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本紀第三 世祖
關燈
小
中
大
、領軍将軍。
辛亥,以始興王伯茂為宣惠将軍、揚州刺史。
乙卯,合州刺史裴景徽奔于齊。
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丙戌,以太尉侯瑱為車騎将軍、湘州刺史。
庚寅,曲赦、湘州諸郡。
三月乙卯,太尉、車騎将軍、湘州刺史侯瑱薨。
丁醜,以鎮東将軍、會稽太守徐度為鎮南将軍、湘州刺史。
夏四月,分荊州之南平、宜都、羅、河東四郡,置南荊州,鎮河東郡。
以安西将軍、武州刺史吳明徹為南荊州刺史。
庚寅,以安左将軍魯悉達為安南将軍、吳州刺史。
辛卯,老人星見。
秋七月丙午,周将賀若敦自拔遁歸,人畜死者十七八。
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郡悉平。
九月甲寅,诏曰:"姬業方闡,望載渭濱,漢曆既融,道通圮上。
若乃摛精辰宿,降靈惟嶽,風雲有感,夢寐是求,斯固舟楫鹽梅,遞相表裡,長世建國,罔或不然。
至于銘德太常,從祀清廟,以贻厥後來,垂諸不朽者也。
前皇經濟區宇,裁成品物,靈贶式甄,光膺寶命,雖谟明浚發,幽顯協從,亦文武賢能,翼宣王業。
故大司馬、骠騎大将軍瑱,故司空文育,故平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僧明,故中護軍穎,故領軍将軍拟,或締構艱難,經綸夷險;或摧鋒冒刃,殉義遺生;或宣哲協規,綢缪帷幄;或披荊汗馬,終始勤劬;莫不罄誠悉力,屯泰以之。
朕以寡昧,嗣膺丕緒,永言勳烈,思弘典訓,便可式遵故實,載揚盛軌,可并配食高祖廟庭,俾茲大猷,永傳宗祏。
"丙辰,以侍中、中權将軍、特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沖為丹陽尹;丹陽尹沈君理為左民尚書,領步兵校尉。
冬十月乙巳,霍州西山蠻率部落内屬。
十一月乙卯,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甲子,以武昌、國川為竟陵郡,以安流民。
十二月辛巳,以安東将軍、吳郡太守孫玚為中護軍。
甲申,立始興國廟于京師,用王者之禮。
太子中庶子虞荔、禦史中丞孔奂以國用不足,奏立煮海鹽賦及榷酤之科,诏并施行。
先是,缙州刺史留異應于王琳等反,丙戌,诏司空侯安都率衆讨之。
三年春正月庚戌,設帷宮于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
辛亥,輿駕親祠南郊。
诏曰:"朕負荷寶圖,亟回星琯,兢兢業業,庶幾治定,而德化不孚,俗弊滋甚,永言念之,無忘日夜。
陽和布氣,昭事上玄,躬奉犧玉,誠兼飨敬,思與黎元,被斯寬惠,可普賜民爵一級,其孝悌力田,别加一等。
"辛酉,輿駕親祠北郊。
閏二月己酉,以百濟王馀明為撫東大将軍,高句骊王高湯為甯東将軍。
江州刺史周迪舉兵應留異,襲湓城,攻豫章郡,并不克。
辛亥,以南荊州刺史吳明徹為安右将軍。
甲子,改鑄五铢錢。
三月丙子,安成王顼至自周,诏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将軍,置佐史。
丁醜,以安右将軍吳明徹為安南将軍、江州刺史,督衆軍南讨。
甲申,大赦天下。
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異于桃支嶺,異脫身奔晉安,東陽郡平。
夏四月癸卯,曲赦東陽郡。
乙巳,齊遣使來聘。
六月丙辰,以侍中、中衛将軍安成王顼為骠騎将軍、揚州刺史。
以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甯、晉安、建安八郡置東揚州。
以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鎮東将軍、東揚州刺史,征北将軍、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為侍中、征北大将軍。
秋七月己醜,皇太子納妃王氏。
在位文武賜帛各有差,孝悌力田為父後者賜爵二級。
九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以侍中、都官尚書到仲舉為尚書右仆射、丹陽尹。
丁亥,周迪請降,诏安成王顼督衆軍以招納之。
