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宣帝
關燈
小
中
大
高宗孝宣皇帝諱顼,字紹世,小字師利,始興昭烈王第二子也。
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滿堂室。
少寬大,多智略。
及長,美容儀,身長八尺三寸,手垂過膝。
有勇力,善騎射。
高祖平侯景,鎮京口,梁元帝征高祖子侄入侍,高祖遣高宗赴江陵,累官為直閣将軍、中書侍郎。
時有馬軍主李總與高宗有舊,每同遊處。
高宗嘗夜被酒,張燈而寐,總适出,尋返,乃見高宗身是大龍,總便驚駭,走避他室。
及江陵陷,高宗遷于關右。
永定元年,遙襲封始興郡王,邑二千戶。
三年,世祖嗣位,改封安成王。
天嘉三年,自周還,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将軍,置佐史。
尋授使持節、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進号骠騎将軍,馀如故。
四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六年,遷司空。
天康元年,授尚書令,馀并如故。
廢帝即位,拜司徒,進号骠騎大将軍,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給班劍三十人。
光大二年正月,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劍履上殿,增邑并前三千戶,馀并如故。
十一月甲寅,慈訓太後令廢帝為臨海王,以高宗入纂。
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诏曰:"夫聖人受命,王者中興,并由懿德,方作元後。
高祖武皇帝揖拜堯圖,經綸禹迹,配天之業,光辰象而利貞,格地之功,侔川嶽而長遠。
世祖文皇帝體上聖之姿,當下武之運,築宮示儉,所務唯德,定鼎初基,厥謀斯在。
朕以寡薄,才非聖賢,夙荷前規,方傳景祚。
雖複親承訓誨,志守藩維,詠季子之高風,思城陽之遠托,自元儲紹國,正位君臨,無道非幾,伫聞刑措。
豈圖王室不造,頻謀亂階,天步艱難,将傾寶曆,仰惟嘉命,爰集朕躬。
我心貞确,堅誓蒼昊,而群辟啟請,相喧渭橋,文母尊嚴,懸心長樂,對揚玺绂,非止殷湯之三辭,履涉春冬,何但代王之五讓。
今便肅奉天策,欽承介圭。
若據滄溟,逾增兢業。
思所以雲行雨施,品物鹹亨,當與黔黎,普同斯慶。
可改光大三年為太建元年。
大赦天下。
在位文武賜位一階,孝悌力田及為父後者賜爵一級,異等殊才,并加策序。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賜谷五斛。
"複太皇太後尊号曰皇太後。
立妃柳氏為皇後,世子叔寶為皇太子,皇子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康樂侯叔陵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
乙未,輿駕谒太廟。
丁酉,分命大使巡行四方,觀省風俗。
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新除中撫大将軍章昭達進号車騎大将軍,新除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征北大将軍,鎮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新除鎮西将軍、郢州刺史黃法抃進号征西大将軍,新除安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湘州刺史吳明徹進号鎮南将軍,鎮東将軍、揚州刺史、鄱陽王伯山進号中衛将軍,尚書仆射沈欽為尚書左仆射,度支尚書王劢為尚書右仆射,護軍将軍沈恪為鎮南将軍、廣州刺史。
辛醜,輿駕親祠南郊。
壬寅,以皇子建安侯叔英為宣惠将軍、東揚州刺史,改封豫章王。
豐城侯叔堅改封長沙王。
癸卯,以明威将軍周弘正為特進。
戊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月庚午,皇後谒太廟。
辛未,皇太子谒太廟。
乙亥,輿駕親耕藉田。
夏五月甲午,齊遣使來聘。
丁巳,以吏部尚書、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右仆射,太子詹事、驸馬都尉沈君理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納妃沈氏,王公已下賜帛各有差。
丁酉,以平東将軍、吳郡太守晉安王伯恭為中護軍,進号安南将軍。
九月甲辰,以新除中護軍晉安王伯恭為中領軍。
冬十月,新除左衛将軍歐陽纥據廣州舉兵反。
辛未,遣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率衆讨之。
壬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年春正月乙酉,以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黃法抃為中權大将軍。
