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孫膑葬母酬心願 秦皇得國應天時

關燈
上殿,去請襄王來,囑咐他的後事。

    囊王聽得已省人事,心中大喜,忙排駕回至宮門,早有妃嫔跪迎。

    襄王下辇,忙問道:“皇娘果是好了麼?”妃嫔回奏道:“國母适才蘇醒,講了幾句話,如今大覺不好,隻怕皇娘隻在目前。

    ”襄王大驚,忙至龍床時,此刻黃羅寶帳高挂,隻見龔國母面如金紙,口中一翻,喉中暗作一聲響,已歸天界。

    正是: 龍鳳閣今日何在, 富貴華榮一旦抛。

     卻說龔國母已死,隻聽得遠遠一派樂奏之聲,三宮六院一齊舉哀。

    此時文武各大臣已知,即刻趕回朝廊,隻見一個太監出來,立在當中說道:“龔國母本月幾日辰時駕崩。

    地方官員軍民人等,俱各挂孝。

    ”群臣領旨進宮,來見襄王,把孫膑上吳轎葬母已出十裡長亭的話,細細奏了一遍。

    襄王含淚點頭,衆群臣退出,各自回府。

    可憐不上半日,臨淄城廂内外,哭聲振地,六街奔喪,紛紛不絕。

    次日襄王登殿,但見文武不齊,忙問何故。

    殿頭官把災疫大行,百官染病的話,直奏一遍,襄王長嗟道:“孤隻道三宮六院遭災,原來百姓亦遭塗炭。

    自國母駕崩之後,未有兩個時辰,宮中就病故數人,大概臨淄氣數已盡,想亞父剛上吳橋葬母,天就降此奇災。

    ”沒奈何,傳太醫院四門舍藥,那裡中用!  且說五位瘟神,在半空撐開瘟癯傘,垂瘟煌幡,祭起催瘟劍,連将瘟疫趕到臨淄城中。

    不滿三日,街上行人,漸漸稀少。

    先時死的還有棺木,及至後來,用席卷收拾,不計其數。

    朝中文武,十不存三個了。

    襄王直急得坐立不安。

     且說秦國君臣,過了數日,暗令細探前往臨淄打聽,果見天災大行,即忙回營報知。

    秦皇聞言大喜,率領三軍與海潮老祖,殺奔臨淄城而來,沿路死屍無數。

    來至東門,放炮安營。

    秦皇與海潮聖人,出營觀看。

    隻見臨淄城中,可憐煙火大起,黑氣濛濛。

    海潮聖人連連點頭歎道:“這些生靈塗炭,隻為難逃天命也。

    ”歎息一回,然後回營,海潮聖人即命王翦帶三千人馬,攻打東門。

    章邯亦帶三千人馬,攻打西門。

    司馬欣帶領三千人馬攻打北門。

    其餘衆将,保守大營。

      那邊臨淄城鄉門外,四門上的官兵飛報進朝。

    襄王聞報,隻吓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忙禦正殿。

    此時武臣隻有袁剛、獨孤蛟,文臣隻有高賢、甯忠數人而已。

    況且俱是面如土色,沒有神氣的,在下面侍立。

    襄王便道:“适才守城官來奏,說秦國兵将又來把四門圍得鐵桶相似,如何是好?”袁剛奏道:“臣等雖可迎敵,奈得人馬病弱,如何出陣。

    ”襄王聞言,低頭不語,珠淚長垂。

    高賢忙奏道:“秦師甚銳,如今馬不能應敵,我主速作定奪方好。

    ”襄王垂淚道:“孤隻有一死,以報先帝。

    難道奴顔婢膝,去事秦麼。

    ”言罷大哭。

    在廷諸臣,一齊放聲大哭。

    襄王道:“諸卿請起,卿等可各自回去,保守身家家眷,孤王就此去也。

    ”四臣聞言一齊跪奏道:“臣等世受深恩,敢惜微軀。

    今日勢迫力窮,随陛下見先王于地下。

    ”言罷,伏地嗚咽不止。

    襄王說遣:“諸卿請起,卿等既有此志,十分可喜。

    ”遂命内侍,在兩旁擺下繡墩,賜四臣同坐,又傳命近侍,大殿前後左右,聚滿柴薪,命放起火。

    刹時間,煙火沖天,君臣五人在殿内同為灰燼。

    内侍宮人,赴火自盡的不計其數。

     城外秦師見城中煙起,知有内變,拼力攻城。

    這裡齊國軍士,看到君臣自焚,一時無主,遂開城出降。

    王翦等不敢自專,飛報秦皇。

    始皇率領文武,齊至臨淄城東門。

    隻見城門大開,那些軍士百姓,病得臉黃骨瘦,一隊隊東倒西歪,頭頂香爐,跪按始皇。

    始皇傳令,問其投降緣故。

    答道:“因瘟疫大行,人馬不能迎敵,君王臣子,閉殿自焚。

    故此開城接迎王師,萬乞開恩,赦死之罪。

    ”秦皇點頭自喜,知是實情。

    即命王翦帶兵進城,救滅齊王殿中的餘火。

    又命出榜安民,然後擊鼓鳴鐘,緩緩的排駕進城。

    來到齊國午門,隻見三清大殿,燒成一片白地,單剩偏殿未有延燒。

    秦皇傳旨,就在偏殿駐紮。

    此時齊國,也有無廉恥之徒,穿了朝服,上朝朝賀秦皇。

    秦皇也照封原職。

    傳旨排宴慶功,并犒賞三軍。

     不一時筵宴齊備,當中一席,讓海潮聖人正坐,始皇旁坐相陪。

    兩旁共斜擺六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