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

關燈
,但是沒有烈烈轟轟的舉動,外面看起來是看不出的。

     既然看不出,他們難免有輕視朝廷之心。

    可否于明年正月間,明令治兵一次,比較技藝,簡閱車馬,庶幾使四方諸侯知道朝廷軍容之盛,士馬之精,自然有所畏而不敢發生異心。

    就使那三苗之國,難保沒有奸細在這裡。

    窺探虛實,亦可以使他知所驚懼。

    古人兵法,有所謂‘先聲而後實’者,就是這個方法。

    未知帝意何如?“帝堯道:“這策可行。

    本來治兵是國家應有之事,并不算什麼。

    ” 于是決定日期,在明歲正月下旬舉行,一切由司衡羿和逢蒙去預備。

    到了那時,各種都已預備好了。

    選一塊平原曠野之地,在最高處造了一座校閱台,請帝堯和各大臣居處。

    第一、二、三日,檢閱車馬。

    共有車一萬餘乘,馬四萬餘匹,車皆堅緻完整,馬皆高大肥壯。

    第四、五日檢閱武器。

    刀、矛、戈、戟、弓、箭之屬,不可勝計,大約可分配數十萬人之用。

    十餘年來司衡羿苦心經營,修整添備。

    這個成績,亦真可觀了。

    第六、七日考查陣法。

    原來古時陣法,起于黃帝時候的風後。

    他著有《握奇經》一書,雖則寥寥數百字,但是後世兵家都崇奉他。

    所以當日所布的陣法,亦不外乎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四正四奇這幾種。

    不過教練得非常純熟,步伐整齊,進退坐作,一絲不亂,而且變化錯綜得非常神妙,如此而已。

    第八、九、十日,比較射箭,亦是個個精熟,箭箭中的。

    大家無不稱贊司衡的功績。

    逢蒙在旁聽了,心中着實難過,暗想:“這種全是我的勞績,現在統統歸功于羿,給我平日教練的功績,一概抹煞,未免可惡。

    正應了孔壬那日的話,羿一日不死,我一日不得出頭了。

    ”想到此處,悶悶不樂。

     且說治兵之事,至此正要結束,隻見羲叔向帝堯提議道:“臣等向來聽說,司衡和逢蒙的射法都是千秋絕技,但從來未見他們射過,現在趁此較射的時候,可否請帝命他師徒二人比校一回,以盡餘興,臣等亦可以增廣眼界。

    ”大衆聽了,無不贊成。

    于是羿和逢蒙,各攜弓箭,來到廣場中,比起射來。

    第一次比遠。

    在五百步之外,立一箭垛,垛上畫一鹄鳥,鳥的兩眼用紅色塗着,以射中兩目者為勝。

    羿連射三箭,都穿過鹄眼,細看隻有一孔,并無第二個。

    逢蒙連射三箭,也是如此。

    衆人無不喝彩。

    第二次比力。

    拿了十塊銅闆,都是厚約一寸,放在五十步遠的地方,羿一箭過去,十塊銅闆一齊穿通。

    逢蒙亦是如此。

    衆人看了,無不昨舌。

    第三次比巧。

    相去百步之遠,立一根方木。

    木上放一個雞卵,卵上又放一塊細石,羿一箭過去,小石不知何往,但是雞卵絲毫未動。

    逢蒙一箭,也是如此。

     衆人看了,佩服之極,擁着他師徒二人,稱頌不置,把個逢蒙樂得來口都合不攏。

    忽然看見遠遠來了一群人字式的鴻雁。

    逢蒙立取出三支箭來,指着鴻雁,向衆人說道:“我要射左邊一行第一、二、三隻的頭。

    ”說着,那三支箭如連珠一般的上去,那三隻鴻雁,一隻隻連翩掉下來。

    早有兵士飛跑過去,拿來一看,果然都中在頭部。

    大家無不贊美逢蒙的射法,以為獨一無二。

     原來逢蒙這種射法,不是羿所傳授,是得之于從前的師傅甘蠅,後來又苦心研練,才能有此,就叫作連珠箭。

    今朝有意賣弄,以博衆人稱贊。

    那知老将羿見了,頓覺技癢不禁,起來說道:“果然是好射,可謂青出于藍了。

    老夫亦來射射,如射不着,請諸位不要見笑。

    ”衆人看那鴻雁時,已與從前大大不同了。

    從前是整齊的,現在失了三隻,驚恐之餘,東逃西竄,無複隊伍,而且那飛行亦較從前為速。

    隻見老将也搭着三箭,一齊向上射去,一東,一西,一南,同時并發,三隻鴻雁亦同時掉下來。

    兵士跑去取來,亦都是中在頭部。

     衆人喝彩之聲,恍如春雷一般,都說道:“究竟是老将,手段更是高妙。

    ” 這一句,直把逢蒙慚愧得無地縫可鑽,恨不得立刻将羿殺死:“因為他有意勝過我,要壓我的頭;又恨他秘密藏着他的本領,不肯盡傳授我。

    ”正在忿恨的時候,老将羿是天性爽直的人,以為這種比較,不過玩玩的事情,絲毫不曾介意;便是衆人,亦不曾留心,隻有帝堯,看見逢蒙的面色,已經有幾分覺察了,忙用好話,将逢蒙着實稱贊了一回,随即論功行賞。

    逢蒙平日教練之功,賞賜亦特别優渥。

    那治兵之事,就算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