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回 劉趙主剿陳定隴
關燈
小
中
大
《傳》叙南陽王故晉将陳安降于劉趙,以部兵強盛複反,趙主差太尉呼延實與魯憑前往隴西招安,安執二人,勒使降伏,憑、實不從,皆被所害。
劉趙主永明聞知,哀悼不已。
聚衆文武議曰:“陳安逆賊,害吾大臣,不堪容忍。
當即征剿,以治其罪。
”降将王用、夏景曰:“賢人者天下之望,安賊若此所為,是塞天下之情矣。
夫承平之君,且不敢乖戾臣妄,況此亂離用人之際而自損名譽,可乎?”遊子遠亦曰:“征賊欲思妄意,理合招徕賢哲,采納忠良,方或少幸。
今乃枉殺君子,以絕當世之望,吾知其無能為,取之不難也。
”趙主曰:“二人之仇冤,宜當早報,莫使奴輩得志。
”乃即下令,命平先、李華春等,将大兵虛向上邽征讨,未即進攻,密使呂中伯、呼延瑜、翟楷帶領夏景、王用為向導,引精兵五萬,先襲陳安糧草,以備其軍需。
陳安自殺魯憑之後,又得姜沖兒徇讨下縣平複回軍,聲勢愈熾。
又使劉烈、趙罕奪平襄、西州二郡。
二郡久陷羌胡,胡衆見罕、烈兵盛,皆願歸款。
二将收其羌酋精卒三萬,糧十萬斛,皆聚于千金堡,以親黨陳集、陳建、張明等守之,被呼延瑜等六将分作前後二陣,一時掩至。
陳集等止隔五十馀裡,方才知覺,急聚兵将伺候,隻有二萬新來羌卒,地理未熟,集欲浚濠固守,求救退敵。
趙兵已到,整頓不及。
張明自恃有謀,布陣出敵。
有小兵報曰:“此賊多智,前害太尉皆出其謀,須慎防與戰。
”呼延瑜聽說,大怒曰:“殺父之仇,須當親報,何用懼哉?”拍馬直取張明。
明素有文少武,不閑戰鬥,見馬來近,隻得勉強迎敵,不五合,被瑜生擒過馬。
陳集看見,與建一齊趕出來奪。
夏景、王用截住,翟楷命兵士放火燒其糧草。
集見煙起,慌欲回顧,當先突陣而出。
陳建在後,被夏景所斬。
陳集料不能救,單騎落荒而走,奔往上邽而去。
呼延瑜降其兵萬馀,救滅堡屯之火,得遺糧十馀萬,送至南安,與劉貢、劉襲分饷軍士。
陳集逃回,報知陳安,言:“趙兵暗襲屯堡,火焚糧草,二人戰死,以此軍皆被殺。
”陳安聽言大怒曰:“彼以詭計襲孤糧草,以給南安。
孤當親征南安,先斬劉貢,擒捉劉襲,複取糧草,以報仇恨。
”乃命劉烈、趙罕、姜沖兒以兵五萬趨劉貢,與趙募、宋亭、辛源等以兵五萬赴南安,留陳集、楊伯友守上邽,即日起發。
伏路小軍報與劉貢知道,貢乃入城與劉襲計議戰守之策。
襲曰:“陳賊此來忿恨,兵威必盛,且未可與戰。
急令人催取石武來助,兩下夾攻,方可破他。
”貢然之,出城打點謹守,差飛使星夜去催石武進救。
石武見召,乃與部衆議曰:“今陳安提大兵憤取南安,上邽必然空虛,我等不若徑襲上邽,則南安之圍自解,此孫膑向魏救韓之策也。
”衆皆從議,分付使者回話,言:“如此而行,倘若陳安移兵攻我,汝可來助,以涉其後,則兩疏失,賊難奈我何矣。
”石武将兵疾進,至桑城,探軍始知,乃星馳報與陳安知道。
安聽得,大怒曰:“石武羌狗,何敢魍魉?部下無過二萬馀兵,弱卒将半。
劉曜尚且避孤,鼠輩乃敢如是乎?就先移兵剿滅石羌,後取南安。
”乃轉趨桑城去攻石武。
石武探知陳安兵盛,退屯于張春壘。
張春之侄張宙,聞是與陳安相持,亦助武共拒。
陳安兵到圍住,石武與張宙分前後緊守,遣人往南安劉貢處求救。
