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海潮祭炮取燕國 孫膑散兵回臨淄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孫膑,聞得師父之言,便道:“師父不必動怒,弟子下山一場,自作自受,怎敢連累師父,弟子此去,見了三教聖人,斬殺存留,任憑處治。
”王禅道:“你跟我去,好生哀求教主,或者還可保全,小心在意。
”孫膑道:“弟子知道。
”師徒二人出了青紗帳,一齊駕雲來至蘆棚之上,一齊跪下。
王禅在先,尊一聲:“教主,在下弟子領法旨将孫膑拘到,乞教主施行。
”王禅繳了如意鈎,叩頭立将起來,侍立在旁。
孫膑朝上叩頭,尊聲:“三位教主在上,弟子孫膑稽首。
”三位教主,齊聲開言:“孫膑,你萬劫千修,磨盡盤棍錯節、三屍一氣,練成白虎青龍,已登大羅天仙,又受真人之位,實非輕易,豈是偶然。
為何貪戀紅塵,妄開殺戒,不顧順逆,逆天而行,得罪海潮,以小犯大。
今三教俱集,你還有何話說?”孫膑膝行兩步,說聲:“教主,弟子道行淺薄,焉敢逆天而行,以小犯大,自取罪過。
隻是弟子有萬千苦楚,沒奈何才染紅塵,開了殺戒,也不過盡弟子一點忠孝之心。
竊思弟子父兄,俱喪于王翦之手。
弟子之母,年近古稀,無人侍奉,所以修書叫弟子下山。
弟子曾想,為人豈可不孝,無奈隻得下山。
原意殡葬父兄,看看慈母。
不想王翦絕情,又斬弟子之徒袁達等,又擺下誅仙陣,用金砂治處弟子。
多虧白猿上朝仙洞,請了掌教南極下山,才破了誅仙陣。
王翦又祭攢天箭,把弟子打死。
又得毛遂偷丹,救了弟子。
不意海潮老祖下山,雖在陣中苦苦哀求,隻說放弟子回家,埋葬父兄,即刻回山。
海潮老祖不依,在陣上要與弟子見個高下,後又排下混元陣,想治死弟子。
多賴劉邦等把陣破了。
不料海潮更下毒手,用鎖地雷轟打易州,且今弟子之母,尚在城中,弟子怎肯坐視,隻得用法破他。
伏乞三教聖人慈聽。
” 三位教主齊開言道:“孫膑雖然有忠孝之心,豈不知道王翦并吞六國,奉的勅旨。
你今執迷不悟,是逆天難逃罪責。
聽我一言,早早撤兵,不染紅塵,不失神仙之位。
再要恃強,你縱有神通,怎出得三教之外。
那時五雷前來,悔之晚矣。
”孫膑垂淚道:“弟子感三位聖人慈悲,情願收兵回國,斷不敢違天意。
”鴻濛聖人道:“孫膑,你父兄已死,孝道無虧。
君恩未報,忠心有愧。
看燕山之氣數已絕,臨淄之劫數将至,準備所為,稍盡鞠躬,以見仙佛不外君親之義。
惟要應時歸山,不可貪戀,自遭天譴。
”孫膑聞言,朝上叩頭。
如來道:“善哉,善哉,易州百萬生靈,今日難逃雷炮之災,我釋子慈悲為本,念孫膑孝心,可将你母親寡嫂,度脫此災,以免雷炮之苦罷。
”太上老君吩咐孫膑道:“你雖登仙位,塵緣未了,易州盡孝,臨淄盡忠,劫運當然,不為逆天。
自今之後,撤兵回國,但遇五鶴,即便入洞。
若不依從,自取雷劫之苦,你且去罷。
”南極道:“孫膑快去撤兵,不可有誤取城之期。
”孫膑連連答應,忙下高台,駕雲回營。
這裡三教主,又對海潮道:“道友,你今晚且助秦皇,平定易州以應劫數,然後回山。
”說罷,與南極、王禅一同辭了秦皇,各跨異獸,騰空而去。
隻聽得鼓樂仙音,一派祥光霭氣,一齊上天門而去。
