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海潮祭炮取燕國 孫膑散兵回臨淄
關燈
小
中
大
領本部人馬,保護燕丹同二位夫人,上趙國去了。
這裡孫膑送别了貴人,同進營中坐下,天交申時,日落西山光景,孫膑便喚六家門徒進帳。
參見已畢,孫膑道:“喚你們來,非為别故。
隻因昨日大破了混元陣,得罪了海潮。
昨夜三教聖人臨凡,設平齡會,我不敢逆天,沒奈何,隻得撤兵回國,把易州存亡,付之度外了!”衆将道:“師父既不肯逆天,定要撤兵,弟子焉敢不從。
”孫膑聞言,便即傳令,一更卷旗止炮,二鼓拔寨起身。
衆将答應一聲,俱各準備。
孫膑吩咐排香案,親自對易州叩首道:“臣非不竭力,奈不能逆天。
王駕在天,休怨我有始無終。
事由天定!”拜畢,立了起來。
看—看天色已晚,忙傳令拔寨,暗暗抄小路,往東海臨淄而去。
且說秦國君臣,聽得孫膑帶走了人馬,好似囚人遇敕一般,心喜無盡。
海潮老祖傳下令來,差遣炮手,準備火器,至三更時分應用。
遁甲法遮住了易州城上的軍士。
可憐燕國君臣,尚倚孫膑之兵,在城外抵擋秦兵。
誰知三更時分,雷炮齊交,把一個易水燕山,差不多成了個瓦礫場。
有詩一首為證: 劫數難逃避,循環理由天。
金湯灰燼後,白骨淚清煙。
秦始皇同衆文武進城,也不用動手厮殺,隻見焦頭爛額,屍橫遍地,個個都是雷炮所傷,房屋倒塌,煙消灰滅。
始皇調遣大隊入城歇兵,把三街兩巷屍首,不分貴賤,用火焚化。
抄滅宮院,查收府庫錢糧。
征戰三年,才得成功。
海潮聖人告辭歸山,秦兵在城中大排整宴慶賀,犒賞衆将三軍。
這才是雷轟易州,完了鋒劍春秋一國。
閑話休題,且說孫膑,領全山衆将,大隊人馬,連夜撤兵。
一更時分,到了騎馬嶺,離易州有一百四十裡,就傳令大小将佐,暫且安營。
衆将遵令,一隊隊安營下寨,都到南郡王營中,雁翅排開,六将上前叩頭,叫一聲:“師父在上,既是撤兵回國,為何又在此處安下營寨?”孫膑低首垂淚道;”爾等有所不知,今夜三更時分,雷打易州,八十餘萬生民,難逃雷炮之苦。
暫在此避一時,聽一聽易州的消息。
”正說間,隻聽得響亮一聲,如天崩地塌一般。
隻吓得衆将抖衣而戰,此即雷轟易州了。
不禁痛哭起來。
衆将俱各垂淚,一齊出營,望空哭一番,然後回營歇息。
到了天明,才傳令拔營,望臨淄大道而行,一路上無詞。
且說齊襄王,那日早朝,有黃門官啟奏,說:“南郡王領兵回國。
離都城不遠,不敢不報,乞天意定奪。
”襄王聞言甚喜:“既是亞父回國,孤當領文武出城遠接。
”傳旨擺駕,駕到西門十裡長亭,下了逍遙馬。
傳旨禦爐焚香,文武出城迎接。
藍旗早報與南郡王知道:“禦駕領着文武,見在十裡長亭等候,請令定奪。
”孫膑聞言,止住了人馬,紮下大隊,帶領衆将,駕拐步行而來。
将近十裡長亭,隻見衆武将文臣,俱在兩旁侍立。
孫膑忙急行幾步,跪在檐前道:“微臣孫膑,有何德能,敢勞吾主的大駕迎按,巨該萬死。
”襄王一伸手,把孫膑拖将起來,叫一聲:“亞父,鞍馬勞頓,不必行禮。
三年不見,孤家思念如渴。
令日亞父還朝,真乃東齊之幸也。
請起請起。
” 孫膑謝恩起來,衆将見駕已畢,襄王滿臉陪笑道:“亞父易州恭喜,勝負如何?”南郡王聞言,說不得一陣心酸,二目中流淚道:“臣有始無終,不能保護燕邦,罪該萬死。
