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回 蘇峻謀反抗庾亮

關燈


    庾亮主見固守石頭城,然後征兵共來破賊。

    尚書左丞孔坦獻計曰:“請今及峻賊未至,急斷陵阜,守住江之西岸,據諸口子,彼雖衆多,尚可一戰以制其鋒。

    今不先往,倘賊等一至,分侵姑熟,則人心危懼,難與戰鬥矣。

    ”王導曰:“此言甚善,宜速行之。

    ”庾亮不肯從而止。

    及被蘇峻前部韓晃襲陷姑熟,取其鹽米,據其倉厫,庾亮始悔。

    亟使左将軍司馬流統兵三萬,守住慈湖,以拒賊兵。

    宣城内史桓彜聽知蘇峻造反,襲陷諸郡,心中大怒,商議起兵入朝赴難。

    從事裨惠谏曰:“郡兵寡弱,山民易撓,且宜按甲待之,伺四方俱動,方可協進。

    ”彜乃厲色而言曰:“見人無禮于君親者,如鷹鹯之逐鳥雀,疾進除之,庶或可得。

    今社稷危迫,義無安理,何可坐視也?”因慷慨流涕,将兵前進。

    至蕪湖屯住,以探聲實。

    适值韓晃、張健泛船來至,聞知有宣城内史把住,張健曰:“且宜少住,催兵來破此處,則他處再不敢阻矣。

    ”韓晃曰:“量桓彜一人,些小之卒,何足介意?”乃命揮船直進。

    桓彜将兵分布,列船阻住。

    韓晃與張健兩頭湧進,兵多慣戰,彜不能當,大敗走回宣城而去。

    晃使張健引兵五千,随後追去。

    彜見逼近,又棄宣城奔走。

    張健乃回軍見晃,道其可議下建業。

    車騎将軍郄鑒鎮守徐州,聞知蘇峻謀反,正欲提兵入援,知會各郡,先使報入京中,以安衆心。

    王導等知後趙遣石聰侵寇河南邊界,兵至壽陽。

    值祖約移兵助蘇峻作反,其地已陷,徐邳百姓震恐,慌遣飛使止住郄鑒,未可輕移鎮治,恐石胡乘釁東下,與蘇峻、祖約構合,一時難平,郄鑒乃不敢發。

    獨诏江州守溫峤督武昌之兵東下,屯守石頭城,以備蘇峻。

    蘇峻自起兵日,至此不過月馀,被其前部先鋒韓晃連奪數郡,擒陶馥,敗桓彜,官兵莫能撄其鋒,銳氣甚震。

    蘇峻聞捷大喜,即合祖約乘勢而下。

    将近慈湖,慈湖守将司馬流素性怯弱,不知兵法。

    及聞蘇峻兵至,未獲整備,士卒不曾得食,慌張驅使出城阻賊。

    韓晃将船擺開待戰,方欲交鋒,忽見旌旗蔽江,峻、約二人自将大兵來至,徑前直趨官兵。

    司馬流喝衆抵住,以寡不能敵衆,弱又不能敵強,舟船四散,望風而逃。

    韓晃獨驅戰船,單追司馬流。

    至下午,被晃圍住,擒而害之。

    得船五十馀隻,降兵七萬人。

    蘇峻又得大勝,即便令作一起,其精兵十五萬,旌旗掩映數百馀裡,順流而下,欲先據石頭城。

    于路探知溫峤在中鎮守,乃不敢近,商議上岸,從陸路暗襲建康。

    朝中聞知峻兵将到石頭城,舉皆震悚。

    中司馬陶回進言曰:“蘇峻頗達兵機,性多僥險,知石頭城有溫太真移兵鎮守,決不敢相侵,必棄此處,暗襲京邑,當起陸路自小丹陽連夜步行而來,其地并無大坂通衢,山壟錯雜,甚可埋伏。

    宜遣精兵藏于壟中候之,待其夜至,不别路徑,伏兵四下殺出,彼必驚亂,一戰可擒蘇峻。

    京都無恐,百姓亦獲免難。

    此乃以逸待勞,寡可勝衆之策,亟宜行之,勿使挫過。

    ”庾亮不能從,隻遣哨船往探的實,再行計議。

    陶回頓足而出。

    蘇峻行至小丹陽,夜昏黑,果皆迷路,各自覓徑潛行,至天明,方始得集。

    辰分兵齊,整隊直進,至青溪栅,方始屯紮,傳食整甲。

    細作探得其因,急奔入城,報知庾亮,言如此如此。

    亮乃大悔曰:“吾不聽陶回之良言,是颠倒悖失,當敗故也。

    ”隻得點兵守住宜陽門。

    朝士聞之,多移家眷奔于東吳等處避難,惟右将軍劉超獨遷妻孥入宮,以安帝心。

    成帝見事危急,诏令卞壸将兵出敵。

    壸得命,點集諸軍,出西陵阻陣以待。

    峻将路永、匡孝、徐會、張謹等将兵先至,兩邊接戰于西陵門外。

    卞壸奮力向前,二子卞聆,卞氏外子卞旴、卞昭,皆舍命從之,殺死賊将徐會。

    匡孝等引進,卞氏父子二人逼進,值蘇峻、祖沛與先鋒韓晃自至,軍士垂敗走。

    蘇峻即遙聲高叫曰:“今汝衆兵遠遠至此,已盡棄舟船,若一退後,無船可恃,無路可逃,悉皆死矣。

    隻有向前,可求生路!”于是衆複奮敵抵住。

    韓晃、弘徽二馬當先,齊趕來救應。

    卞壸知晃英勇,與諸子少退,紮于西陵門外。

    廬江内史陶瞻引兵來救,見峻等移兵,乃占據青溪栅以斷賊之後路。

    賊将管商與部下議曰:“今被官軍占據此處,已有退步。

    不若焚之,使兩家不得。

    ”衆然其言,引兵複取其地。

    陶瞻向前追殺,商使人縱火燒之。

    瞻欲救火,無心戀戰,竟被亂軍所殺。

    管商馳至西陵門外,道知此事,峻乃下令進逼西陵。

    卞壸拒敵,手殺賊副将盧光、沈貫等四員。

    韓晃怒引衆進。

    卞壸抵之不住,身被亂軍中六七槍,墜于馬下。

    卞聆兄弟一齊來救之時,卞壸已死。

    聆痛恨向前,一槍刺死賊将張謹,又被賊衆四面圍住,兄弟悉為殺死于陣,官兵四散。

    韓晃揮兵叩城下寨。

    壸母裴老夫人聞報,使親腹家童往認五人屍首,擡匿以待殓葬,乃對兒媳等哭曰:“父為忠臣,兒為孝子,複何恨乎?”當有處士翟陽聞之,歎曰:“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粹于一門,可謂世之全人矣!”有詩一首挽之曰: 蘇峻狂謀征建康,摅忠獨步卞枦剛。

    挺身報國心如石,赴難捐軀義似山。

    親死為君千載頌,子亡為父萬年香。

    一門盡節人難及,皓氣堂堂壯廟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