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孫膑葬母酬心願 秦皇得國應天時
關燈
小
中
大
,上坐十二位真人,以下共十餘席,金子陵、王翦一班人文臣武将,換次坐下。
秦皇執杯在手,躬身向着海潮老祖道:“自興兵以來,經過數百餘戰,無有不辛苦艱難,若不虧海潮老祖神通,小皇焉有今日,莫大恩德也。
特敬海潮老祖此杯,以表微意。
”海潮老祖當下站起身,接過杯,答道:“此賢皇之福,貧道有何德能,敢蒙過獎。
然既蒙下賜,貧道當滿飲此杯。
還有一言奉告。
”雙手捧杯飲訖,又一同坐下,秦皇即便開口問道:“老祖還有何言賜教?”海潮聖人道:“前者南極子與孫髌等逆天行事,因此貧道下了山,扶助賢王一臂之力。
昨在森羅陣中,五位小尊者前來講和。
如今南極子與王禅各位仙長,已經回山去了。
孫膑亦上吳橋葬母,完他心事,不日亦轉回天台。
貧道今日亦要與門徒回山煉道,再不犯此紅塵殺戒,特至賢皇駕前告别。
”秦皇聞言說道:“老祖何故便要回山。
細想小皇自從興兵以來,至今始平得燕、齊,尚有四國未平。
”海潮道:“現有徒弟金子陵與王翦足矣,貧道在此無用,是決要回山的。
”秦皇見如此說,料難強留,遂命内侍滿斟一杯酒,雙手高遞說道:“老祖請飲此杯水酒,小皇就此送行,願老祖福壽無疆。
”海潮聖人忙接過來酒,一口而盡。
金子陵、王翦知道老祖回山,齊離席上前,與老祖把杯。
海潮聖人一一接飲過了,秦始皇又到衆家真人處,敬酒餞别。
然後金子陵與王翦等,一同與衆位真人輪流把盞。
飲訖,各各坐下暢飲一回。
宴畢席散,海潮聖人與衆家真人,一齊躬身,又對秦皇說道:“賢王隻管放心前進,上應天時,指日可得成功,自為帝業。
貧道等就此回山去也。
”始皇答道:“謹遵教命。
”海潮聖人又與金子陵王翦略說幾句,遂步至階前跨上青毛犼,拱一拱手說一聲請了,便催開坐騎,四足生雲,騰空而起。
衆家真人亦一齊駕雲,随着海湖聖人回雲光洞而去。
這裡秦國君臣,直望不見老祖,然後回殿。
此事慢提。
且說孫膑、毛遂與白猿、孫燕四人,護着喪車,望吳橋進發。
一日正行之間,孫膑忽然回身跪下,大哭道:“為臣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定,臣亦不能逆天行道也!”慌得毛遂、白猿二人,連忙把他扶起,問道:“三哥為何如此?”孫膑道:“此時齊襄王閉殿自焚,教吾心怎不悲哀!”毛遂、白猿二人聞言,也覺悲傷。
毛遂道:“此乃出在天意,亦無可以解得了,我們且幹我們的事罷。
”于是大衆又複趕行。
一路無言,不一日到了吳橋鎮,擇定了時日,孫膑擇了一塊吉地,又令人在旁造一起茅廬駐紮,就把四副棺木,一齊安葬。
孫膑與孫燕叔侄,大哭一場。
毛遂與白猿,把他叔侄安慰一番。
住了淚,孫膑就命封土掩棺,直待築墓已完,備香燭又祭奠一番。
祭畢,孫膑叔侄将身上孝服除下,就在墓前用火焚化,然後同毛遂、白猿回至茅廬坐下。
孫膑便與孫燕說道:“今日安葬先靈,報了我心之願。
諸事已定,我今就同毛遂、白猿賢弟二人,俱各回山修道,再不敢踏紅塵殺戒,以違天命也!賢侄,汝可投奔趙國,早作安身立命之計。
”孫燕聞言,不覺傷心說道:“叔父如今舍得侄兒去,想小侄一個孤人,舉目無親,不知日後作何究竟,尚望叔父提護要緊。
”孫膑道:“我是出家之人,斷不能更生俗念。
賢侄隻聽天由命,随時安身就是了。
為叔父亦無别囑。
”白猿、毛遂又與孫燕叙别一番,安慰幾句。
此時孫膑早命人帶上青牛,遂即跨上,舉手就把青牛角一拍,四足騰空而起。
毛遂、白猿一齊駕雲随去。
孫燕望天跪下,倒身拜送,直望見衆仙去遠了,才起身來,帶了一衆家丁,投奔趙國而去。
這邊孫膑竟回天台,毛遂即回閉陰洞,白猿亦回雁愁澗,與母親修身養性。
各自不提。
從此修煉,共成正果,此是後話。
且說秦皇起兵,破韓,滅魏,破楚,所向無敵,勢如破竹,遂成一統天下。
雖有戰争,那些都是凡夫,怎當得住王剪的誅仙劍,所以并無他的敵手。
有詩為證: 江山天數是秦赢,六國并吞一旦興。
惟有燕齊多惡戰,楚韓趙魏是猶輕。
