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宣帝

關燈
犯逆子弟支屬逃亡異境者,悉聽歸首;見絷系者,量可散釋;其有居宅,并追還。

    夏四月壬辰,齊遣使來聘。

    五月戊申,太白晝見。

    辛亥,遼東、新羅、丹丹、天竺、盤盤等國并遣使獻方物。

    六月丁亥,江陰王蕭季卿以罪免。

    甲辰,封東中郎将長沙王府谘議參軍蕭彜為江陰王。

    秋八月辛醜,皇太子親釋奠于太學,二傅、祭酒以下赉帛各有差。

    九月癸酉,太白晝見。

    冬十月甲申,輿駕親祠太廟。

    乙酉,周遣使來聘。

    己亥,丹丹國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壬辰,車騎大将軍、司空章昭達薨。

     四年春正月丙午,以雲麾将軍、江州刺史始興王叔陵為湘州刺史,進号平南将軍;東中郎将、吳郡太守長沙王叔堅為宣毅将軍、江州刺史;尚書仆射、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左仆射;中書監王劢為尚書右仆射。

    庚申,以丹陽尹衡陽王伯信為信威将軍、中護軍。

    庚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月乙酉,立皇子叔卿為建安王,授東中郎将、東揚州刺史。

    三月壬子,以散騎常侍孫玚為安西将軍、荊州刺史。

    乙醜,扶南、林邑國并遣使來獻方物。

    夏四月戊子,以中權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黃法抃為征南大将軍、南豫州刺史。

    五月癸卯,尚書右仆射王劢卒。

    六月辛巳,侍中、鎮右将軍、右光祿大夫杜棱卒。

    秋八月辛未,周遣使來聘。

    丁醜,景雲見。

    戊寅,诏曰:"國之大事,受赈興戎。

    師出以律,禀策于廟,所以乂安九有,克成七德。

    自頃掃滌群穢,廓清諸夏,乃貔貅之戮力,亦帷幄之運籌。

    雖左衽已戡,幹戈載戢,呼韓來谒,亭鄣無警,但不教民戰,是謂棄之,仁必有勇,無忘武備。

    磻溪之傳韬訣,谷城之授神符,文叔懸制戎規,孟德頗言兵略。

    朕既慚暗合,良皆披覽。

    兼昔經督戎,備嘗行陣,齊以七步,肅之三鼓,得自胸襟,指掌可述。

    今并條制,凡十三科,宜即班宣,以為永準。

    "乙未,诏停督湘、江二州逋租,無錫等十五縣流民,并蠲其徭賦。

    九月庚子朔,日有蝕之。

    辛亥,大赦天下。

    又诏曰:"舉善從谏,在上之明規;進賢谒言,為臣之令範。

    朕以寡德,嗣守寶圖,雖世襲隆平,治非甯一。

    辨方分職,旰食早衣;傍阙争臣,下無貢士。

    何其阙爾,鮮能抗直。

    豈餘獨運,匪薦谠言。

    置鼓公車,罕論得失;施石象魏,莫陳可否。

    朱雲摧檻,良所不逢;禽息觸楹,又為難值。

    至如衣褐以見,檐簦以遊,或耆艾絕倫,或妙年異等,幹時而不偶,左右莫之譽,黑貂改弊,黃金且殚,終其滞淹,可為太息。

    又貴為百辟,賤有十品,工拙并骛,勸沮莫分,街謠徒擁,廷議斯阙。

    實朕之弗明,而時無獻替。

    永言至治,何乃爽欤?外可通示文武:凡厥在位,風化乖殊,朝政纟比蠹,正色直辭,有犯無隐。

    兼各舉所知,随才明試。

    其莅政廉穢,在職能否,分别矢言,俟茲黜陟。

    "丙寅,以故太尉徐度、儀同杜棱、儀同程靈洗配食高祖廟庭,故車騎将軍章昭達配食世祖廟庭。

    冬十月乙酉,輿駕親祠太廟。

    戊戌,以鎮南将軍、廣州刺史沈恪為領軍将軍。

    十一月己亥夜地震。

    閏月辛未,诏曰:"姑熟饒曠,荊河斯拟,博望關畿,天限嚴峻,龍山南指,牛渚北臨,對熊繹之馀城,迩全琮之故壘,良疇美柘,畦畎相望,連宇高甍,阡陌如繡。

    自梁末兵災,凋殘略盡,比雖務優寬,猶未克複,咫尺封畿,宜須殷阜。