丙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月癸未,儀同章昭達擒歐陽纥送都,斬于建康市,廣州平。
三月丙申,皇太後崩。
丙午,曲赦廣、衡二州。
丁未,大赦天下。
又诏自讨周迪、華皎已來,兵交之所有死亡者,并令收斂,并給棺槥,送還本鄉;瘡痍未瘳者,各給醫藥。
夏四月乙卯,臨海王伯宗薨。
戊寅,皇太後祔葬萬安陵。
閏月戊申,輿駕谒太廟。
己酉,太白晝見。
五月乙卯,儀同黃法抃獻瑞璧一。
壬午,齊遣使來吊。
六月戊子,新羅國遣使獻方物。
辛卯,大雨雹。
乙巳,分遣大使巡行州郡,省理冤屈。
戊申,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進号車騎大将軍,安南将軍、廣州刺史沈恪進号鎮南将軍。
秋八月甲申,诏曰:"懷遠以德,抑惟恒典,去戎即華,民之本志。
頃年江介襁負相随,崎岖歸化,亭候不絕,宜加恤養,答其誠心。
維是荒境自皞,有在都邑及諸州鎮,不問遠近,并蠲課役。
若克平舊土,反我侵地,皆許還鄉,一無拘限。
州郡縣長明加甄别,良田廢村,随便安處。
若辄有課訂,即以擾民論。
"又诏曰:"民惟邦本,著在典谟,治國愛民,抑又通訓。
朕聽朝晏罷,日昃劬勞,方流惠澤,覃被億兆。
有梁之季,政刑廢缺,條綱弛紊,僣盜薦興,役賦征徭,尤為煩刻。
大陳禦宇,拯茲馀弊,滅扈戡黎,弗遑創改,年代彌流,将及成俗,如弗解張,物無與厝,夕惕疚懷,有同首疾。
思從卑菲,約己濟民,雖府帑末充,君孰與足,便可删革,去其甚泰,冀永為定準,令簡而易從。
自今維作田,值水旱失收,即列在所,言上折除。
軍士年登六十,悉許放還。
巧手于役死亡及與老疾,不勞訂補。
其籍有巧隐,并王公百司辄受民為程蔭,解還本屬,開恩聽首。
在職治事之身,須遞相檢示,有失不推,當局任罪。
令長代換,具條解舍戶數,付度後人。
戶有增進,即加擢賞;若緻減散,依事準結。
有能墾起荒田,不問頃畝少多,依舊蠲稅。
"戊子,太白晝見。
九月乙醜,以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吳興太守杜棱為特進、護軍将軍。
冬十月乙酉,輿駕親祠太廟。
十一月辛酉,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癸巳夜,西北有雷聲。
三年春正月癸醜,以尚書右仆射、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仆射。
辛酉,輿駕親祠南郊。
辛未,親祠北郊。
二月辛巳,輿駕親祠明堂。
丁酉,親耕籍田。
三月丁醜,大赦天下。
自天康元年訖太建元年,逋馀軍糧、祿秩、夏調未入者,悉原之。
又诏
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滿堂室。
少寬大,多智略。
及長,美容儀,身長八尺三寸,手垂過膝。
有勇力,善騎射。
高祖平侯景,鎮京口,梁元帝征高祖子侄入侍,高祖遣高宗赴江陵,累官為直閣将軍、中書侍郎。
時有馬軍主李總與高宗有舊,每同遊處。
高宗嘗夜被酒,張燈而寐,總适出,尋返,乃見高宗身是大龍,總便驚駭,走避他室。
及江陵陷,高宗遷于關右。
永定元年,遙襲封始興郡王,邑二千戶。
三年,世祖嗣位,改封安成王。
天嘉三年,自周還,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将軍,置佐史。
尋授使持節、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進号骠騎将軍,馀如故。
四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六年,遷司空。
天康元年,授尚書令,馀并如故。
廢帝即位,拜司徒,進号骠騎大将軍,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給班劍三十人。
光大二年正月,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劍履上殿,增邑并前三千戶,馀并如故。
十一月甲寅,慈訓太後令廢帝為臨海王,以高宗入纂。
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诏曰:"夫聖人受命,王者中興,并由懿德,方作元後。
高祖武皇帝揖拜堯圖,經綸禹迹,配天之業,光辰象而利貞,格地之功,侔川嶽而長遠。
世祖文皇帝體上聖之姿,當下武之運,築宮示儉,所務唯德,定鼎初基,厥謀斯在。
朕以寡薄,才非聖賢,夙荷前規,方傳景祚。
雖複親承訓誨,志守藩維,詠季子之高風,思城陽之遠托,自元儲紹國,正位君臨,無道非幾,伫聞刑措。
豈圖王室不造,頻謀亂階,天步艱難,将傾寶曆,仰惟嘉命,爰集朕躬。
我心貞确,堅誓蒼昊,而群辟啟請,相喧渭橋,文母尊嚴,懸心長樂,對揚玺绂,非止殷湯之三辭,履涉春冬,何但代王之五讓。
今便肅奉天策,欽承介圭。
若據滄溟,逾增兢業。
思所以雲行雨施,品物鹹亨,當與黔黎,普同斯慶。
可改光大三年為太建元年。
大赦天下。
