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關燈
小
中
大
大将軍、揚州牧如故。
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公禮為桢幹,律等銜策,四維皆舉,八柄有章,是用錫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以公賤寶崇谷,疏爵待農,室富京坻,民知榮辱,是用錫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以公調理陰陽,燮諧風雅,三靈允降,萬國同和,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舞。
以公宣導王猷,弘闡風教,光景所照,鞮象必通,是用錫公朱戶以居。
以公抑揚清濁,褒德進賢,髦士盈朝,幽人虛谷,是用錫公納陛以登。
以公嶷然廊廟,為世镕範,折沖四表,臨禦八荒,是用錫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以公執茲明罰,期在刑措,象恭無赦,幹紀必誅,是用錫公斧、钺各一。
以公英猷遠量,跨厲嵩溟,包一車書,括囊寰宇,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甗弓十、甗矢千。
以公天經地義,貫徹幽明,春露秋霜,允恭粢盛,是用錫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陳國置丞相已下,一遵舊式。
往欽哉!其恭循朕命,克相皇天,弘建邦家,允興洪業,以光我高祖之休命! 十月戊辰,進高祖爵為王,以揚州之會稽、臨海、永嘉、建安,南徐州之晉陵、信義,江州之尋陽、豫章、安成、廬陵并前為二十郡,益封陳國。
其相國、揚州牧、鎮衛大将軍并如故。
又命陳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虡宮縣。
王妃、王子、王女爵命之号,陳台百官,一依舊典。
辛未,梁帝禅位于陳,诏曰: 五運更始,三正疊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
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鹹由此則。
梁德湮微,禍亂薦發,太清雲始,見困長蛇,承聖之季,又罹封豕。
爰至天成,重竊神器,三光亟沈,七廟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墜,我武、元之祚,有如綴旒,靜惟屯剝,夕惕載懷。
相國陳王,有命自天,降神惟獄,天地合德,晷曜齊明,拯社稷之橫流,提億兆之塗炭,東誅逆叛,北殲獯醜,威加四海,仁漸萬國,複張崩樂,重興絕禮,儒館聿修,戎亭虛候,大功在舜,盛績惟禹,巍巍蕩蕩,無得而稱。
來獻白環,豈直皇虞之世,入貢素雉,非止隆周之日。
固以效珍川陸,表瑞煙雲,甘露醴泉,旦夕凝湧,嘉禾朱草,孳植郊甸。
道昭于悠代,勳格于皇穹,明明上天,光華日月,革故著于玄象,代德彰于圖谶,獄訟有歸,讴歌爰适,天之曆數,實有攸在。
朕雖庸貌,暗于古昔,永稽崇替,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遺典,人祇之至願乎。
今便遜位别宮,敬禅于陳,一依唐、虞、宋、齊故事。
策曰: 咨爾陳王:惟昔上古,厥初生民,骊連、栗陸之前,容成、大庭之代,并結繩寫鳥,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詳焉。
自羲、農、軒、昊之君,陶唐、有虞之主,或垂衣而禦四海,或無為而子萬姓,居之如馭朽索,去之如脫敝屣。
