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

關燈
灰色的,當中闊,兩頭狹。

    當中的顔色有時赭,有時白,形象位置常常在那裡變動,不知是何原故。

    它的外面有八個月亮,亦是或上或下,終夜不絕,非常美麗。

    ” 又向南面指着一顆星向帝堯道:“這顆是火星,它的上面一切與我們地上無異,不過所有河川都是由人工開鑿而成,最小的川闊約四十五裡,大的闊至一百八十裡。

    最短的川長約七八百裡,長的川在一萬裡以上的很多。

    川的流行多經過湖泊,或則無數大川,統統會歸到一個大湖中去。

    它的星面上天氣比較我們地上為冷。

    一到冬初,各川各湖無不冰凍,直到春深方漸漸融解。

    據那真仙說,火星内所居的人,能力異常廣大,或者将來能夠設法,使我們地面上的人與他們通信或往來,都未可知呢。

    它有兩上月亮,比我們地面上多一個。

    ” 又指着正西面一顆星向帝堯道:“這顆是金星。

    天明之前在東方,叫作啟明星;日落之後在西方,叫作長庚星;隻有這個時候可見,其餘多在日間,若遇着日食的時候,亦可以見之。

    它亦有兩個月亮。

    ” 又指着西北面一顆星道:“這顆是水星,最難得看見,隻有冬天一二日中,太陽未出之先,或落山之後,可以見之。

    假使這一二日中适遇陰雨,就不能見。

     所以有些研究天文的人,一生一世見不到水星的都有。

    今日恰恰能夠遇到,真是難得之機會也。

    ” 正說到此,忽聽見西方嗤的一聲,急回頭看時,隻見一道光芒,仿佛一大火球,從金星中分出來,直向下界墜去。

    接着西南方又是嗤的一聲,一道光芒,一個火球,從木星中分出來,向下界墜去。

    接着西北方又是嗤的一聲,一道光芒、一個火球從水星中分出來,向下界墜去。

    過了些時,火星、土星中又同時嗤嗤兩聲,兩道光芒、兩個火球向下界墜去。

     帝堯這時,看得非常奇異,便問尹壽道:“這種現象,是從來所罕見的。

    究竟主何災祥,請老師示知。

    ”尹壽道:“野人昨日已占過一卦。

    這種現象與現世并無關系,與二千年之後大有關系。

    ”帝堯道:“怎樣的關系?老師知道嗎?” 尹壽道:“據卦象上看起來,土星之精墜下去,在谷城山下化為一塊黃石,二千年後化為一老人,以兵書教授一個俊傑之士作王者之師。

    後來這個俊傑之士大功告成,退而求仙,求訪老人于谷城山下,果然得到這塊黃石,就造起祠堂來歲時祭祀。

    又曆若幹年,俊傑之士得道仙去,其家人葬其衣冠,并這塊黃石亦附葬在内。

    近旁居人常看見這個墳上黃氣上沖,高約數丈。

    又隔了若幹年,這個墳為盜賊所發掘,不見俊傑之屍,并這塊黃石亦失所在,從此黃氣沒有了,這土星墜地之精才告結束。

    木星之精,墜于荊山,化為一塊稀世的美玉,側面看起來其色碧,正面看起來其色白。

    有一個人得到了它,拿去獻給國君。

    國君以為是假的,刖去那人的一足,以正其欺君之罪。

    後來國君死了,新君即位,那人又拿這塊玉去貢獻,新君又說它是假的,又将那人的足刖去。

    後來新君死了,又換一個新君,那人再要去獻,又不敢去獻,抱了這塊玉在曠野之中哭了三日。

    給新君知道了,叫那人拿了玉去,剖開來果然是稀世之珍,于是才重賞那個獻玉之人。

    後來國君拿這塊玉,轉獻之于天子,天子就用它做成一個傳國的寶玺,世世相承,代代相傳。

     直到千年之後,有一個天子,被其臣下所逼,攜了這寶玺,登樓自焚,這木星墜地之精方才消散。

    火星之精,墜于南海之中,化為一顆大珠,徑約尺餘,時時出現海上,光照數百裡,紅氣亘天。

    後世的人因将那個地方取名為珠池,或稱珠崖,它的氣候最長,可曆四五千而不衰,卦上竟看不到它的結果。

    金星之精,墜于終南山圭峰之西,化為一塊白石,狀如美玉,時常有紫氣籠罩其上。

    三千年後,有一個天子要想雕塑一個神像,苦于沒有好材料。

    一日夜間,夢見一個神人向他說,教他掘取紫氣底下的這塊大石來做材料。

    天子醒了,依着夢中的話,饬人去掘,果然得到,就雕琢成一個二尺多高的神像,又雕琢了幾個高約六尺多的人像。

    隔了幾百年,這許多雕像,漸次毀壞,那金星墜地之精方才消滅。

    水星之精,墜在西北一個柳谷之中,化為一塊黑石,廣一丈餘,高約三尺。

    二千五百年之後,漸有文彩,但是還不甚分明。

    又過了多年,忽如雷震,聲聞數百裡。

    這塊黑石居然自己能立起來,化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