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本紀第一 高祖上
關燈
小
中
大
方山。
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各引還京師。
癸卯,齊兵自方山進及皃塘,遊騎至台。
周文育、侯安都頓白土崗,旗鼓相望,都邑震駭。
高祖潛撤精卒三千配沈泰,渡江襲齊行台趙彥深于瓜步,獲舟艦百餘艘,陳粟萬斛。
即日天子總羽林禁兵,頓于長樂寺。
六月甲辰,齊兵潛至鐘山龍尾。
丁未,進至莫府山。
高祖遣錢明領水軍出江乘,要擊齊人糧運,盡獲其船米,齊軍于是大餒,殺馬驢而食之。
庚戌,齊軍逾鐘山,高祖衆軍分頓樂遊苑東及覆舟山北,斷其沖要。
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将據北郊壇。
衆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相對。
其夜大雨震電,暴風拔木,平地水丈餘,齊軍盡夜坐立泥中,懸鬲以爨,而台中及潮溝北水退路燥,官軍每得番易。
甲寅,少霁,高祖命衆軍秣馬蓐食,遲明攻之。
乙卯旦,自率帳内麾下出莫府山南,吳明徹、沈泰等衆軍首尾齊舉,縱兵大戰,侯安都自白下引兵橫出其後,齊師大潰,斬獲數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勝計,生執徐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
追奔至于臨沂。
其江乘、攝山、鐘山等諸軍相次克捷,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等将帥凡四十六人。
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縛荻筏以濟,中江而溺,流屍至京口,翳水彌岸。
丁巳,衆軍出南州,燒賊舟艦。
己未,斬劉歸義、徐嗣彥、傅野豬于建康市。
是日解嚴。
庚申,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皆伏誅。
高祖表解南徐州以授侯安都。
七月丙子,诏授高祖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并前五千戶,侍中、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将軍、尚書令、班劍、鼓吹、甲仗并如故,并給油幢皂輪車。
是月侯瑱以江州入附。
遣侯安都鎮上流,定南中諸郡。
八月癸卯,太府卿何敱、新州刺史華志各上玉玺一。
高祖表以送台,诏歸之高祖。
是日诏高祖食安吉、武康二縣,合五千戶。
九月壬寅,改年曰太平元年。
進高祖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将軍,改刺史為牧,進封義興郡公,侍中、司徒、都督、班劍、鼓吹、甲仗、皂輪車并如故。
丁未,中散大夫王彭箋稱今月五日平旦于禦路見龍迹,自大社至象阙,亘三四裡。
庚申,诏追贈高祖考侍中、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封義興郡公,谥曰恭。
十月甲戌,敕丞相自今入問訊,可施别榻以近扆坐。
二年正月壬寅,天子朝萬國于太極東堂,加高祖班劍十人,并前三十人,餘如故。
丁未,诏贈高祖兄道譚散騎常侍、使持節、平北将軍、南兖州刺史、長城縣公,谥曰昭烈;弟休先侍中、使持節、骠騎将軍、南徐州刺史、武康縣侯,谥曰忠壯,食邑各二千戶。
甲寅,遣兼侍中谒者仆射陸繕策拜長城縣夫人章氏為義興國夫人。
丁卯,诏贈高祖祖侍中、太常卿,谥曰孝。
追封高祖祖母許氏吳郡嘉興縣君,谥曰敬;妣張氏義興國太夫人,谥曰宣。
二月庚午,蕭勃舉兵,自廣州渡嶺,頓南康,遣其将歐陽頠、傅泰及其子孜為前軍,至于豫章,分屯要險,南江州刺史餘孝頃起兵應勃,高祖命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平之。
