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堯寶露賜群臣 大司農籌備蠟祭
關燈
小
中
大
白了。
”帝堯道:“汝姓名叫什麼?”童子道:“姓篯,名铿。
”帝堯道:“汝父親叫什麼名字?”篯铿道:“我父親名叫陸終,早已去世了。
” 帝堯聽到陸終兩個字,便又問道:“汝祖父是否叫作吳回,從前曾經做過祝融火正的?”篯铿應道:“是的,我祖父住在平陽天子的地方呢。
我兩個叔父,亦在平陽做官。
” 帝堯道:“汝原來是陸終的兒子,怪道氣宇不凡,難得今朝遇到。
”大司農在旁問道:“帝認識陸終嗎?”帝堯道:“卻沒有見過,不過從前曾經有人說起他一樁異事。
原來陸終所娶的是鬼方國君的女弟,名字叫作嬇,懷孕了三年才生,卻生了六個男子,都是六月六日生的。
她的生法,與大司徒相仿,先坼開左肋來,生出三個,後來剖開右肋來,又生了三個,豈不是異聞嗎?所以朕能記得。
”說着,便問篯铿道:“汝兄弟是否共有六個? 都是同年的嗎?”篯铿應道:“是。
”帝堯道:“汝排行第幾? “篯铿道:“我排行第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叫樊,一個叫惠連,下面有三個弟弟,一個叫求言,一個叫晏安,一個叫季連。
”帝堯道:“那麼汝這些兄弟在哪裡呢?” 篯铿聽說,登時臉上現出悲苦之色,須臾就流下淚來,說道:“我兄弟們在未出世之前,我父親已去世了。
我兄弟們生了,在三歲上我母親又去世了。
我們六個孩子伶仃孤苦,幸喜得祖父、叔父和其他的親戚,分頭領去管養,才有今日。
但是我們兄弟六個,天南地北的分散開,有多年不見面了。
”帝堯道:“那麼此處是汝親戚家嗎?”篯铿道:“不是;是師傅家。
” 帝堯道:“汝師傅姓甚名誰?”篯铿道:“我師傅姓尹名壽,号叫君疇。
” 帝堯道:“現在在哪裡?”篯铿道:“出去采藥去了。
”帝堯道:“何時歸來?“篯铿道:“甚難說,或則一月,或則十幾日,都不能定。
”帝堯道:“汝幾時住到此地來呢?”篯铿道:“我本來住在親戚家裡。
有一年,師傅經過門前,看得我好,說我将來大有出息,和我那親戚商量,要收我做弟子,并且說将來要傳道于我。
我那親戚知道師傅是個正人君子,連忙寫信去與我叔父商量,後來我叔父回信贊成,我就到師傅這裡來,已經有兩年了。
” 帝堯口中答應道:“原來如此”。
心中卻在那裡想這個尹壽,必是個道德之士。
又細看那堆積案上的書,大半是論道德講政治說養生的書,還有天文占蔔之書亦不少,遂又問篯铿道:“汝師傅到底幾時可以回來?”篯铿道:“實在不能知道。
” 帝堯沉吟了一會,向大司農道:“朕想此人,一定是個高土,既到此地,不可錯過,何妨等他回來,見見他呢?”大司農亦以為然。
但是時已不早,遂慢慢地退出來。
篯铿随後送出,看見遠遠有許多人馬車騎,停在那邊,覺得有點奇怪,遂向帝堯問道:“二位光降了半日,師傅不在家,失于招待,究竟二位是什麼人?是否來尋我師傅,有無事情,請說明了,等我師傅回來,我好代達。
”帝堯道:“不必,我等明日還來拜訪呢。
” 說罷,别了篯铿,與大司農繞道草屋之後,隻見後面還有兩間小草屋,又有幾間木栅,養着許多雞豚之類。
小草屋之内,放着一個爐竈,旁邊堆着許多銅塊,裡面幾上,又放着幾面鏡子,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處,帝堯看了一會,就和大司農上車,但是時已近暮,找不到行館,就在左近,選了一塊地方,支起行帳,野宿了一夜。
次日上午,帝堯和大司農,再到尹壽家來探望,那尹壽果未回來。
篯铿仍在那裡讀書。
帝堯又和他談談,問他道:“汝師傅平日作何事業?”篯铿道:“除出與我講解書籍之外,總是鑄鏡。
”帝堯道:“鑄了鏡做什麼?”篯铿道:“去與人做交易的。
師傅常說道:“人生在世,不可作遊民,總須有一個生計。
‘此地山多,不利耕種,所以隻好做工業鑄鏡。
” 帝堯聽了,歎息一回,遂與大司農回到下處。
司衡羿道:“蠟祭期近了,依老臣愚見,不如暫且回都吧。