劉貢見報,慌與劉襲議之。
襲曰:“石武被圍,宜當速救,隻是兵馬不多,恐難取勝。
”正議間,催使又到,言:“張春壘圍急,地雖堅險,奈彼兵多,恐被所破。
”貢曰:“汝且勉強守住,将兵馬盡皆與我帶去,你急入朝請兵再來接應,勉使賊徒逞志。
”貢去不二十裡,忽報呂中伯、呼延瑜、石琮、劉鹹、夏景、王用等将兵十萬,奪得陳安糧草,來此相助。
劉襲大喜,親出于五十裡外迎接,就言:“張春壘、石武被圍甚急,劉貢去救,恐兵少難與為敵,未敢向前。
将軍可分兵亟往救之。
不然,人再不肯為我用命矣。
”呂中伯曰:“我率全部去救,何慮不勝?”劉鹹曰:“我衆人聽知賊犯南安,故來接應。
今既不在此,你與石琮将鐵騎兵一萬,從間道趨張春壘去助石武,使他出兵帶住陳安。
翟楷将兵一萬趕上劉貢,進為石武掎角,隻等我兵一到,三面合攻,破賊必矣。
”石琮、翟楷等領命而去,劉鹹、呂中伯等随後亦發,石琮等從徑路馳至張春壘以見石武。
石武大喜,即與襲議将兵出陳瓜田,大張旗鼓,揚威布陣。
陳安聽知,乃謂宋亭曰:“羌狗見我不攻逼他,即以我為弱易與,故出搦戰。
今當先縛此羌狗,則心無牽挂,然後可擒劉貢矣。
”亦将兵陳于瓜田之南。
方才布陣,報道劉貢兵馬已到,與羌兵隔十裡屯紮。
陳安見說,即先撤兵欲退劉貢。
貢得翟楷來助,亦不懼怯,整陣相待。
陳安自負英勇,擎刀挾戟,直沖而前,殺死趙兵無數。
呼延瑜搶出敵住,劉貢見安勢猛,亦出助戰,趙募、辛滔等向前抵住,被陳安刺死副将二員。
石武、劉襲料道與貢等相戰,即撤陣向助。
隻見陳将劉烈、趙罕一齊滾出,兩邊混殺,塵土迷漫天日。
這番鏖戰,渾不忝于當陽長坂,直賽過了九裡山前。
将及二時有馀,被陳安遠揮近刺,傷趙将士
劉趙主永明聞知,哀悼不已。
聚衆文武議曰:“陳安逆賊,害吾大臣,不堪容忍。
當即征剿,以治其罪。
”降将王用、夏景曰:“賢人者天下之望,安賊若此所為,是塞天下之情矣。
夫承平之君,且不敢乖戾臣妄,況此亂離用人之際而自損名譽,可乎?”遊子遠亦曰:“征賊欲思妄意,理合招徕賢哲,采納忠良,方或少幸。
今乃枉殺君子,以絕當世之望,吾知其無能為,取之不難也。
”趙主曰:“二人之仇冤,宜當早報,莫使奴輩得志。
”乃即下令,命平先、李華春等,将大兵虛向上邽征讨,未即進攻,密使呂中伯、呼延瑜、翟楷帶領夏景、王用為向導,引精兵五萬,先襲陳安糧草,以備其軍需。
陳安自殺魯憑之後,又得姜沖兒徇讨下縣平複回軍,聲勢愈熾。
又使劉烈、趙罕奪平襄、西州二郡。
二郡久陷羌胡,胡衆見罕、烈兵盛,皆願歸款。
二将收其羌酋精卒三萬,糧十萬斛,皆聚于千金堡,以親黨陳集、陳建、張明等守之,被呼延瑜等六将分作前後二陣,一時掩至。
陳集等止隔五十馀裡,方才知覺,急聚兵将伺候,隻有二萬新來羌卒,地理未熟,集欲浚濠固守,求救退敵。
趙兵已到,整頓不及。
張明自恃有謀,布陣出敵。
有小兵報曰:“此賊多智,前害太尉皆出其謀,須慎防與戰。
”呼延瑜聽說,大怒曰:“殺父之仇,須當親報,何用懼哉?”拍馬直取張明。
明素有文少武,不閑戰鬥,見馬來近,隻得勉強迎敵,不五合,被瑜生擒過馬。
陳集看見,與建一齊趕出來奪。
夏景、王用截住,翟楷命兵士放火燒其糧草。
集見煙起,慌欲回顧,當先突陣而出。
