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宣帝

關燈
讨前軍事,加平北将軍;前豐州刺史臯文奏率步騎三千趣陽平郡。

    癸卯,任忠率步騎七千趣秦郡。

    丙午,新除仁威将軍、右衛将軍魯廣達率衆入淮。

    是日,樊毅領水軍二萬自東關入焦湖,武毅将軍蕭摩诃率步騎趣曆陽。

    戊申,豫州陷。

    辛亥,霍州又陷。

    癸醜,以新除中衛大将軍、揚州刺史始興王叔陵為大都督,總督水步衆軍。

    十二月乙醜,南北兖、晉三州,及盱眙、山陽、陽平、馬頭、秦、曆陽、沛、北谯、南梁等九州,并自拔還京師。

    谯、北徐州又陷。

    自是淮南之地盡沒于周矣。

    己巳,诏曰:"昔堯、舜在上,茅屋土階,湯、禹為君,藜杖韋帶。

    至如甲帳珠絡,華榱璧珰,未能雍熙,徒聞侈欲。

    朕企仰前聖,思求訟平,正道多違,澆風靡乂。

    至今貴裡豪家,金鋪玉舄,貧居陋巷,彘食牛衣,稱物平施,何其遼遠。

    爟烽未息,役賦兼勞,文吏奸貪,妄動科格。

    重以旗亭關市,稅斂繁多,不廣都内之錢,非供水衡之費,逼遏商賈,營謀私蓄。

    靖懷衆弊,宜事改張。

    弗弘王道,安拯民蠹?今可宣勒主衣、尚方諸堂署等,自非軍國資須,不得繕造衆物。

    後宮僚列,若有遊長,掖庭啟奏,即皆量遣。

    大予秘戲,非會禮經,樂府倡優,不合雅正,并可删改。

    市估津稅,軍令國章,更須詳定,唯務平允。

    别觀離宮,郊間野外,非恒飨宴,勿複修治。

    并勒内外文武車馬宅舍,皆循儉約,勿尚奢華。

    違我嚴規,抑有刑憲。

    所由具為條格,标榜宣示,令喻朕心焉。

    "癸酉,遣平北将軍沈恪、電威将軍裴子烈鎮南徐州,開遠将軍徐道奴鎮栅口,前信州刺史楊寶安鎮白下。

    戊寅,以中領軍樊毅為鎮西将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

     十二年春正月戊戌,以散騎常侍、左衛将軍任忠為平南将軍、南豫州刺史,督緣江軍防事。

    三月壬辰,以平北将軍廬陵王伯仁為翊左将軍、中領軍。

    夏四月癸亥,尚書左仆射陸繕卒。

    乙醜,以宣毅将軍河東王叔獻為南徐州刺史。

    己卯,大雩。

    壬午,雨。

    五月癸巳,以軍師将軍、尚書右仆射晉安王伯恭為尚書仆射。

    六月壬戌,大風壞臯門中闼。

    秋八月己未,周使持節、上柱國、鄖州總管荥陽郡公司馬消難以鄖、随、溫、應、土、順、沔、儇、嶽等九州,魯山、甑山、沌陽、應城、平靖、武陽、上明、涢水等八鎮内附。

    诏以消難為使持節、侍中、大都督、總督安随等九州八鎮諸軍事、車騎将軍、司空,封随郡公,給鼓吹、女樂各一部。

    庚申,诏鎮西将軍樊毅進督沔、漢諸軍事。

    遣平南将軍、南豫州刺史任忠率衆趣曆陽;通直散騎常侍、超武将軍陳慧紀為前軍都督,趣南兖州。

    戊辰,以新除司空司馬消難為大都督水陸諸軍事。

    庚午,通直散騎常侍淳于陵克臨江郡。

    癸酉,智武将軍魯廣達克郭默城。

    甲戌,大雨霖。

    丙子,淳于陵克祐州城。

    九月癸未,周臨江太守劉顯光率衆内附。

    是夜,天東南有聲,如風水相擊,三夜乃止。

    丙戌,改安陸郡為南司州。

    丁亥,周将王延貴率衆援曆陽,任忠擊破之,生擒延貴等。

    己酉,周廣陵義主曹藥率衆入附。

    冬十月癸醜,大雨雹震。