八月甲午,進高祖位太傅,加黃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并給羽葆鼓吹一部,其侍中、都督、錄尚書、鎮衛大将軍、揚州牧、義興郡公、班劍、甲仗、油幢皂輪車并如故。
丙申,加高祖前後部羽葆鼓吹。
是時,湘州刺史王琳擁兵不應命,高祖遣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之。
九月辛醜,诏曰: 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崇建人皇,必憑洪宰。
故賢哲之後,牧伯征于四方,神武之君,大監治乎萬國。
又有一匡九合,渠門之賜以隆,戮帶圍溫,行宮之寵斯茂,時危所以貞固,運泰所以光熙,斯乃千載同風,百王不刊之道也。
太傅義興公,允文允武,乃聖乃神,固天生德,康濟黔首。
昔在休期,早隆朝寄,遠逾滄海,大拯交、越。
皇運不造,書契未聞,中國其亡,兵兇總至。
哀哀噍類,譬彼窮牢,悠悠上天,莫雲斯極。
否終則泰,元輔應期,救此将崩,援茲已溺,乘舟履輂,架險浮深,經略中途,畢殲群醜。
洎乎石頭、姑孰,流髓履腸,一朝指捴,六合清晏。
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雪三後之勍仇,夷三靈之巨慝。
堯台禹佐,未始能階,殷相周師,固非雲拟。
重之以屯剝餘象,荊楚大崩,天地無心,乘輿委禦,五胡薦食,競謀諸夏,八方棋跱,莫有匡救,強臣放命,黜我沖人,顧影于荼孺之魂,甘心于甯卿之辱。
卻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容身之地無所。
公神兵奄至,不日清澄,惟是孱蒙,再膺天錄。
斯又巍巍蕩蕩,無德而稱焉。
加以仗茲忠義,屠彼瑽逆,震部夷氛,稽山罷昆,番禺、蠡澤,北鄙西郊,殲厥兇徒,罄無遺種。
斯則兆民之命,修短所縣,率土之基,興亡是賴。
于是刑禮兼訓,沿革有章,中外成平,遐迩甯一,用能使陽光合魄,曜象呈晖,栖閣遊庭,抱仁含信,宏勳該于厚地,大道格于玄天。
羲、農、炎、昊以來,卷領垂衣之世,聖人濟物,未有如斯者也。
夫備物典策,桓、文是膺,助理陰陽,蕭、曹不讓,未有功高于宇縣,而賞薄于伊、周,凡厥人祇,固懷延伫,是由公謙捴自牧,降損為懷,嘉數遲回,永言增歎。
豈可申茲雅尚,久廢朝猷,宜戒司勳,敬升鴻典。
且重華大聖。
妫汭惟賢,盛德之祀無忘,公侯之門必複。
是以殷嘉亶甫,繼後稷之官,堯命羲和,纂重黎之位。
況其本枝攸建,宜誓山河者乎?其進公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陳公,備九錫之禮,加玺绂,遠遊冠、綠綟绶,位在諸侯王上,其鎮衛大将軍、揚州牧如故。
策曰: 大哉乾元,資日月以貞觀,至哉坤元,憑山川以載物。
故惟天為大,陟配者欽明,惟王建國,翼輔者齊聖。
是以文、武之佐,磻溪蘊其玉璜,堯、舜之臣,榮河镂其金版。
況乎體得一之鴻姿,甯陽九之危厄,拯橫流于碣石,撲燎火于昆岑,驅馭于韋、彭,跨弩于齊、晉,神功行而靡用,聖道運而無名者乎?今将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日者昊天不吊,鐘亂于我國家,網漏吞舟,強胡内赑,茫茫宇宙,惵々黎元,方足圓顱,萬不遺一,太清否亢,橋山之痛已深,大寶屯如,平陽之禍相繼。
上宰膺運,康救兆民,鞠旅于滇池之南,揚旌于桂嶺之北,懸三光于已墜,谧四海于群飛,屠猰窳于中原,斬鲸鲵于蒙汜。
蕩甯上國,光啟中興。
此則公之大造于皇家者也。
既而天未悔禍,夷醜薦臻,南夏崩騰,西京蕩覆,群胡孔熾,藉亂乘間,推納藩枝,盜假神器,冢司昏摐,旁引寇雠,既見貶于桐宮,方謀危于漢閣。
皇運已殆,何殊贅旒,中國搖然,非徒如線。
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複莒齊都,平戎王室。
朕所以還膺寶曆,重履辰居,挹建武之風猷,歌宣王之雅頌。
此又公之再造于皇家者也。