前天據篯铿說,他師傅的歸期,是一月半月不
”帝堯道:“汝姓名叫什麼?”童子道:“姓篯,名铿。
”帝堯道:“汝父親叫什麼名字?”篯铿道:“我父親名叫陸終,早已去世了。
” 帝堯聽到陸終兩個字,便又問道:“汝祖父是否叫作吳回,從前曾經做過祝融火正的?”篯铿應道:“是的,我祖父住在平陽天子的地方呢。
我兩個叔父,亦在平陽做官。
” 帝堯道:“汝原來是陸終的兒子,怪道氣宇不凡,難得今朝遇到。
”大司農在旁問道:“帝認識陸終嗎?”帝堯道:“卻沒有見過,不過從前曾經有人說起他一樁異事。
原來陸終所娶的是鬼方國君的女弟,名字叫作嬇,懷孕了三年才生,卻生了六個男子,都是六月六日生的。
她的生法,與大司徒相仿,先坼開左肋來,生出三個,後來剖開右肋來,又生了三個,豈不是異聞嗎?所以朕能記得。
”說着,便問篯铿道:“汝兄弟是否共有六個? 都是同年的嗎?”篯铿應道:“是。
”帝堯道:“汝排行第幾? “篯铿道:“我排行第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叫樊,一個叫惠連,下面有三個弟弟,一個叫求言,一個叫晏安,一個叫季連。
”帝堯道:“那麼汝這些兄弟在哪裡呢?” 篯铿聽說,登時臉上現出悲苦之色,須臾就流下淚來,說道:“我兄弟們在未出世之前,我父親已去世了。
我兄弟們生了,在三歲上我母親又去世了。
我們六個孩子伶仃孤苦,幸喜得祖父、叔父和其他的親戚,分頭領去管養,才有今日。
但是我們兄弟六個,天南地北的分散開,有多年不見面了。
”帝堯道:“那麼此處是汝親戚家嗎?”篯铿道:“不是;是師傅家。
” 帝堯道:“汝師傅姓甚名誰?”篯铿道:“我師傅姓尹名壽,号叫君疇。
” 帝堯道:“現在在哪裡?”篯铿道:“出去采藥去了。
”帝堯道:“何時歸來?“篯铿道:“甚難說,或則一月,或則十幾日,都不能定。
”帝堯道:“汝幾時住到此地來呢?”篯铿道:“我本來住在親戚家裡。
有一年,師傅經過門前,看得我好,說我将來大有出息,和我那親戚商量,要收我做弟子,并且說将來要傳道于我。
我那親戚知道師傅是個正人君子,連忙寫信去與我叔父商量,後來我叔父回信贊成,我就到師傅這裡來,已經有兩年了。
” 帝堯口中答應道:“原來如此”。
心中卻在那裡想這個尹壽,必是個道德之士。
又細看那堆積案上的書,大半是論道德講政治說養生的書,還有天文占蔔之書亦不少,遂又問篯铿道:“汝師傅到底幾時可以回來?”篯铿道:“實在不能知道。
” 帝堯沉吟了一會,向大司農道:“朕想此人,一定是個高土,既到此地,不可錯過,何妨等他回來,見見他呢?”大司農亦以為然。
但是時已不早,遂慢慢地退出來。
篯铿随後送出,看見遠遠有許多人馬車騎,停在那邊,覺得有點奇怪,遂向帝堯問道:“二位光降了半日,師傅不在家,失于招待,究竟二位是什麼人?是否來尋我師傅,有無事情,請說明了,等我師傅回來,我好代達。
”帝堯道:“不必,我等明日還來拜訪呢。
” 說罷,别了篯铿,與大司農繞道草屋之後,隻見後面還有兩間小草屋,又有幾間木栅,養着許多雞豚之類。
小草屋之内,放着一個爐竈,旁邊堆着許多銅塊,裡面幾上,又放着幾面鏡子,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處,帝堯看了一會,就和大司農上車,但是時已近暮,找不到行館,就在左近,選了一塊地方,支起行帳,野宿了一夜。
次日上午,帝堯和大司農,再到尹壽家來探望,那尹壽果未回來。
篯铿仍在那裡讀書。
帝堯又和他談談,問他道:“汝師傅平日作何事業?”篯铿道:“除出與我講解書籍之外,總是鑄鏡。
”帝堯道:“鑄了鏡做什麼?”篯铿道:“去與人做交易的。
師傅常說道:“人生在世,不可作遊民,總須有一個生計。
‘此地山多,不利耕種,所以隻好做工業鑄鏡。
” 帝堯聽了,歎息一回,遂與大司農回到下處。
司衡羿道:“蠟祭期近了,依老臣愚見,不如暫且回都吧。
前天據篯铿說,他師傅的歸期,是一月半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