    十一月己醜,诏曰:"朕君臨四海,日旰劬勞,思弘至治,未臻斯道。

    而兵車驟出,軍費尤煩,刍漕控引,不能征賦。

    夏中亢旱傷農,畿内為甚,民失所資,歲取無托。

    此則政刑未理,陰陽舛度,黎元阻饑,君孰與足?靖言興念,餘責在躬,宜布惠澤,溥沾氓庶。

    其丹陽、吳興、晉陵、建興、義興、東海、信義、陳留、江陵等十郡,并諸署即年田稅、祿秩,并各原半,其丁租半申至來歲秋登。

    "十二月庚辰,宣毅将軍、南徐州刺史河東王叔獻薨。

     十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左光祿大夫;中權将軍、護軍将軍鄱陽王伯山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鎮右将軍、國子祭酒新安王伯固為揚州刺史;軍師将軍、尚書仆射晉安王伯恭為尚書左仆射;安右将軍、丹陽尹徐陵為中書監,領太子詹事;吏部尚書袁憲為尚書右仆射。

    庚寅,以輕車将軍、衛尉卿宜都王叔明為南徐州刺史。

    二月甲寅,诏賜司馬消難所部周大将軍田廣等封爵各有差。

    乙亥,輿駕親耕藉田。

    夏四月乙巳,分衡州始興郡為東衡州,衡州為西衡州。

    五月丙辰,以前鎮西将軍樊毅為中護軍。

    六月辛卯,以新除中護軍樊毅為護軍将軍。

    秋九月癸亥,夜,大風至自西北,發屋拔樹,大雷震雹。

    冬十月癸未,以散騎常侍、丹陽尹毛喜為吏部尚書,護軍将軍樊毅為鎮西将軍、荊州刺史。

    改鄱陽郡為吳州。

    壬寅,丹丹國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辛巳,彗星見。

    己亥,以翊右将軍、衛尉卿沈恪為護軍将軍。

     十四年春正月己酉,高宗弗豫。

    甲寅,崩于宣福殿,時年五十三。

    遺诏曰:"朕爰自遘疾,曾未浃旬,醫藥不瘳,便屬大漸,終始定分,夫複奚言。

    但君臨寰宇,十有四載,誠則雖休勿休,日慎一日,知宗廟之負重,識王業之艱難。

    而邊鄙多虞,生民未乂,方欲蕩清四海,包吞八荒,有志莫從,遺恨幽壤。

    皇太子叔寶繼體正嫡,年業韶茂,纂統洪基,社稷有主。

    群公卿士,文武内外,俱罄心力,同竭股肱,送往事居,盡忠誠之節,當官奉職,引翼亮之功。

    務在葉和,無違朕意。

    凡厥終制,事從省約。

    金銀之飾,不須入圹,明器之具,皆令用瓦。

    唯使儉而合禮,勿得奢而乖度。

    以日易月,既有通規,公除之制,悉依舊準。

    在位百司,三日一臨,四方州鎮,五等諸侯,各守所職,并停奔赴。

    "二月辛卯,上谥孝宣皇帝,廟号高宗。

    癸巳,葬顯甯陵。

     高宗在田之日,有大度幹略,及乎登庸,實允天人之望。

    梁室喪亂,淮南地并入齊,高宗太建初,志複舊境,乃運神略,授律出師,至于戰勝攻取,獻捷相繼,遂獲反侵地,功實懋焉。

    及周滅齊,乘勝略地,還達江際矣。

     史臣曰:高宗器度弘厚,亦有人君之量焉。

    世祖知冢嗣仁弱,弗可傳于寶位,高宗地居姬旦,世祖情存太伯,及乎弗悆,大事鹹委焉。

    至于纂業,萬機平理,命将出師,克淮南之地,開拓土宇,靜谧封疆。

    享國十馀年,志大意逸,呂梁覆軍,大喪師徒矣。

    江左削弱,抑此之由。

    嗚呼!蓋德不逮文,智不及武,雖得失自我,無禦敵之略焉。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