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 晏平仲巧辯服荊蠻
關燈
小
中
大
三曰比,字子幹;四曰黑肱,字子皙;末即公子棄疾也。
共王欲于五子之中,立一人為世子,心中不決,乃大祀群神,奉璧密禱曰:“請神于五人中,擇一賢而有福者,使主社稷。
”乃以璧密埋于太室之庭中,暗記其處,使五子各齋戒三日後,五更入廟,次第谒祖。
視其拜當璧處者,即神所選立之人矣。
康王先入,跨過埋璧,拜于其前。
靈王拜時,手肘及于璧上。
子幹、子皙,去璧甚遠。
棄疾時年尚幼,使傅母抱之入拜,正當璧紐之上。
共王心知神佑棄疾,寵愛益笃。
因共王薨時,棄疾年尚未長,所以康王先立,然楚大夫聞埋璧之事者,無不知棄疾之當為楚王矣。
今日朝吳說及“當璧”之祥,棄疾恐此語傳揚,為靈王所忌,故佯怒而遣之。
朝吳還入城中,述棄疾之語。
世子有曰:“國君死社稷,乃是正理。
某雖未成喪嗣位,然既攝位守國,便當與此城相為存亡,豈可屈膝雠人,自同奴隸乎?”于是固守益力。
自夏四月圍起,直至冬十一月,公孫歸生積勞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禦敵。
楚師蟻附而上,城遂破。
世子端坐城樓,束手受縛。
棄疾入城,撫慰居民;将世子有上了囚車,并蔡洧解到靈王處報捷。
以朝吳有當璧之言,留之不遣。
未幾,歸生死,朝吳遂留事棄疾。
此周景王十四年事也。
時靈王駕已回郢,夢有神人來谒,自稱九岡山之神,曰:“祭我,我使汝得天下。
”既覺大喜,遂命駕至九岡山。
适棄疾捷報到,即命取世子有充作犧牲,殺以祭神。
申無宇谏曰:“昔宋襄用鄫子于次睢之社,諸侯叛之。
王不可蹈其覆轍!”靈王曰:“此逆般之子,罪人之後,安得比于諸侯?正當六畜用之耳。
”申無宇退而歎曰:“王汰虐已甚,其不終乎!”遂告老歸田去訖。
蔡洧見世子被殺,哀泣三日。
靈王以為忠,乃釋而用之。
蔡洧之父,先為靈王所殺,陰懷複雠之志,說靈王曰:“諸侯所以事晉而不事楚者,以晉近而楚遠也。
今王奄有陳、蔡,與中華接壤,若高廣其城,各賦千乘,以威示諸侯,四方誰不畏服?然後用兵吳、越,先服東南,次圖西北,可以代周而為天子。
”靈王悅其谀言,日漸寵用。
于是重築陳、蔡之城,倍加高廣,即用棄疾為蔡公,以酬其滅蔡之功。
又築東西二不羹城,據楚之要害,自以天下莫強于楚,指顧可得天下。
召太蔔将守龜蔔之,問:“寡人何日為王?”太蔔曰:“君既已稱王矣,尚何問?”靈王曰:“楚、周并立,非真王也。
得天下者,方為真王耳。
”太蔔爇龜,龜裂。
太蔔曰:“所占無成。
”靈王擲龜于地,攘臂大呼曰:“天乎,天乎!區區天下,不肯與我,生我熊虔何用?”蔡洧奏曰:“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靈王乃悅。
諸侯畏楚之強,小國來朝,大國來聘,貢獻之使,不絕于道。
就中單表一人,乃齊國上大夫晏嬰,字平仲,奉齊景公之命,修聘楚國。
靈王謂群下曰:“晏平仲身不滿五尺,而賢名聞于諸侯。
當今海内諸國,惟楚最盛,寡人欲恥辱晏嬰,以張楚國之威,卿等有何妙計?”太宰薳啟疆密奏曰:“晏平仲善于應對,一事不足以辱之,必須如此如此。
……”靈王大悅。
薳啟疆夜發卒徒于郢城東門之旁,另鑿小窦,剛剛五尺,吩咐守門軍士:“候齊國使臣到時,卻将城門關閉,使之由窦而入。
”不一時,晏嬰身穿破裘,輕車羸馬,來至東門。
見城門不開,遂停車不行,使禦者呼門。
