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 晏平仲巧辯服荊蠻
關燈
小
中
大
使然。
夫以晉文雄略,喪次被兵;秦穆強盛,子孫遂弱;莊王之後,楚亦每受晉、吳之侮;豈獨齊哉?寡君知天運之盛衰,達時務之機變,所以養兵練将,待時而舉。
今日交聘,乃鄰國往來之禮,載在王制,何謂臣仆?爾祖子文,為楚名臣,識時通變,倘子非其嫡裔耶?何言之悖也。
”成然滿面羞慚,縮頸而退。
須臾,左班中一士問曰:“平仲固自負識時通變之士,然崔、慶之難,齊臣自賈舉以下,效節死義者無數,陳文子有馬十乘,去而違之,子乃齊之世家,上不能讨賊,下不能避位,中不能緻死,何戀戀于名位耶?”晏子視之,乃楚上大夫陽匄,字子瑕,乃穆王之曾孫也。
晏子即對曰:“抱大節者,不拘小諒;有遠慮者,豈固近謀?吾聞:‘君死社稷,臣當從之。
’今先君莊公,非為社稷而死;其從死者,皆其私暱。
嬰雖不才,何敢廁身寵幸之列,以一死沽名哉?且人臣遇國家之難,能則圖之,不能則去之。
吾之不去,欲定新君,以保宗祀,非貪位也。
使人人盡去,國事何賴?況君父之變,何國無之?子謂楚國諸公在朝列者,人人皆讨賊死難之士乎?”這一句話,暗指着楚熊虔弑君,諸臣反戴之為君,但知責人,不知責己。
公孫瑕無言可答。
少頃,右班中又一人出曰:“平仲!汝雲‘欲定新君,以保宗祀’,言太誇矣。
崔、慶相圖,栾、高、陳、鮑相并,汝依違觀望其間,并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盡心報國者,止于此乎?”晏子視之,乃右尹鄭丹,字子革。
晏子笑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
崔、慶之盟,嬰獨不與。
四族之難,嬰在君所。
宜剛宜柔,相機而動,主于保全君國,此豈旁觀者所得而窺哉?” 左班中又一人出曰:“大丈夫匡時遇主,有大才略,必有大規模。
以愚觀平仲,未免為鄙吝之夫矣。
”晏子視之,乃太宰薳啟疆也。
晏子曰:“足下何以知嬰鄙吝乎?”啟疆曰:“大丈夫身仕明主,貴為相國,固當美服飾,盛車馬,以彰君之寵錫。
奈何敝裘羸馬,出使外邦,豈不足于祿食耶?且吾聞平仲,少服狐裘,三十年不易。
祭祀之禮,豚肩不能掩豆,非鄙吝而何?”晏子撫掌大笑曰:“足下之見,何其淺也!嬰自居相位以來,父族皆衣裘,母族皆食肉,至于妻族,亦無凍餒。
草莽之士。
待嬰而舉火者,七十馀家。
吾家雖儉,而三族肥,身似吝,而群士足。
以此彰君之寵錫,不亦大乎?” 言未畢,右班中又一人出,指晏子大笑曰:“吾聞成湯身長九尺,而作賢王;子桑力敵萬夫,而為名将。
古之明君達士,皆由狀貌魁梧,雄勇冠世,乃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代。
今子身不滿五尺,力不勝一雞,徒事口舌,自以為能,甯不可恥!”晏子視之,乃公子真之孫囊瓦,字子常,見為楚王車右之職。
嬰乃微微而笑,對曰:“吾聞秤錘雖小,能壓千斤;舟槳空長,終為水役。
僑如身長而戮于魯,南宮萬絕力而戮于宋,足下身長力大,得無近之?嬰自知無能,但有問則對,又何敢自逞其口舌耶?”囊瓦不能複對。
忽報:“令尹薳罷來到。
”衆人俱拱立候之。
伍舉遂揖晏子,入于朝門,謂諸大夫曰:“平仲乃齊之賢士,諸君何得以口語相加?” 須臾,靈王升殿,伍舉引晏子入見。
