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

關燈
第三十九章帝堯寶露賜群臣大司農籌備蠟祭 次日,帝堯率領群臣到了亳邑,玄元君臣和百姓歡迎,自不消說。

    帝堯先至帝喾廟謹敬展拜,又至帝摯廟中層拜,就來到玄元所預備的行宮中休歇。

    原來這座行宮,就是帝堯從前所住過的那一所房屋,十年不見,舊地重來,不勝今昔之感。

    又想起昔日皇考和母後,均經在此居住,今則物是人非,更不免引起終天之恨,愀然不樂了一回。

     次日,帝堯又到帝喾所築的那個合宮裡去遊覽,但見房屋依然,不過處處都是重門深扃,除去守護的人員在内按時整潔外,其餘寂靜無聲,想來多年遊人絕迹了。

    向外面一望,山色黯淡,正如欲睡,千株萬株的喬木卻依舊盤舞空際,淩寒競冷,與從前差不多,就是那鳳凰、天翟等,不知到何處去了。

    據守護的人說,自從帝喾一死之後,那些鳥兒即便飛去,也不知是什麼原故。

    何年何月能否重來,更在不可知之數了。

    帝堯一想,更是慨歎不置,在合宮之中,到處走了一遍,那樂器等,按類擱置在架上,幸喜得保管妥善,雖則多年不用,還不至于塵封弦絕。

     帝堯看到此處,心中暗想:“朕能有一日,治道告成,如皇考一樣的作起樂來,這些樂器,當然都好用的,但恐怕沒有這個盛德吧。

    ” 一路走,一路想,忽然看見一處,放着一口大櫥,櫥外壁上,圖着一個人的容貌。

    帝堯看了,不能認識,便問:“這是何人?”孔壬在旁對道:“這是先朝之臣鹹黑,此地所有樂器,都是他一手制造的。

    樂成之後,不久他便身死,先帝念其勳勞,特叫良工畫他的容貌于此,以表彰并紀念他的。

    ”帝堯聽了,又朝着畫像細看了一會,不勝景仰,回頭再看那口大櫥,櫥門封着,外面再加以鎖,不知其中藏着什麼東西,想來總是很貴重的。

    正在懸揣,孔壬早又獻殷勤,說道:“這裡面是先帝盛寶露的瑪瑙甕。

    當初先帝時,丹丘國來獻這甕的時候,适值帝德動天,甘露大降,先帝就拿了這個甕來盛甘露,據說是盛得滿滿的,藏在宮中。

     後來到先帝摯的時候,因帝躬病危,醫生說能夠取得一點甘露為飲,可以補虛去赢,回生延命。

    陪臣等想起,就在宮中,尋了出來,哪知打開蓋一看,已空空洞洞,一無所有了,不知道是年久幹涸的原故呢,還是給宮人所盜飲了,無從查究,隻得罷了。

    後來先帝摯崩逝,陪臣恐怕這甕放在宮中,玄元年幼,照顧不到,将來連這個寶甕都要遺失,非鄭重先帝遺物及國家重器的意思,所以饬人送到此地,與先帝樂器,一同派人保管,現在已有好多年了。

    ”說着,便叫人去取鑰匙來。

     那時司衡羿在旁,聽了孔壬這番話,真氣忿極了。

    原來他天性剛直,疾惡如仇,平日對于三兇,早已深惡痛絕。

    這次看見帝堯,仍舊是寬洪大度的待他,心中已不能平,所以連日雖與驩兜、孔壬同在一起,但闆起面孔,從沒有用正眼兒去看他們一看,更不肯和他們交談了。

    這次聽了孔壬的話,覺得他随嘴亂造诳話,因而更疑心這寶露就是他們偷的,禁不住诘問他道:“孔壬,這話恐怕錯了。

    當日丹丘國進貢來的時候,老夫身列朝班,躬逢其盛,知這甕内的甘露,亦是丹丘國所貢,并不是先帝所收。

    當日丹丘國進貢之後,先帝立刻将此露頒賜群臣,老夫亦曾叨恩,賜噗過一勺,後來就扛到太廟中,謹敬收藏,當然有人保守,何至被人偷竊?又何至于移在宮中?汝這個話不知從何處說起?現在露既不存,地又遷易,恐怕藏在這廚内的瑪瑙甕,亦不是當年之物了。

    ” 孔壬聽了這話,知道羿有心駁斥他,并且疑心他,卻不慌不忙,笑嘻嘻的對答道:“老将所說,當然是不錯的,晚輩少年新進,于先朝之事,未嘗親曆,究竟甘露從何而來,不過得諸傳聞,錯誤之處,或不能免。

    至于移在宮中,露已幹涸,這是事實,人證俱在,非可亂造。

    老将不信,可以調查,倘使不實,某願受罪。

    至于說何人所移,那麼某亦不得而知了。

    廚中之甕,是否當時原物,開了一看,就會明白,此時亦無庸細辯。

    ”老将羿聽了這番辯駁,心中愈忿,然而急切又奈何他不得。

    忽見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