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
關燈
小
中
大
塊白石,上面有牛、馬、仙人等等形狀,又有玉環、玉玦和文字的形迹。
大概那時,必定應着一個真主降生的祥瑞。
但是究竟如何,卦上亦看不出。
這五項,就是與後世有關系的事情了。
” 帝堯道:“老師雖如此說,弟子終究有點疑心。
何以不先不後,在這個時候,五星之精都會一齊下降呢?”尹壽道:“天上隕星,本來是常有的。
一年之中,不知道有多多少少,但是與世界上或後世的關系甚微,而且大半隕在海洋及叢山之中,所以不大有人去注意它。
這次五星之精,卻與後世很有關系。
今日帝又适來,所以特地邀帝一看。
帝盡可放心,于現在時世是一無關系的。
” 帝堯又問道:“适才老師說,曾經遇到遊行過星辰的人,和他談過。
究竟星上是如何情形?弟子從前曾聽人說‘天上七日,世上千年’,這句話未知可信嗎?” 尹壽道:“這句話可信不可信不敢說。
不過星辰上的日子和年分,亦是長短不同。
據鄙人所聞,大約水星上面的日子比地面上長一點,它以十二個時辰零為一日,至于它的年分,卻比地面上短得多了。
現在帝所新測準的年分,是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水星上的一年,卻隻有八十八日,豈不是短得多嗎!金星上面的一日,隻有十一個半時辰多一點,比地面上為短。
它的一年,隻有二百十餘日,亦比地球上短。
至于火星的一日,比地面上稍為長一點。
它的一年,有七百八十日,比地面上長一倍了。
至于木星,日子極短,隻有五個時辰光景便是一日,但是它的年分很長,約有我們地面上十二年,方才是它的一年。
至于土星上的一日,亦不過五個時辰多一點,但是它的年分更長,要地面上二十九年光景才算它一年,豈不是長極嗎!此外還有許多星,它們的一年等于地面上八十四年,等于地面上一百六十四年,等于地面上三百多年的,統統都有。
當初亦曾經聽那個真仙說過,所謂天上七日世上千年的話,或者是以一年通計,或者的确有這樣一個境界,卻不敢妄對了。
”二人一路說,一路下山。
過了幾日,帝堯又歸平陽而去。
光陰荏苒,這一年已是帝堯在位十一年的冬天了。
帝堯一日忽想起,自從五年東巡之後,還沒有出巡過,依照天的大數,十二年為一周。
天子上法天象,以後應該每到十二年,巡守一次才是。
從前巡守的是東方,此刻聽說平安無事,尚可以不去。
隻有南方,地濕天熱,民性狡詐,自從三苗在那裡立國之後,聽說暴虐無道得很,萬不可以不去看看,以便勸導懲罰。
想到此處,主意決定,次日視朝,遂向群臣說知。
司衡羿首先說道:“帝駕南巡,老臣極端贊成。
要知道南方自從獾兜、三苗父子盤據以來,肆行暴虐,實行他賊民、蠱民、愚民的種種方法,百姓真是困苦極了。
帝這回跑去,正可以給他們一個警戒。
不過老臣之意,以為應該帶了幾千兵去,一則可以使他們震攝,二則倘使他們竟敢不聽号令,就可以乘此剪滅了他,省得将來再勞師動衆。
” 帝堯搖搖頭道:“帶了兵去巡守,太駭人聽聞了!德不足以服人,憑仗武力,自己想想亦未免慚愧。
而且反使諸侯懷疑,亦覺不妥。
” 羿道:“帝切不可大意!當初先帝南巡的時候,老臣亦是苦勸帶兵的,後來因為熊泉地方的亂事,先帝以民命為重,半路上遣老臣前去讨伐,未能扈從,以緻為房吳二逆所困,幾遭不測。
先帝愛女,因此失身于盤瓠。
前車不遠,這是帝所知道的。
況且現在這三苗,雄據南方,久有不臣之志,豈可輕身冒險!古人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何況是天下之主!還請慎重為是。
”說罷稽首。
當下群臣聽了司衡之言,知道的确是個實事,大家都贊成帶兵。
帝堯才問羿道:“那麼帶多少兵呢?”司衡羿道:“帶五千兵去。
”帝堯道:“太多,太多!” 羿道:“至少三千人。
” 帝堯道:“還太多。
勞民傷财,朕是不忍的。
”羿道:“三千人不能再少了。
老臣知道,南方之民欺善而畏威,若有兵威震懾,就使有奸謀異志,亦不敢動,此所謂‘兵法攻心’。
倘若兵帶得少了,雖則亦可不受危險,然而焦頭爛額,何苦來!”帝堯見他如此說,方才答應。
和仲道:“據臣愚見,王者之道,固然應該耀德不觀兵,但是兵戎究竟是國家要政之一。
自前數年田獵講武之後,久已不治兵了。