且說孫膑,回至營中,昏昏悶悶,獨坐大帳之上,天已大明。
衆将上帳參見,不知孫膑昨夜赴平齡會之事。
孫膑座上開言道:“衆位旗牌,貧道請你們來,大破了混元陣,昨日又劫秦營,成其大功,皆賴衆旗牌之力,每人賞黃金十兩,彩緞十匹。
還有幾句良言,你等須要緊記。
”六位爺一齊上拜,孫膑連忙扶起道:“衆位日後,皆是有為之人,不可自棄。
此去也不必到韓國,各回家鄉,待時而動。
好好的去罷。
”衆位爺就辭了孫膑,收拾了包裹,依着孫膑之言,各自回鄉,不到韓國。
後來楚漢分争,成其大事。
此是後話,不必細述。
且說孫膑,将六将旗牌送出大營,回來便喚孫燕:“走馬入城,去接你祖母嬸母進營,商議大事,不可遲誤。
”孫燕領令忙進城中,到了燕山府下馬,進後堂把來意說明。
燕丹公主便與高、李二位夫人,連忙收拾,帶了幾名使女,孫燕保着出城,來至營門,孫膑接進。
營中問安已畢,老貴人開言道:“我兒,你接為娘的到此何事?”孫膑見問,心中自思:“若是說明今晚雷炮要打易州,他定然驚恐,且與昭王有手足之情,焉肯坐視,一定哀求于我,叫我進退兩難。
不如不說為妙。
”主意已定,叫聲:“母親,為兒接你到此,非為别事。
隻因秦兵困燕山,屢戰不退。
為兒今晚大展神通,決一死戰,恐母親在城内驚恐。
今差孫燕同侄媳廉秀英護送母親與二位嫂嫂,上趟趙國,暫住幾日,待為兒退了秦兵,再來迎接。
”貴人道:“你說的也是,為母的年高,且在沙場上吃盡了虧,至今但聞金鼓之聲,心膽皆碎。
依你所說,上趙國到好,隻是須小心。
”孫膑道:“為兒知道。
”孫燕與廉秀英跪下道:“三叔要與秦人決戰,侄兒應當在此助力,為何差上邯鄲?”孫膑道:“我與秦兵決戰,不用一人一騎。
你夫妻二人,帶領本部軍兵,保祖母三人,速往邯鄲,不可有誤。
”孫燕夫妻不知,隻得遵命。
拜别了南郡王,忙排車馬,率
”王禅道:“你跟我去,好生哀求教主,或者還可保全,小心在意。
”孫膑道:“弟子知道。
”師徒二人出了青紗帳,一齊駕雲來至蘆棚之上,一齊跪下。
王禅在先,尊一聲:“教主,在下弟子領法旨将孫膑拘到,乞教主施行。
”王禅繳了如意鈎,叩頭立将起來,侍立在旁。
孫膑朝上叩頭,尊聲:“三位教主在上,弟子孫膑稽首。
”三位教主,齊聲開言:“孫膑,你萬劫千修,磨盡盤棍錯節、三屍一氣,練成白虎青龍,已登大羅天仙,又受真人之位,實非輕易,豈是偶然。
為何貪戀紅塵,妄開殺戒,不顧順逆,逆天而行,得罪海潮,以小犯大。
今三教俱集,你還有何話說?”孫膑膝行兩步,說聲:“教主,弟子道行淺薄,焉敢逆天而行,以小犯大,自取罪過。
隻是弟子有萬千苦楚,沒奈何才染紅塵,開了殺戒,也不過盡弟子一點忠孝之心。
竊思弟子父兄,俱喪于王翦之手。
弟子之母,年近古稀,無人侍奉,所以修書叫弟子下山。
弟子曾想,為人豈可不孝,無奈隻得下山。
原意殡葬父兄,看看慈母。
不想王翦絕情,又斬弟子之徒袁達等,又擺下誅仙陣,用金砂治處弟子。
多虧白猿上朝仙洞,請了掌教南極下山,才破了誅仙陣。
王翦又祭攢天箭,把弟子打死。
又得毛遂偷丹,救了弟子。
不意海潮老祖下山,雖在陣中苦苦哀求,隻說放弟子回家,埋葬父兄,即刻回山。
海潮老祖不依,在陣上要與弟子見個高下,後又排下混元陣,想治死弟子。
多賴劉邦等把陣破了。
不料海潮更下毒手,用鎖地雷轟打易州,且今弟子之母,尚在城中,弟子怎肯坐視,隻得用法破他。