”便把燕邦與王翦如何交戰,如何破陣,後來海潮如何請三教聖人,如何設下平齡會,如何拘他去吩咐,如何暗暗撤兵,到騎馬嶺紮營,候雷炮攻了易州,祭奠了燕山昭王,然後長驅同國的話,細細說了一遍。
襄王聞言傷感,也蔣了幾點淚。
遂叫亞父:“勝負乃兵家常事,各人的生死分定,不能相強。
亞父今日回朝,萬千之喜,請免愁煩。
傳旨進酒上來,與亞父接風。
”承奉官斟上一杯酒來,襄王親手遞給孫膑,連飲三杯禦酒,然後一齊出了長亭。
襄王上馬,孫膑跨牛,在後面慢慢而走。
臨淄城中的百姓,俱家家結彩,戶戶張燈,頭頂清香,在路上跪接。
孫膑一路安慰百姓,不多時已過午門。
襄王駕坐金銮,文武朝參已畢,孫膑複上行禮。
襄王說道:“亞父免禮,賜錦墊同座。
”全山衆将上殿,朝參已畢。
此時魯王單、孟嘗君、田文俱已病故,止剩三王田忌與上大夫蔔商,領着滿朝文武,世襲公侯,上來與南郡王見禮,孫膑也頂禮相迎。
說了幾句慰勞的話,然後大排筵席。
君臣飲至天晚方散。
就留孫膑、蔔商、田忌在偏展同住,以便早晚商議國政,暫且不表。
單說孫燕夫妻二人,保護燕丹公主與高、李二位夫人,日夜趕行,不一日到了趙國。
早有人報知趙雲王,忙差官出城迎接,同進了邯鄲城。
孫燕吩咐家将,先送貴人與二位夫人前去西府,然後夫妻上朝見了雲王。
雲王大喜,就封孫燕為東床驸馬,同廉秀英進宮見了王妃,然後才回西府拜見廉夫人。
在西府排宴,宴會親友。
日日忙亂,一連幾日。
燕丹公主日覺精神恍惚,坐卧不安,便對孫燕道:“我到這裡幾日,自覺精神不爽,是否你三叔在易州與秦兵交戰,有什麼好歹不成?孫兒你不辭勞苦,上易州看看,也免得老身挂
這裡孫膑送别了貴人,同進營中坐下,天交申時,日落西山光景,孫膑便喚六家門徒進帳。
參見已畢,孫膑道:“喚你們來,非為别故。
隻因昨日大破了混元陣,得罪了海潮。
昨夜三教聖人臨凡,設平齡會,我不敢逆天,沒奈何,隻得撤兵回國,把易州存亡,付之度外了!”衆将道:“師父既不肯逆天,定要撤兵,弟子焉敢不從。
”孫膑聞言,便即傳令,一更卷旗止炮,二鼓拔寨起身。
衆将答應一聲,俱各準備。
孫膑吩咐排香案,親自對易州叩首道:“臣非不竭力,奈不能逆天。
王駕在天,休怨我有始無終。
事由天定!”拜畢,立了起來。
看—看天色已晚,忙傳令拔寨,暗暗抄小路,往東海臨淄而去。
且說秦國君臣,聽得孫膑帶走了人馬,好似囚人遇敕一般,心喜無盡。
海潮老祖傳下令來,差遣炮手,準備火器,至三更時分應用。
遁甲法遮住了易州城上的軍士。
可憐燕國君臣,尚倚孫膑之兵,在城外抵擋秦兵。
誰知三更時分,雷炮齊交,把一個易水燕山,差不多成了個瓦礫場。
有詩一首為證: 劫數難逃避,循環理由天。
金湯灰燼後,白骨淚清煙。
秦始皇同衆文武進城,也不用動手厮殺,隻見焦頭爛額,屍橫遍地,個個都是雷炮所傷,房屋倒塌,煙消灰滅。
始皇調遣大隊入城歇兵,把三街兩巷屍首,不分貴賤,用火焚化。
抄滅宮院,查收府庫錢糧。
征戰三年,才得成功。
海潮聖人告辭歸山,秦兵在城中大排整宴慶賀,犒賞衆将三軍。
這才是雷轟易州,完了鋒劍春秋一國。
閑話休題,且說孫膑,領全山衆将,大隊人馬,連夜撤兵。
一更時分,到了騎馬嶺,離易州有一百四十裡,就傳令大小将佐,暫且安營。
