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回 王敦叛據石頭城
關燈
小
中
大
,先破周紮。
紮恃世代功臣之家,威聲服人,自至軍中,不惜士卒,悭克軍糧,人皆懷怨,不肯用心整理。
紮又不嚴提備,忽于戰守。
杜弘與周撫一時驟至,兵馬登岸,方始知覺。
紮急點兵遣将出阻,被杜弘湧進,紮兵大敗,奔走入城。
武昌兵士接尾雜至,閉門不及,一齊混入。
周紮急自來退,周撫見之,閃入軍伍,喝令竭力向前,密喚杜弘當前鋒。
弘乃會意,知撫不肯逼紮,遂搶進殺去。
紮退不得,被衆兵所執。
周撫據住城門,使人迎王敦入城。
王敦進據石頭,謂其所親曰:“吾今至此,百姓震恐,不複為盛德事矣。
”謝鲲曰:“何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自成美德矣。
”敦無言以答。
晉主聞石頭城失守,乃遣前鋒将軍戴淵與都督王導率刁協、劉隗、周顗等,一齊将兵出攻王敦。
王敦知京兵到,命先鋒周撫、左将軍諸葛瑤、右将軍鄧嶽、前将軍杜弘、後将軍呂猗分頭迎敵,自領中軍,一同出城,觀看衆人兵勢調度如何。
隻見隗等合衆蜂擁而至,王敦暗哂,乃令諸将排作一陣,分翼對敵。
兩邊擺定,劉隗全裝出馬,左立戴淵,右立刁協,齊聲叫曰:“大将軍王處仲何在?請出打話。
”隻見西陣上三通鼓罷,王敦出馬。
劉隗欠身謂敦曰:“君為重臣,憑恃強暴,侵淩王室,以下伐上,以逆犯順,獨不畏人清議乎?”王敦曰:“隻因汝等蠱惑聖聰,霸持朝政,挾懷私怨,刻害元勳,妒壞賢良,妄生刺議,吾故提兵至此,靖肅君側耳。
”刁協曰:“若此,明是造反矣。
”王敦大怒曰:“吾自親臨,敢出妄言,誰先為擒國賊?”背後一将應聲出陣,生得剛須凸額,巨眼雄軀,乃是先鋒周撫也。
隗将劉永舞雙刀抵住,二人戰不上三十合,劉永刀短,被周撫一槍刺中肩膊,翻身落馬。
刁協部下大将周士成搶出來敵,一個丈八槍,全無挫失,一個三尖叉,了不虛空,兩下裡撥來架去,又戰上二三十合,未分勝敗。
戴淵部下豫州舊将韓潛忍耐不住,躍馬沖出,敦将鄧嶽看見,手揮六十斤大錘截住。
這二将相遇,正是棋逢敵手,一個是荊襄剪寇英雄漢,一個是淮北剿虜猛将軍,四将合戰,自辰及午,并不少退。
王敦密令杜弘出助周撫,弘即從旁驟進,周士成當不得雙并,遮攔無及,被杜弘一槍刺死。
錢鳳見連殺二将,催軍大進,圍住韓潛。
潛極戰漸迫,卻得蔡遹、馮寵殺進重圍,救出韓潛。
官軍遂當不住,望建康城而走。
王敦親率衆将追趕,遙見王導在後陣,喝兵紮住,敦乃收兵回轉石頭城計議。
劉隗、刁協等見勢垂敗,撫鞍歎曰:“大事去矣。
如何能贖誤國之罪?”隻得收兵回京見帝。
元帝曰:“卿等諸路之兵,俱不能敵敦,如何處分?”隗、協泣曰:“非臣等不效犬馬之力,奈王敦兵強将猛,難以抵敵。
逆賊恃此,故敢犯阙,以二臣為名耳。
”因叩首出血曰:“臣等誤國至此,雖萬死不能贖其罪矣。
”帝亦流涕曰:“非卿真有不忠,但敦賊設言以二卿為名,好作逆耳。
事已至此,朕何忍使賊辱卿?卿等且宜自全,遠去以避其害。
此處朕自當之,試看逆敦忠導如何處朕。
”刁協曰:“若然,則平日受恩,危時負主矣。
願先死阙下,以明不二,庶杜君患。
”帝曰:“卿死有益,死之則可;若死無益,其何可哉?卿宜速避過淮,毋得留戀。
”刁協曰:“臣年已老,無處可去。
主辱臣死,理之當然。
拼此微軀,怎忍背去?”乃即戎服出罵王敦,殺向轅門,為亂軍所害。
劉隗曰:“刁公能死社稷,吾焉又不能死乎?”帝不忍,使人扶挾下船,衛送過淮,欲奔祖約,被徐龛之弟徐翕以軍邀住,同奔後趙,欲借兵襲武昌以取王敦根基。
及聞王敦退兵,乃不引胡馬自亂荊楚。
石趙主命為太傅,使化胡族,隗以逃臣辭不受職。
王敦見刁協死,問于錢鳳曰:“吾常以此老賊為名,今彼舍命而亡,還将何處?”鳳曰:“劉隗尚在。
趁此徑下京邑,先行曹魏,後正在位,有何不可?”敦乃然之。
後人有詩歎曰: 狂逆王敦構亂時,奸兇錢鳳獻讒谀。