公應務之初,登庸惟始,三川五嶺,莫不窺臨,銀洞珠宮,所在甯谧。
孫、盧肇釁,越貊為災,番部阽危,勢将淪殄。
公赤
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各引還京師。
癸卯,齊兵自方山進及皃塘,遊騎至台。
周文育、侯安都頓白土崗,旗鼓相望,都邑震駭。
高祖潛撤精卒三千配沈泰,渡江襲齊行台趙彥深于瓜步,獲舟艦百餘艘,陳粟萬斛。
即日天子總羽林禁兵,頓于長樂寺。
六月甲辰,齊兵潛至鐘山龍尾。
丁未,進至莫府山。
高祖遣錢明領水軍出江乘,要擊齊人糧運,盡獲其船米,齊軍于是大餒,殺馬驢而食之。
庚戌,齊軍逾鐘山,高祖衆軍分頓樂遊苑東及覆舟山北,斷其沖要。
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将據北郊壇。
衆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相對。
其夜大雨震電,暴風拔木,平地水丈餘,齊軍盡夜坐立泥中,懸鬲以爨,而台中及潮溝北水退路燥,官軍每得番易。
甲寅,少霁,高祖命衆軍秣馬蓐食,遲明攻之。
乙卯旦,自率帳内麾下出莫府山南,吳明徹、沈泰等衆軍首尾齊舉,縱兵大戰,侯安都自白下引兵橫出其後,齊師大潰,斬獲數千人,相蹂藉而死者不可勝計,生執徐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
追奔至于臨沂。
其江乘、攝山、鐘山等諸軍相次克捷,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等将帥凡四十六人。
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縛荻筏以濟,中江而溺,流屍至京口,翳水彌岸。
丁巳,衆軍出南州,燒賊舟艦。
己未,斬劉歸義、徐嗣彥、傅野豬于建康市。
是日解嚴。
庚申,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皆伏誅。
高祖表解南徐州以授侯安都。
七月丙子,诏授高祖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并前五千戶,侍中、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将軍、尚書令、班劍、鼓吹、甲仗并如故,并給油幢皂輪車。
是月侯瑱以江州入附。
遣侯安都鎮上流,定南中諸郡。
八月癸卯,太府卿何敱、新州刺史華志各上玉玺一。
高祖表以送台,诏歸之高祖。
是日诏高祖食安吉、武康二縣,合五千戶。
九月壬寅,改年曰太平元年。
進高祖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将軍,改刺史為牧,進封義興郡公,侍中、司徒、都督、班劍、鼓吹、甲仗、皂輪車并如故。
丁未,中散大夫王彭箋稱今月五日平旦于禦路見龍迹,自大社至象阙,亘三四裡。
庚申,诏追贈高祖考侍中、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封義興郡公,谥曰恭。
十月甲戌,敕丞相自今入問訊,可施别榻以近扆坐。
二年正月壬寅,天子朝萬國于太極東堂,加高祖班劍十人,并前三十人,餘如故。
丁未,诏贈高祖兄道譚散騎常侍、使持節、平北将軍、南兖州刺史、長城縣公,谥曰昭烈;弟休先侍中、使持節、骠騎将軍、南徐州刺史、武康縣侯,谥曰忠壯,食邑各二千戶。
甲寅,遣兼侍中谒者仆射陸繕策拜長城縣夫人章氏為義興國夫人。
丁卯,诏贈高祖祖侍中、太常卿,谥曰孝。
追封高祖祖母許氏吳郡嘉興縣君,谥曰敬;妣張氏義興國太夫人,谥曰宣。
二月庚午,蕭勃舉兵,自廣州渡嶺,頓南康,遣其将歐陽頠、傅泰及其子孜為前軍,至于豫章,分屯要險,南江州刺史餘孝頃起兵應勃,高祖命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平之。
