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先轸詭謀激子玉 晉楚城濮大交兵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趙衰奉了晉侯密旨,乘車來看魏犨。
時魏犨胸脯傷重,病卧于床,問:“來者是幾人?左右曰:“止趙司馬單車至此。
”魏犨曰:“此探吾死生,欲以我行法耳!”乃命左右取匹帛:“為我束胸,我當出見使者。
”左右曰:“将軍病甚,不宜輕動。
”魏犨大喝曰:“病不至死,決勿多言!”如常裝束而出。
趙衰問曰:“聞将軍病,猶能起乎?主公使衰問子所苦。
”魏犨曰:“君命至此,不敢不敬,故勉強束胸以見吾子。
犨自知有罪當死;萬一獲赦,尚将以馀息報君父之恩,其敢自逸!”于是距躍者三,曲踴者三。
趙衰曰:“将軍保重,衰當為主公言之。
”乃複命于文公,言:“魏犨雖傷,尚能躍踴,且不失臣禮,不忘報效。
君若赦之,後必得其死力。
”文公曰:“苟足以申法而警衆,寡人亦何樂乎多殺?”須臾,荀林父拘颠颉至,文公罵曰:“汝焚僖大夫之家何意?”颠颉曰:“介子推割股啖君,亦遭焚死,況盤飧乎?臣欲使僖負羁附于介山之廟也!”文公大怒曰:“介子推逃祿不仕,何與寡人?”乃問趙衰曰:“颠颉主謀放火,違命擅刑,合當何罪?”趙衰應曰:“如令當斬首!”文公喝命軍正用刑。
刀斧手将颠颉擁出轅門斬之。
命以其首祭負羁于僖氏之家,懸其首于北門,号令曰:“今後有違寡人之命者,視此!”文公又問趙衰曰:“魏犨與颠颉同行,不能谏阻,合當何罪?”趙衰應曰:“當革職,使立功贖罪。
”文公乃革魏犨右戎之職,以舟之僑代之。
将士皆相顧曰:“颠、魏二将,有十九年從亡大功,一違君命,或誅或革,況他人乎?國法無私,各宜謹慎!”自此三軍肅然知畏。
史官有詩雲: 亂國全憑用法嚴,私勞公議兩難兼; 隻因違命功難贖,豈為盤飧一夕淹? 話分兩頭。
卻說楚成王伐宋,克了缗邑,直至睢陽,四面築起長圍,欲俟其困,迫而降之。
忽報:“衛國遣使臣孫炎告急。
”楚王召問其事。
孫炎将晉取五鹿,及衛君出居襄牛之事,備細訴說,“如救兵稍遲,楚丘不守。
”楚王曰:“吾舅受困,不得不救。
”乃分申、息二邑之兵,留元帥成得臣及鬥越椒、鬥勃、宛春一班将佐,同各路諸侯圍宋。
自統蔿呂臣、鬥宜申等,率中軍兩廣,親往救衛。
四路諸侯,亦慮本國有事,各各辭回,止留其将統兵。
陳将轅選,蔡将公子印,鄭将石癸,許将百疇,俱聽得臣調度。
單說楚王行至半途,聞晉兵已移向曹國,正議救曹。
未幾,報至:“晉兵已破曹,執其君。
”楚王大驚曰:“晉之用兵,何神速乃爾?”遂駐軍于申城、遣人往谷,取回公子雍及易牙等,以谷地仍複歸齊,使申公叔侯與齊講和,撤戍而還。
又遣人往宋,取回成得臣之師,且戒谕之曰:“晉侯在外十九年矣,年踰六旬,而果得晉國,備嘗險阻,通達民情,殆天假之年,以昌大晉國之業。
非楚所能敵也,不如讓之。
”使命至谷,申公叔侯緻谷修好于齊,班師回楚。