裁遇許由,便能舍帝,暫逢善卷,即以讓王。
故知玄扈璇玑,非關尊貴,金根玉辂,示表君臨。
及南觀河渚,東沈刻璧,精華既竭,耄勤已倦,則抗首而笑,唯賢是與,讠勞然作歌,簡能斯授,遺風餘烈,昭晰圖書。
漢、魏因循,是為故實。
宋、齊授受,又弘斯義。
我高祖應期撫運,握樞禦宇,三後重光,祖宗齊聖。
及時屬陽九,封豕薦食,西都失馭,夷狄交侵,乃臯天成,輕弄龜鼎,喋喋黔首,若崩厥角,徽徽皇極,将甚綴旒。
惟王乃聖乃神,欽明文思,二儀并運,四時合序,天錫智勇,人挺雄傑,珠庭日角,龍行武步,爰初投袂,日乃勤王,電掃番禺,雲撤彭蠡,揃其元惡,定我京畿。
及王賀帝弘,貿茲冠屦,既行伊、霍,用保沖人。
震澤、稽陰,并懷叛逆,獯羯醜虜,三亂皇都,裁命偏師,二邦自殄,薄伐猃狁,六戎盡殪。
嶺南叛渙,湘、郢結連,賊帥既擒,兇渠傳首,用能百揆時序,四門允穆,無思不服,無遠不屆,上達穹昊,下漏淵泉,蛟魚并見,讴歌攸屬。
況乎長彗橫天,已徵布新之兆,璧日斯既,實表更姓之符。
是以始創義師,紫雲曜彩,肇惟尊主,黃龍負舟。
苦矢素翚,梯山以至,白環玉玦,慕德而臻。
若夫安國字萌,本因萬物之志,時乘禦宇,良會樂推之心。
七百無常期,皇王非一族,昔木德既季,而傳祚于我有梁,天之曆數,允集明哲。
式遵前典,廣詢群議,王公卿尹,莫不攸屬,敬從人祇之願,授帝位于爾躬。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王其允執厥中,軌儀前式,以副溥天之望。
禋祀上帝,時膺大禮,永固洪業,豈不盛欤! 又玺書曰: 君子者自昭明德,達人者先天弗違,故能進退鹹亨,動靜元吉。
朕雖蒙寡,庶乎景行。
何則?三才剖判,九有區分,情性相乖,亂離雲起,是以建彼司牧,推乎聖賢,授受者任其時來,皇王者本非一族,人謀是與,屈己從萬物之心,天意斯歸,鞠躬奉百靈之命。
讴歌所往,則攘袂以膺之,菁華已竭,乃褰裳而去之。
昔在唐、虞,鑒于天道,舉其黎獻,授彼明哲,雖複質文殊軌,沿革不同,曆代因循,斯風靡替。
我大梁所以考庸太室,接禮貳宮,月正元日,受終文祖。
但運不常夷,道無恒泰,山嶽傾偃,河海沸騰,電目雷聲之禽,鈎爪鋸牙之獸,咀齧含生,不知紀極。
二後英聖,相仍在天,六夷貪狡,争侵中國,縣王都帝,人懷幹紀,一民尺土,皆非梁地。
朕以不造,幼罹闵兇,仰憑衡佐,亟移年序。
周成、漢惠,邈矣無階,惟是童蒙,必贻颠蹶。
若使時無聖哲,世靡艱難,猶當高蹈于滄洲,自求于泰伯者矣。
惟王應期誕秀,開箓握圖,性道故其難聞,嘉庸已其被物,乾行同其焘覆,日禦比其貞明,登承聖于複禹之功,樹鞠子于興周之業,滅陸渾于伊、洛,殲骊戎于鎬京,大小二震之骁徒,東南兩越之勍寇,遽行天讨,無遺神策。
于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仁沾葭葦,信及豚魚,殷牖斯空,夏台虛設,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升平頌平,無偏無黨,固以雲飛紫蓋,水躍黃龍,東伐西征,晻映川陸。
榮光暧暧,已冒郊廛,甘露瀼瀼,亟流庭苑。
車轍馬迹,誰不率從?蟠水流沙,誰不懷德?祥圖遠至,非唯赤伏之符,靈命昭然,何止黃星之氣。
海口河目,賢聖之表既彰,握旄執钺,君人之狀斯偉。
且自攝提無紀,孟陬殄滅,枉矢宵飛,天弧曉映,久矣夷羊之在牧,時哉蛟龍之出泉。
革運之兆鹹徵,惟新之符并集,朕所以欽若勳、華,屢回星琯。
昔者水運斯盡,予高祖受焉。
今曆去炎精,神歸樞紐,敬以火德,傳于爾陳。
遠鑒前王,近謀群辟,明靈有悅,率土同心。
今遣使持節兼太保侍中尚書左仆射平樂亭侯王通,兼太尉司徒左長史王錫奉皇帝玺绶。
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
王其時陟元後,甯育兆民,光闡洪猷,以承昊天之休命! 是日,梁帝遜于别宮。
高祖謙讓再三,群臣固請,乃許。