靈王一見晏子,遽問曰:“齊國固無人耶?”晏子曰:“齊國中呵氣成雲,揮汗成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何謂無人?”靈王曰:“然則何為使小人來聘吾國?”晏子曰:“敝邑出使有常典,賢者奉使賢國,不肖者奉使不肖國,大人則使大國,小人則使小國。
臣小人,又最不肖,故以使楚。
”楚王慚其言,然心中暗暗驚異。
使事畢,适郊人獻合歡橘至,靈王先以一枚賜嬰,嬰遂帶皮而食。
靈王鼓掌大笑曰:“齊人豈未嘗橘耶?何為不剖?”晏子對曰:“臣聞‘受君賜者,瓜桃不削,橘柑不剖。
’今蒙大王之賜,猶吾君也,大王未嘗谕剖,敢不全食?”靈王不覺起敬,賜坐命酒。
少頃,武士三四人,縛一囚從殿下而過。
靈王遽問:“囚何處人?”武士對曰:“齊國人。
”靈王曰:“所犯何罪?”武士對曰:“坐盜。
”靈王乃顧謂晏子曰:“齊人慣為盜耶?”晏子知其故意設弄,欲以嘲己,乃頓首曰:“臣聞‘江南有橘,移之江北,則化而為枳。
’所以然者,地土不同也。
今齊人生于齊,不為盜;至楚,則為盜,楚之地土使然,于齊何與焉?”靈王嘿然,良久,曰:“寡人本将辱子,今反為子所辱矣。
”乃厚為之禮,遣歸齊國。
齊景公嘉晏嬰之功,尊為上相,賜以千金之裘,欲割地以益其封,晏子皆不受。
又欲廣晏子之宅,晏子亦力辭之。
一日,景公幸晏子之家,見其妻,謂晏子曰:“此卿之内子耶?”嬰對曰:“然。
”景公笑曰:“嘻!老且醜矣!寡人有愛女,年少而美,願以納之于卿。
”嬰對曰:“人以少姣事人者,以他年老惡,可相托也。
臣妻雖老且醜,然向已受其托矣,安忍倍之?”景公歎曰:“卿不倍其妻,況君父乎?”于是深信晏子之忠,益隆委任。
要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史料來源】 《左傳·昭公八年》 《左傳·昭公十一年》 《晏子春秋·内篇雜下》:
夫以晉文雄略,喪次被兵;秦穆強盛,子孫遂弱;莊王之後,楚亦每受晉、吳之侮;豈獨齊哉?寡君知天運之盛衰,達時務之機變,所以養兵練将,待時而舉。
今日交聘,乃鄰國往來之禮,載在王制,何謂臣仆?爾祖子文,為楚名臣,識時通變,倘子非其嫡裔耶?何言之悖也。
”成然滿面羞慚,縮頸而退。
須臾,左班中一士問曰:“平仲固自負識時通變之士,然崔、慶之難,齊臣自賈舉以下,效節死義者無數,陳文子有馬十乘,去而違之,子乃齊之世家,上不能讨賊,下不能避位,中不能緻死,何戀戀于名位耶?”晏子視之,乃楚上大夫陽匄,字子瑕,乃穆王之曾孫也。
晏子即對曰:“抱大節者,不拘小諒;有遠慮者,豈固近謀?吾聞:‘君死社稷,臣當從之。
’今先君莊公,非為社稷而死;其從死者,皆其私暱。
嬰雖不才,何敢廁身寵幸之列,以一死沽名哉?且人臣遇國家之難,能則圖之,不能則去之。
吾之不去,欲定新君,以保宗祀,非貪位也。
使人人盡去,國事何賴?況君父之變,何國無之?子謂楚國諸公在朝列者,人人皆讨賊死難之士乎?”這一句話,暗指着楚熊虔弑君,諸臣反戴之為君,但知責人,不知責己。
公孫瑕無言可答。
少頃,右班中又一人出曰:“平仲!汝雲‘欲定新君,以保宗祀’,言太誇矣。
崔、慶相圖,栾、高、陳、鮑相并,汝依違觀望其間,并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盡心報國者,止于此乎?”晏子視之,乃右尹鄭丹,字子革。
晏子笑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
崔、慶之盟,嬰獨不與。
四族之難,嬰在君所。
宜剛宜柔,相機而動,主于保全君國,此豈旁觀者所得而窺哉?” 左班中又一人出曰:“大丈夫匡時遇主,有大才略,必有大規模。