八月甲午,進高祖位太傅,加黃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并給羽葆鼓吹一部,其侍中、都督、錄尚書、鎮衛大将軍、揚州牧、義興郡公、班劍、甲仗、油幢皂輪車并如故。
丙申,加高祖前後部羽葆鼓吹。
是時,湘州刺史王琳擁兵不應命,高祖遣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之。
九月辛醜,诏曰: 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崇建人皇,必憑洪宰。
故賢哲之後,牧伯征于四方,神武之君,大監治乎萬國。
又有一匡九合,渠門之賜以隆,戮帶圍溫,行宮之寵斯茂,時危所以貞固,運泰所以光熙,斯乃千載同風,百王不刊之道也。
太傅義興公,允文允武,乃聖乃神,固天生德,康濟黔首。
昔在休期,早隆朝寄,遠逾滄海,大拯交、越。
皇運不造,書契未聞,中國其亡,兵兇總至。
哀哀噍類,譬彼窮牢,悠悠上天,莫雲斯極。
否終則泰,元輔應期,救此将崩,援茲已溺,乘舟履輂,架險浮深,經略中途,畢殲群醜。
洎乎石頭、姑孰,流髓履腸,一朝指捴,六合清晏。
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雪三後之勍仇,夷三靈之巨慝。
堯台禹佐,未始能階,殷相周師,固非雲拟。
重之以屯剝餘象,荊楚大崩,天地無心,乘輿委禦,五胡薦食,競謀諸夏,八方棋跱,莫有匡救,強臣放命,黜我沖人,顧影于荼孺之魂,甘心于甯卿之辱。
卻按下髻,求哀之路莫從,竊鈇逃責,容身之地無所。
公神兵奄至,不日清澄,惟是孱蒙,再膺天錄。
斯又巍巍蕩蕩,無德而稱焉。
加以仗茲忠義,屠彼瑽逆,震部夷氛,稽山罷昆,番禺、蠡澤,北鄙西郊,殲厥兇徒,罄無遺種。
斯則兆民之命,修短所縣,率土之基,興亡是賴。
于是刑禮兼訓,沿革有章,中外成平,遐迩甯一,用能使陽光合魄,曜象呈晖,栖閣遊庭,抱仁含信,宏勳該于厚地,大道格于玄天。
羲、農、炎、昊以來,卷領垂衣之世,聖人濟物,未有如斯者也。
夫備物典策,桓、文是膺,助理陰陽,蕭、曹不讓,未有功高于宇縣,而賞薄于伊、周,凡厥人祇,固懷延伫,是由公謙捴自牧,降損為懷,嘉數遲回,永言增歎。
豈可申茲雅尚,久廢朝猷,宜戒司勳,敬升鴻典。
且重華大聖。
妫汭惟賢,盛德之祀無忘,公侯之門必複。
是以殷嘉亶甫,繼後稷之官,堯命羲和,纂重黎之位。
況其本枝攸建,宜誓山河者乎?其進公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陳公,備九錫之禮,加玺绂,遠遊冠、綠綟绶,位在諸侯王上,其鎮衛大将軍、揚州牧如故。
策曰: 大哉乾元,資日月以貞觀,至哉坤元,憑山川以載物。
故惟天為大,陟配者欽明,惟王建國,翼輔者齊聖。
是以文、武之佐,磻溪蘊其玉璜,堯、舜之臣,榮河镂其金版。
況乎體得一之鴻姿,甯陽九之危厄,拯橫流于碣石,撲燎火于昆岑,驅馭于韋、彭,跨弩于齊、晉,神功行而靡用,聖道運而無名者乎?今将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日者昊天不吊,鐘亂于我國家,網漏吞舟,強胡内赑,茫茫宇宙,惵々黎元,方足圓顱,萬不遺一,太清否亢,橋山之痛已深,大寶屯如,平陽之禍相繼。
上宰膺運,康救兆民,鞠旅于滇池之南,揚旌于桂嶺之北,懸三光于已墜,谧四海于群飛,屠猰窳于中原,斬鲸鲵于蒙汜。
蕩甯上國,光啟中興。
此則公之大造于皇家者也。
既而天未悔禍,夷醜薦臻,南夏崩騰,西京蕩覆,群胡孔熾,藉亂乘間,推納藩枝,盜假神器,冢司昏摐,旁引寇雠,既見貶于桐宮,方謀危于漢閣。
皇運已殆,何殊贅旒,中國搖然,非徒如線。
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複莒齊都,平戎王室。
朕所以還膺寶曆,重履辰居,挹建武之風猷,歌宣王之雅頌。
此又公之再造于皇家者也。
公應務之初,登庸惟始,三川五嶺,莫不窺臨,銀洞珠宮,所在甯谧。
孫、盧肇釁,越貊為災,番部阽危,勢将淪殄。
公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