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宣帝

關燈
城。

    戊子,割南兖州之盱眙郡屬谯州。

    壬辰晦,夜明。

    黃城大城降。

    冬十月甲午,郭默城降。

    戊戌,以中書令王玚為吏部尚書。

    己亥,以特進、領國子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仆射。

    乙巳,吳明徹克壽陽城,斬王琳,傳首京師,枭于朱雀航。

    丁未,齊兵萬人至颍口。

    樊毅擊走之。

    辛亥,齊遣兵援蒼陵,又破之。

    丙辰,诏曰:"梁末得懸瓠,以壽陽為南豫州,今者克複,可還為豫州。

    以黃城為司州,治下為安昌郡,浐湍為漢陽郡,三城依梁為義陽郡,并屬司州。

    "以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為豫州刺史,進号車騎大将軍;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抃為征西大将軍、合州刺史。

    戊午,湛陀克齊昌城。

    十一月甲戌,淮陰城降。

    庚辰,威虜将軍劉桃根克朐山城。

    辛巳,樊毅克濟陰城。

    己醜,魯廣達等克北徐州。

    十二月壬辰朔,诏曰:"古者反噬叛逆,盡族誅夷,所以藏其首級,誡之後世。

    比者所戮止在一身,子胤或存,枭懸自足,不容久歸武庫,長比月支。

    恻隐之懷,有仁不忍。

    維熊昙朗、留異、陳寶應、周迪、鄧緒等及今者王琳首,并還親屬,以弘廣宥。

    "乙未,谯城降。

    乙巳,立皇子叔明為宜都王,叔獻為河東王。

    壬午,任忠克霍州城。

     六年春正月壬戌朔,诏曰:"王者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一物乖方,夕惕猶厲,六合未混,旰食彌憂。

    朕嗣纂鴻基,思弘經略,上符景宿,下葉人謀,命将興師,大拯淪溺。

    灰琯未周,凱捷相繼,拓地數千,連城将百。

    蠢彼馀黎,毒茲異境,江淮年少,猶有剽掠,鄉闾無賴,摘出陰私,将帥軍人,罔顧刑典,今使苛法蠲除,仁聲載路。

    且肇元告慶,邊服來荒,始睹皇風,宜覃曲澤,可赦江右淮北南司、定、霍、光、建、朔、合、豫、北徐、仁、北兖、青、冀,南谯、南兖十五州,郢州之齊安、西陽,江州之齊昌、新蔡、高唐,南豫州之曆陽、臨江郡土民,罪無輕重,悉皆原宥。

    将帥職司,軍人犯法,自依常科。

    "以翊前将軍新安王伯固為中領軍,進号安前将軍;安前将軍、中領軍晉安王伯恭為安南将軍、南豫州刺史。

    壬午,輿駕親祠太廟。

    甲申,廣陵金城降。

    周遣使來聘。

    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二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辛亥,輿駕親耕籍田。

