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回 趙封仇池陳安反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王敦起兵東下,惟恐甘卓等議其後,不敢即進,駐軍蕪湖,使人邀卓同起。
見其不從,心中患之,又遣參事樂道融再往卓處說之。
道融乃晉帝所差行人,被敦強留,思念其橫,每懷不平。
至南梁,見甘卓,乃反說之曰:“王敦使某來邀使君共讨劉隗、刁協,其意實不在此,欲圖大耳。
且敦,臣也。
晉主,君也。
今擅兵犯阙,不道甚矣。
而君乃國之元老,夙受厚祿,若從其悖,則是生為逆臣,死為濁鬼,枉著盛名矣。
”卓恐道融是假試之言,乃應之曰:“君在大将軍麾下,豈不知其威乎?吾今限茲域中,若還異彼,必受其咎矣。
”道融曰:“鬼神不測者,機也。
何不僞許應命,整兵勵将,徑趨武昌,可不戰而下矣。
”卓又曰:“将寡兵微,恐非其敵。
王含有桓宣之智勇,胡雲易下也?”道融曰:“桓宣非邪佞輩也,故不從敦下建康。
使君有周思遠,隻手能起三百斤鐵錨之重;徐璁乃吳丞相徐盛之孫,潘矩亦吳将潘璋子孫,皆累世将門之種,冠軍之将萬人敵也。
敦賊懼此數人,故再三邀合使君者,正為此耳,焉用慮為?”卓曰:“君能用心王室,仆豈不聽命乎?”遂決意起義,使人馳檄數敦逆狀,帥兵五萬,親襲武昌,以翼畿甸。
又遣從事夏霁往廣州告會陶侃,共讨叛逆。
侃見卓書懇邀勤王,亦遣大将高寶、參軍孔坦率兵二萬,出武昌助卓。
王含聽得湘廣襄陽三處合兵欲攻武昌,乃使人駕飛航報知王敦。
敦大驚,急與謀士等議曰:“吾今出軍至此,未能前達建業,先為甘卓、陶侃、司馬承所襲。
若武昌有失,進退無倚,豈不危乎?”錢鳳建言曰:“此謀皆司馬承所起。
可速遣魏義提兵三萬,先取湘州,擒斬司馬承,據守長沙,則廣兵又不能北下,甘卓勢孤,亦無能為矣。
”敦大悅,乃命魏義分兵轉攻長沙,自與錢鳳将兵十七萬,将呂猗、鄧嶽為左右,東下建康,以周撫為前鋒将軍。
撫乃周訪之子,有萬夫之勇,杜曾劇寇一戰而懼。
但寡文欠謀,不能繼父之志。
父死,被王敦遣弟來守,以恩惠結好周撫,賺其終制然後再得襲職,撫乃倚依王敦,至是甘為之将佐,甚愧于訪公矣,惜哉,惜哉! 且說西趙主劉曜探知祖逖已死,王敦反叛,引兵東下,乃與姜發、遊子遠等議曰:“朕向約合石趙王東絆祖逖,欲伐李矩,不期桃豹戰敗,反被祖逖北逐,占據雍丘,以是我兵亦止。
今祖約代任,王敦又為亂,晉兵不暇北顧。
可以出師征伐李矩那厮,報複仇恨,再取洛陽矣。
”姜發曰:“矩雖死守河内,不附二趙,不過盡忠于晉,未嘗妄有侵奪吾地。
洛陽附彼,隻為我等窎遠,救顧不暇,被兵革所逼,而請其救耳,情猶可原。
今仇地土酋楊難敵竊據二世,自負險固。
前見陛下擄晉君,又破司馬保,枭胡崧,降陳安,彼則稱附。
今見我久不征伐逞兵,彼又複叛,侵掠無已,長安西南一帶民不勝其苦。
宜先使人責問招安,甯靖西土,再行東向方可。
”遊子遠曰:“播酋無賴,強則附,弱則侵,每無信行,不懷德而畏威者。
今當遣将提兵前去,從招則招,不從則征之,德威并行,方可服彼。
”趙主然之,命大将魯憑、劉鹹、翟楷、石琮等将兵三萬,徑望播川而進。
楊難敵見說趙兵來伐,即率土兵蠻将出拒。
兩軍相遇于途,各排陣勢。
難敵出馬,謂魯憑曰:“我居邊地,并不曾有人來犯,貢奉方物由吾心願,汝今到此讨戰,是猶飛蛾投火,自尋焚燒矣!”魯憑曰:“我趙皇帝為汝反複不常,負主掠民,無信無德,故命我等前來責你。
好好歸款守法,勿害百姓,以免剿戮。
”難敵曰:“剿戮剿戮,隻教你反受恥辱!”魯憑怒曰:“山蠻鼠賊,敢于大将之前妄言亂道耶!”挺槍直取難敵,難敵輪刀砍住。
二人狠戰上五十馀合,魯憑槍法漸亂。
翟楷看見,舞叉出助。
楊家蠻将生鐵丁,身不挂甲,足不穿履,手持鐵棒,騎無鞍馬趕出,望翟楷劈頭就打。
楷亟接戰,未及十合,魯憑被難敵殺退,回馬而走。
翟楷心亂,被生鐵丁一棒打落其叉,楷慌拍馬逃走。
得石琮、劉鹹奮敵一陣,憑、楷得脫。