雖則司衡平時訓練極勤,士氣極盛
大概那時,必定應着一個真主降生的祥瑞。
但是究竟如何,卦上亦看不出。
這五項,就是與後世有關系的事情了。
” 帝堯道:“老師雖如此說,弟子終究有點疑心。
何以不先不後,在這個時候,五星之精都會一齊下降呢?”尹壽道:“天上隕星,本來是常有的。
一年之中,不知道有多多少少,但是與世界上或後世的關系甚微,而且大半隕在海洋及叢山之中,所以不大有人去注意它。
這次五星之精,卻與後世很有關系。
今日帝又适來,所以特地邀帝一看。
帝盡可放心,于現在時世是一無關系的。
” 帝堯又問道:“适才老師說,曾經遇到遊行過星辰的人,和他談過。
究竟星上是如何情形?弟子從前曾聽人說‘天上七日,世上千年’,這句話未知可信嗎?” 尹壽道:“這句話可信不可信不敢說。
不過星辰上的日子和年分,亦是長短不同。
據鄙人所聞,大約水星上面的日子比地面上長一點,它以十二個時辰零為一日,至于它的年分,卻比地面上短得多了。
現在帝所新測準的年分,是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水星上的一年,卻隻有八十八日,豈不是短得多嗎!金星上面的一日,隻有十一個半時辰多一點,比地面上為短。
它的一年,隻有二百十餘日,亦比地球上短。
至于火星的一日,比地面上稍為長一點。
它的一年,有七百八十日,比地面上長一倍了。
至于木星,日子極短,隻有五個時辰光景便是一日,但是它的年分很長,約有我們地面上十二年,方才是它的一年。
至于土星上的一日,亦不過五個時辰多一點,但是它的年分更長,要地面上二十九年光景才算它一年,豈不是長極嗎!此外還有許多星,它們的一年等于地面上八十四年,等于地面上一百六十四年,等于地面上三百多年的,統統都有。
當初亦曾經聽那個真仙說過,所謂天上七日世上千年的話,或者是以一年通計,或者的确有這樣一個境界,卻不敢妄對了。
”二人一路說,一路下山。
過了幾日,帝堯又歸平陽而去。
光陰荏苒,這一年已是帝堯在位十一年的冬天了。
帝堯一日忽想起,自從五年東巡之後,還沒有出巡過,依照天的大數,十二年為一周。
天子上法天象,以後應該每到十二年,巡守一次才是。
從前巡守的是東方,此刻聽說平安無事,尚可以不去。
隻有南方,地濕天熱,民性狡詐,自從三苗在那裡立國之後,聽說暴虐無道得很,萬不可以不去看看,以便勸導懲罰。
想到此處,主意決定,次日視朝,遂向群臣說知。
司衡羿首先說道:“帝駕南巡,老臣極端贊成。
要知道南方自從獾兜、三苗父子盤據以來,肆行暴虐,實行他賊民、蠱民、愚民的種種方法,百姓真是困苦極了。
帝這回跑去,正可以給他們一個警戒。
不過老臣之意,以為應該帶了幾千兵去,一則可以使他們震攝,二則倘使他們竟敢不聽号令,就可以乘此剪滅了他,省得将來再勞師動衆。
” 帝堯搖搖頭道:“帶了兵去巡守,太駭人聽聞了!德不足以服人,憑仗武力,自己想想亦未免慚愧。
而且反使諸侯懷疑,亦覺不妥。
” 羿道:“帝切不可大意!當初先帝南巡的時候,老臣亦是苦勸帶兵的,後來因為熊泉地方的亂事,先帝以民命為重,半路上遣老臣前去讨伐,未能扈從,以緻為房吳二逆所困,幾遭不測。
先帝愛女,因此失身于盤瓠。
前車不遠,這是帝所知道的。
況且現在這三苗,雄據南方,久有不臣之志,豈可輕身冒險!古人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何況是天下之主!還請慎重為是。
”說罷稽首。
當下群臣聽了司衡之言,知道的确是個實事,大家都贊成帶兵。
帝堯才問羿道:“那麼帶多少兵呢?”司衡羿道:“帶五千兵去。
”帝堯道:“太多,太多!” 羿道:“至少三千人。
” 帝堯道:“還太多。
勞民傷财,朕是不忍的。
”羿道:“三千人不能再少了。
老臣知道,南方之民欺善而畏威,若有兵威震懾,就使有奸謀異志,亦不敢動,此所謂‘兵法攻心’。
倘若兵帶得少了,雖則亦可不受危險,然而焦頭爛額,何苦來!”帝堯見他如此說,方才答應。
和仲道:“據臣愚見,王者之道,固然應該耀德不觀兵,但是兵戎究竟是國家要政之一。
自前數年田獵講武之後,久已不治兵了。
雖則司衡平時訓練極勤,士氣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