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本紀第二 高祖下
關燈
小
中
大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霸先,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梁氏以圮剝薦臻,曆運有極,欽若天應,以命于霸先。
夫肇有烝民,乃樹司牧,選賢與能,未常厥姓。
放勳、重華之世,鹹無意于受終,當塗、典午之君,雖有心于揖讓,皆以英才處萬乘,高勳禦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區縣。
有梁末運,仍葉遘屯,獯醜憑陵,久移神器,承聖在外,非能祀夏,天未悔禍,複罹寇逆,嫡嗣廢黜,宗枝僣詐,天地蕩覆,紀綱泯絕。
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橫流,重舉義兵,實戡多難,廢王立帝,實有厥功,安國定社,用盡其力。
是謂小康,方期大道。
既而煙雲表色,日月呈瑞,緯聚東井,龍見谯邦,除舊布新,即彰玄象,遷虞事夏,且協讴歌,九域八荒,同布衷款,百神群祀,皆有誠願。
梁帝高謝萬邦,授以大寶,霸先自惟菲薄,讓德不嗣,至于再三,辭弗獲許。
佥以百姓須主,萬機難曠,皇靈眷命,非可謙拒。
畏天之威,用膺嘉祚,永言夙志,能無慚德。
敬簡元辰,升壇受禅,告類上帝,用答民心,永保于我有陳。
惟明靈是飨!"先是氛霧,晝夜晦冥,至于是日,景氣清晏,識者知有天道焉。
禮畢,輿駕還宮,臨太極前殿。
诏曰:"五德更運,帝王所以禦天,三正相因,夏、殷所以宰世,雖色分辭翰,時異文質,揖讓征伐,迄用參差,而育德振民,義歸一揆。
朕以寡昧,時屬艱危,國步屢屯,天維三絕,肆勤先後,拯厥橫流,藉将帥之功,兼猛士之力,一匡天下,再造黔黎。
梁氏以天祿永終,曆數攸在,遵與能之典,集大命于朕躬。
顧惟菲德,辭不獲亮,式從天眷,俯協民心,受終文祖,升禋上帝,繼迹百王,君臨萬宇,若涉川水,罔知攸濟。
寶業初建,皇祚惟新,思俾惠澤,覃被億兆。
可大赦天下,改梁太平二年為永定元年。
賜民爵二級,文武二等。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
逋租宿債,皆勿複收。
其有犯鄉裡清議贓污淫盜者,皆洗除先注,與之更始。
長徒敕系,特皆原之。
亡官失爵,禁锢奪勞,一依舊典。
"又诏曰:"《禮》陳杞、宋,《詩》詠二客,弗臣之重,曆代斯敦。
梁氏欽若人祇,憲章在昔,濟河沈璧,高謝萬邦,茅賦所加,宜遵舊典。
其以江陰郡奉梁主為江陰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一依前準,宮館資待,務盡優隆。
"又诏梁皇太後為江陰國太妃,皇後為江陰國妃。
又诏百司依位攝職。
丙子,輿駕幸鐘山祠帝廟。
戊寅,輿駕幸華林園,親覽詞訟,臨赦囚徒。
己卯,分遣大使宣勞四方,下玺書敕州郡曰:"夫四王革代,商、周所以應天,五勝相推,軒、羲所以當運。
梁德不造,喪亂積年,東夏崩騰,西都蕩覆。
蕭勃幹紀,非唯趙倫,侯景滔天,逾于劉載。
貞陽反篡,賊約連兵,江左累屬于鮮卑,金陵久非于梁國。
自有氤氲混沌之世,龍圖鳳紀之前,東漢興平之,西朝永嘉之亂,天下分崩,未有若于梁朝者也。
朕以虛薄,屬當興運,自昔登庸,首清諸越,徐門浪泊,靡不征行,浮海乘山,所在戡定。
冒朔風塵,騁馳師旅,六延梁祀,十翦強寇,豈曰人謀,皆由天啟。
梁氏以天祿斯改,期運永終,欽若唐、虞,推其鼎玉,朕東西退讓,拜手陳辭,避舜子于箕山之陽,求支伯于滄洲之野,而公卿敦逼,率土翹惶,天命難稽,遂享嘉祚。
今月乙亥,升禮太壇,言念遷桐,但有慚德。
自梁氏将末,頻月亢陽,火運斯終,秋霖奄降。
翌日成禮,圓丘宿設,埃雲晚霁,星象夜張。
朝景重輪,泫三危之膏露,晨光合璧,帶五色之卿雲。
顧惟寡薄,彌慚休祉,昧旦丕顯,方思至治。
卿等擁旄方嶽,相任股肱,剖符名守,方寄恤隐。
王曆惟新,念有欣慶,想深求民瘼,務在廉平,愛惠以撫孤貧,威刑以禦強猾。
若有萑蒲之盜,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強幽險,皆從肆赦,鹹使知聞。
如或迷途,俾在無貸。
今遣使人具宣往旨,念思善政,副此虛懷。
"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設無遮大會,高祖親出阙前禮拜。
初,齊故僧統法獻于烏纏國得之,常在定林上寺,梁天監末,為攝山慶雲寺沙門慧興保藏,慧興将終,以屬弟慧志,承聖末,慧志密送于高祖,至是乃出。
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廟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後。
追谥前夫人錢氏号為昭皇後,世子克為孝懷太子。
立夫人章氏為皇後。
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後陵曰嘉陵,依梁初園陵故事。
立删定郎,治定律令。
戊子,遷景皇帝神主祔于太廟。
