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羞大将子陵求救 憤前怒叔陽下山

關燈
得精光大敗,又被李叢、展力殺上高台,一時招架不住,借土遁而逃。

    他也無顔回見始皇,竟往東海雲光洞,去請他的祖師下山。

    駕雲正行走之間,隻見一座高山,十分隘峻。

    子陵心中略羨,取雲收霧,落在山中。

    四面一看,但見蒼松古柏,翠竹搖擺,水聲如濤浪,陣陣狂風從花裡過來。

    果然景緻不凡,另是一個天地。

    子陵低頭,暗暗嗟歎:“好一座名山。

    想人生一世,駒隙光陰,奪利争名,盡是枉然勞碌,貪戀紅塵,有何益處。

    我金子陵高山學藝,清靜無為。

    隻為保始皇并吞六國,落了殺戒,終日不得安甯,把一段山水清閑之福,付去九霄雲外。

    我幾時得功成,身歸洞中,逍遙自在,日誦黃庭,享那無邊之福。

    ”歎息了一回,暗想:“我看了半日,不知此山何名。

    ”一回頭,見旁有一個石碑,寫得明明白白,寫若“藥藍山”三個字。

    子陵歎道:“好座藥藍山,是個洞天福地。

    ”看了多時,正想舉步前行,忽聽得高聲大叫:“子陵道兄,往那裡去呀?”子陵聞有人招呼,回頭一看,喜逐顔開:“我隻道誰叫我,原來是朱惠珍道兄。

    ”忙搶行幾步,打個稽首,口稱“道兄請了。

    ”道人連忙還禮,二人就在一塊卧牛石上坐下。

    子陵就問道:“道兄不在洞内修真,卻在此閑遊。

    ”道人大笑:“不瞞道兄說,我在洞裡無事,常到此間,時時與一位真人下棋逍遙。

    不想今日偶遇,賀喜道兄身為國師,享世人之富貴,何等榮華。

    為何一人獨自來此藥藍山,有何勾當?” 子陵聞言,長歎一聲,滿面羞容,說道:“道兄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雖然我今下山,在始皇的駕前蟒袍玉帶,官拜護國軍師。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果真是榮耀,你心中不知我的苦處。

    ”惠珍道:“子陵道兄,你在秦邦有何苦處?何不說與我知,或者可與兄長分憂。

    ”子陵就把兵在易州,被孫膑掩星遁甲詭計,暗暗埋伏人馬,一把火燒得片甲不留。

    如今顔面無光,真真可愧之極。

    就将前前後後,細說一遍。

    朱惠珍道:“原來兄長受此氣惱,如今卻往那裡去?”子陵道:“為人不把冤仇報,枉做男兒大丈夫。

    我今回山,拜請師父下山,捉拿孫膑,報仇雪恨。

    ”朱惠珍道:“割雞焉用牛刀,想那孫膑有何本領,要去驚動海潮老祖。

    現有一位祖師在此,與刖夫有仇,我同你去求他下山捉拿孫膑,易如探囊取物。

    ”子陵大喜道:“你說這家祖師,今在何處?”惠珍道:“遠則遠千裡,近則近一磚。

    你看此山是甚高山?”金子陵道:“方才看那石磚是藥藍山。

    ”朱惠珍笑道:“可又來,這藥藍山的祖師你可認得?”子陵道:“從未會面。

    ”惠珍道:“怪不得你不知道,當日這洞中的祖師,叫着黃伯陽,被孫膑害了,此仇未報,有他的兄弟黃叔陽,在此修真養性。

    道兄若去請他,必然依允。

    ”子陵大悅。

    當下二人站将起來,往前同走。

    走過好幾座山,忽見了一個洞門,有個童兒,在此玩耍。

    朱惠珍上前問道:“你家祖師爺在否?”童兒答應道:“我祖師在洞中,與秦真人下棋。

    ”惠珍道:“快去通報。

    ”童兒聞言,往裡急走。

      到了叔陽跟前,就說:“火洞朱真人,同着一位道者,在洞口求見。

    ”叔陽道:“快請進來。

    ”童兒出至洞口,将二人請入洞中,至三清殿中,黃叔陽同秦真人,降階迎接。

    叔陽便問:“此位何人?”惠珍道:“這就是雲光洞海潮聖人的門徒,奉勅下山扶助西土始皇并吞六國,官拜護國軍師姓金道号子陵。

    ”叔陽道:“原來是金子陵道兄,久仰久仰。

    ”四位道者,齊進唪經堂,俱各見過了禮,分賓主坐下,童兒捧茶。

    朱惠珍道:“子陵道兄,既在西土長安,享受富貴,不想近來受了無窮之苦。

    ”叔陽道:“苦從何來?”子陵滿眼流淚,就将兵伐易州始末,叙說一遍:“被孫膑火攻陣燒死無數兵将,特往東海求請師父下山,出力相助。

    路經寶山,偶遇朱道兄,說是祖師的古洞,特來參谒。

    ” 叔陽聞言,厲聲怒目,皺眉大怒道:“原來道兄也受此刖夫之氣。

    ”子陵道:“弟子受累,祖師為何動怒?”叔陽道:“我與刖夫,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