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 言語科子貢說列國

關燈
代大王行誅,幸賜矜恤,勿隕社稷,願世世服事上國。

     夫差乃班師而退,魯師亦歸。

    國人皆知悼公死于非命,因畏愛陳氏,無敢言者。

    陳恒立悼公之子壬,是為簡公。

    簡公欲分陳氏之權,乃以陳恒為右相,阚止為左相。

    昔人論齊禍皆啟于景公。

    詩曰: 從來溺愛智踰昏,繼統如何亂弟昆? 莫怨強臣與強寇,分明自己鑿兇門。

     時越王教習美女三年,技态盡善,飾以珠幌,坐以寶車,所過街衢,香風聞于遠近,又以美婢旋波、移光等六人為侍女,使相國範蠡進之吳國。

    夫差自齊回吳,範蠡入見,再拜稽首曰:“東海賤臣勾踐,感大王之恩,不能親率妻妾,伏侍左右,遍搜境内,得善歌舞者二人,使陪臣納之王宮,以供灑掃之役。

    ”夫差望見,以為神仙之下降也,魂魄俱醉。

    子胥谏曰:“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夫美女者,亡國之物,王不可受!”夫差曰:“好色,人之同心。

    勾踐得此美女不自用,而進于寡人,此乃盡忠于吳之證也。

    相國勿疑。

    ”遂受之。

    二女皆絕色,夫差并寵愛之,而妖豔善媚,更推西施為首。

    于是西施獨奪歌舞之魁,居姑蘇之台,擅專房之寵,出入儀制,拟于妃後。

    鄭旦居吳宮,妒西施之寵,郁郁不得志,經年而死。

    夫差哀之,葬于黃茅山,立祠祀之。

    此是後話。

     且說夫差寵幸西施,令王孫雄特建館娃宮于靈岩之上,銅溝玉檻,飾以珠玉,為美人遊息之所。

    建“響屧廊”,──何為響屧?屧乃鞋名,鑿空廊下之地,将大甕鋪平,覆以厚闆,令西施與宮人步屧繞之,铮铮有聲,故名響屧。

    ──今靈岩寺圓照塔前小斜廊,即其址也。

    高啟《館娃宮》詩雲: 館娃宮中館娃閣,畫棟侵雲峰頂開; 猶恨當時高未極,不能望見越兵來! 王禹偁有《響屧廊》詩雲: 廊壞空留響屧名,為因西子繞廊行; 可憐伍相終屍谏,誰記當時曳屧聲! 山上有玩花池,玩月池。

    又有井,名吳王井,井泉清碧,西施或照泉而妝,夫差立于旁,親為理發。

    又有洞名西施洞,夫差與西施同坐于此。

    洞外石有小陷,今俗名西施迹。

    又嘗與西施鳴琴于山巅,今有琴台。

    又令人種香于香山,使西施與美人泛舟采香。

    今靈岩山南望,一水直如矢,俗名箭泾,即采香泾故處。

    又有采蓮泾,在郡城東南,吳王與西施采蓮處。

    又于城中開鑿大濠,自南直北,作錦帆以遊,号錦帆泾。

    高啟詩雲: 吳王在日百花開,畫船載樂洲邊來; 吳王去後百花落,歌吹無聞洲寂寞。

     花開花落年年春,前後看花應幾人? 但見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塵。

     年年風雨荒台畔,日暮黃鹂腸欲斷; 豈惟世少看花人,從來此地無花看。

     又城南有長洲苑,為遊獵之所。

    又有魚城養魚,鴨城畜鴨,雞陂畜雞,酒城造酒。

    又嘗與西施避暑于西洞庭之南灣,灣可十馀裡,三面皆山,獨南面如門阙。

    吳王曰:“此地可以消夏。

    ”因名消夏灣。

    張羽又有《蘇台歌》雲: 館娃宮中百花開,西施曉上姑蘇台。

     霞裙翠袂當空舉,身輕似展淩風羽。

     遙望三江水一杯,兩點微茫洞庭樹。

     轉面凝眸未肯回,要見君王射麋處。

     城頭落日欲栖鴉,下階戲折棠梨花; 隔岸行人莫倚盼,幹将莫邪光粲粲。

     夫差自得西施,以姑蘇台為家,四時随意出遊,弦管相逐,流連忘返。

    惟太宰嚭王孫雄常侍左右,子胥求見,往往辭之。

     越王勾踐聞吳王寵幸西施,日事遊樂,複與文種謀之。

    文種對曰:“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今歲年谷歉收,粟米将貴,君可請貸于吳,以救民饑。

    天若棄吳,必許我貸。

    ”勾踐即命文種以重币賄伯嚭,使引見吳王。

    吳王召見于姑蘇台之宮,文種再拜請曰:“越國洿下,水旱不調,年谷不登,人民饑困。

    願從大王乞太倉之谷萬石,以救目前之餒,明年谷熟,即當奉償。

    ”夫差曰:“越王臣服于吳,越民之饑,即吳民之饑也,吾何愛積谷,不以救之?”時子胥聞越使至,亦随至蘇台,得見吳王,及聞許其請谷,複谏曰:“不可,不可!今日之勢,非吳有越,即越有吳。

    吾觀越王之遣使者,非真饑困而乞籴也,将以空吳之粟也。

    與之不加親,不與未成仇,王不如辭之。

    ”吳王曰:“勾踐囚于吾國,卻行馬前,諸侯莫不聞知。

    今吾複其社稷,恩若再生,貢獻不絕,豈複有背叛之虞乎?”子胥曰:“吾聞越王早朝晏罷,恤民養士,志在報吳,大王又輸粟以助之,臣恐麋鹿将遊于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