是歲,周所立梁王蕭詧死,子巋代立。
四年春正月丙子,幹陀利國遣使獻方物。
甲申,周迪棄城走,閩州刺史陳寶應納之,臨川郡平。
壬辰,以平西将軍、郢州刺史章昭達為護軍将軍,仁武将軍、新州刺史華皎進号平南将軍,鎮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高州刺史黃法抃為鎮北大将軍、南徐州刺史,安西将軍、領臨川太守周敷為南豫州刺史,中護軍孫玚為鎮右将軍。
罷高州隸入江州。
二月戊戌,征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頠進号征南大将軍。
庚戌,以侍中、司空、征北大将軍侯安都為征南大将軍、江州刺史。
庚申,以平南将軍華皎為南湘州刺史。
三月辛未,以鎮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度為侍中、中軍大将軍。
辛巳,诏贈讨周迪将士死王事者。
夏四月辛醜,設無珝大會于太極前殿。
乙卯,以侍中、中書監、中衛将軍、骠騎将軍、揚州刺史安成王顼為開府儀同三司。
五月丁卯,安前将軍、右光祿大夫徐世譜卒。
六月癸巳,太白晝見。
司空侯安都賜死。
七月丁醜,以鎮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黃法甗為鎮南大将軍、江州刺史。
九月壬戌,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頠薨。
癸亥,曲赦京師。
辛未,周迪複寇臨川,诏護軍章昭達率衆讨之。
十一月辛酉,章昭達大破周迪,悉擒其黨與,迪脫身潛竄。
十二月丙申,大赦天下。
诏護軍将軍章昭達進軍建安,以讨陳寶應。
信威将軍、益州刺史餘孝頃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自東道會之。
癸醜,以前安南将軍、江州刺史吳明徹為鎮前将軍。
五年春正月庚辰,以吏部尚書、領右軍将軍袁樞為丹陽尹。
辛巳,輿駕親祠北郊。
乙酉,江州湓城火,燒死者二百馀人。
三月丁醜,以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桂州刺史淳于量為中撫軍大将軍。
壬午,诏以故護
辛亥,以始興王伯茂為宣惠将軍、揚州刺史。
乙卯,合州刺史裴景徽奔于齊。
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丙戌,以太尉侯瑱為車騎将軍、湘州刺史。
庚寅,曲赦、湘州諸郡。
三月乙卯,太尉、車騎将軍、湘州刺史侯瑱薨。
丁醜,以鎮東将軍、會稽太守徐度為鎮南将軍、湘州刺史。
夏四月,分荊州之南平、宜都、羅、河東四郡,置南荊州,鎮河東郡。
以安西将軍、武州刺史吳明徹為南荊州刺史。
庚寅,以安左将軍魯悉達為安南将軍、吳州刺史。
辛卯,老人星見。
秋七月丙午,周将賀若敦自拔遁歸,人畜死者十七八。
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郡悉平。
九月甲寅,诏曰:"姬業方闡,望載渭濱,漢曆既融,道通圮上。
若乃摛精辰宿,降靈惟嶽,風雲有感,夢寐是求,斯固舟楫鹽梅,遞相表裡,長世建國,罔或不然。
至于銘德太常,從祀清廟,以贻厥後來,垂諸不朽者也。
前皇經濟區宇,裁成品物,靈贶式甄,光膺寶命,雖谟明浚發,幽顯協從,亦文武賢能,翼宣王業。
故大司馬、骠騎大将軍瑱,故司空文育,故平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僧明,故中護軍穎,故領軍将軍拟,或締構艱難,經綸夷險;或摧鋒冒刃,殉義遺生;或宣哲協規,綢缪帷幄;或披荊汗馬,終始勤劬;莫不罄誠悉力,屯泰以之。
朕以寡昧,嗣膺丕緒,永言勳烈,思弘典訓,便可式遵故實,載揚盛軌,可并配食高祖廟庭,俾茲大猷,永傳宗祏。
"丙辰,以侍中、中權将軍、特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沖為丹陽尹;丹陽尹沈君理為左民尚書,領步兵校尉。
冬十月乙巳,霍州西山蠻率部落内屬。
十一月乙卯,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甲子,以武昌、國川為竟陵郡,以安流民。
十二月辛巳,以安東将軍、吳郡太守孫玚為中護軍。
甲申,立始興國廟于京師,用王者之禮。
太子中庶子虞荔、禦史中丞孔奂以國用不足,奏立煮海鹽賦及榷酤之科,诏并施行。
