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缙雲山黃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六章缙雲山黃帝修道大姥山老母成仙
且說帝堯君臣上路,一日走過一山,山上有一座石城。
赤将子輿道:“從前黃帝到缙雲山去,總是經過此山的,所以後人築起此城做一個紀念,就叫它做天子山,亦叫石城山。
對面就是缙雲山了。
”帝堯看這座山勢,參差高下,仿佛如城墉的雉垛,無甚可觀,亦不久留,即向缙雲山前進。
那缙雲山孤石幹雲,高約三百丈,雖則沒有黟山那樣靈異,但是亦有一百零六個峰頭,或如羊角,或如蓮花,幽奇峻秀,頗惬心目。
又有瀑布一道,日光照着仿佛晴虹,風所吹過有如細雨,尤覺可觀。
黃帝煉丹的地方,一切遺物經赤将子輿一一指點,帝堯都見過了。
據赤将子輿說,黃帝在此煉丹的時候,一日有非紅非紫的一種祥雲出現,名叫缙雲,所以這座山就叫缙雲山。
帝堯立在最高峰上,向東南一望,隻見一片茫茫,都是大海。
原來這座缙雲山是緊貼海邊的,海中群島點點,如星之羅,如棋之布。
赤将子輿指着說道:“這近前的島嶼名字叫瓯,遠處的島嶼名字叫閩。
瓯島之中有一個島,就是容成子修煉之所;又有一個島上有方石,其形如匮,從前黃帝将玉版、金券、篆冊等等藏在裡面,所以亦叫作玉匮山。
帝要過去望望嗎?”帝堯道:“不可不可,愈走愈遠了,且待将來有便,再說吧。
現在且到海邊望望。
” 于是,君臣等即便下山,到得海邊,隻見停泊着無數船舶,又有無數百姓扶老攜幼,紛紛向海邊而來,要上船去,手中各執着種種祭品,其中尤以婦女為多。
帝堯看了不解,忙叫侍衛去打聽。
隔了些時,那些百姓老幼男女一齊走來。
原來他們聽見說聖天子在此,大家都想瞻仰瞻仰,兼且聽聽聖天子的言論,所以都跑來。
行過禮之後,有一個百姓說道:“承聖天子下問,小民等是到仙姥島上,拜仙姥去的。
”帝堯道:“仙姥是什麼人?”百姓道:“是個老姥,住在島上,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她的年齡亦不知道有多少歲。
她是專門煉金丹的,那金丹有九轉玄功,她也不知道煉了多少年。
前五年,忽然修煉成功,服了金丹,白日飛升,成仙而去。
島上百姓就給它立了一座廟,并且将它的生日作為紀念日。
到得這一日,無論遠近各處的人,都要去朝拜頂禮,燒些香料的。
小民等此去就是為此。
”帝堯道:“仙姥生日是幾時?”百姓道:“六月十九。
”帝堯道:“汝等去求些什麼?是不是求仙嗎?”百姓道:“不是求仙。
這位仙姥,平日在世是很慈善的,無論哪一個對于她有什麼請求,凡是她所做得到的,無不答應。
又最喜歡濟人之急,救人之難,所以大家都給她上一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徽号。
小民等這番跑去,或是求财,或是求子,或是求壽,或是求福,或是求病愈,種種不一呢。
” 帝堯聽了,不禁歎口氣道:“據朕看來,汝等此種念頭未免弄錯了。
‘天道福善而禍淫’這句話,古時候固然是有的。
但是,必定行了善,天才降之以福;必定作了惡,天才降之以禍。
假使并未行善,天就降之以福;并未作惡,天就降之以禍;那麼天道不公不明,不成其為天了。
汝等自己想想,曾經行過善事嗎?如果行過善事,就使不到那邊去拜求仙姥,皇天自會賜汝等以福。
汝等再想想看,曾經行過惡事嗎?如果沒有作過惡事,就使不到那邊去朝拜仙姥,皇天亦決不會罰汝等以禍。
假使沒有行過善事,那麼趕快回去行善;假使已經作過惡事,那麼趕快回去改過修行。
要知道作了惡事,不行善事,徒然跑到仙姥那邊去,磕幾個頭,燒些香料,祭她一祭是無用的。
仙姥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朕不知道。
就算她已成了仙,是個神人,既然是神人,當然替天行道。
福善禍淫,自有一個标準,決不會因汝等去朝拜了她,她不問善惡就賜汝等以福的道理,亦決不會因汝等不去朝拜她,她不問善惡就降禍于汝等的道理。
所以朕說,汝等的念頭未免弄錯了。
” 那些百姓道:“帝的話固然不錯,但是小民等朝拜燒香,正是修行行善呀!”帝堯聽了這話,更不對,便說道:“汝等這話又錯了。