《陳書》 唐·姚思廉
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公禮為桢幹,律等銜策,四維皆舉,八柄有章,是用錫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以公賤寶崇谷,疏爵待農,室富京坻,民知榮辱,是用錫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以公調理陰陽,燮諧風雅,三靈允降,萬國同和,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舞。
以公宣導王猷,弘闡風教,光景所照,鞮象必通,是用錫公朱戶以居。
以公抑揚清濁,褒德進賢,髦士盈朝,幽人虛谷,是用錫公納陛以登。
以公嶷然廊廟,為世镕範,折沖四表,臨禦八荒,是用錫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以公執茲明罰,期在刑措,象恭無赦,幹紀必誅,是用錫公斧、钺各一。
以公英猷遠量,跨厲嵩溟,包一車書,括囊寰宇,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甗弓十、甗矢千。
以公天經地義,貫徹幽明,春露秋霜,允恭粢盛,是用錫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陳國置丞相已下,一遵舊式。
往欽哉!其恭循朕命,克相皇天,弘建邦家,允興洪業,以光我高祖之休命! 十月戊辰,進高祖爵為王,以揚州之會稽、臨海、永嘉、建安,南徐州之晉陵、信義,江州之尋陽、豫章、安成、廬陵并前為二十郡,益封陳國。
其相國、揚州牧、鎮衛大将軍并如故。
又命陳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虡宮縣。
王妃、王子、王女爵命之号,陳台百官,一依舊典。
辛未,梁帝禅位于陳,诏曰: 五運更始,三正疊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
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鹹由此則。
梁德湮微,禍亂薦發,太清雲始,見困長蛇,承聖之季,又罹封豕。
爰至天成,重竊神器,三光亟沈,七廟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墜,我武、元之祚,有如綴旒,靜惟屯剝,夕惕載懷。
相國陳王,有命自天,降神惟獄,天地合德,晷曜齊明,拯社稷之橫流,提億兆之塗炭,東誅逆叛,北殲獯醜,威加四海,仁漸萬國,複張崩樂,重興絕禮,儒館聿修,戎亭虛候,大功在舜,盛績惟禹,巍巍蕩蕩,無得而稱。
來獻白環,豈直皇虞之世,入貢素雉,非止隆周之日。
固以效珍川陸,表瑞煙雲,甘露醴泉,旦夕凝湧,嘉禾朱草,孳植郊甸。
道昭于悠代,勳格于皇穹,明明上天,光華日月,革故著于玄象,代德彰于圖谶,獄訟有歸,讴歌爰适,天之曆數,實有攸在。
朕雖庸貌,暗于古昔,永稽崇替,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遺典,人祇之至願乎。
今便遜位别宮,敬禅于陳,一依唐、虞、宋、齊故事。
策曰: 咨爾陳王:惟昔上古,厥初生民,骊連、栗陸之前,容成、大庭之代,并結繩寫鳥,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詳焉。
自羲、農、軒、昊之君,陶唐、有虞之主,或垂衣而禦四海,或無為而子萬姓,居之如馭朽索,去之如脫敝屣。
裁遇許由,便能舍帝,暫逢善卷,即以讓王。
故知玄扈璇玑,非關尊貴,金根玉辂,示表君臨。