惟成得臣自恃其才,憤憤不平,謂衆諸侯曰:“宋城旦暮且破,奈何去之?”鬥越椒亦以為然。
得臣使回見楚王:“願少待破宋,奏凱而回。
如遇晉師,請決一死戰;若不能取勝,甘伏軍法。
”楚王召子文問曰:“孤欲召子玉還,而子玉請戰,于卿何如?”子文曰:“晉之救宋,志在圖伯;然晉之伯,非楚利也。
能與晉抗者惟楚,楚若避晉,則晉遂伯矣。
且曹、衛我之與國。
見楚避晉,必懼而附晉,姑令相持,以堅曹、衛之心,不亦可乎?王但戒子玉勿輕與晉戰,若講和而退,猶不失南北之局也。
”楚王如其言,吩咐越椒,戒得臣勿輕戰,可和則和。
成得臣聞越椒回複之話,且喜不即班師,攻宋愈急,晝夜不息。
宋成公初時,得公孫固報言,晉侯将伐曹、衛以解宋圍,乃悉力固守。
及楚成王分兵一半,救衛去了,得臣之圍愈急,心下轉慌。
大夫門尹般進曰:“晉知救衛之師已行,未知圍宋之師未退也。
臣請冒死出城,再見晉君,乞其救援。
”宋成公曰:“求人至再,豈可以空言往乎?”乃籍庫藏中寶玉重器之數,造成冊籍,獻于晉侯,以求進兵,隻等楚兵甯靜,便照冊輸納。
門尹般再要一人幫行,宋公使華秀老同之。
二人辭了宋公,觑個方便,缒城而出。
偷過敵寨,一路挨訪晉軍,到于何處,徑奔軍前告急。
門尹般、華秀老二人見了晉侯,涕泣而言:“敝邑亡在旦夕,寡君惟是不腆宗器,願納左右,乞賜哀憐!”文公謂先轸曰:“宋事急矣!若不往救,是無宋也。
若往救,必須戰楚。
郤縠曾為寡人策之,非合齊、秦為助不可。
今楚歸谷地于齊,與之通好,秦、楚又無隙,未肯合謀,将若之何?”先轸對曰:“臣有一策,能使齊、秦自來戰楚。
”文公欣然,問:“卿有何
時魏犨胸脯傷重,病卧于床,問:“來者是幾人?左右曰:“止趙司馬單車至此。
”魏犨曰:“此探吾死生,欲以我行法耳!”乃命左右取匹帛:“為我束胸,我當出見使者。
”左右曰:“将軍病甚,不宜輕動。
”魏犨大喝曰:“病不至死,決勿多言!”如常裝束而出。
趙衰問曰:“聞将軍病,猶能起乎?主公使衰問子所苦。
”魏犨曰:“君命至此,不敢不敬,故勉強束胸以見吾子。
犨自知有罪當死;萬一獲赦,尚将以馀息報君父之恩,其敢自逸!”于是距躍者三,曲踴者三。
趙衰曰:“将軍保重,衰當為主公言之。
”乃複命于文公,言:“魏犨雖傷,尚能躍踴,且不失臣禮,不忘報效。
君若赦之,後必得其死力。
”文公曰:“苟足以申法而警衆,寡人亦何樂乎多殺?”須臾,荀林父拘颠颉至,文公罵曰:“汝焚僖大夫之家何意?”颠颉曰:“介子推割股啖君,亦遭焚死,況盤飧乎?臣欲使僖負羁附于介山之廟也!”文公大怒曰:“介子推逃祿不仕,何與寡人?”乃問趙衰曰:“颠颉主謀放火,違命擅刑,合當何罪?”趙衰應曰:“如令當斬首!”文公喝命軍正用刑。
刀斧手将颠颉擁出轅門斬之。
命以其首祭負羁于僖氏之家,懸其首于北門,号令曰:“今後有違寡人之命者,視此!”文公又問趙衰曰:“魏犨與颠颉同行,不能谏阻,合當何罪?”趙衰應曰:“當革職,使立功贖罪。
”文公乃革魏犨右戎之職,以舟之僑代之。
