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回 王敦叛據石頭城
關燈
小
中
大
?”虞望見谯王苦苦催戰,隻得領兵出城布陣。
魏義久不見兵馬迎戰,及望與數千弱卒前來,義笑揮兵衆大喊而進。
湘兵新集,素未經陣,見武昌兵勢雄盛,盡皆退縮。
義奮力一擊,湘兵四散奔潰。
魏義直取虞望,大兵四面圍住,望在陣中左右沖突,殺兵不計其數,但不能出,乃戰死于陣。
武昌之兵乘勝攻開城門。
兵士才入,忽然虞悝在外募兵得精卒五千、勇士焦珽來至。
見說武昌兵已入城,乃自外殺去。
焦珽手執五十斤大錘,交橫亂擊,死者疊疊。
魏義聽知後軍被殺,急忙殺轉,又為自家軍馬等跻住街衢巷道,不能前進。
兵士隻得反走出城。
焦珽見之,愈逞英勇,打得滿身血污。
魏義知後兵敗,殺來救應,與焦珽相遇于曲巷。
珽乃躍地下馬,步行擋住。
司馬承得知,與桓雄、韓階、武延率馀兵從内趕出。
虞悝又招集舊衆繞出其後,魏義幾為所獲,幸有勇力,拍馬撞門而走。
軍馬不得出者,悉被所殺,又被焦珽追殺十馀裡。
義折兵過半,退五十裡,方敢住紮。
谯王承親出城外迎接,執虞悝之手曰:“非君救應,幾被所俘矣。
可傷令弟與賊戰死,特差一二時耳。
惜哉!誤哉!”乃宰豬羊,尋望屍親自拜祭,宴謝虞悝、焦珽,整兵以防魏義再至。
王敦至江中,聞快船飛報,言魏義先勝後敗,敦驚,乃又稍住。
劉隗、戴淵等奉诏歸京,見敦未至建康,乃先趨入京。
劉隗到河下,晉帝使衆官員迎于道。
隗乃文士,本無将才,亦岸帻大言,意氣自若,刁協反以為憂。
隗同衆官竟上朝堂,見帝奏曰:“王敦造逆,子弟多在朝中為官,若不先治之,恐一旦賊至,裡應外合,将何為備?”元帝曰:“王導清忠,有大功于國。
若誅王氏,導為罪首,豈可行之?容朕三思再處。
”劉隗、刁協見帝不允其奏,心中大驚,惟恐禍害反及,行坐不安。
王導知二人疑懼王氏,自又懼帝坐罪,乃率宗族群弟子侄二十馀人,每日叩阙待罪。
仆射周顗見帝并無發放,直入見帝奏曰:“司空王導聞敦謀逆,今率子弟二十馀人,伏阙待罪。
臣以王導竭誠王室,忠諒而直,必無叛意者。
若有異心,見敦事暴,焉敢身留朝中,自耽殺戮乎?且陛下草創首建,王導谟謀之功,十居其八,乞陛下念昔相從之勞,曲赦今朝被累之罪,毋使君臣乖戾,後人議之。
”帝曰:“朕亦知王茂弘決無此心。
朝臣慮其有私護宗黨之意,勸誅王氏以杜内患,朕安得不行審實,而即禍無辜也?卿等當密察之。
”周顗極論其必無偏護,請即宥之。
帝與私議多久,命取酒以飲周顗。
顗微醺,辭帝而出,見王導猶在阙門,顧顗呼曰:“伯仁卿,吾以百口累君,可無一言乎?”顗佯不顧,乃謂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鬥,懸肘後以取封侯,不亦偉乎?”王導見顗不顧其跪,不答其言,心甚恨之。
顗出歸第,複修本上奏,明王導有功無罪,反複詳辨,言甚敏切,而王導不之知也。
帝覽顗奏,再四思想,一夜無寐,乃封其疏于金縢中,決意赦之。
次早,下诏赦免,王氏在京者各還本職,勿得有負,俱令朝服入見。
導等上殿,稽首謝曰:“亂臣賊子,何代無之,不意近出臣族,實該夷滅。
但臣叨受重祿,若有毫忽不忠之處,願就萬剮無怨。
”帝親下座執導手曰:“茂弘卿之心,朕素知之,休出此言。
方将寄卿以百裡之命,慎毋自疑。
但要留香,莫令贻臭,斯丈夫也。
”導涕泣再拜,君臣歡洽如故。
遂以王導為征西大都督,戴淵等聽其節制。
下诏朝野曰:“司徒王導以大義滅親,今以寡人向日安東将軍之節假之,代朕親征,各宜率命。
”次日,導請以劉隗、戴淵、刁協、周紮等分道出守,以拒王敦。
帝使卞壸守金城,周紮守石頭城,其馀在朝備禦。
王敦見帝增兵二處,乃議遣先鋒攻金城,好進取石頭城。
左将軍杜弘曰:“若是先攻金城,則晉主必又差兵将緊守石頭,我兵恐不易進。
不若棄此徑攻石頭,周紮年老好利嗜酒,與衆無恩,人不樂用,一戰而可下其城也。
得此,則建業震恐,大事在掌中矣。