在位文武賜位一階,孝悌力田及為父後者賜爵一級,異等殊才,并加策序。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賜谷五斛。
"複太皇太後尊号曰皇太後。
立妃柳氏為皇後,世子叔寶為皇太子,皇子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康樂侯叔陵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
乙未,輿駕谒太廟。
丁酉,分命大使巡行四方,觀省風俗。
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新除中撫大将軍章昭達進号車騎大将軍,新除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征北大将軍,鎮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新除鎮西将軍、郢州刺史黃法抃進号征西大将軍,新除安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湘州刺史吳明徹進号鎮南将軍,鎮東将軍、揚州刺史、鄱陽王伯山進号中衛将軍,尚書仆射沈欽為尚書左仆射,度支尚書王劢為尚書右仆射,護軍将軍沈恪為鎮南将軍、廣州刺史。
辛醜,輿駕親祠南郊。
壬寅,以皇子建安侯叔英為宣惠将軍、東揚州刺史,改封豫章王。
豐城侯叔堅改封長沙王。
癸卯,以明威将軍周弘正為特進。
戊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月庚午,皇後谒太廟。
辛未,皇太子谒太廟。
乙亥,輿駕親耕藉田。
夏五月甲午,齊遣使來聘。
丁巳,以吏部尚書、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右仆射,太子詹事、驸馬都尉沈君理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納妃沈氏,王公已下賜帛各有差。
丁酉,以平東将軍、吳郡太守晉安王伯恭為中護軍,進号安南将軍。
九月甲辰,以新除中護軍晉安王伯恭為中領軍。
冬十月,新除左衛将軍歐陽纥據廣州舉兵反。
辛未,遣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率衆讨之。
壬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年春正月乙酉,以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黃法抃為中權大将軍。
丙午,輿駕親祠太廟。
二月癸未,儀同章昭達擒歐陽纥送都,斬于建康市,廣州平。
三月丙申,皇太後崩。
丙午,曲赦廣、衡二州。
丁未,大赦天下。
又诏自讨周迪、華皎已來,兵交之所有死亡者,并令收斂,并給棺槥,送還本鄉;瘡痍未瘳者,各給醫藥。
夏四月乙卯,臨海王伯宗薨。
戊寅,皇太後祔葬萬安陵。
閏月戊申,輿駕谒太廟。
己酉,太白晝見。
五月乙卯,儀同黃法抃獻瑞璧一。
壬午,齊遣使來吊。
六月戊子,新羅國遣使獻方物。
辛卯,大雨雹。
乙巳,分遣大使巡行州郡,省理冤屈。
戊申,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進号車騎大将軍,安南将軍、廣州刺史沈恪進号鎮南将軍。
秋八月甲申,诏曰:"懷遠以德,抑惟恒典,去戎即華,民之本志。
頃年江介襁負相随,崎岖歸化,亭候不絕,宜加恤養,答其誠心。
維是荒境自皞,有在都邑及諸州鎮,不問遠近,并蠲課役。
若克平舊土,反我侵地,皆許還鄉,一無拘限。
州郡縣長明加甄别,良田廢村,随便安處。
若辄有課訂,即以擾民論。
"又诏曰:"民惟邦本,著在典谟,治國愛民,抑又通訓。
朕聽朝晏罷,日昃劬勞,方流惠澤,覃被億兆。
有梁之季,政刑廢缺,條綱弛紊,僣盜薦興,役賦征徭,尤為煩刻。
大陳禦宇,拯茲馀弊,滅扈戡黎,弗遑創改,年代彌流,将及成俗,如弗解張,物無與厝,夕惕疚懷,有同首疾。
思從卑菲,約己濟民,雖府帑末充,君孰與足,便可删革,去其甚泰,冀永為定準,令簡而易從。
自今維作田,值水旱失收,即列在所,言上折除。
軍士年登六十,悉許放還。
巧手于役死亡及與老疾,不勞訂補。
其籍有巧隐,并王公百司辄受民為程蔭,解還本屬,開恩聽首。
在職治事之身,須遞相檢示,有失不推,當局任罪。
令長代換,具條解舍戶數,付度後人。
戶有增進,即加擢賞;若緻減散,依事準結。
有能墾起荒田,不問頃畝少多,依舊蠲稅。
"戊子,太白晝見。
九月乙醜,以散騎常侍鎮東将軍吳興太守杜棱為特進、護軍将軍。
冬十月乙酉,輿駕親祠太廟。
十一月辛酉,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癸巳夜,西北有雷聲。
三年春正月癸醜,以尚書右仆射、領大著作徐陵為尚書仆射。
辛酉,輿駕親祠南郊。
辛未,親祠北郊。
二月辛巳,輿駕親祠明堂。
丁酉,親耕籍田。
三月丁醜,大赦天下。
自天康元年訖太建元年,逋馀軍糧、祿秩、夏調未入者,悉原之。
又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