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美人計吳宮寵西施 言語科子貢說列國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越王勾踐欲訪求境内美女,獻于吳王,文種獻計曰:“願得王之近豎百人,雜以善相人者,使挾其術,遍遊國中,得有色者,而記其人地,于中選擇,何患無人?”勾踐從其計。
半年之中,開報美女,何止二十馀人。
勾踐更使人覆視,得尤美者二人,因圖其形以進。
那二人是誰?西施,鄭旦。
那西施乃苎蘿山下采薪者之女。
其山有東西二村,多施姓者,女在西村,故以西施别之。
鄭旦亦在西村,與施女毗鄰,臨江而居,每日相與浣紗于江,紅顔花貌,交相映發,不啻如并蒂之芙蓉也。
勾踐命範蠡各以百金聘之。
服以绮羅之衣,乘以重帷之車,國人慕美人之名,争欲識認,都出郊外迎候,道路為之壅塞。
範蠡乃停西施、鄭旦于别館,傳谕:“欲見美人者,先輸金錢一文。
”設櫃收錢,頃刻而滿。
美人登朱樓,憑欄而立,自下望之,飄飄乎天仙之步虛矣。
美人留郊外三日,所得金錢無算,悉辇于府庫,以充國用。
勾踐親送美人别居土城,使老樂師教之歌舞,學習容步,俟其藝成,然後敢進吳邦。
──時周敬王三十一年,勾踐在位之七年也。
先一年,齊景公杵臼薨,幼子荼嗣立。
是年,楚昭王轸薨,世子章嗣立。
其時楚方多故,而晉政複衰。
齊自晏嬰之死,魯因孔子之去,國俱不振,獨吳國之強,甲于天下,夫差恃其兵力,有薦食山東之志,諸侯無不畏之。
就中單說齊景公,夫人燕姬,有子而夭,諸公子庶出者,凡六人,陽生最長,荼最幼。
荼之母鬻姒,賤而有寵,景公因母及子,愛荼特甚,号為安孺子。
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年已七十馀歲,不肯立世子,欲待安孺子長成,而後立之。
何期一病不起,乃屬世臣國夏、高張,使輔荼為君。
大夫陳乞,素與公子陽生相結,恐陽生見誅,勸使出避。
陽生遂與其子壬及家臣阚止,同奔魯國。
景公果使國、高二氏逐群公子,遷于萊邑。
景公薨,安孺子荼既立,國夏、高張左右秉政。
陳乞陽為承順,中實忌之。
遂于諸大夫面前,詭言:“高、國有謀,欲去舊時諸臣,改用安孺子之黨。
”諸大夫信之,皆就陳乞求計。
陳乞因與鮑牧倡首,率諸大夫家衆,共攻高、國,殺高張,國夏出奔莒國。
于是鮑牧為右相,陳乞為左相,立國書、高無平以繼二氏之祀。
安孺子年才數歲,言動随人,不能自立。
陳乞有心要援立公子陽生,陰使人召之于魯。
陽生夜至齊郊,留阚止與其子壬于郊外,自己單身入城,藏于陳乞家中。
陳乞假稱祀先,請諸大夫至家,共享祭馀。
諸大夫皆至。
鮑牧别飲于他所,最後方到。
陳乞候衆人坐定,乃告曰:“吾新得精甲,請共觀之。
”衆皆曰:“願觀。
”于是力士負巨囊自内門出,至于堂前。
陳乞手自啟囊,隻見一個人,從囊中伸頭出來,視之;乃公子陽生也。
衆人大驚。
陳乞扶陽生出,南向立,謂諸大夫曰:“‘立子以長’,古今通典。
安孺子年幼,不堪為君,今奉鮑相國之命,請改事長公子。
”鮑牧睜目言曰:“吾本無此謀,何得相誣?欺我醉耶?”陽生向鮑牧揖曰:“廢興之事,何國無之?惟義所在。
大夫度義可否,何問謀之有無?”陳乞不待言終,強拉鮑牧下拜。
諸大夫不得已,皆北面稽首。
陳乞同諸大夫歃血定盟。
車乘已具,齊奉陽生升車入朝,禦殿即位,是為悼公。
即日遷安孺子于宮外,殺之。
悼公疑鮑牧不欲立己,訪于陳乞,乞亦忌牧位在己上,遂陰谮牧與群公子有交,不誅牧,國終不靖。
于是悼公複誅鮑牧,立鮑息,以存鮑叔牙之祀。
陳乞獨相齊國。
國人見悼公誅殺無辜,頗有怨言。
再說悼公有妹,嫁與邾子益為夫人。
益傲慢無禮,與魯不睦。
魯上卿季孫斯言于哀公,引兵伐邾,破其國,執邾子益,囚于負瑕。
齊悼公大怒曰:“魯執邾君,是欺齊也。
”遂遣使乞師于吳,約同伐魯。
夫差喜曰:“吾欲試兵山東,今有名矣!”遂許齊出師。
魯哀公大懼,即釋放邾子益,複歸其國,使人謝齊。
齊悼公使大夫公孟綽辭于吳王,言:“魯已服罪,不敢勞大王之軍旅。
”夫差怒曰:“吳師行止,一憑齊命,吳豈齊之屬國耶?寡人當親至齊國,請問前後二命之故。
”叱公孟綽使退。
魯聞吳王怒齊,遂使人送款與吳,反約吳王同伐齊國。
夫差欣然即日起師,同魯伐齊,圍其南鄙。
齊舉國驚惶,皆以悼公無端召寇,怨言益甚。
時陳乞已卒,子陳恒秉政,乘國人不順,謂鮑息曰:“子盍行大事,外解吳怨,而内以報家門之仇?”息辭以不能,恒曰:“吾為子行之。