    且衆将部下,多寄上下,軍民雜俗,極為蠹秏。

    自今有罷任之徒,許分留部下;其已在江外,亦令迎還,悉住南州津裡安置。

    有無交貨,不責市估;萊荒墾辟,亦停租稅。

    台遣鎮監一人,共刺史、津主分明檢押,給地賦田,各立頓舍。

    "十二月壬寅,甘露降樂遊苑。

    甲辰,輿駕幸樂遊苑,采甘露,宴群臣。

    丁卯,诏曰:"梁氏之季,兵火薦臻,承華焚蕩,頓無遺構。

    寶命惟新,迄将二紀,頻事戎旅,未遑修繕。

    今工役差閑,椽楹有拟,來歲開肇,創築東宮,可權置起部尚書、将作大匠,用主監作。

    " 五年春正月癸酉,以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中權大将軍;宣惠将軍、豫章王叔英為南徐州刺史,進号平北将軍;吏部尚書、驸馬都尉沈君理為尚書右仆射,領吏部。

    辛巳,輿駕親祠南郊。

    甲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月辛醜,輿駕親祠明堂。

    乙卯,夜有白氣如虹,自北方貫北鬥紫宮。

    三月壬午,分命衆軍北伐,以鎮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都督征讨諸軍事。

    丙戌,西衡州獻馬生角。

    己醜,皇孫胤生,内外文武賜帛各有差,為父後者爵一級。

    北讨大都督吳明徹統衆十萬,發自白下。

    夏四月癸卯,前巴州刺史魯廣達克齊大岘城。

    辛亥,吳明徹克秦州水栅。

    庚申,齊遣兵十萬援曆陽,儀同黃法抃破之。

    辛酉,齊軍救秦州,吳明徹又破之。

    癸亥,诏北伐衆軍所殺齊兵,并令埋掩。

    甲子,南谯太守徐槾克石梁城。

    五月己巳,瓦梁城降。

    癸酉,陽平郡城降。

    甲戌,徐槾克廬江郡城。

    丙子,黃法抃克曆陽城。

    己卯,北高唐郡城降。

    辛巳,诏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抃徙鎮曆陽,齊改縣為郡者并複之。

    乙酉,南齊昌太守黃詠克齊昌外城。

    丙戌,廬陵内史任忠軍次東關,克其東西二城,進克蕲城。

    戊子,又克谯郡城,秦州城降。

    癸巳,瓜步、胡墅二城降。

    六月庚子,郢州刺史李綜克滠口城。

    乙巳,任忠克合州外城。

    庚戌,淮陽、沭陽郡并棄城走。

    癸醜,景雲見。

    豫章内史程文季克泾州城。

    乙卯,宣毅司馬湛陀克新蔡城。

    癸亥,周遣使來聘。

    黃法抃克合州城。

    吳明徹師次仁州,甲子,克其州城。

    是月,治明堂。

    秋七月乙醜,鎮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進号征北大将軍。

    戊辰,齊遣衆二萬援齊昌,西陽太守周炅破之。

    己巳,吳明徹軍次峽口,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者棄城走。

    周炅克巴州城。

    淮北绛城及谷陽士民,并誅其渠帥,以城降。

    丙戌,吳明徹克壽陽外城。

    八月乙未,山陽城降。

    壬寅,盱眙城降。

    戊申,罷南齊昌郡。

    壬子,戎昭将軍徐敬辯克海安城。

    青州東海城降。

    戊午,平固侯陳敬泰等克晉州城。

    九月甲子,陽平城降。

    壬申,高唐太守沈善度克馬頭城。

    甲戌,齊安城降。

    丙子,左衛将軍樊毅克廣陵楚子城。

    癸未,尚書右仆射、領吏部、驸馬都尉沈君理卒。

    丁亥,前鄱陽内史魯天念克黃城小城,齊軍退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