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帝堯師事尹壽 尹壽舉薦四賢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章帝堯師事尹壽尹壽舉薦四賢
且說帝堯從王屋山歸來之後,一面籌辦蠟祭,一面即訪問和叔弟兄。
尹壽這個人究竟如何?據二人說,尹壽的确是個有道之士,本來要想薦舉他的,因為知道他隐居高尚,決不肯出來做官,所以未曾提起。
帝堯道:“他不肯做官,亦不能勉強,朕往見之,總可不至于拒絕。
朕想古來聖帝都求學于大聖,如黃帝學于大真,颛顼帝學于渌圖子,皇考學于赤松子。
朕的師傅隻有務成老師一個,現在又不知到何處去了。
尹先生既然道德高超,又高蹈不肯出山,朕拟拜之為師,親往受業。
汝二人可以朕之命先往介紹,朕再前往谒見。
”和仲二人都答應了。
過了蠟祭之後,轉瞬冬盡春回,正月又逐漸過完,帝堯擇日動身,徑往王屋山而來。
這次并非巡守,侍從不多,除和仲之外,别無他人。
到了尹壽居住的地方,遠遠望見草屋,帝堯便叫車子停下,與和仲徐步過去。
走到草屋邊,隻見篯铿仍舊在那裡讀書,帝堯便問他道:“師傅呢?”篯铿見是帝堯,又見他叔父跟在後面,便放下了書,站起來先和和仲行禮,又和帝堯行禮,說道:“師傅正在鑄鏡呢,我去通知吧,請等一等。
” 說罷,急急進内而去。
過了一會,隻見一個修髯老者從後面出來,篯铿跟在後面。
和仲是認識的,先與招呼,又代帝堯介紹。
那尹壽先對着帝堯深深緻謝,說道:“去歲辱承禦駕數次上古秘史。
。
枉顧,鄙人适值他出,未克迎迓,實在抱歉之至。
後來又由和氏昆玉轉達帝意,尤覺惶恐萬分。
那北面受學的盛事,在古時原是有的,不過那個為師的都是道德學問非常卓越的人,如鄙人這樣山野之夫,寡聞淺見,知識毫無,哪裡敢當‘帝者之師’這四個宇呢!“帝堯道:“弟子訪問确實,仰慕久深,今日專來執贽,請吾師不要見拒。
和仲、和叔斷不是妄言的。
” 說着走在下面就拜了下去。
尹壽慌忙還禮。
這裡和仲早命仆夫将帶來的贽儀呈上。
尹壽還要推辭,和仲從旁說道:“我主上一片至誠,齋戒沐浴而來,請先生不要推辭了。
”尹壽方才答應,叫篯铿将贽禮收了進去,一面請帝堯與和仲坐下,彼此傾談。
漸漸談到政治,足足說了半日,帝堯聽了十二分佩服,但是究竟說的是什麼話呢?因為當時失傳,在下亦不能杜造,但知道有二句大綱,叫作“講說道德經,教以無為之道”,如此而已。
後來又漸漸談到當世的人物,帝堯歎道:“弟子德薄才疏,忝居大位,實在慚悚萬分。
即位以來,所抱的有兩個希望:一個是訪求到一個大聖人,立刻将這個大位讓給他,以免贻誤蒼生,這是最好的。
第二個,如若訪求不到太聖人,亦想尋幾個大賢來作輔佐,庶幾不至十分隕越,這是退一步想了。
”尹壽道:“大聖人是應運而生的。
照帝這樣的謙光,當然自有大聖人出世,可以遂帝的志願,成帝的盛德,并可以作一個天下為公的模範,但是此刻尚非其時。
至于大賢輔佐一層,照現在在朝的群臣算起來,如大司農、大司徒,如羲和四君,何嘗不是大賢呢!命世英才,萃于一時,亦可謂千載一時之盛了,帝還嫌不足嗎?”帝堯道:“他們諸人分掌各官,固然是好的,但是治理天下之大,人材豈患其多,這幾個人萬萬不夠。
老師意中如有可以薦舉的人,務請不吝賜教,弟子當躬往請求。
” 尹壽聽到此處,沉吟了一會,說道:“人材豈患沒有,不過鄙人山野之性,所知道的亦不過是幾個極端山野之性之人,就使說出來,就使帝去請他,恐怕他們亦未必肯出仕呢。
” 帝堯聽見說有人,不禁大喜,便說道:“既然有人,請老師明以見告,待弟子去請。
