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尹壽氏說天丈 羿與逢蒙較射

關燈
第四十一章尹壽氏說天丈羿與逢蒙較射 自此之後,帝堯于勤政之暇,常往來于藐姑射山、王屋山兩處。

    到藐姑射山,希冀遇到被衣等四子,但是始終遇不到。

     有一次遇到許由,因為不認識他,當面被他騙過,帝堯不勝怅怅。

    一日正從藐姑射山回來,路上忽見無數百姓紛紛向東而去,帝堯忙問:“何事?”那些百姓道:“今日聽說東郊來了兩隻異獸,所以我們跑去看。

    ”帝堯忙問道:“不會害人嗎?”百姓道:“聽見說不會害人。

    ”正說着,隻見大司徒已率領向個虞人從平陽而來,迎着帝堯奏道:“昨日東郊虞人來報說,那邊來了兩隻異獸,狀似麒麟,但不知究竟是不是。

    臣等從業沒有見過,不敢決定,所以特來奏聞。

    ”帝堯聽了,一想道:“此事隻有請教赤将先生,他從前在高祖皇考的時候,應該見過的。

    ”大司徒道:“這兩日他正在家裡合百草花丸,有多日未曾出來,所以不曾見他。

    ”帝堯道:“且先去問他吧。

    ”說着,一齊回到平陽,就宣召赤将子輿人朝,告訴他有這樣一種異獸,叫他前去辯認。

     赤将子輿道:“真具是麒麟,很容易辨認的。

    牡者為麒,牝者為麟。

    身像麇,腳像馬,尾像牛,顔色正黃,蹄是圓的,頭上生一隻角,角端有肉。

    它叫起來的聲音,合于樂律中黃鐘大呂之音。

    牡的鳴聲仿佛是‘遊聖’二字。

    牝的鳴聲仿佛是‘歸昌’二字。

    夏天叫起來又像個‘扶幼’二字。

    冬天叫起來,又像個‘養綏’二字。

    它走起路來,行步中規,抓旋中矩。

    它的遊行,必先擇土,翔而後處;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不群居,不旅行。

    它的性靈又很機敏,不犯陷井,不罹網,真正是個靈異之獸。

    它的壽命非常之長,最少一千歲,多則三千歲。

    上應歲星之精,下為毛蟲之長。

    它的出來,必須盛德之世,大約有六個條件:第一個是王者至仁,不刳胎,不割卵。

    第二個是王者德及幽隐,不肖者斥退,賢人在位。

    第三個是王者明于興衰,武而仁,仁而有慮。

    第四個是王者動則有義,靜則有容。

    第五個是王者之政,好生惡殺,德至鳥獸,恩及羽蟲。

    第六個是王者視明禮修。

    六個條件有一個,它才肯出來。

    如今聖天子在位七年,六個條件可謂已經兼而有之。

    據野人想起來,一定是麒麟無疑了。

    ”帝堯聽了,非常謙遜。

     赤将子輿道:“且待野人前往一觀,如何?野人在軒轅帝時代看得熟極了,如果是它,可以一望而知。

    ”帝堯道:“朕亦同去,以廣見識。

    ”于是大衆随侍帝堯到東郊之中,果見兩隻野獸,與赤将子輿所說的一般無二。

    赤将子輿一見,就說道:“這個不是麒麟是什麼!”那時麒麟正在叢林之中,伏着休息。

     旁邊觀看的百姓不知其數,它亦不恐不驚。

    看見帝堯等到了,它就慢慢的立起來,一隻叫的聲音的确是‘遊聖’二字,一隻叫的聲音的确是‘歸昌’二字,仿佛歡迎帝堯的模樣。

    大家知道的确是麒麟了,齊向帝堯稱頌。

    後來百姓知道,尤其歡躍,大家三呼萬歲,聲震原野。

    但是帝堯仍是謙讓未遑,與群臣回平陽而去。

    自此之後,那一對麒麟就在東西南北四處郊薮之中來往遊息,不再去了,這是後話不提。

     有一次,帝堯又到王屋山訪尹壽。

    這日正是十一月朔日,尹壽向帝堯道:“帝來得正好,鄙人仰觀天象,今夜有一奇事,很于後世有影響。

    請帝夜間到對面山上,鄙人追陪,共同觀看,亦很有趣味的。

    ”帝堯忙問:“何事?”尹壽道:“五星之精,今夜下降,不可不前往一看。

    ”帝堯聽了不解,但亦不再問。

     到了晚間,帝堯和尹壽帶了侍衛,徑到對面山上。

    那時星鬥滿天,山徑昏黑,咫尺不辨,侍衛等燒炬在前引導。

    帝堯正在壯年,尹壽亦老而彌健,曲曲登跻,毫不吃力。

    直到山巅,已是酉初光景,就在一塊大石上坐定。

    尹壽用手指着東方的一顆大星向帝堯說道:“這顆就是土星。

    從前野人遇到一個真仙,曾經在各星中遊行過的。

    據他說,這顆土星美麗無比,星的外面有光環三道,分内中外三層,每層的距離不過幾千尺。

    它的全徑約四十八萬裡,它的體質極薄如紗,可以從外面望見裡面。

    走到土星上一看更稀奇了,但見那光環如長虹三道,橫亘天空,下垂天際。

    還有十個月亮,或上或下,終夜不絕,豈不是美麗之至嗎!” 說着,又指西南一顆大星向帝堯道:“這顆是木星,又名歲星。

    經的外面亦有環帶數條,不過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