從此凡夫難對敵,誰人敢敵此秦兵。
似乎放落書無味,欲作書來筆暫停。
秦皇執杯在手,躬身向着海潮老祖道:“自興兵以來,經過數百餘戰,無有不辛苦艱難,若不虧海潮老祖神通,小皇焉有今日,莫大恩德也。
特敬海潮老祖此杯,以表微意。
”海潮老祖當下站起身,接過杯,答道:“此賢皇之福,貧道有何德能,敢蒙過獎。
然既蒙下賜,貧道當滿飲此杯。
還有一言奉告。
”雙手捧杯飲訖,又一同坐下,秦皇即便開口問道:“老祖還有何言賜教?”海潮聖人道:“前者南極子與孫髌等逆天行事,因此貧道下了山,扶助賢王一臂之力。
昨在森羅陣中,五位小尊者前來講和。
如今南極子與王禅各位仙長,已經回山去了。
孫膑亦上吳橋葬母,完他心事,不日亦轉回天台。
貧道今日亦要與門徒回山煉道,再不犯此紅塵殺戒,特至賢皇駕前告别。
”秦皇聞言說道:“老祖何故便要回山。
細想小皇自從興兵以來,至今始平得燕、齊,尚有四國未平。
”海潮道:“現有徒弟金子陵與王翦足矣,貧道在此無用,是決要回山的。
”秦皇見如此說,料難強留,遂命内侍滿斟一杯酒,雙手高遞說道:“老祖請飲此杯水酒,小皇就此送行,願老祖福壽無疆。
”海潮聖人忙接過來酒,一口而盡。
金子陵、王翦知道老祖回山,齊離席上前,與老祖把杯。
海潮聖人一一接飲過了,秦始皇又到衆家真人處,敬酒餞别。
然後金子陵與王翦等,一同與衆位真人輪流把盞。
飲訖,各各坐下暢飲一回。
宴畢席散,海潮聖人與衆家真人,一齊躬身,又對秦皇說道:“賢王隻管放心前進,上應天時,指日可得成功,自為帝業。
貧道等就此回山去也。
”始皇答道:“謹遵教命。
”海潮聖人又與金子陵王翦略說幾句,遂步至階前跨上青毛犼,拱一拱手說一聲請了,便催開坐騎,四足生雲,騰空而起。
衆家真人亦一齊駕雲,随着海湖聖人回雲光洞而去。
這裡秦國君臣,直望不見老祖,然後回殿。
此事慢提。
且說孫膑、毛遂與白猿、孫燕四人,護着喪車,望吳橋進發。
一日正行之間,孫膑忽然回身跪下,大哭道:“為臣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定,臣亦不能逆天行道也!”慌得毛遂、白猿二人,連忙把他扶起,問道:“三哥為何如此?”孫膑道:“此時齊襄王閉殿自焚,教吾心怎不悲哀!”毛遂、白猿二人聞言,也覺悲傷。
毛遂道:“此乃出在天意,亦無可以解得了,我們且幹我們的事罷。
”于是大衆又複趕行。
一路無言,不一日到了吳橋鎮,擇定了時日,孫膑擇了一塊吉地,又令人在旁造一起茅廬駐紮,就把四副棺木,一齊安葬。
孫膑與孫燕叔侄,大哭一場。
毛遂與白猿,把他叔侄安慰一番。
住了淚,孫膑就命封土掩棺,直待築墓已完,備香燭又祭奠一番。
祭畢,孫膑叔侄将身上孝服除下,就在墓前用火焚化,然後同毛遂、白猿回至茅廬坐下。
孫膑便與孫燕說道:“今日安葬先靈,報了我心之願。
諸事已定,我今就同毛遂、白猿賢弟二人,俱各回山修道,再不敢踏紅塵殺戒,以違天命也!賢侄,汝可投奔趙國,早作安身立命之計。
”孫燕聞言,不覺傷心說道:“叔父如今舍得侄兒去,想小侄一個孤人,舉目無親,不知日後作何究竟,尚望叔父提護要緊。
”孫膑道:“我是出家之人,斷不能更生俗念。
賢侄隻聽天由命,随時安身就是了。
為叔父亦無别囑。
”白猿、毛遂又與孫燕叙别一番,安慰幾句。
此時孫膑早命人帶上青牛,遂即跨上,舉手就把青牛角一拍,四足騰空而起。
毛遂、白猿一齊駕雲随去。
孫燕望天跪下,倒身拜送,直望見衆仙去遠了,才起身來,帶了一衆家丁,投奔趙國而去。
這邊孫膑竟回天台,毛遂即回閉陰洞,白猿亦回雁愁澗,與母親修身養性。
各自不提。
從此修煉,共成正果,此是後話。
且說秦皇起兵,破韓,滅魏,破楚,所向無敵,勢如破竹,遂成一統天下。
雖有戰争,那些都是凡夫,怎當得住王剪的誅仙劍,所以并無他的敵手。
有詩為證: 江山天數是秦赢,六國并吞一旦興。
惟有燕齊多惡戰,楚韓趙魏是猶輕。
從此凡夫難對敵,誰人敢敵此秦兵。
似乎放落書無味,欲作書來筆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