”王敦從之,即命周撫、杜弘引兵二萬,攻打石頭城
魏義久不見兵馬迎戰,及望與數千弱卒前來,義笑揮兵衆大喊而進。
湘兵新集,素未經陣,見武昌兵勢雄盛,盡皆退縮。
義奮力一擊,湘兵四散奔潰。
魏義直取虞望,大兵四面圍住,望在陣中左右沖突,殺兵不計其數,但不能出,乃戰死于陣。
武昌之兵乘勝攻開城門。
兵士才入,忽然虞悝在外募兵得精卒五千、勇士焦珽來至。
見說武昌兵已入城,乃自外殺去。
焦珽手執五十斤大錘,交橫亂擊,死者疊疊。
魏義聽知後軍被殺,急忙殺轉,又為自家軍馬等跻住街衢巷道,不能前進。
兵士隻得反走出城。
焦珽見之,愈逞英勇,打得滿身血污。
魏義知後兵敗,殺來救應,與焦珽相遇于曲巷。
珽乃躍地下馬,步行擋住。
司馬承得知,與桓雄、韓階、武延率馀兵從内趕出。
虞悝又招集舊衆繞出其後,魏義幾為所獲,幸有勇力,拍馬撞門而走。
軍馬不得出者,悉被所殺,又被焦珽追殺十馀裡。
義折兵過半,退五十裡,方敢住紮。
谯王承親出城外迎接,執虞悝之手曰:“非君救應,幾被所俘矣。
可傷令弟與賊戰死,特差一二時耳。
惜哉!誤哉!”乃宰豬羊,尋望屍親自拜祭,宴謝虞悝、焦珽,整兵以防魏義再至。
王敦至江中,聞快船飛報,言魏義先勝後敗,敦驚,乃又稍住。
劉隗、戴淵等奉诏歸京,見敦未至建康,乃先趨入京。
劉隗到河下,晉帝使衆官員迎于道。
隗乃文士,本無将才,亦岸帻大言,意氣自若,刁協反以為憂。
隗同衆官竟上朝堂,見帝奏曰:“王敦造逆,子弟多在朝中為官,若不先治之,恐一旦賊至,裡應外合,将何為備?”元帝曰:“王導清忠,有大功于國。
若誅王氏,導為罪首,豈可行之?容朕三思再處。
”劉隗、刁協見帝不允其奏,心中大驚,惟恐禍害反及,行坐不安。
王導知二人疑懼王氏,自又懼帝坐罪,乃率宗族群弟子侄二十馀人,每日叩阙待罪。
仆射周顗見帝并無發放,直入見帝奏曰:“司空王導聞敦謀逆,今率子弟二十馀人,伏阙待罪。
臣以王導竭誠王室,忠諒而直,必無叛意者。
若有異心,見敦事暴,焉敢身留朝中,自耽殺戮乎?且陛下草創首建,王導谟謀之功,十居其八,乞陛下念昔相從之勞,曲赦今朝被累之罪,毋使君臣乖戾,後人議之。
”帝曰:“朕亦知王茂弘決無此心。
朝臣慮其有私護宗黨之意,勸誅王氏以杜内患,朕安得不行審實,而即禍無辜也?卿等當密察之。
”周顗極論其必無偏護,請即宥之。
帝與私議多久,命取酒以飲周顗。
顗微醺,辭帝而出,見王導猶在阙門,顧顗呼曰:“伯仁卿,吾以百口累君,可無一言乎?”顗佯不顧,乃謂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鬥,懸肘後以取封侯,不亦偉乎?”王導見顗不顧其跪,不答其言,心甚恨之。
顗出歸第,複修本上奏,明王導有功無罪,反複詳辨,言甚敏切,而王導不之知也。
帝覽顗奏,再四思想,一夜無寐,乃封其疏于金縢中,決意赦之。
次早,下诏赦免,王氏在京者各還本職,勿得有負,俱令朝服入見。
導等上殿,稽首謝曰:“亂臣賊子,何代無之,不意近出臣族,實該夷滅。
但臣叨受重祿,若有毫忽不忠之處,願就萬剮無怨。
”帝親下座執導手曰:“茂弘卿之心,朕素知之,休出此言。
方将寄卿以百裡之命,慎毋自疑。
但要留香,莫令贻臭,斯丈夫也。
”導涕泣再拜,君臣歡洽如故。
遂以王導為征西大都督,戴淵等聽其節制。
下诏朝野曰:“司徒王導以大義滅親,今以寡人向日安東将軍之節假之,代朕親征,各宜率命。
”次日,導請以劉隗、戴淵、刁協、周紮等分道出守,以拒王敦。
帝使卞壸守金城,周紮守石頭城,其馀在朝備禦。
王敦見帝增兵二處,乃議遣先鋒攻金城,好進取石頭城。
左将軍杜弘曰:“若是先攻金城,則晉主必又差兵将緊守石頭,我兵恐不易進。
不若棄此徑攻石頭,周紮年老好利嗜酒,與衆無恩,人不樂用,一戰而可下其城也。
得此,則建業震恐,大事在掌中矣。
”王敦從之,即命周撫、杜弘引兵二萬,攻打石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