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羞大将子陵求救 憤前怒叔陽下山

關燈
話說章邯、王翦等,攻打易州大敗,折了人馬三萬。

    始皇傳旨,将四将枭首示衆。

    當下甘羅出班奏道:“臣有保本,願乞刀下留人。

    臣聞三軍易得,一将難求。

    四将敗陣失機,理當正法。

    但今吾主并吞六國,這易州一城,尚然未破,若先斬四員大将,恐傷兵将之心。

    懇求吾主開恩,赦他死罪,待後來将功抵罪,不勝幸甚。

    ”始皇準奏,當駕官将四人放回。

    四将遂即上帳:“叩謝吾主不殺之恩。

    ”始皇道:“孤看丞相之面,暫且寬恕,以觀後效。

    ”四将叩頭謝恩,始皇便問:“白起為何不見?”王翦奏道:“白将軍攻打西門,适路遇孫膑,不知何故,墜馬死于亂軍之中。

    ”始皇聞言落淚道:“可惜一員大将,死得不明不白。

    ”又問:“軍師為何不見?”章郵道:“子陵在台上作法,被地雷震動,不知去向。

    大約折兵損将,顔面無光,不好回見。

    臣等料必往名山洞府,邀請高人下山,報此一火之仇,也未可知。

    吾主且寬耐數日,便見明白。

    ”始皇歎氣道:“孤今已騎上虎背,勢難下來了。

    ”遂令蒙恬:“領孤旨意,出營星夜望鹹陽取救。

    ”不提。

      且說孫膑取勝回營,倒念真言,收回遁甲,顯露出一座營盤,齊齊整整。

    升帳坐下,十二位門徒,各各走上帳報功。

    孫膑吩咐:“展旗放炮,随貧道出陣,與秦将會戰。

    ”一聲令下,遂上青牛,衆将排班簇擁着,出離營門。

    兩杆纛旗前導,來到秦營,命旗牌官上前讨戰。

    藍旗官忙即奏聞,始皇大驚道:“孫膑果然未死,孤如今将寡兵微,難以取勝。

    傳旨收兵回國,再作良圖。

    ”王翦心中不服,上前奏道:“堂堂大國,豈懼弱小燕邦,微臣不才,情願臨敵擒拿孫膑報仇。

    ”始皇冷笑道:“先行官雖勇,不是孫膑對手,前者被他殺得片甲不留,如今不可再亵國威。

    ”王翦見始皇貶他,就心中憤恨,膝行幾步,口尊:“吾主在上,不是微臣誇海口,臣與孫膑勢不兩立,此一陣情願以死相并。

    勝得這刖夫,将功抵罪。

    如若再敗,自甘兩罪俱罰。

    ”始皇被纏不過,隻得準奏。

    王翦辭駕,轉将下來,歸本帳披挂停當。

    吩咐家将道:“我今日臨敵,比不得往常,要與孫膑生死相拚,爾等須要盡心效力,共拿刖夫、自有重賞。

    ”衆将一齊答應,願去死力相助。

    王翦吩咐畢,提槍上馬,領衆将出營。

    一見孫膑,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更不答話,拈槍就剌。

    孫膑用拐架開,大笑道:“王翦住手,我有句金石良言相勸,未知肯從否。

    爾也是個好漢,天下常稱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如今廉頗、李牧、白起俱已歸天,止留你一人,你可也識些時務,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我的利害,你也盡知。

    你不如圈馬回去,奏知始皇,撤兵回國,與天下講和,萬事皆休。

    少若遲延,料你難逃一拐之苦。

    ”王翦聽罷,大怒道:“好刖夫,怎敢口發大言。

    ”兩手擰槍,分心就刺。

    孫膑手中拐急架相迎。

    二人在場上動手,戰了數十回合。

      孫燕在營門掠陣,心中焦躁。

    暗想:“三叔本領,果然高強。

    ”觀見二人又戰了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槍來拐架,拐去槍迎。

    戰了多時,孫燕心中大怒,催馬提槍來夾攻。

    孫膑、孫燕二人,殺得王翦氣喘噓噓。

     且說全山衆将,一齊圍将上來。

    王翦敵着孫膑一人,已難招架,何況又添上生力之人,益覺寡不敵衆。

    兩邊軍兵,大殺一陣。

    殺得秦兵叫喊連天,四散大敗。

    王翦虛點一槍,殺開一條血路而走。

    孫膑在後追殺,大叫“王翦那裡走,我趕來了。

    ”舉起左手,照頭一拐。

    王翦回頭一見大驚,叫聲不好,躲身不及,正打在後身,忙抱鞍吐血而走。

    孫膑見王翦去遠,遂傳令鳴金收兵,就打得勝鼓回營,不再言表。

      且說王翦挨了一拐,敗陣回營下馬,王贲接見,衆家将攙扶,疼痛難當。

    上帳叩見始皇請罪,始皇看見王翦面如金紙,喪氣垂頭、就知敗陣而回,便道:“孤再三阻你,你要出戰,既然着傷,孤且不加你罪,暫且回營調養好了,再來見孤。

    ”王翦叩謝,回歸自己帳中,卸去盔甲,睡在床上,調治傷痕不提。

      卻說金子陵,在台上作法,指望攻克易州。

    不料被孫膑一個火陣,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