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狐功設計害帝堯 責三苗帝堯動怒

關燈
第四十七章狐功設計害帝堯責三苗帝堯動怒 話分兩頭,現在要說三苗國了。

    那三苗自從帝摯時候,到彭蠡、洞庭兩大湖之間立起國來,依照狐功所定的三條政策去實行。

    先則嚴刑峻罰,百姓都是重足而立,側目而視,頗有不安之象。

    後來新道德一提倡,緩和了許多,那些青年男女無不傾心醉倒,舉國若狂。

    但是那些中年以上的人依然是激烈反對,又有杌陧之勢。

    最後巫先、巫凡兩個大顯其神通,醫治疾病,固然屢有靈驗;求福祛災,亦似乎屢有效果。

    那南方人民的心理,經玄都九黎氏多少年的陶冶,本來迷信很深,雖則後來有曆代聖帝感化教導,但是根柢萌芽,終有些潛伏在他們遺傳的腦海之中。

    一經三苗、狐功的鼓舞,便如雨後春筍,萬芽齊簇,一發而不可遏,而迷信最深的,尤其以下等社會的人為最多。

     下等社會的人,總占全國人民的大多數。

    他們既靡然從風,則已可謂傾動全國了。

    所硁硁反對的,仍舊不外乎幾個中年以上、知識階級的頑固老朽。

    靠他們幾個頑固老朽來反對,那個效力已經甚微,而且一年一年的少下去。

    所以自三苗立國五六年之後,竟把這些百姓收拾得來貼貼服服,無論叫他們去赴湯蹈火,亦不敢不去。

    小人有才,煞是可怕!後來國基漸漸牢穩了,又商量向外面發展。

    左右鄰近諸國的百姓都被他們所鼓動,漸漸的傾向三苗,受他們的号令。

    所以那時候,三苗國的勢力,北面到雲夢大澤,東至彭蠡,西面直越過洞庭湖而到沅水之西,南面亦到衡山之南,俨然是個大國了。

     那三苗、狐功,仍舊日夜在那裡想稱霸中原的方法,平陽帝都亦有他的間諜,探聽朝廷之事。

    一日,得到信息說帝堯要南巡了;又說起治兵的時候軍容如何的盛,技術如何的精;又說起羿與逢蒙比射的神妙;未了又說起帝堯南巡,老将羿帶了三千兵士扈從。

    狐功看到這一句,就說道:“帶了兵士扈從做什麼?堯上次東巡并不帶兵的,這次為什麼要帶兵?若不是有疑我們的心思,就是有不利于我們的念頭。

    好在隻有區區三千兵,還不必怕他。

    ”三苗道:“我們選三萬兵去打,一概殺死他,如何?”狐功道:“不好。

    隻能智取,不能力敵,且看将來情形再說。

    ”過了幾日,亳邑的獾兜亦有信來,說道:“聽說堯要南巡,帶了兵來,其勢不妙。

    現在與共工商酌,堯所倚靠的就是一個老不死的羿,到那時,最好先将羿弄死了,一切便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如何弄死他的方法,可與狐功商量,想來他是個智囊,必定有妙計的。

    ” 三苗看了這信,又來請教狐功。

    狐功道:“這個思想,正與小人不約而同。

    小人昨日已想得一法,等他們來了,可以叫他們一個個都死,請小主人放心。

    ”三苗問道:“是什麼方法?”狐功附着三苗的耳朵,叽叽咕咕,不知說了些什麼。

    但見三苗連連點頭,接着又怕掌大笑,連聲稱贊道:“好計好計!果然不愧為智囊。

    尤妙在泯然看不出痕迹。

    這個計策,真妙極了!” 自此之後,三苗等将他的妙計安排妥當,專等帝堯等前來。

     且說帝堯等,自從會見過洪崖仙人之後,一路向彭蠡大澤而來。

    路上羲蒙叔說道:“從此地經過三苗國,經過鬼方國,再到交趾,路程雖遠,但是少則六個月,至多一年,亦可以往還了。

    臣素來走慣,是知道的。

    洪崖仙人所說,天降大變,是在後年春夏之交。

    那麼就始到交趾一轉,亦盡來得及。

    何以力勸帝不要去,殊不可解。

    ”帝堯道:“或者恐朕有意外之延擱,或者須朕返都之後,可以有一種預備布置,均未可知。

    ”老将羿道:“或者是三苗變叛,須用兵征讨,因此延遲。

    但是三苗如果敢于變叛,老臣管教殺得他一個不剩!”赤将子輿道:“現在亦無庸去研究他。

    總而言之,洪崖仙人決不會造謠言。

    既然他這樣說,我們總依他就是了。

    ”帝堯聽了,甚以為然。

     一日,行到彭蠡東岸,與那三千個兵士會合,正要想渡過去,忽報三苗國有使者前來迎接。

    帝堯即命那使者進見。

    行禮之後,就說道:“小國留守臣苗民,聽見聖天子駕到,先遣陪臣出境前來迎接,臣苗民随後就來。

    ”帝堯慰勞了他幾句。

    過了一會,果然三苗到了。

    朝見之禮已畢,帝堯問他道:“汝父獾兜,不常在國嗎?”三苗道:“臣父因亳邑玄元侯處,一切須要維持,所以不能到此地來。

    前數歲亦曾來住過幾時,此刻已有多年不來了。

    ”帝堯道:“國内政治,現在都是歸汝主持嗎?”三苗道:“臣父命臣留守,一切政治,都是禀承臣父意旨行之。

    父在,子不得自專,這是古禮,臣不敢違背,臣父亦不許臣違背。

    ” 帝堯聽了,暗想:“他的相貌甚不是個善類,但是聽他的話語卻尚守禮,或者是甘言相欺,亦未可知,倒不可以不防備。

    ”想罷,就問道:“汝國在彭蠡之西,從此地前往,水程須要走多少日?陸行須要走多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