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回 劉嶽荥陽退石生

關燈
後趙太和九年,石虎、程遐平定三齊,奏凱還朝,趙主石勒大喜,升賞将士,設宴慶賀。

    席上與衆将議曰:“今中原之地,漸皆入朕。

    意欲轉都洛陽,奈有荥陽、司州二郡還為李矩、郭默所占,必須奪取,使地不缺,方好移駕。

    何将肯去建立此功?”右席上一将起立應曰:“某雖不才,願領兵去攻取二郡,以擒李矩、郭默來獻。

    ”衆視之,乃右翼虎贲将軍石生也。

    石勒大喜,曰:“吾兒肯去,必定成功。

    ”乃點精兵五萬,以大将李隆、王華為左軍,張賀度、張越度為右軍,石瞻為後軍,六将領旨,望荥陽河内而進。

    巡軍聽知,報入荥陽,李矩慌使使請郭默商議退敵。

    郭誦曰:“且自将兵出境,與戰一陣,以試虛實,然後再議。

    ”李矩然之,即使張皮、江霸、馬尚、李秀等出城退敵。

    行不十五裡,石生兵至相遇。

    各駐軍馬,兩陣對圓。

    趙陣上一員首将,捧鞭而出,生得:額如懸鼓眼如鈴,色似瓜皮須似針。

    闊面雄身威赫烨,賽過玄壇黑虎神。

    荥陽兵士看之,盡皆驚愕。

    隻見對陣上李荥陽帶領衆将擂鼓而出,左右列數員戰将,當先開言謂石生曰:“吾守本郡,未嘗擾汝,何乃起兵侵我?”生曰:“汝晉已過江東,河南盡歸于我,隻此二郡,汝何苦要分割據占?今我特取漢之舊業,怎言侵你?”李矩曰:“你家又非中都劉後,焉得妄言漢業?且不說汝等邊胡竊據大晉之地乎?”石生聽言,更不再答,輪起虎尾剛鞭,打過晉陣。

    郭誦欲出,馬尚厲聲叫曰:“待我與他比對鞭稍,試别高下。

    汝等休要與戰。

    ”言訖,跑馬指石生曰:“我和你較試鞭法何如?若不能勝者,即下馬拜為師傅。

    ”生曰:“若然,何不早先下馬,免受傷打?”尚怒,喝生出戰。

    于是二人放開馬辔頭,約退三軍衆,揚威奮戰。

    但聽得铿铿聲不斷,恨恨勢無容。

    兩将戰上四十馀合,并無差失。

    攪得塵沙似霧,兵士目眯,盡皆喝彩。

    李矩見其敵住,自舞雙刀趕出助戰。

    趙将怒喝,于是石瞻、李隆一齊殺出。

    郭誦亟往幫助。

    矩、誦怎能抵得瞻、隆?邊戰邊退,卻好郭默引兵又到,殺回前來接應。

    趙将張賀度、張越度又出,晉将張皮、江霸亦進,兩邊混戰有二時将近,王華催兵掠陣而入,張皮欲來阻敵,被張越度自背後趕上,一槍刺死。

    郭默看見,搶上報仇,三合之中,格殺越度。

    賀度來報弟冤,與默鬥十馀合之間,隻見石生戰到身旁,即便并上。

    郭默怒恨,一槍當胸戳去。

    生見勢急,慌忙将手一搶,帶住槍頭,到轉身軀,一鞭打去,稍中背心。

    郭默棄槍,吐血而走。

    李隆、王華見勝郭默,呼石瞻沖入晉陣。

    晉兵把持不住,大敗而走。

    趙兵喊聲震天,随後奮擊。

    晉兵自相踏倒,被其所殺,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屍骸疊疊。

    日暗得免,折兵将半,收集入城。

    石瞻獨領精兵五千追趕,直至城下,把住城門,催石生乘夜圍攻。

    李矩見勢敗,不敢出戰。

    乃與郭誦、郭默議曰:“今江東遠隔,國難未息,焉能有兵來救?且去求之不疊,茲被圍極,必為所困。

    弗若将此河内之地,獻與西趙劉曜,求讨救兵來此,待他兩自相争,我等于中看緊慢而行,免被所破,使賊生得志。

    ”郭默曰:“此謀甚通。

    劉曜久思貪并,見吾去附,必然應允。

    待他兩國互相争戰,我自得安矣。

    ”即日修表,令郭誦偷墜出城,徑望長安而去。

    途中無阻,至虎牢關覓馬趱程前進,不日到鹹陽。

    次早,入朝見曜上表,又奏言:“臣舅李矩與郭默,為晉據守司州、荥陽二郡,以盡臣職。

    今被後趙貪圖,暗遣石生将兵圍城,思欲奪之。

    我等惡其橫,願以河内中原要地歸于大國,不欲歸于石氏,使其得肆謀心也。

    乞陛下早與一旅之師,速解倒懸之急。

    ”趙主曜見奉大喜,即點精兵五萬,令親将軍劉嶽并呼延攸之子呼延谟、石琮、翟楷、劉鹹、劉震等往救李矩。

    姜發、關心、遊光遠三人知其事,急入谏曰:“兵者不可以屢戰,仇者不可以屢結。

    今石趙兵勢地土三倍于我,前與約取河南,聊相通好,兵戈少息,正與再共結納,以固孫劉之勢。

    何得聽信李矩奸謀,即擅與兵以結冤仇?”曜曰:“今人以城來歸,省我數萬兵力,可不救乎?”關心曰:“今去救矩,反與石勒成敵,焉得為省兵力?”曜曰:“石奴兒乃朕之輔臣,豈容他吞并界上之地?且朕争此地數次,俱未能遂意,費多少錢糧,不獲保守。

    今彼真心歸款,若聽汝等之言,是杜他人向順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