    丙辰,以中權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征西大将軍、郢州刺史。

    三月癸亥,诏曰:"去歲南川頗言失稔,所督田租于今未即。

    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田租,可申半至秋。

    豫章又逋太建四年檢首田稅,亦申至秋。

    南康一郡,嶺下應接,民間尤弊,太建四年田租未入者,可特原除。

    庶修墾無廢,歲取方實。

    "夏四月庚子,彗星見。

    辛醜,诏曰:"戢情懷善,有國之令圖,拯弊救危,聖範之通訓。

    近命師薄伐,義在濟民,青、齊舊隸,膠、光部落,久患兇戎,争歸有道,棄彼農桑,忘其衣食。

    而大軍未接,中途止憩,朐山、黃郭,車營布滿,扶老攜幼,蓬流草跋,既喪其本業,鹹事遊手,饑馑疾疫,不免流離。

    可遣大使精加慰撫,仍出陽平倉谷,拯其懸磬,并充糧種。

    勸課士女,随近耕種。

    石鼈等屯,适意修墾。

    "六月壬辰,尚書右仆射、領國子祭酒周弘正卒。

    乙巳,以中衛将軍、揚州刺史鄱陽王伯山為征北将軍、南徐州刺史,中護軍衡陽王伯信為宣毅将軍、揚州刺史。

    冬十一月乙亥,诏北讨行軍之所,并給複十年。

    十二月癸巳,平南将軍、湘州刺史始興王叔陵進号鎮南将軍。

    戊戌,以吏部尚書王玚為尚書右仆射,度支尚書孔奂為吏部尚書。

    丙午,安右将軍、左光祿大夫王通加特進。

     七年春正月辛未,輿駕親祠南郊。

    乙亥,左衛将軍樊毅克潼州城。

    辛巳,輿駕親祠北郊。

    二月戊申,樊毅克下邳、高栅等六城。

    三月辛未,诏豫、二兖、谯、徐、合、霍、南司、定九州及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諸郡置雲旗義士,往大軍及諸鎮備防。

    戊寅,以新除征西大将軍、合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黃法抃為豫州刺史。

    改梁東徐州為安州,武州為沅州。

    移谯州鎮于新昌郡,以秦郡屬之。

    盱眙、神農二郡還隸南兖州。

    夏四月丙戌,有星孛于大角。

    庚寅,監豫州陳桃根于所部得青牛,獻之,诏遣還民。

    甲午,輿駕親祠太廟。

    乙未,陳桃根又表上織成羅文錦被各二,诏于雲龍門外焚之。

    壬子,郢州獻瑞鐘六。

    五月乙卯,割谯州之秦郡還隸南兖州。

    分北谯縣置北谯郡,領陽平所屬北谯、西谯二縣。

    合州之南梁郡,隸入谯州。

    六月丙戌,為北讨将士死王事者克日舉哀。

    壬辰,以尚書右仆射王玚為尚書仆射。

    己酉,改作雲龍、神虎門。

    秋八月壬寅,移西陽郡治保城。

    癸卯,周遣使來聘。

    閏九月壬辰,都督吳明徹大破齊軍于呂梁。

    是月,甘露頻降樂遊苑。

    丁未,輿駕幸樂遊苑,采甘露,宴群臣,诏于苑龍舟山立甘露亭。

    冬十月戊午,以征北将軍、南徐州刺史鄱陽王伯山為征南将軍、江州刺史;安前将軍、中領軍新安王伯固為南徐州刺史,進号鎮北将軍;信威将軍、江州刺史長沙王叔堅為雲麾将軍、中領軍。

    己巳,立皇子叔齊為新蔡王,叔文為晉熙王。

    十一月庚戌,以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淳于量為中軍大将軍。

    十二月丙辰,以新除雲麾将軍、郢州刺史長沙王叔堅為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東中郎将、東揚州刺史建安王叔卿為雲麾将軍、郢州刺史,宣惠将軍宜都王叔明為東揚州刺史。

    壬戌,以尚書仆射王玚為尚書左仆射,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陸繕為尚書右仆射,國子祭酒徐陵為領軍将軍。

    甲子,南康郡獻瑞鐘。

     八年春正月庚辰,西南有紫雲見。

    二月壬申,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進位司空。

    丁醜,诏江東道太建五年以前租稅夏調逋在民間者,皆原之。

    夏西月甲寅,诏曰:"元戎凱旋,群師振旅,旌功策賞,宜有飨宴。

    今月十七日,可幸樂遊苑,設絲竹之樂,大會文武。

    "己未,輿駕親祠太廟。

    五月庚寅,尚書左仆射王玚卒。

    六月癸醜,以雲麾将軍、廣州刺史長沙王叔堅為合州刺史,進号平北将軍。

    甲寅,以尚書右仆射陸繕為尚書左仆射,新除晉陵太守王克為尚書右仆射。

    秋八月丁卯,以車騎大将軍、司空吳明徹為南兖州刺史。

    九月戊戌,以皇子叔彪為淮南王。

    冬十一月乙酉,以平南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