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養蠱之情形 苗民之風俗

關燈
第四十九章養蠱之情形苗民之風俗 且說帝堯回車北行,忽然想起盤瓠子孫此刻不知如何了。

     雖則是個異種,然而論起血統來,終究是自己的親外甥,照理亦應該去看看他們,于是徑望澬水流域而來。

     一日,走到一處,住了五六日,天氣沉晦,如入雲霧之中,絕無光耀。

    帝堯疑心,問羲叔道:“這個是否瘴氣?”羲叔道:“此地接近鬼方,陰霾的日子居多,往往一月之中,有二十幾日如此,土名叫作罩子,不是瘴氣。

    ”帝堯才放了心。

     一日,又行至一處,夜宿在營帳中。

    帝堯偶然出外望望,隻見對面一家民房中,忽然飛出二物,閃閃有光。

    一物圓如流星,一物長如閃電,都飛到前邊溪中去。

    過了一會,仍舊飛回民房之中。

    帝堯看了,不覺稀奇,就問羲叔,羲叔亦不知道。

     到了次日,帝堯就饬人到那人家去訪問,那人家回說:“并無物件,或者是螢火飛蟲類,汝等看錯了。

    ”帝堯等聽了這話,都不相信,說道:“現在冬盡的時候,百物潛藏,哪裡會有螢火飛蟲呢?況且昨夜看見的的确确,決不是螢火飛蟲之類,其中必有原故。

    ”但是大家猜想了一會,亦說不出道理,隻好且等将來,再細細探聽。

     一日,又走到一處,剛剛午膳之後,帝堯正要上車,忽見前面一個老者,約有六七十歲光景,背上負了一大包布,走得氣籲籲,到路旁山石上坐下,猶不住喘息。

    帝堯最敬重老者,看他如此高年,還要如此負重行遠,心中着實過意不去,就來和他談談,問他幾歲了,他說七十三歲了。

    問他做什麼行業,他說是賣布的。

    問他家中還有什麼人,他說兒子新死,剩有寡媳一人、孫男女四人,一家六口,無人贍養,隻能拼着這副老骨頭,再出來謀謀生計。

    前幾年兒子未死的時候,早已含饴弄孫,享家庭之福了,如今隻好重理舊業,這個真正叫作命苦。

     說罷不勝歎息。

     帝堯亦歎道:“如此斑白的人,還要負載于道路,是朕之罪也。

    有老而不能養,有孤獨而不能養,亦朕之罪也。

    ”便又問他道:“汝食過午膳嗎?”那老者道:“大清早起出來,交易還不曾做得一起,哪裡有午膳吃呢。

    ”帝堯聽了,愈加可憐,便命人引他到行帳之中,賜他午膳,且給他肉吃。

    那老者再拜稽首的謝過,然後就坐。

    卻是可怪,帝堯從人給他的筷子,他卻不用,反從自己衣袋中,摸出一對銀鑲筷子來。

    帝堯見了,非常不悅,暗想:“南方人民,果然刁詐,用得起銀鑲筷子,必定是個富人,何至于抱布貿易,可見得是假話;況且飲食用銀鑲的筷子,亦未免太奢華。

    朕為天子,還不敢用,何況乎平民。

    ”正在思想,不一會,那老者狼吞虎咽,已将午善并肉類都吃完了,舔嘴抹舌,走過來拜謝。

    帝堯便問他道:“汝家中有财産嗎?”那老者道:“小人家貧如洗,一無财産,所以七十多歲,還在這裡幹這個道路生涯,否則亦可以享福了。

    ”帝堯道:“那麼汝所用的筷子,何以這般的奢華呢?”那老者聽了,歎息道:“不瞞聖天子說,因為要防蠱毒,不得已,才千拼萬湊,去弄這雙筷子,并非是要奢華,正是古人所謂‘行路難’呀!”帝堯聽了,知道内中必有道理,便問他道:“怎樣叫作蠱毒?”那老者道:“聖天子沒有聽見過嗎?這種蠱毒,是謀财害命唯一的好方法。

    因為害死的人與病死的人一樣,絲毫沒有形迹可尋,豈不是妙法嗎!這個方法,不知起于何年何月,也不知是何人所發明。

    有人說,是從三苗國傳出來的,但亦不知道确不确。

    ” 帝堯道:“這種毒究竟是什麼東西,汝知道嗎?” 那老者道:“聽說是一種毒蟲的涎沫,或矢糞等。

    ”帝堯道:“是什麼毒蟲?”那老者道:“聽說這毒蟲不是天生的,是人造的。

    他們于每年五月五日的正午時,搜集了蜈蚣、蛇虺、蜥蜴、壁虎、蠍虿等種種有毒的動物,将它盛在一個器皿之中,上面加了蓋,重重壓住,勿使它們逃去;一面念起一種咒語去壓制它們。

    過了一年之後,打開來看,内中各種毒物因饑不得食不免自相吞噬,到得最後,隻剩了一個,就叫作蠱。

    它已通靈,極善變化,而其形狀不一。

    有些長形的叫蛇蠱;有些圓形的叫蛤蟆蠱;有些五彩斑斓、屈曲如環,名叫金鼋蠱。

    此外還有蜥蜴蠱、蜣螂蠱、馬蝗蠱、草蠱、石頭蠱、泥鍬蠱、疳蠱、癫蠱、挑生蠱等,種種名目,大概都因它的形狀而得名。

    有的說,就是各種毒物互相吞噬,最後剩下的一個是什麼,就叫作什麼蠱。

    詳細情形,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