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回 王敦叛據石頭城

關燈
且說西趙主劉曜雖幸盡得隴右,隻因妄殺無辜過多,緻百姓流亡,以幹天怒,自今國内災變異常。

    武功縣有男子名蘇撫,因病熱囊縮,變為女身,髭須盡脫。

    又有陝州人名伍長平,年十九,變為女子。

    其鄰居大戶蒙臣之妻,亦富家女,因生産胞出不能收,遂成男子,蒙臣秘藏于家。

    一日,與臣言曰:“今我不幸,又和你一對都是男子。

    東鄰伍家不幸,一對都是女子。

    我今試往他處去說,換轉其妻,豈不兩便乎?”臣不許。

    其變妻私奔伍家,與其變女暗通,願為夫婦,将長平之婦送與蒙臣。

    一日,妻舅至臣處相訪,不見其姊。

    臣妻設款而出,兩各無識。

    回家與父道之,乃具詞告縣,以為蒙臣謀殺發妻,貪娶嬌美。

    臣以所變之妻訴出,提伍長平二人審問明白。

    其告狀之父,認女面貌猶同昔日,惟眉粗而有髭為異耳,各招認趕出。

    事聞于朝野,天下鹹知焉。

    趙主曜見有司申奏,正在歎異,忽報鹹陽驿前上馬石作人言語“切勿可東向”者,三日而止。

    又上洛南鄉張盧,家甚富,患危病數載而死。

    母妻憐之,以金銀器具殉葬。

    時入土已二十七日,有盜思利其财,掘墓發棺竊取之。

    揭其蓋,張盧起立,賊人驚倒。

    盧乃複攜器皿歸家,舊疾頓失。

    令人掩其棺,見内有石一塊,上有字影雲:“破關石莫東出。

    ”張盧恐人知覺加害,乃設言至郡呈告,言:“身死入土四七期,天帝查吾世善,敕賜回陽。

    分付言宜勸人主不可東出。

    吾以民家不敢上朝,特來告台。

    ”郡官述其言并石上字意奏入長安。

    趙主曜密召遊光遠、姜發、遊子遠問之,三人皆曰:“此出陛下殺伐太重故也。

    陳安因有功無賞,心懷怨恨而乃作亂,彼既授首,罪之當也,陛下又戮附會之人。

    此實無辜,緻百姓不平,作歌詞頌安,而多逃亡入羌與入涼耳。

    ”趙主曰:“陳安有甚好處?歌詞将何頌贊?有人記得,寫來寡人看之。

    ”于是樂府謄錄獻之。

    趙主看其“降楊難”、“威戎羌”、“良弓藏”之句,憫其功多,使人收陳安屍,将其首以将軍之禮葬之,贈呼延實為武烈王,魯憑為武烈公。

    升賞收秦隴将士,頒賜石武蟒袍金印,封平先關内侯車騎将軍之職,呂中伯隴西侯骠騎将軍,劉襲、劉貢、呼延瑜、石琮、翟楷、劉鹹等封列公,其馀随征将士各加二級。

    呼延清捉獲陳安,封上邽伯。

    降将楊伯友、宋亭授奉義都尉。

    大赦隴上諸郡,百姓各免徭役一年,于是赤亭、西涼流民多複歸鄉。

    涼主西平公張茂見劉趙降楊難、破陳安,隴民又複歸附,意欲起兵收讨流民問罪,就并其地,以拒劉趙,免得侵犯河西。

    氾瑗上言,以為彼今初得陳安之地,兵勢正盛,未可先去惹他。

    茂聽之,猶豫不決。

    忽值後趙石勒怪曜使姜發潼關戰敗石生,乃使人至河西約會,言:“劉曜恃強,欲圖盡并西地,再吞關東。

    今吾已遣石虎出兵河東,公可出兵隴右,以分其勢。

    倘得襲取郡縣,則彼不敢仰窺河西矣。

    ”張茂見約,乃命金城太守張阆、抱罕護軍辛晏、大将軍韓璞帥步騎五萬,自大夏城至秦州,侵奪諸郡。

    守宰等報入長安,趙主乃遣劉貢、平先等将兵八萬,進退涼兵。

    兩軍遇于洮川,隔洮水紮寨。

    張阆知趙兵鋒盛,嚴設鹿角,固守不戰。

    相拒七十馀日,不一接刃。

    趙主探知劉貢等退不得涼兵,密地自統關、姜等将兵三萬,至秦州觀察兵勢。

    見其守定,姜飛獻計:“請截糧草,阆等必退,可獲勝彼。

    ”趙主從之,不忍飛去,以破敵将軍呼延那率禦前郎五千,精騎一萬,從徑道渡洮,截奪西涼糧草。

    伏路探軍報知張阆,阆大驚,請韓璞議曰:“糧乃三軍系命重務,不得不救。

    非吾去則将軍親征,方可敵。

    否則我等難與相守矣。

    ”璞曰:“公等用心拒住,待我将兵萬人前去,先破其兵,再來此處共退劉貢。

    ”阆喜,分卒一萬,星夜而起。

    劉貢探知韓璞返兵,陰使平先等往上流,自往下流,夜渡洮水,分兩處直逼涼營紮下。

    張阆見之大懼,乃與辛晏議曰:“趙兵已被渡河,劉曜又遣兵絕吾軍糧。

    勢分兩處,他盛我弱,焉可與戰?不如收兵回涼,待其退去,又作道理。

    ”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