及南觀河渚,東沈刻璧,精華既竭,耄勤已倦,則抗首而笑,唯賢是與,讠勞然作歌,簡能斯授,遺風餘烈,昭晰圖書。
漢、魏因循,是為故實。
宋、齊授受,又弘斯義。
我高祖應期撫運,握樞禦宇,三後重光,祖宗齊聖。
及時屬陽九,封豕薦食,西都失馭,夷狄交侵,乃臯天成,輕弄龜鼎,喋喋黔首,若崩厥角,徽徽皇極,将甚綴旒。
惟王乃聖乃神,欽明文思,二儀并運,四時合序,天錫智勇,人挺雄傑,珠庭日角,龍行武步,爰初投袂,日乃勤王,電掃番禺,雲撤彭蠡,揃其元惡,定我京畿。
及王賀帝弘,貿茲冠屦,既行伊、霍,用保沖人。
震澤、稽陰,并懷叛逆,獯羯醜虜,三亂皇都,裁命偏師,二邦自殄,薄伐猃狁,六戎盡殪。
嶺南叛渙,湘、郢結連,賊帥既擒,兇渠傳首,用能百揆時序,四門允穆,無思不服,無遠不屆,上達穹昊,下漏淵泉,蛟魚并見,讴歌攸屬。
況乎長彗橫天,已徵布新之兆,璧日斯既,實表更姓之符。
是以始創義師,紫雲曜彩,肇惟尊主,黃龍負舟。
苦矢素翚,梯山以至,白環玉玦,慕德而臻。
若夫安國字萌,本因萬物之志,時乘禦宇,良會樂推之心。
七百無常期,皇王非一族,昔木德既季,而傳祚于我有梁,天之曆數,允集明哲。
式遵前典,廣詢群議,王公卿尹,莫不攸屬,敬從人祇之願,授帝位于爾躬。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王其允執厥中,軌儀前式,以副溥天之望。
禋祀上帝,時膺大禮,永固洪業,豈不盛欤! 又玺書曰: 君子者自昭明德,達人者先天弗違,故能進退鹹亨,動靜元吉。
朕雖蒙寡,庶乎景行。
何則?三才剖判,九有區分,情性相乖,亂離雲起,是以建彼司牧,推乎聖賢,授受者任其時來,皇王者本非一族,人謀是與,屈己從萬物之心,天意斯歸,鞠躬奉百靈之命。
讴歌所往,則攘袂以膺之,菁華已竭,乃褰裳而去之。
昔在唐、虞,鑒于天道,舉其黎獻,授彼明哲,雖複質文殊軌,沿革不同,曆代因循,斯風靡替。
我大梁所以考庸太室,接禮貳宮,月正元日,受終文祖。
但運不常夷,道無恒泰,山嶽傾偃,河海沸騰,電目雷聲之禽,鈎爪鋸牙之獸,咀齧含生,不知紀極。
二後英聖,相仍在天,六夷貪狡,争侵中國,縣王都帝,人懷幹紀,一民尺土,皆非梁地。
朕以不造,幼罹闵兇,仰憑衡佐,亟移年序。
周成、漢惠,邈矣無階,惟是童蒙,必贻颠蹶。
若使時無聖哲,世靡艱難,猶當高蹈于滄洲,自求于泰伯者矣。
惟王應期誕秀,開箓握圖,性道故其難聞,嘉庸已其被物,乾行同其焘覆,日禦比其貞明,登承聖于複禹之功,樹鞠子于興周之業,滅陸渾于伊、洛,殲骊戎于鎬京,大小二震之骁徒,東南兩越之勍寇,遽行天讨,無遺神策。
于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仁沾葭葦,信及豚魚,殷牖斯空,夏台虛設,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升平頌平,無偏無黨,固以雲飛紫蓋,水躍黃龍,東伐西征,晻映川陸。
榮光暧暧,已冒郊廛,甘露瀼瀼,亟流庭苑。
車轍馬迹,誰不率從?蟠水流沙,誰不懷德?祥圖遠至,非唯赤伏之符,靈命昭然,何止黃星之氣。
海口河目,賢聖之表既彰,握旄執钺,君人之狀斯偉。
且自攝提無紀,孟陬殄滅,枉矢宵飛,天弧曉映,久矣夷羊之在牧,時哉蛟龍之出泉。
革運之兆鹹徵,惟新之符并集,朕所以欽若勳、華,屢回星琯。
昔者水運斯盡,予高祖受焉。
今曆去炎精,神歸樞紐,敬以火德,傳于爾陳。
遠鑒前王,近謀群辟,明靈有悅,率土同心。
今遣使持節兼太保侍中尚書左仆射平樂亭侯王通,兼太尉司徒左長史王錫奉皇帝玺绶。
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
王其時陟元後,甯育兆民,光闡洪猷,以承昊天之休命! 是日,梁帝遜于别宮。
高祖謙讓再三,群臣固請,乃許。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