”乃因悼公閱師,進鸩酒,毒殺悼公,以疾訃于吳軍曰: 上國膺受天命,寡君得罪,遂遘暴疾,上天
半年之中,開報美女,何止二十馀人。
勾踐更使人覆視,得尤美者二人,因圖其形以進。
那二人是誰?西施,鄭旦。
那西施乃苎蘿山下采薪者之女。
其山有東西二村,多施姓者,女在西村,故以西施别之。
鄭旦亦在西村,與施女毗鄰,臨江而居,每日相與浣紗于江,紅顔花貌,交相映發,不啻如并蒂之芙蓉也。
勾踐命範蠡各以百金聘之。
服以绮羅之衣,乘以重帷之車,國人慕美人之名,争欲識認,都出郊外迎候,道路為之壅塞。
範蠡乃停西施、鄭旦于别館,傳谕:“欲見美人者,先輸金錢一文。
”設櫃收錢,頃刻而滿。
美人登朱樓,憑欄而立,自下望之,飄飄乎天仙之步虛矣。
美人留郊外三日,所得金錢無算,悉辇于府庫,以充國用。
勾踐親送美人别居土城,使老樂師教之歌舞,學習容步,俟其藝成,然後敢進吳邦。
──時周敬王三十一年,勾踐在位之七年也。
先一年,齊景公杵臼薨,幼子荼嗣立。
是年,楚昭王轸薨,世子章嗣立。
其時楚方多故,而晉政複衰。
齊自晏嬰之死,魯因孔子之去,國俱不振,獨吳國之強,甲于天下,夫差恃其兵力,有薦食山東之志,諸侯無不畏之。
就中單說齊景公,夫人燕姬,有子而夭,諸公子庶出者,凡六人,陽生最長,荼最幼。
荼之母鬻姒,賤而有寵,景公因母及子,愛荼特甚,号為安孺子。
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年已七十馀歲,不肯立世子,欲待安孺子長成,而後立之。
何期一病不起,乃屬世臣國夏、高張,使輔荼為君。
大夫陳乞,素與公子陽生相結,恐陽生見誅,勸使出避。
陽生遂與其子壬及家臣阚止,同奔魯國。
景公果使國、高二氏逐群公子,遷于萊邑。
景公薨,安孺子荼既立,國夏、高張左右秉政。
陳乞陽為承順,中實忌之。
遂于諸大夫面前,詭言:“高、國有謀,欲去舊時諸臣,改用安孺子之黨。
”諸大夫信之,皆就陳乞求計。
陳乞因與鮑牧倡首,率諸大夫家衆,共攻高、國,殺高張,國夏出奔莒國。
于是鮑牧為右相,陳乞為左相,立國書、高無平以繼二氏之祀。
安孺子年才數歲,言動随人,不能自立。
陳乞有心要援立公子陽生,陰使人召之于魯。
陽生夜至齊郊,留阚止與其子壬于郊外,自己單身入城,藏于陳乞家中。
陳乞假稱祀先,請諸大夫至家,共享祭馀。
諸大夫皆至。
鮑牧别飲于他所,最後方到。
陳乞候衆人坐定,乃告曰:“吾新得精甲,請共觀之。
”衆皆曰:“願觀。
”于是力士負巨囊自内門出,至于堂前。
陳乞手自啟囊,隻見一個人,從囊中伸頭出來,視之;乃公子陽生也。
衆人大驚。
陳乞扶陽生出,南向立,謂諸大夫曰:“‘立子以長’,古今通典。
安孺子年幼,不堪為君,今奉鮑相國之命,請改事長公子。
”鮑牧睜目言曰:“吾本無此謀,何得相誣?欺我醉耶?”陽生向鮑牧揖曰:“廢興之事,何國無之?惟義所在。
大夫度義可否,何問謀之有無?”陳乞不待言終,強拉鮑牧下拜。
諸大夫不得已,皆北面稽首。
陳乞同諸大夫歃血定盟。
車乘已具,齊奉陽生升車入朝,禦殿即位,是為悼公。
即日遷安孺子于宮外,殺之。
悼公疑鮑牧不欲立己,訪于陳乞,乞亦忌牧位在己上,遂陰谮牧與群公子有交,不誅牧,國終不靖。
于是悼公複誅鮑牧,立鮑息,以存鮑叔牙之祀。
陳乞獨相齊國。
國人見悼公誅殺無辜,頗有怨言。
再說悼公有妹,嫁與邾子益為夫人。
益傲慢無禮,與魯不睦。
魯上卿季孫斯言于哀公,引兵伐邾,破其國,執邾子益,囚于負瑕。
齊悼公大怒曰:“魯執邾君,是欺齊也。
”遂遣使乞師于吳,約同伐魯。
夫差喜曰:“吾欲試兵山東,今有名矣!”遂許齊出師。
魯哀公大懼,即釋放邾子益,複歸其國,使人謝齊。
齊悼公使大夫公孟綽辭于吳王,言:“魯已服罪,不敢勞大王之軍旅。
”夫差怒曰:“吳師行止,一憑齊命,吳豈齊之屬國耶?寡人當親至齊國,請問前後二命之故。
”叱公孟綽使退。
魯聞吳王怒齊,遂使人送款與吳,反約吳王同伐齊國。
夫差欣然即日起師,同魯伐齊,圍其南鄙。
齊舉國驚惶,皆以悼公無端召寇,怨言益甚。
時陳乞已卒,子陳恒秉政,乘國人不順,謂鮑息曰:“子盍行大事,外解吳怨,而内以報家門之仇?”息辭以不能,恒曰:“吾為子行之。
”乃因悼公閱師,進鸩酒,毒殺悼公,以疾訃于吳軍曰: 上國膺受天命,寡君得罪,遂遘暴疾,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