忠臣受抑甘亡命,天子低眉屈受欺。
紮恃世代功臣之家,威聲服人,自至軍中,不惜士卒,悭克軍糧,人皆懷怨,不肯用心整理。
紮又不嚴提備,忽于戰守。
杜弘與周撫一時驟至,兵馬登岸,方始知覺。
紮急點兵遣将出阻,被杜弘湧進,紮兵大敗,奔走入城。
武昌兵士接尾雜至,閉門不及,一齊混入。
周紮急自來退,周撫見之,閃入軍伍,喝令竭力向前,密喚杜弘當前鋒。
弘乃會意,知撫不肯逼紮,遂搶進殺去。
紮退不得,被衆兵所執。
周撫據住城門,使人迎王敦入城。
王敦進據石頭,謂其所親曰:“吾今至此,百姓震恐,不複為盛德事矣。
”謝鲲曰:“何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自成美德矣。
”敦無言以答。
晉主聞石頭城失守,乃遣前鋒将軍戴淵與都督王導率刁協、劉隗、周顗等,一齊将兵出攻王敦。
王敦知京兵到,命先鋒周撫、左将軍諸葛瑤、右将軍鄧嶽、前将軍杜弘、後将軍呂猗分頭迎敵,自領中軍,一同出城,觀看衆人兵勢調度如何。
隻見隗等合衆蜂擁而至,王敦暗哂,乃令諸将排作一陣,分翼對敵。
兩邊擺定,劉隗全裝出馬,左立戴淵,右立刁協,齊聲叫曰:“大将軍王處仲何在?請出打話。
”隻見西陣上三通鼓罷,王敦出馬。
劉隗欠身謂敦曰:“君為重臣,憑恃強暴,侵淩王室,以下伐上,以逆犯順,獨不畏人清議乎?”王敦曰:“隻因汝等蠱惑聖聰,霸持朝政,挾懷私怨,刻害元勳,妒壞賢良,妄生刺議,吾故提兵至此,靖肅君側耳。
”刁協曰:“若此,明是造反矣。
”王敦大怒曰:“吾自親臨,敢出妄言,誰先為擒國賊?”背後一将應聲出陣,生得剛須凸額,巨眼雄軀,乃是先鋒周撫也。
隗将劉永舞雙刀抵住,二人戰不上三十合,劉永刀短,被周撫一槍刺中肩膊,翻身落馬。
刁協部下大将周士成搶出來敵,一個丈八槍,全無挫失,一個三尖叉,了不虛空,兩下裡撥來架去,又戰上二三十合,未分勝敗。
戴淵部下豫州舊将韓潛忍耐不住,躍馬沖出,敦将鄧嶽看見,手揮六十斤大錘截住。
這二将相遇,正是棋逢敵手,一個是荊襄剪寇英雄漢,一個是淮北剿虜猛将軍,四将合戰,自辰及午,并不少退。
王敦密令杜弘出助周撫,弘即從旁驟進,周士成當不得雙并,遮攔無及,被杜弘一槍刺死。
錢鳳見連殺二将,催軍大進,圍住韓潛。
潛極戰漸迫,卻得蔡遹、馮寵殺進重圍,救出韓潛。
官軍遂當不住,望建康城而走。
王敦親率衆将追趕,遙見王導在後陣,喝兵紮住,敦乃收兵回轉石頭城計議。
劉隗、刁協等見勢垂敗,撫鞍歎曰:“大事去矣。
如何能贖誤國之罪?”隻得收兵回京見帝。
元帝曰:“卿等諸路之兵,俱不能敵敦,如何處分?”隗、協泣曰:“非臣等不效犬馬之力,奈王敦兵強将猛,難以抵敵。
逆賊恃此,故敢犯阙,以二臣為名耳。
”因叩首出血曰:“臣等誤國至此,雖萬死不能贖其罪矣。
”帝亦流涕曰:“非卿真有不忠,但敦賊設言以二卿為名,好作逆耳。
事已至此,朕何忍使賊辱卿?卿等且宜自全,遠去以避其害。
此處朕自當之,試看逆敦忠導如何處朕。
”刁協曰:“若然,則平日受恩,危時負主矣。
願先死阙下,以明不二,庶杜君患。
”帝曰:“卿死有益,死之則可;若死無益,其何可哉?卿宜速避過淮,毋得留戀。
”刁協曰:“臣年已老,無處可去。
主辱臣死,理之當然。
拼此微軀,怎忍背去?”乃即戎服出罵王敦,殺向轅門,為亂軍所害。
劉隗曰:“刁公能死社稷,吾焉又不能死乎?”帝不忍,使人扶挾下船,衛送過淮,欲奔祖約,被徐龛之弟徐翕以軍邀住,同奔後趙,欲借兵襲武昌以取王敦根基。
及聞王敦退兵,乃不引胡馬自亂荊楚。
石趙主命為太傅,使化胡族,隗以逃臣辭不受職。
王敦見刁協死,問于錢鳳曰:“吾常以此老賊為名,今彼舍命而亡,還将何處?”鳳曰:“劉隗尚在。
趁此徑下京邑,先行曹魏,後正在位,有何不可?”敦乃然之。
後人有詩歎曰: 狂逆王敦構亂時,奸兇錢鳳獻讒谀。
忠臣受抑甘亡命,天子低眉屈受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