守者指小門示之曰:“大夫出入此窦,寬然有馀,何用啟門?”晏嬰曰:“此狗門,非人所出入也!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使人國者,還須從人門入。
”使者以其言,飛報靈王。
王曰:“吾欲戲之,反被其戲矣。
”乃命開東門,延之入城。
晏子觀看郢都,城郭堅固,市井稠密,真乃地靈人傑,江南勝地也。
怎見得?宋學士蘇東坡有《詠荊門》詩為證: 遊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
北客随南賈,吳樯間蜀船。
江侵平野斷,風卷白沙旋。
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晏嬰正在觀覽,忽見有車騎二乘,從大衢來,車上俱長軀長鬣,精選的出色大漢,盔甲鮮明,手握大弓長戟,狀如天神,來迎晏子,──欲以形晏子之短小。
晏子曰:“今日為聘好而來,非為攻戰,安用武士!”叱退一邊,驅車直進。
将入朝,朝門外有十馀位官員,一個個峨冠博帶,濟濟彬彬,列于兩行。
晏子知是楚國一班豪傑,慌忙下車。
衆官員向前逐一相見,權時分左右叙立,等候朝見。
就中一後生,先開口問曰:“大夫莫非夷維晏平仲乎?”晏子視之,乃鬥韋龜之子鬥成然也,官拜郊尹,晏子答曰:“然。
大夫有何教益?”成然曰:“吾聞齊乃太公所封之國,兵甲敵于秦、楚,貨财通于魯、衛。
何自桓公一霸之後,篡奪相仍,宋、晉交伐,今日朝晉暮楚,君臣奔走道路,殆無甯歲?夫以齊侯之志,豈下桓公;平仲之賢,不讓管子。
君臣合德,乃不思大展經綸,丕振舊業,以光先人之緒,而服事大國,自比臣仆,誠愚所不解也。
”晏子揚聲對曰:“夫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夫自周綱失馭,五霸疊興,齊、晉霸于中原,秦霸西戎,楚霸南蠻,雖曰人材代出,亦是氣運
共王欲于五子之中,立一人為世子,心中不決,乃大祀群神,奉璧密禱曰:“請神于五人中,擇一賢而有福者,使主社稷。
”乃以璧密埋于太室之庭中,暗記其處,使五子各齋戒三日後,五更入廟,次第谒祖。
視其拜當璧處者,即神所選立之人矣。
康王先入,跨過埋璧,拜于其前。
靈王拜時,手肘及于璧上。
子幹、子皙,去璧甚遠。
棄疾時年尚幼,使傅母抱之入拜,正當璧紐之上。
共王心知神佑棄疾,寵愛益笃。
因共王薨時,棄疾年尚未長,所以康王先立,然楚大夫聞埋璧之事者,無不知棄疾之當為楚王矣。
今日朝吳說及“當璧”之祥,棄疾恐此語傳揚,為靈王所忌,故佯怒而遣之。
朝吳還入城中,述棄疾之語。
世子有曰:“國君死社稷,乃是正理。
某雖未成喪嗣位,然既攝位守國,便當與此城相為存亡,豈可屈膝雠人,自同奴隸乎?”于是固守益力。
自夏四月圍起,直至冬十一月,公孫歸生積勞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禦敵。
楚師蟻附而上,城遂破。
世子端坐城樓,束手受縛。
棄疾入城,撫慰居民;将世子有上了囚車,并蔡洧解到靈王處報捷。
以朝吳有當璧之言,留之不遣。
未幾,歸生死,朝吳遂留事棄疾。
此周景王十四年事也。
時靈王駕已回郢,夢有神人來谒,自稱九岡山之神,曰:“祭我,我使汝得天下。
”既覺大喜,遂命駕至九岡山。
适棄疾捷報到,即命取世子有充作犧牲,殺以祭神。
申無宇谏曰:“昔宋襄用鄫子于次睢之社,諸侯叛之。
王不可蹈其覆轍!”靈王曰:“此逆般之子,罪人之後,安得比于諸侯?正當六畜用之耳。
”申無宇退而歎曰:“王汰虐已甚,其不終乎!”遂告老歸田去訖。
蔡洧見世子被殺,哀泣三日。
靈王以為忠,乃釋而用之。