以愚觀平仲,未免為鄙吝之夫矣。
”晏子視之,乃太宰薳啟疆也。
晏子曰:“足下何以知嬰鄙吝乎?”啟疆曰:“大丈夫身仕明主,貴為相國,固當美服飾,盛車馬,以彰君之寵錫。
奈何敝裘羸馬,出使外邦,豈不足于祿食耶?且吾聞平仲,少服狐裘,三十年不易。
祭祀之禮,豚肩不能掩豆,非鄙吝而何?”晏子撫掌大笑曰:“足下之見,何其淺也!嬰自居相位以來,父族皆衣裘,母族皆食肉,至于妻族,亦無凍餒。
草莽之士。
待嬰而舉火者,七十馀家。
吾家雖儉,而三族肥,身似吝,而群士足。
以此彰君之寵錫,不亦大乎?” 言未畢,右班中又一人出,指晏子大笑曰:“吾聞成湯身長九尺,而作賢王;子桑力敵萬夫,而為名将。
古之明君達士,皆由狀貌魁梧,雄勇冠世,乃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代。
今子身不滿五尺,力不勝一雞,徒事口舌,自以為能,甯不可恥!”晏子視之,乃公子真之孫囊瓦,字子常,見為楚王車右之職。
嬰乃微微而笑,對曰:“吾聞秤錘雖小,能壓千斤;舟槳空長,終為水役。
僑如身長而戮于魯,南宮萬絕力而戮于宋,足下身長力大,得無近之?嬰自知無能,但有問則對,又何敢自逞其口舌耶?”囊瓦不能複對。
忽報:“令尹薳罷來到。
”衆人俱拱立候之。
伍舉遂揖晏子,入于朝門,謂諸大夫曰:“平仲乃齊之賢士,諸君何得以口語相加?” 須臾,靈王升殿,伍舉引晏子入見。
靈王一見晏子,遽問曰:“齊國固無人耶?”晏子曰:“齊國中呵氣成雲,揮汗成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何謂無人?”靈王曰:“然則何為使小人來聘吾國?”晏子曰:“敝邑出使有常典,賢者奉使賢國,不肖者奉使不肖國,大人則使大國,小人則使小國。
臣小人,又最不肖,故以使楚。
”楚王慚其言,然心中暗暗驚異。
使事畢,适郊人獻合歡橘至,靈王先以一枚賜嬰,嬰遂帶皮而食。
靈王鼓掌大笑曰:“齊人豈未嘗橘耶?何為不剖?”晏子對曰:“臣聞‘受君賜者,瓜桃不削,橘柑不剖。
’今蒙大王之賜,猶吾君也,大王未嘗谕剖,敢不全食?”靈王不覺起敬,賜坐命酒。
少頃,武士三四人,縛一囚從殿下而過。
靈王遽問:“囚何處人?”武士對曰:“齊國人。
”靈王曰:“所犯何罪?”武士對曰:“坐盜。
”靈王乃顧謂晏子曰:“齊人慣為盜耶?”晏子知其故意設弄,欲以嘲己,乃頓首曰:“臣聞‘江南有橘,移之江北,則化而為枳。
’所以然者,地土不同也。
今齊人生于齊,不為盜;至楚,則為盜,楚之地土使然,于齊何與焉?”靈王嘿然,良久,曰:“寡人本将辱子,今反為子所辱矣。
”乃厚為之禮,遣歸齊國。
齊景公嘉晏嬰之功,尊為上相,賜以千金之裘,欲割地以益其封,晏子皆不受。
又欲廣晏子之宅,晏子亦力辭之。
一日,景公幸晏子之家,見其妻,謂晏子曰:“此卿之内子耶?”嬰對曰:“然。
”景公笑曰:“嘻!老且醜矣!寡人有愛女,年少而美,願以納之于卿。
”嬰對曰:“人以少姣事人者,以他年老惡,可相托也。
臣妻雖老且醜,然向已受其托矣,安忍倍之?”景公歎曰:“卿不倍其妻,況君父乎?”于是深信晏子之忠,益隆委任。
要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史料來源】 《左傳·昭公八年》 《左傳·昭公十一年》 《晏子春秋·内篇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