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

關燈
話說晉文公定了溫、原、陽樊、攢茅四邑封境,直通太行山之南,謂之南陽。

    此周襄王十七年之冬也。

    時齊孝公亦有嗣伯之意。

    自無虧之死,惡了魯僖公。

    鹿上不署,彆了宋襄公。

    盂會不赴,背了楚成王。

    諸侯離心,朝聘不至。

    孝公心懷憤怒,欲用兵中原,以振先業。

    乃集群臣問曰:“先君桓公在日,無歲不征,無日不戰。

    今寡人安坐朝堂,如居蝸殼之中,不知外事,寡人愧之!昔年魯侯謀救無虧,與寡人為難,此仇未報。

    今魯北與衛結,南與楚通,倘結連伐齊,何以當之?聞魯歲饑,寡人意欲乘此加兵,以杜其謀。

    諸卿以為何如?”上卿高虎奏曰:“魯方多助,伐之未必有功。

    ”孝公曰:“雖無功,且試一行,以觀諸侯離合之狀。

    ”乃親率車徒二百乘,欲侵魯之北鄙。

     邊人聞信,先來告急。

    魯正值饑馑之際,民不勝兵,大夫臧孫辰言于僖公曰:“齊挾忿深入,未可與争勝負也,請以辭令謝之!”僖公曰:“當今善為辭令者何人?”臧孫辰對曰:“臣舉一人,乃先朝司空無駭之子,展氏獲名,字子禽,官拜士師,食邑柳下。

    此人外和内介,博文達理,因居官執法,不合于時,棄職歸隐。

    若得此人為使,定可不辱君命,取重于齊矣。

    ”僖公曰:“寡人亦素知其人,今安在?”曰:“現在柳下。

    ”使人召之,展獲辭以病不能行。

    臧孫辰曰:“禽有從弟名喜,雖在下僚,頗有口辯。

    若令喜就獲之家,請其指授,必有可聽。

    ”僖公從之。

    展喜至柳下,見了展獲,道達君命。

    展獲曰:“齊之伐我,欲紹桓公之伯業也。

    夫圖伯莫如尊王,若以先王之命責之,何患無辭?”展喜複于僖公曰:“臣知所以卻齊矣。

    ”僖公已具下犒師之物。

    無非是牲醴粟帛之類,裝做數車,交與展喜。

    喜至北鄙,齊師尚未入境,乃迎将上去。

    至汶南地方,剛遇齊兵前隊,乃崔夭為先鋒。

    展喜先将禮物呈送崔夭。

    崔夭引至大軍,谒見齊侯,呈上犒軍禮物,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将辱臨于敝邑,使下臣喜奉犒執事。

    ”孝公曰:“魯人聞寡人興師,亦膽寒乎?”喜答曰:“小人則或者膽寒,下臣不知也。

    若君子則全無懼意。

    ”孝公曰:“汝國文無施伯之智,武無曹刿之勇,況正逢饑馑,野無青草,何所恃而不懼?”喜答曰:“敝邑别無所恃,所恃者先王之命耳。

    昔周先王封太公于齊,封我先君伯禽于魯,使周公與太公割牲為盟,誓曰:‘世世子孫,同獎王室,無相害也。

    ’此語載在盟府,太史掌之。

    桓公是以九合諸侯,而先與莊公為柯之盟,奉王命也。

    君嗣位九年,敝邑君臣,引領望齊曰:‘庶幾修先伯主之業,以親睦諸侯。

    ’若棄成王之命,違太公之誓,堕桓公之業,以好為仇,度君侯之必不然也。

    敝邑恃此不懼。

    ”孝公曰:“子歸語魯侯,寡人願修睦,不複用兵矣。

    ”即日傳令班師。

    潛淵有詩,譏臧孫辰知柳下惠之賢,不能薦引同朝。

    詩雲: 北望烽煙魯勢危,片言退敵奏功奇。

     臧孫不肯開賢路,柳下仍淹展士師。

     展喜還魯,複命于僖公。

    臧孫辰曰:“齊師雖退,然其意實輕魯。

    臣請偕仲遂如楚,乞師伐齊,使齊侯不敢正眼觑魯,此數年之福也。

    ”僖公以為然。

    乃使公子遂為正使,臧孫辰為副使,行聘于楚。

     臧孫辰素與楚将成得臣相識,使得臣先容于楚王,謂楚王曰:“齊背鹿上之約,宋為泓水之戰,二國者,皆楚仇也。

    王若問罪于二國,寡君願悉索敝賦,為王前驅。

    ”楚成王大喜。

    即拜成得臣為大将,申公叔侯副之,率兵伐齊。

    取陽谷之地,以封齊桓公之子雍,使雍巫相之。

    留甲士千人,從申公叔侯屯戍,以為魯之聲援。

    成得臣奏凱還朝。

    令尹子文時已年老,請讓政于得臣。

    楚王曰:“寡人怨宋,甚于怨齊。

    子玉已為我報齊矣,卿為我伐宋,以報鄭之仇。

    俟凱旋之日,聽卿自便,何如?”子文曰:“臣才萬不及子玉,願以自代,必不誤君王之事。

    ”楚王曰:“宋方事晉,楚若伐宋,晉必救之。

    兩當晉、宋,非卿不可,卿強為寡人一行。

    ”乃命子文治兵于暌,簡閱車馬,申明軍法。

    子文滿意欲顯子玉之能,是日草草完事,終朝畢事,不戮一人。

    楚王曰:“卿閱武而不戮一人,何以立威?”子文奏曰:“臣之才力,比于強弩之末矣。

    必欲立威,非子玉不可。

    ”楚王更使得臣治兵于蔿。

    得臣簡閱精細,用法嚴肅,有犯不赦,竟一日之長,方才事畢。

    總計鞭七人之背,貫三人之耳,真個鐘鼓添聲,旌旗改色。

    楚王喜曰:“子玉果将才也!”子文複請緻政,楚王許之。

    乃以得臣為令尹,掌中軍元帥事。

    群臣皆造子文之宅,賀其舉薦得人,緻酒相款。

    時文武畢集,惟大夫蔿呂臣有微恙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