蔡洧之父,先為靈王所殺,陰懷複雠之志,說靈王曰:“諸侯所以事晉而不事楚者,以晉近而楚遠也。
今王奄有陳、蔡,與中華接壤,若高廣其城,各賦千乘,以威示諸侯,四方誰不畏服?然後用兵吳、越,先服東南,次圖西北,可以代周而為天子。
”靈王悅其谀言,日漸寵用。
于是重築陳、蔡之城,倍加高廣,即用棄疾為蔡公,以酬其滅蔡之功。
又築東西二不羹城,據楚之要害,自以天下莫強于楚,指顧可得天下。
召太蔔将守龜蔔之,問:“寡人何日為王?”太蔔曰:“君既已稱王矣,尚何問?”靈王曰:“楚、周并立,非真王也。
得天下者,方為真王耳。
”太蔔爇龜,龜裂。
太蔔曰:“所占無成。
”靈王擲龜于地,攘臂大呼曰:“天乎,天乎!區區天下,不肯與我,生我熊虔何用?”蔡洧奏曰:“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靈王乃悅。
諸侯畏楚之強,小國來朝,大國來聘,貢獻之使,不絕于道。
就中單表一人,乃齊國上大夫晏嬰,字平仲,奉齊景公之命,修聘楚國。
靈王謂群下曰:“晏平仲身不滿五尺,而賢名聞于諸侯。
當今海内諸國,惟楚最盛,寡人欲恥辱晏嬰,以張楚國之威,卿等有何妙計?”太宰薳啟疆密奏曰:“晏平仲善于應對,一事不足以辱之,必須如此如此。
……”靈王大悅。
薳啟疆夜發卒徒于郢城東門之旁,另鑿小窦,剛剛五尺,吩咐守門軍士:“候齊國使臣到時,卻将城門關閉,使之由窦而入。
”不一時,晏嬰身穿破裘,輕車羸馬,來至東門。
見城門不開,遂停車不行,使禦者呼門。
守者指小門示之曰:“大夫出入此窦,寬然有馀,何用啟門?”晏嬰曰:“此狗門,非人所出入也!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使人國者,還須從人門入。
”使者以其言,飛報靈王。
王曰:“吾欲戲之,反被其戲矣。
”乃命開東門,延之入城。
晏子觀看郢都,城郭堅固,市井稠密,真乃地靈人傑,江南勝地也。
怎見得?宋學士蘇東坡有《詠荊門》詩為證: 遊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
北客随南賈,吳樯間蜀船。
江侵平野斷,風卷白沙旋。
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晏嬰正在觀覽,忽見有車騎二乘,從大衢來,車上俱長軀長鬣,精選的出色大漢,盔甲鮮明,手握大弓長戟,狀如天神,來迎晏子,──欲以形晏子之短小。
晏子曰:“今日為聘好而來,非為攻戰,安用武士!”叱退一邊,驅車直進。
将入朝,朝門外有十馀位官員,一個個峨冠博帶,濟濟彬彬,列于兩行。
晏子知是楚國一班豪傑,慌忙下車。
衆官員向前逐一相見,權時分左右叙立,等候朝見。
就中一後生,先開口問曰:“大夫莫非夷維晏平仲乎?”晏子視之,乃鬥韋龜之子鬥成然也,官拜郊尹,晏子答曰:“然。
大夫有何教益?”成然曰:“吾聞齊乃太公所封之國,兵甲敵于秦、楚,貨财通于魯、衛。
何自桓公一霸之後,篡奪相仍,宋、晉交伐,今日朝晉暮楚,君臣奔走道路,殆無甯歲?夫以齊侯之志,豈下桓公;平仲之賢,不讓管子。
君臣合德,乃不思大展經綸,丕振舊業,以光先人之緒,而服事大國,自比臣仆,誠愚所不解也。
”晏子揚聲對曰:“夫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夫自周綱失馭,五霸疊興,齊、晉霸于中原,秦霸西戎,楚霸南蠻,雖曰人材代出,亦是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