衆将遵令,一隊隊安營下寨,都到南郡王營中,雁翅排開,六将上前叩頭,叫一聲:“師父在上,既是撤兵回國,為何又在此處安下營寨?”孫膑低首垂淚道;”爾等有所不知,今夜三更時分,雷打易州,八十餘萬生民,難逃雷炮之苦。
暫在此避一時,聽一聽易州的消息。
”正說間,隻聽得響亮一聲,如天崩地塌一般。
隻吓得衆将抖衣而戰,此即雷轟易州了。
不禁痛哭起來。
衆将俱各垂淚,一齊出營,望空哭一番,然後回營歇息。
到了天明,才傳令拔營,望臨淄大道而行,一路上無詞。
且說齊襄王,那日早朝,有黃門官啟奏,說:“南郡王領兵回國。
離都城不遠,不敢不報,乞天意定奪。
”襄王聞言甚喜:“既是亞父回國,孤當領文武出城遠接。
”傳旨擺駕,駕到西門十裡長亭,下了逍遙馬。
傳旨禦爐焚香,文武出城迎接。
藍旗早報與南郡王知道:“禦駕領着文武,見在十裡長亭等候,請令定奪。
”孫膑聞言,止住了人馬,紮下大隊,帶領衆将,駕拐步行而來。
将近十裡長亭,隻見衆武将文臣,俱在兩旁侍立。
孫膑忙急行幾步,跪在檐前道:“微臣孫膑,有何德能,敢勞吾主的大駕迎按,巨該萬死。
”襄王一伸手,把孫膑拖将起來,叫一聲:“亞父,鞍馬勞頓,不必行禮。
三年不見,孤家思念如渴。
令日亞父還朝,真乃東齊之幸也。
請起請起。
” 孫膑謝恩起來,衆将見駕已畢,襄王滿臉陪笑道:“亞父易州恭喜,勝負如何?”南郡王聞言,說不得一陣心酸,二目中流淚道:“臣有始無終,不能保護燕邦,罪該萬死。
”便把燕邦與王翦如何交戰,如何破陣,後來海潮如何請三教聖人,如何設下平齡會,如何拘他去吩咐,如何暗暗撤兵,到騎馬嶺紮營,候雷炮攻了易州,祭奠了燕山昭王,然後長驅同國的話,細細說了一遍。
襄王聞言傷感,也蔣了幾點淚。
遂叫亞父:“勝負乃兵家常事,各人的生死分定,不能相強。
亞父今日回朝,萬千之喜,請免愁煩。
傳旨進酒上來,與亞父接風。
”承奉官斟上一杯酒來,襄王親手遞給孫膑,連飲三杯禦酒,然後一齊出了長亭。
襄王上馬,孫膑跨牛,在後面慢慢而走。
臨淄城中的百姓,俱家家結彩,戶戶張燈,頭頂清香,在路上跪接。
孫膑一路安慰百姓,不多時已過午門。
襄王駕坐金銮,文武朝參已畢,孫膑複上行禮。
襄王說道:“亞父免禮,賜錦墊同座。
”全山衆将上殿,朝參已畢。
此時魯王單、孟嘗君、田文俱已病故,止剩三王田忌與上大夫蔔商,領着滿朝文武,世襲公侯,上來與南郡王見禮,孫膑也頂禮相迎。
說了幾句慰勞的話,然後大排筵席。
君臣飲至天晚方散。
就留孫膑、蔔商、田忌在偏展同住,以便早晚商議國政,暫且不表。
單說孫燕夫妻二人,保護燕丹公主與高、李二位夫人,日夜趕行,不一日到了趙國。
早有人報知趙雲王,忙差官出城迎接,同進了邯鄲城。
孫燕吩咐家将,先送貴人與二位夫人前去西府,然後夫妻上朝見了雲王。
雲王大喜,就封孫燕為東床驸馬,同廉秀英進宮見了王妃,然後才回西府拜見廉夫人。
在西府排宴,宴會親友。
日日忙亂,一連幾日。
燕丹公主日覺精神恍惚,坐卧不安,便對孫燕道:“我到這裡幾日,自覺精神不爽,是否你三叔在易州與秦兵交戰,有什麼好歹不成?孫兒你不辭勞苦,上易州看看,也免得老身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