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胡秀才告狀鳴冤 施賢臣得夢訪案

關燈
回答,叫道:“掌櫃的,不必口出惡言,我是照顧你的,并非讨飯之人。

    我如今會過了錢,然後吃飯何如?”說罷将錢取出交于櫃上。

    于是才端東西來。

    施公一邊吃,一邊暗歎,正歎世情之薄,往外觀看,見一個半老婦人,走到店前,又哭又喊。

     年紀約三十餘歲,披頭散發,臉上青紫。

    懷抱小兒,兩眼流淚,口内數數落落道:“奴家現有千般怨恨,這段冤枉,活活屈死人了!欲去告狀,偏偏的縣主又病,衙門人攔住。

    我這屈情,挨到幾時申冤?聽說縣老爺官清似水,誰知竟不坐堂了。

    未知病系真假。

    若是假病躲懶,有負皇恩,不理民詞,枉為民之父母!明早我且去告,擊鼓鳴冤,如再不準我告,我就一頭撞死!” 說完,又哭又罵。

    後面圍繞許多人看。

    施公聽見,暗說道!“好叫人不解!一個婦人,竟敢毀罵官府。

    但不知所為何情? 待我出店跟他去,自得其詳。

    ”且說訪拿九黃、七豬二役,回到家中,吃酒商量,九黃、七豬的事情,竟無法訪緝。

    子仁說:“英兄,咱二人日期都忘了。

    你我歇一夜,明日假裝乞丐,再于城裡關外,日夜巡訪。

     不怕為難事,隻怕不專心。

    ”公然聞言,點頭道:“既辦公事,要自己竭力。

    ”二人酒飯都巳吃完,安息一宿。

    次早起來,即忙改扮停當,同出門去,要訪九黃、七豬的消息。

    子仁說:“今日乃是七月十五日,往年江都縣裡,關外觀音院寺,我見辦會的不少。

    我二人現未訪着囚犯,何不到此關外蓮花院廟中走走?”英公然答應:“使得。

    ”二人一同邁步,直向廟而來。

     登時到了門首,看一看清門淨戶,并不辦會。

    二人立了一回,見廟中角門内,走出兩個小沙彌來。

    留心細看,但見:大的約有十五六歲;小些的有十一二歲,個個生得唇紅齒白,即如小女孩一樣。

    一個手拿掃帚,一個手拿鬥箕,嬉嬉笑笑,走至山門以外。

    二差看見,忙忙讓開。

    兩個小和尚擡頭看見二人,身上褴樓,點頭歎惜道:“你等可來不着了!往年間,我們院裡,必做盂蘭盆會,二位窮大哥,要吃點個齋飯,是容易的。

    今年不能了,我們廟内來些人,倒象鬧喪的,因此不辦了。

    ”大的說:“你哥兒們既來,也無空回之理。

    如肯替我們打掃打掃,我自然與你飯吃。

    ”二差聽說,一個來接掃帚,一個來接鬥箕,一面掃地,一面同小沙彌講話,問道:“二位小師父,幾時做和尚的?師父叫何名字呢?”二人答道:“我本是良家子弟,因自小多病,無奈做了和尚,起早至晚,燒香、掃地、念經。

     我師父真厲害,他的法号,人稱“九黃僧人”。

    小和尚說的無心之話,兩公差聞言,不由心内一動。

    英公然向子仁擠擠眼:“九黃”二字對了!又見一人從外挑了一擔菜蔬,往廟内送去,還有雞鴨魚肉。

    公然看見,要察訪真情,叫聲:“二位小師父,我今膽大,借問一聲。

    依我想來,此乃善地。

    不知用此等物何故?既不辦會,或是請客麼?”小和尚見問,就望着大沙彌連忙努嘴。

    小沙彌方交十二歲,那知好歹,先就嘴快說:“窮大哥聽我細細說來,千萬外面勿要告訴别人!我家師真真厲害,手使單刀,有飛檐走壁之能,結交天下英雄,江湖弟兄。

    今日當東請客,故買雞肉。

    還有一言,我們廟内缺少燒火之人,二位願意,豈不是好?”二差聽了此言,正中機關。

    子仁帶笑,又問道:“令師想在廟中,我們進去見見,如其果能用我二人,深感大情。

    ”沙彌見問,又低聲說道:“我們家師,今日早晨進城,未回廟中,在城裡尼姑庵内。

    七月十五辦會,請客演戲,夜晚還放煙火。

    那女尼是我家師的幹妹子,年紀二十多歲,生的美色。

    家師代他買的廟宇,傳授他武藝,跨馬掄刀,件件皆能。

    法名叫七珠姑姑,遠近皆知。

    ”大沙彌在旁聽見,大喝一聲,罵道:“小秃驢!你又混學舌!前者師父打誰呢?又說瞎話!叫師父知道,把筋還要打斷了你的!”正說間,忽從内裡走出一人,兇眉惡眼,粗壯高大,大叫一聲:“大沙彌,後面的哥兒們叫你!”大沙彌答應,即忙跑進去了。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