請不到,那另是一個問題。
”尹壽道:“離帝居不遠,就有四個呢。
他們雖則不是那裡人,但是常到那裡去遊覽聚會,帝沒有知道嗎
尹壽這個人究竟如何?據二人說,尹壽的确是個有道之士,本來要想薦舉他的,因為知道他隐居高尚,決不肯出來做官,所以未曾提起。
帝堯道:“他不肯做官,亦不能勉強,朕往見之,總可不至于拒絕。
朕想古來聖帝都求學于大聖,如黃帝學于大真,颛顼帝學于渌圖子,皇考學于赤松子。
朕的師傅隻有務成老師一個,現在又不知到何處去了。
尹先生既然道德高超,又高蹈不肯出山,朕拟拜之為師,親往受業。
汝二人可以朕之命先往介紹,朕再前往谒見。
”和仲二人都答應了。
過了蠟祭之後,轉瞬冬盡春回,正月又逐漸過完,帝堯擇日動身,徑往王屋山而來。
這次并非巡守,侍從不多,除和仲之外,别無他人。
到了尹壽居住的地方,遠遠望見草屋,帝堯便叫車子停下,與和仲徐步過去。
走到草屋邊,隻見篯铿仍舊在那裡讀書,帝堯便問他道:“師傅呢?”篯铿見是帝堯,又見他叔父跟在後面,便放下了書,站起來先和和仲行禮,又和帝堯行禮,說道:“師傅正在鑄鏡呢,我去通知吧,請等一等。
” 說罷,急急進内而去。
過了一會,隻見一個修髯老者從後面出來,篯铿跟在後面。
和仲是認識的,先與招呼,又代帝堯介紹。
那尹壽先對着帝堯深深緻謝,說道:“去歲辱承禦駕數次上古秘史。
。
枉顧,鄙人适值他出,未克迎迓,實在抱歉之至。
後來又由和氏昆玉轉達帝意,尤覺惶恐萬分。
那北面受學的盛事,在古時原是有的,不過那個為師的都是道德學問非常卓越的人,如鄙人這樣山野之夫,寡聞淺見,知識毫無,哪裡敢當‘帝者之師’這四個宇呢!“帝堯道:“弟子訪問确實,仰慕久深,今日專來執贽,請吾師不要見拒。
和仲、和叔斷不是妄言的。
” 說着走在下面就拜了下去。
尹壽慌忙還禮。
這裡和仲早命仆夫将帶來的贽儀呈上。
尹壽還要推辭,和仲從旁說道:“我主上一片至誠,齋戒沐浴而來,請先生不要推辭了。
”尹壽方才答應,叫篯铿将贽禮收了進去,一面請帝堯與和仲坐下,彼此傾談。
漸漸談到政治,足足說了半日,帝堯聽了十二分佩服,但是究竟說的是什麼話呢?因為當時失傳,在下亦不能杜造,但知道有二句大綱,叫作“講說道德經,教以無為之道”,如此而已。
後來又漸漸談到當世的人物,帝堯歎道:“弟子德薄才疏,忝居大位,實在慚悚萬分。
即位以來,所抱的有兩個希望:一個是訪求到一個大聖人,立刻将這個大位讓給他,以免贻誤蒼生,這是最好的。
第二個,如若訪求不到太聖人,亦想尋幾個大賢來作輔佐,庶幾不至十分隕越,這是退一步想了。
”尹壽道:“大聖人是應運而生的。
照帝這樣的謙光,當然自有大聖人出世,可以遂帝的志願,成帝的盛德,并可以作一個天下為公的模範,但是此刻尚非其時。
至于大賢輔佐一層,照現在在朝的群臣算起來,如大司農、大司徒,如羲和四君,何嘗不是大賢呢!命世英才,萃于一時,亦可謂千載一時之盛了,帝還嫌不足嗎?”帝堯道:“他們諸人分掌各官,固然是好的,但是治理天下之大,人材豈患其多,這幾個人萬萬不夠。
老師意中如有可以薦舉的人,務請不吝賜教,弟子當躬往請求。
” 尹壽聽到此處,沉吟了一會,說道:“人材豈患沒有,不過鄙人山野之性,所知道的亦不過是幾個極端山野之性之人,就使說出來,就使帝去請他,恐怕他們亦未必肯出仕呢。
” 帝堯聽見說有人,不禁大喜,便說道:“既然有人,請老師明以見告,待弟子去請。
請不到,那另是一個問題。
”尹壽道:“離帝居不遠,就有四個呢。
他們雖則不是那裡人,但是常到那裡去遊覽聚會,帝沒有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