先是,缙州刺史留異應于王琳等反,丙戌,诏司空侯安都率衆讨之。
三年春正月庚戌,設帷宮于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
辛亥,輿駕親祠南郊。
诏曰:"朕負荷寶圖,亟回星琯,兢兢業業,庶幾治定,而德化不孚,俗弊滋甚,永言念之,無忘日夜。
陽和布氣,昭事上玄,躬奉犧玉,誠兼飨敬,思與黎元,被斯寬惠,可普賜民爵一級,其孝悌力田,别加一等。
"辛酉,輿駕親祠北郊。
閏二月己酉,以百濟王馀明為撫東大将軍,高句骊王高湯為甯東将軍。
江州刺史周迪舉兵應留異,襲湓城,攻豫章郡,并不克。
辛亥,以南荊州刺史吳明徹為安右将軍。
甲子,改鑄五铢錢。
三月丙子,安成王顼至自周,诏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将軍,置佐史。
丁醜,以安右将軍吳明徹為安南将軍、江州刺史,督衆軍南讨。
甲申,大赦天下。
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異于桃支嶺,異脫身奔晉安,東陽郡平。
夏四月癸卯,曲赦東陽郡。
乙巳,齊遣使來聘。
六月丙辰,以侍中、中衛将軍安成王顼為骠騎将軍、揚州刺史。
以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甯、晉安、建安八郡置東揚州。
以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鎮東将軍、東揚州刺史,征北将軍、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為侍中、征北大将軍。
秋七月己醜,皇太子納妃王氏。
在位文武賜帛各有差,孝悌力田為父後者賜爵二級。
九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以侍中、都官尚書到仲舉為尚書右仆射、丹陽尹。
丁亥,周迪請降,诏安成王顼督衆軍以招納之。
是歲,周所立梁王蕭詧死,子巋代立。
四年春正月丙子,幹陀利國遣使獻方物。
甲申,周迪棄城走,閩州刺史陳寶應納之,臨川郡平。
壬辰,以平西将軍、郢州刺史章昭達為護軍将軍,仁武将軍、新州刺史華皎進号平南将軍,鎮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高州刺史黃法抃為鎮北大将軍、南徐州刺史,安西将軍、領臨川太守周敷為南豫州刺史,中護軍孫玚為鎮右将軍。
罷高州隸入江州。
二月戊戌,征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頠進号征南大将軍。
庚戌,以侍中、司空、征北大将軍侯安都為征南大将軍、江州刺史。
庚申,以平南将軍華皎為南湘州刺史。
三月辛未,以鎮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度為侍中、中軍大将軍。
辛巳,诏贈讨周迪将士死王事者。
夏四月辛醜,設無珝大會于太極前殿。
乙卯,以侍中、中書監、中衛将軍、骠騎将軍、揚州刺史安成王顼為開府儀同三司。
五月丁卯,安前将軍、右光祿大夫徐世譜卒。
六月癸巳,太白晝見。
司空侯安都賜死。
七月丁醜,以鎮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黃法甗為鎮南大将軍、江州刺史。
九月壬戌,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頠薨。
癸亥,曲赦京師。
辛未,周迪複寇臨川,诏護軍章昭達率衆讨之。
十一月辛酉,章昭達大破周迪,悉擒其黨與,迪脫身潛竄。
十二月丙申,大赦天下。
诏護軍将軍章昭達進軍建安,以讨陳寶應。
信威将軍、益州刺史餘孝頃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自東道會之。
癸醜,以前安南将軍、江州刺史吳明徹為鎮前将軍。
五年春正月庚辰,以吏部尚書、領右軍将軍袁樞為丹陽尹。
辛巳,輿駕親祠北郊。
乙酉,江州湓城火,燒死者二百馀人。
三月丁醜,以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桂州刺史淳于量為中撫軍大将軍。
壬午,诏以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