲,損撤之制,前自朕躬,草偃風行,冀以變俗。
應禦府堂署所營造禮樂儀服軍器之外,其馀悉皆停息;掖庭常供、王侯妃主諸有俸恤,并各量減。
"丁巳,以新除鎮右将軍新安王伯固為護軍将軍。
戊午,樊毅遣軍度淮北對清口築城。
庚申,大雨雹。
壬戌,清口城不守。
五月甲申,太白晝見。
六月丁卯,大雨,震大皇寺刹、莊嚴寺露盤、重陽閣東樓、千秋門内槐樹、鴻胪府門。
秋七月戊戌,新羅國遣使獻方物。
乙巳,以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袁憲為吏部尚書。
八月乙醜朔,改秦郡為義州。
戊寅,隕霜,殺稻菽。
九月壬寅,以平北将軍樊毅為中領軍。
乙巳,立方明壇于婁湖。
戊申,以中衛将軍、揚州刺史始興王叔陵兼王官伯臨盟。
甲寅,輿駕幸婁湖臨誓。
乙卯,分遣大使以盟誓班下四方,上下相警戒也。
壬戌,以宣惠将軍江夏王伯義為東揚州刺史。
冬十月戊寅,罷義州及琅邪、彭城二郡。
立建興,領建安、同夏、烏山、江乘、臨沂、湖熟等六縣,屬揚州。
戊子,以尚書左仆射陸繕為尚書仆射。
十一月辛醜,以鎮西将軍孫玚為郢州刺史。
十二月乙亥,合州廬江蠻田伯興出寇枞陽,刺史魯廣達讨平之。
十一年春正月丁酉,龍見于南兖州永甯樓側池中。
二月癸亥,輿駕親耕藉田。
三月丁未,诏淮北義人率戶口歸國者,建其本屬舊名,置立郡縣,即隸近州,賦給田宅,喚訂一無所預。
夏五月乙巳,诏曰:"昔軒轅命于風後、力牧,放勳咨爾稷、契、朱武,冕旒垂拱,化緻隆平。
爰逮漢列五曹,周分六職,設官理務,各有攸司,亦幾期刑措,蔔世彌永,并賴群才,用康庶績。
朕日昃劬勞,思弘治要,而機事尚擁,政道未凝,夕惕于懷,罔知攸濟。
方欲仗茲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責實,取甯多士。
自今應尚書曹、府、寺、内省監、司文案,悉付局參議分判。
其軍國興造、征發、選序、三獄等事,前須詳斷,然後啟聞。
凡諸辯決,務令清乂,約法守制,較若畫一,不得前後舛互,自相矛盾,緻有枉滞。
纡意舞文,糾聽所知,靡有攸赦。
"甲寅,诏曰:"舊律以枉法受财為坐雖重,直法容賄其制甚輕,豈不長彼貪殘,生其舞弄?事涉貨财,甯不尤切?今可改不枉法受财者,科同正盜。
"六月庚辰,以鎮前将軍豫章王叔英為鎮南将軍、江州刺史。
丙戌,以征南将軍、江州刺史鄱陽王伯山為中權将軍、護軍将軍。
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铢錢。
八月甲子,青州義主朱顯宗等率所領七百戶入附。
丁卯,輿駕幸大壯觀閱武。
戊寅,輿駕還宮。
冬十月甲戌,以安前将軍、祠部尚書晉安王伯恭為軍師将軍,尚書仆射陸繕為尚書左仆射。
十一月辛卯,诏曰:"畫冠弗犯,革此澆風,孥戮是蹈,化于薄俗。
朕肅膺寶命,迄将一紀,思經邦濟治,憂國愛民,日仄劬勞,夜分辍寝,而還淳反樸,其道靡階,雍熙盛美,莫雲能緻。
遂乃鞫訊之牒,盈于聽覽,舂釱之人,煩于牢犴。
周成刑措,漢文斷獄,杼軸空勞,邈焉既遠。
加以蕞爾醜徒,轶我彭、汴,淮、汝氓庶,企踵王略,治兵誓旅,義存拯救。
飛刍挽粟,征賦頗煩,暑雨祁寒,甯忘咨怨。
兼宿度乖舛,次舍違方,若曰之誠,責歸元首,愧心斯積,馭朽非懼。
即建子令月,微陽初動,應此嘉辰,宜播寬澤,可大赦天下。
"甲午,周遣柱國梁士彥率衆至肥口。
戊戌,周軍進圍壽陽。
辛醜,以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淳于量為上流水軍都督;中領軍樊毅都督北讨諸軍事,加安北将軍;散騎常侍、左衛将軍任忠都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