辛卯,以中權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王沖為左光祿大夫。
癸巳,追贈皇兄梁故散騎常侍、平北将軍、兖州刺史長城縣公道譚骠騎大将
夫肇有烝民,乃樹司牧,選賢與能,未常厥姓。
放勳、重華之世,鹹無意于受終,當塗、典午之君,雖有心于揖讓,皆以英才處萬乘,高勳禦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區縣。
有梁末運,仍葉遘屯,獯醜憑陵,久移神器,承聖在外,非能祀夏,天未悔禍,複罹寇逆,嫡嗣廢黜,宗枝僣詐,天地蕩覆,紀綱泯絕。
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橫流,重舉義兵,實戡多難,廢王立帝,實有厥功,安國定社,用盡其力。
是謂小康,方期大道。
既而煙雲表色,日月呈瑞,緯聚東井,龍見谯邦,除舊布新,即彰玄象,遷虞事夏,且協讴歌,九域八荒,同布衷款,百神群祀,皆有誠願。
梁帝高謝萬邦,授以大寶,霸先自惟菲薄,讓德不嗣,至于再三,辭弗獲許。
佥以百姓須主,萬機難曠,皇靈眷命,非可謙拒。
畏天之威,用膺嘉祚,永言夙志,能無慚德。
敬簡元辰,升壇受禅,告類上帝,用答民心,永保于我有陳。
惟明靈是飨!"先是氛霧,晝夜晦冥,至于是日,景氣清晏,識者知有天道焉。
禮畢,輿駕還宮,臨太極前殿。
诏曰:"五德更運,帝王所以禦天,三正相因,夏、殷所以宰世,雖色分辭翰,時異文質,揖讓征伐,迄用參差,而育德振民,義歸一揆。
朕以寡昧,時屬艱危,國步屢屯,天維三絕,肆勤先後,拯厥橫流,藉将帥之功,兼猛士之力,一匡天下,再造黔黎。
梁氏以天祿永終,曆數攸在,遵與能之典,集大命于朕躬。
顧惟菲德,辭不獲亮,式從天眷,俯協民心,受終文祖,升禋上帝,繼迹百王,君臨萬宇,若涉川水,罔知攸濟。
寶業初建,皇祚惟新,思俾惠澤,覃被億兆。
可大赦天下,改梁太平二年為永定元年。
賜民爵二級,文武二等。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
逋租宿債,皆勿複收。
其有犯鄉裡清議贓污淫盜者,皆洗除先注,與之更始。
長徒敕系,特皆原之。
亡官失爵,禁锢奪勞,一依舊典。
"又诏曰:"《禮》陳杞、宋,《詩》詠二客,弗臣之重,曆代斯敦。
梁氏欽若人祇,憲章在昔,濟河沈璧,高謝萬邦,茅賦所加,宜遵舊典。
其以江陰郡奉梁主為江陰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一依前準,宮館資待,務盡優隆。
"又诏梁皇太後為江陰國太妃,皇後為江陰國妃。
又诏百司依位攝職。
丙子,輿駕幸鐘山祠帝廟。
戊寅,輿駕幸華林園,親覽詞訟,臨赦囚徒。
己卯,分遣大使宣勞四方,下玺書敕州郡曰:"夫四王革代,商、周所以應天,五勝相推,軒、羲所以當運。
梁德不造,喪亂積年,東夏崩騰,西都蕩覆。
蕭勃幹紀,非唯趙倫,侯景滔天,逾于劉載。
貞陽反篡,賊約連兵,江左累屬于鮮卑,金陵久非于梁國。
自有氤氲混沌之世,龍圖鳳紀之前,東漢興平之,西朝永嘉之亂,天下分崩,未有若于梁朝者也。
朕以虛薄,屬當興運,自昔登庸,首清諸越,徐門浪泊,靡不征行,浮海乘山,所在戡定。
冒朔風塵,騁馳師旅,六延梁祀,十翦強寇,豈曰人謀,皆由天啟。
梁氏以天祿斯改,期運永終,欽若唐、虞,推其鼎玉,朕東西退讓,拜手陳辭,避舜子于箕山之陽,求支伯于滄洲之野,而公卿敦逼,率土翹惶,天命難稽,遂享嘉祚。
今月乙亥,升禮太壇,言念遷桐,但有慚德。
自梁氏将末,頻月亢陽,火運斯終,秋霖奄降。
翌日成禮,圓丘宿設,埃雲晚霁,星象夜張。
朝景重輪,泫三危之膏露,晨光合璧,帶五色之卿雲。
顧惟寡薄,彌慚休祉,昧旦丕顯,方思至治。
卿等擁旄方嶽,相任股肱,剖符名守,方寄恤隐。
王曆惟新,念有欣慶,想深求民瘼,務在廉平,愛惠以撫孤貧,威刑以禦強猾。
若有萑蒲之盜,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強幽險,皆從肆赦,鹹使知聞。
如或迷途,俾在無貸。
今遣使人具宣往旨,念思善政,副此虛懷。
"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設無遮大會,高祖親出阙前禮拜。
初,齊故僧統法獻于烏纏國得之,常在定林上寺,梁天監末,為攝山慶雲寺沙門慧興保藏,慧興将終,以屬弟慧志,承聖末,慧志密送于高祖,至是乃出。
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廟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後。
追谥前夫人錢氏号為昭皇後,世子克為孝懷太子。
立夫人章氏為皇後。
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後陵曰嘉陵,依梁初園陵故事。
立删定郎,治定律令。
戊子,遷景皇帝神主祔于太廟。
辛卯,以中權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王沖為左光祿大夫。
癸巳,追贈皇兄梁故散騎常侍、平北将軍、兖州刺史長城縣公道譚骠騎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