伏乞三教聖人慈聽。
” 三位教主齊開言道:“孫膑雖然有忠孝之心,豈不知道王翦并吞六國,奉的勅旨。
你今執迷不悟,是逆天難逃罪責。
聽我一言,早早撤兵,不染紅塵,不失神仙之位。
再要恃強,你縱有神通,怎出得三教之外。
那時五雷前來,悔之晚矣。
”孫膑垂淚道:“弟子感三位聖人慈悲,情願收兵回國,斷不敢違天意。
”鴻濛聖人道:“孫膑,你父兄已死,孝道無虧。
君恩未報,忠心有愧。
看燕山之氣數已絕,臨淄之劫數将至,準備所為,稍盡鞠躬,以見仙佛不外君親之義。
惟要應時歸山,不可貪戀,自遭天譴。
”孫膑聞言,朝上叩頭。
如來道:“善哉,善哉,易州百萬生靈,今日難逃雷炮之災,我釋子慈悲為本,念孫膑孝心,可将你母親寡嫂,度脫此災,以免雷炮之苦罷。
”太上老君吩咐孫膑道:“你雖登仙位,塵緣未了,易州盡孝,臨淄盡忠,劫運當然,不為逆天。
自今之後,撤兵回國,但遇五鶴,即便入洞。
若不依從,自取雷劫之苦,你且去罷。
”南極道:“孫膑快去撤兵,不可有誤取城之期。
”孫膑連連答應,忙下高台,駕雲回營。
這裡三教主,又對海潮道:“道友,你今晚且助秦皇,平定易州以應劫數,然後回山。
”說罷,與南極、王禅一同辭了秦皇,各跨異獸,騰空而去。
隻聽得鼓樂仙音,一派祥光霭氣,一齊上天門而去。
且說孫膑,回至營中,昏昏悶悶,獨坐大帳之上,天已大明。
衆将上帳參見,不知孫膑昨夜赴平齡會之事。
孫膑座上開言道:“衆位旗牌,貧道請你們來,大破了混元陣,昨日又劫秦營,成其大功,皆賴衆旗牌之力,每人賞黃金十兩,彩緞十匹。
還有幾句良言,你等須要緊記。
”六位爺一齊上拜,孫膑連忙扶起道:“衆位日後,皆是有為之人,不可自棄。
此去也不必到韓國,各回家鄉,待時而動。
好好的去罷。
”衆位爺就辭了孫膑,收拾了包裹,依着孫膑之言,各自回鄉,不到韓國。
後來楚漢分争,成其大事。
此是後話,不必細述。
且說孫膑,将六将旗牌送出大營,回來便喚孫燕:“走馬入城,去接你祖母嬸母進營,商議大事,不可遲誤。
”孫燕領令忙進城中,到了燕山府下馬,進後堂把來意說明。
燕丹公主便與高、李二位夫人,連忙收拾,帶了幾名使女,孫燕保着出城,來至營門,孫膑接進。
營中問安已畢,老貴人開言道:“我兒,你接為娘的到此何事?”孫膑見問,心中自思:“若是說明今晚雷炮要打易州,他定然驚恐,且與昭王有手足之情,焉肯坐視,一定哀求于我,叫我進退兩難。
不如不說為妙。
”主意已定,叫聲:“母親,為兒接你到此,非為别事。
隻因秦兵困燕山,屢戰不退。
為兒今晚大展神通,決一死戰,恐母親在城内驚恐。
今差孫燕同侄媳廉秀英護送母親與二位嫂嫂,上趟趙國,暫住幾日,待為兒退了秦兵,再來迎接。
”貴人道:“你說的也是,為母的年高,且在沙場上吃盡了虧,至今但聞金鼓之聲,心膽皆碎。
依你所說,上趙國到好,隻是須小心。
”孫膑道:“為兒知道。
”孫燕與廉秀英跪下道:“三叔要與秦人決戰,侄兒應當在此助力,為何差上邯鄲?”孫膑道:“我與秦兵決戰,不用一人一騎。
你夫妻二人,帶領本部軍兵,保祖母三人,速往邯鄲,不可有誤。
”孫燕夫妻不知,隻得遵命。
拜别了南郡王,忙排車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