将士皆相顧曰:“颠、魏二将,有十九年從亡大功,一違君命,或誅或革,況他人乎?國法無私,各宜謹慎!”自此三軍肅然知畏。
史官有詩雲: 亂國全憑用法嚴,私勞公議兩難兼; 隻因違命功難贖,豈為盤飧一夕淹? 話分兩頭。
卻說楚成王伐宋,克了缗邑,直至睢陽,四面築起長圍,欲俟其困,迫而降之。
忽報:“衛國遣使臣孫炎告急。
”楚王召問其事。
孫炎将晉取五鹿,及衛君出居襄牛之事,備細訴說,“如救兵稍遲,楚丘不守。
”楚王曰:“吾舅受困,不得不救。
”乃分申、息二邑之兵,留元帥成得臣及鬥越椒、鬥勃、宛春一班将佐,同各路諸侯圍宋。
自統蔿呂臣、鬥宜申等,率中軍兩廣,親往救衛。
四路諸侯,亦慮本國有事,各各辭回,止留其将統兵。
陳将轅選,蔡将公子印,鄭将石癸,許将百疇,俱聽得臣調度。
單說楚王行至半途,聞晉兵已移向曹國,正議救曹。
未幾,報至:“晉兵已破曹,執其君。
”楚王大驚曰:“晉之用兵,何神速乃爾?”遂駐軍于申城、遣人往谷,取回公子雍及易牙等,以谷地仍複歸齊,使申公叔侯與齊講和,撤戍而還。
又遣人往宋,取回成得臣之師,且戒谕之曰:“晉侯在外十九年矣,年踰六旬,而果得晉國,備嘗險阻,通達民情,殆天假之年,以昌大晉國之業。
非楚所能敵也,不如讓之。
”使命至谷,申公叔侯緻谷修好于齊,班師回楚。
惟成得臣自恃其才,憤憤不平,謂衆諸侯曰:“宋城旦暮且破,奈何去之?”鬥越椒亦以為然。
得臣使回見楚王:“願少待破宋,奏凱而回。
如遇晉師,請決一死戰;若不能取勝,甘伏軍法。
”楚王召子文問曰:“孤欲召子玉還,而子玉請戰,于卿何如?”子文曰:“晉之救宋,志在圖伯;然晉之伯,非楚利也。
能與晉抗者惟楚,楚若避晉,則晉遂伯矣。
且曹、衛我之與國。
見楚避晉,必懼而附晉,姑令相持,以堅曹、衛之心,不亦可乎?王但戒子玉勿輕與晉戰,若講和而退,猶不失南北之局也。
”楚王如其言,吩咐越椒,戒得臣勿輕戰,可和則和。
成得臣聞越椒回複之話,且喜不即班師,攻宋愈急,晝夜不息。
宋成公初時,得公孫固報言,晉侯将伐曹、衛以解宋圍,乃悉力固守。
及楚成王分兵一半,救衛去了,得臣之圍愈急,心下轉慌。
大夫門尹般進曰:“晉知救衛之師已行,未知圍宋之師未退也。
臣請冒死出城,再見晉君,乞其救援。
”宋成公曰:“求人至再,豈可以空言往乎?”乃籍庫藏中寶玉重器之數,造成冊籍,獻于晉侯,以求進兵,隻等楚兵甯靜,便照冊輸納。
門尹般再要一人幫行,宋公使華秀老同之。
二人辭了宋公,觑個方便,缒城而出。
偷過敵寨,一路挨訪晉軍,到于何處,徑奔軍前告急。
門尹般、華秀老二人見了晉侯,涕泣而言:“敝邑亡在旦夕,寡君惟是不腆宗器,願納左右,乞賜哀憐!”文公謂先轸曰:“宋事急矣!若不往救,是無宋也。
若往救,必須戰楚。
郤縠曾為寡人策之,非合齊、秦為助不可。
今楚歸谷地于齊,與之通好,秦、楚又無隙,未肯合謀,将若之何?”先轸對曰:“臣有一策,能使齊、秦自來戰楚。
”文公欣然,問:“卿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