陳建在後,被夏景所斬。
陳集料不能救,單騎落荒而走,奔往上邽而去。
呼延瑜降其兵萬馀,救滅堡屯之火,得遺糧十馀萬,送至南安,與劉貢、劉襲分饷軍士。
陳集逃回,報知陳安,言:“趙兵暗襲屯堡,火焚糧草,二人戰死,以此軍皆被殺。
”陳安聽言大怒曰:“彼以詭計襲孤糧草,以給南安。
孤當親征南安,先斬劉貢,擒捉劉襲,複取糧草,以報仇恨。
”乃命劉烈、趙罕、姜沖兒以兵五萬趨劉貢,與趙募、宋亭、辛源等以兵五萬赴南安,留陳集、楊伯友守上邽,即日起發。
伏路小軍報與劉貢知道,貢乃入城與劉襲計議戰守之策。
襲曰:“陳賊此來忿恨,兵威必盛,且未可與戰。
急令人催取石武來助,兩下夾攻,方可破他。
”貢然之,出城打點謹守,差飛使星夜去催石武進救。
石武見召,乃與部衆議曰:“今陳安提大兵憤取南安,上邽必然空虛,我等不若徑襲上邽,則南安之圍自解,此孫膑向魏救韓之策也。
”衆皆從議,分付使者回話,言:“如此而行,倘若陳安移兵攻我,汝可來助,以涉其後,則兩疏失,賊難奈我何矣。
”石武将兵疾進,至桑城,探軍始知,乃星馳報與陳安知道。
安聽得,大怒曰:“石武羌狗,何敢魍魉?部下無過二萬馀兵,弱卒将半。
劉曜尚且避孤,鼠輩乃敢如是乎?就先移兵剿滅石羌,後取南安。
”乃轉趨桑城去攻石武。
石武探知陳安兵盛,退屯于張春壘。
張春之侄張宙,聞是與陳安相持,亦助武共拒。
陳安兵到圍住,石武與張宙分前後緊守,遣人往南安劉貢處求救。
劉貢見報,慌與劉襲議之。
襲曰:“石武被圍,宜當速救,隻是兵馬不多,恐難取勝。
”正議間,催使又到,言:“張春壘圍急,地雖堅險,奈彼兵多,恐被所破。
”貢曰:“汝且勉強守住,将兵馬盡皆與我帶去,你急入朝請兵再來接應,勉使賊徒逞志。
”貢去不二十裡,忽報呂中伯、呼延瑜、石琮、劉鹹、夏景、王用等将兵十萬,奪得陳安糧草,來此相助。
劉襲大喜,親出于五十裡外迎接,就言:“張春壘、石武被圍甚急,劉貢去救,恐兵少難與為敵,未敢向前。
将軍可分兵亟往救之。
不然,人再不肯為我用命矣。
”呂中伯曰:“我率全部去救,何慮不勝?”劉鹹曰:“我衆人聽知賊犯南安,故來接應。
今既不在此,你與石琮将鐵騎兵一萬,從間道趨張春壘去助石武,使他出兵帶住陳安。
翟楷将兵一萬趕上劉貢,進為石武掎角,隻等我兵一到,三面合攻,破賊必矣。
”石琮、翟楷等領命而去,劉鹹、呂中伯等随後亦發,石琮等從徑路馳至張春壘以見石武。
石武大喜,即與襲議将兵出陳瓜田,大張旗鼓,揚威布陣。
陳安聽知,乃謂宋亭曰:“羌狗見我不攻逼他,即以我為弱易與,故出搦戰。
今當先縛此羌狗,則心無牽挂,然後可擒劉貢矣。
”亦将兵陳于瓜田之南。
方才布陣,報道劉貢兵馬已到,與羌兵隔十裡屯紮。
陳安見說,即先撤兵欲退劉貢。
貢得翟楷來助,亦不懼怯,整陣相待。
陳安自負英勇,擎刀挾戟,直沖而前,殺死趙兵無數。
呼延瑜搶出敵住,劉貢見安勢猛,亦出助戰,趙募、辛滔等向前抵住,被陳安刺死副将二員。
石武、劉襲料道與貢等相戰,即撤陣向助。
隻見陳将劉烈、趙罕一齊滾出,兩邊混殺,塵土迷漫天日。
這番鏖戰,渾不忝于當陽長坂,直賽過了九裡山前。
将及二時有馀,被陳安遠揮近刺,傷趙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