朕且問汝等,怎樣叫作善?怎樣叫作惡?善惡二字,究竟是怎樣解說的?” 百姓聽了,面面相觑,大家都答不出。
帝堯道:
赤将子輿道:“從前黃帝到缙雲山去,總是經過此山的,所以後人築起此城做一個紀念,就叫它做天子山,亦叫石城山。
對面就是缙雲山了。
”帝堯看這座山勢,參差高下,仿佛如城墉的雉垛,無甚可觀,亦不久留,即向缙雲山前進。
那缙雲山孤石幹雲,高約三百丈,雖則沒有黟山那樣靈異,但是亦有一百零六個峰頭,或如羊角,或如蓮花,幽奇峻秀,頗惬心目。
又有瀑布一道,日光照着仿佛晴虹,風所吹過有如細雨,尤覺可觀。
黃帝煉丹的地方,一切遺物經赤将子輿一一指點,帝堯都見過了。
據赤将子輿說,黃帝在此煉丹的時候,一日有非紅非紫的一種祥雲出現,名叫缙雲,所以這座山就叫缙雲山。
帝堯立在最高峰上,向東南一望,隻見一片茫茫,都是大海。
原來這座缙雲山是緊貼海邊的,海中群島點點,如星之羅,如棋之布。
赤将子輿指着說道:“這近前的島嶼名字叫瓯,遠處的島嶼名字叫閩。
瓯島之中有一個島,就是容成子修煉之所;又有一個島上有方石,其形如匮,從前黃帝将玉版、金券、篆冊等等藏在裡面,所以亦叫作玉匮山。
帝要過去望望嗎?”帝堯道:“不可不可,愈走愈遠了,且待将來有便,再說吧。
現在且到海邊望望。
” 于是,君臣等即便下山,到得海邊,隻見停泊着無數船舶,又有無數百姓扶老攜幼,紛紛向海邊而來,要上船去,手中各執着種種祭品,其中尤以婦女為多。
帝堯看了不解,忙叫侍衛去打聽。
隔了些時,那些百姓老幼男女一齊走來。
原來他們聽見說聖天子在此,大家都想瞻仰瞻仰,兼且聽聽聖天子的言論,所以都跑來。
行過禮之後,有一個百姓說道:“承聖天子下問,小民等是到仙姥島上,拜仙姥去的。
”帝堯道:“仙姥是什麼人?”百姓道:“是個老姥,住在島上,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她的年齡亦不知道有多少歲。
她是專門煉金丹的,那金丹有九轉玄功,她也不知道煉了多少年。
前五年,忽然修煉成功,服了金丹,白日飛升,成仙而去。
島上百姓就給它立了一座廟,并且将它的生日作為紀念日。
到得這一日,無論遠近各處的人,都要去朝拜頂禮,燒些香料的。
小民等此去就是為此。
”帝堯道:“仙姥生日是幾時?”百姓道:“六月十九。
”帝堯道:“汝等去求些什麼?是不是求仙嗎?”百姓道:“不是求仙。
這位仙姥,平日在世是很慈善的,無論哪一個對于她有什麼請求,凡是她所做得到的,無不答應。
又最喜歡濟人之急,救人之難,所以大家都給她上一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徽号。
小民等這番跑去,或是求财,或是求子,或是求壽,或是求福,或是求病愈,種種不一呢。
” 帝堯聽了,不禁歎口氣道:“據朕看來,汝等此種念頭未免弄錯了。
‘天道福善而禍淫’這句話,古時候固然是有的。
但是,必定行了善,天才降之以福;必定作了惡,天才降之以禍。
假使并未行善,天就降之以福;并未作惡,天就降之以禍;那麼天道不公不明,不成其為天了。
汝等自己想想,曾經行過善事嗎?如果行過善事,就使不到那邊去拜求仙姥,皇天自會賜汝等以福。
汝等再想想看,曾經行過惡事嗎?如果沒有作過惡事,就使不到那邊去朝拜仙姥,皇天亦決不會罰汝等以禍。
假使沒有行過善事,那麼趕快回去行善;假使已經作過惡事,那麼趕快回去改過修行。
要知道作了惡事,不行善事,徒然跑到仙姥那邊去,磕幾個頭,燒些香料,祭她一祭是無用的。
仙姥究竟是什麼樣一個人,朕不知道。
就算她已成了仙,是個神人,既然是神人,當然替天行道。
福善禍淫,自有一個标準,決不會因汝等去朝拜了她,她不問善惡就賜汝等以福的道理,亦決不會因汝等不去朝拜她,她不問善惡就降禍于汝等的道理。
所以朕說,汝等的念頭未免弄錯了。
” 那些百姓道:“帝的話固然不錯,但是小民等朝拜燒香,正是修行行善呀!”帝堯聽了這話,更不對,便說道:“汝等這話又錯了。
朕且問汝等,怎樣叫作善?怎樣叫作惡?善惡二字,究竟是怎樣解說的?” 百姓聽了,面面相觑,大家都答不出。
帝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