楊難敵驅衆競進,趙兵大敗,退走五十馀裡,折兵五七千,乃遣飛馬上長安請救退寇。
近臣奏知趙主,
見其不從,心中患之,又遣參事樂道融再往卓處說之。
道融乃晉帝所差行人,被敦強留,思念其橫,每懷不平。
至南梁,見甘卓,乃反說之曰:“王敦使某來邀使君共讨劉隗、刁協,其意實不在此,欲圖大耳。
且敦,臣也。
晉主,君也。
今擅兵犯阙,不道甚矣。
而君乃國之元老,夙受厚祿,若從其悖,則是生為逆臣,死為濁鬼,枉著盛名矣。
”卓恐道融是假試之言,乃應之曰:“君在大将軍麾下,豈不知其威乎?吾今限茲域中,若還異彼,必受其咎矣。
”道融曰:“鬼神不測者,機也。
何不僞許應命,整兵勵将,徑趨武昌,可不戰而下矣。
”卓又曰:“将寡兵微,恐非其敵。
王含有桓宣之智勇,胡雲易下也?”道融曰:“桓宣非邪佞輩也,故不從敦下建康。
使君有周思遠,隻手能起三百斤鐵錨之重;徐璁乃吳丞相徐盛之孫,潘矩亦吳将潘璋子孫,皆累世将門之種,冠軍之将萬人敵也。
敦賊懼此數人,故再三邀合使君者,正為此耳,焉用慮為?”卓曰:“君能用心王室,仆豈不聽命乎?”遂決意起義,使人馳檄數敦逆狀,帥兵五萬,親襲武昌,以翼畿甸。
又遣從事夏霁往廣州告會陶侃,共讨叛逆。
侃見卓書懇邀勤王,亦遣大将高寶、參軍孔坦率兵二萬,出武昌助卓。
王含聽得湘廣襄陽三處合兵欲攻武昌,乃使人駕飛航報知王敦。
敦大驚,急與謀士等議曰:“吾今出軍至此,未能前達建業,先為甘卓、陶侃、司馬承所襲。
若武昌有失,進退無倚,豈不危乎?”錢鳳建言曰:“此謀皆司馬承所起。
可速遣魏義提兵三萬,先取湘州,擒斬司馬承,據守長沙,則廣兵又不能北下,甘卓勢孤,亦無能為矣。
”敦大悅,乃命魏義分兵轉攻長沙,自與錢鳳将兵十七萬,将呂猗、鄧嶽為左右,東下建康,以周撫為前鋒将軍。
撫乃周訪之子,有萬夫之勇,杜曾劇寇一戰而懼。
但寡文欠謀,不能繼父之志。
父死,被王敦遣弟來守,以恩惠結好周撫,賺其終制然後再得襲職,撫乃倚依王敦,至是甘為之将佐,甚愧于訪公矣,惜哉,惜哉! 且說西趙主劉曜探知祖逖已死,王敦反叛,引兵東下,乃與姜發、遊子遠等議曰:“朕向約合石趙王東絆祖逖,欲伐李矩,不期桃豹戰敗,反被祖逖北逐,占據雍丘,以是我兵亦止。
今祖約代任,王敦又為亂,晉兵不暇北顧。
可以出師征伐李矩那厮,報複仇恨,再取洛陽矣。
”姜發曰:“矩雖死守河内,不附二趙,不過盡忠于晉,未嘗妄有侵奪吾地。
洛陽附彼,隻為我等窎遠,救顧不暇,被兵革所逼,而請其救耳,情猶可原。
今仇地土酋楊難敵竊據二世,自負險固。
前見陛下擄晉君,又破司馬保,枭胡崧,降陳安,彼則稱附。
今見我久不征伐逞兵,彼又複叛,侵掠無已,長安西南一帶民不勝其苦。
宜先使人責問招安,甯靖西土,再行東向方可。
”遊子遠曰:“播酋無賴,強則附,弱則侵,每無信行,不懷德而畏威者。
今當遣将提兵前去,從招則招,不從則征之,德威并行,方可服彼。
”趙主然之,命大将魯憑、劉鹹、翟楷、石琮等将兵三萬,徑望播川而進。
楊難敵見說趙兵來伐,即率土兵蠻将出拒。
兩軍相遇于途,各排陣勢。
難敵出馬,謂魯憑曰:“我居邊地,并不曾有人來犯,貢奉方物由吾心願,汝今到此讨戰,是猶飛蛾投火,自尋焚燒矣!”魯憑曰:“我趙皇帝為汝反複不常,負主掠民,無信無德,故命我等前來責你。
好好歸款守法,勿害百姓,以免剿戮。
”難敵曰:“剿戮剿戮,隻教你反受恥辱!”魯憑怒曰:“山蠻鼠賊,敢于大将之前妄言亂道耶!”挺槍直取難敵,難敵輪刀砍住。
二人狠戰上五十馀合,魯憑槍法漸亂。
翟楷看見,舞叉出助。
楊家蠻将生鐵丁,身不挂甲,足不穿履,手持鐵棒,騎無鞍馬趕出,望翟楷劈頭就打。
楷亟接戰,未及十合,魯憑被難敵殺退,回馬而走。
翟楷心亂,被生鐵丁一棒打落其叉,楷慌拍馬逃走。
得石琮、劉鹹奮敵一陣,憑、楷得脫。
楊難敵驅衆競進,趙兵大敗,退走五十馀裡,折兵五七千,乃遣飛馬上長安請救退寇。
近臣奏知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