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回 趙劉曜悔過兼隴
關燈
小
中
大
高句麗與段勿塵見宇文延受廆牛酒,頻通使問,乃同詣崔毖營中,議曰:“今吾四處合兵而來,共讨慕容之強,以防後患。
奈宇文延與彼反相來往,恐有韓魏攻智氏之慮,不如收兵回西,各保境界。
若慕容氏有所侵犯,我等互相救援,亦無懼也。
”三人約定,欲一齊拔寨而去。
慕容廆使細作探知的實,乃集議計。
遊邃曰:“鐵嶺山乃遼西總路,其回必從此過。
二公子慕容翰,可同封抽引兵三萬,先去伏于鐵嶺山暗谷之中。
封奕、皇甫真、宋該、皇甫羨四将,引精兵四萬,從後慢慢追去。
大公子引兵二萬于後接應。
挨至鐵嶺,任其自入,待兵進盡,放炮為号,盡力殺去,前面伏兵又起,兩頭夾攻。
縱然逃得性命生還,心膽亦破。
兵士器甲辎重,悉皆喪盡。
俾下次見吾如虎,再不敢正視遼東矣。
”慕容廆大喜曰:“此計算無遺也。
”即喚衆将分付領計前去。
次日,三處之兵果然拔寨齊起,皇甫真等随亦悠悠而進。
細作飛馬馳報曰:“後有追兵,可宜速行,以防其襲。
”崔毖曰:“不必慌張。
他行一步,我亦行一步,怎麼趕得我着?待過了鐵嶺山,就是我遼西地界,何懼之有?今行二日,将有三百馀裡,前面便是鐵嶺了。
”乃傳令曰:“趁此連夜過此暗谷。
待彼來時,教他片甲無回。
”将近酉末至谷口,兵士得令,争搶而入,隻思脫此暗道。
遼東諸将度其至鐵嶺,乃催兵疾進。
封奕先到嶺邊,即便放起号炮。
正值半夜,天色朦胧。
封抽等發伏,铳震連天,把隘路疊斷,将兵列于兩旁。
遼西兵驚得魂不附體。
隻聽得前後喊殺之聲,不知兵之多少。
黑暗難辨,高、段、崔三兵混殺。
谷邊有些小可上者,兵皆越上而逃。
兵多道狹,踏死者疊疊,馬不堪行。
高句麗與崔毖扮作小軍,丢去衣甲,得段勿塵、段勿規兄弟二人骁勇,當先沖突開路,兵将不敢逼近。
鞭傷封抽肩膀,抽鞭被奪,乃得保高、崔出谷,走入高州而去。
二十馀萬軍,連越山沖出者,不上三萬馀,馀皆喪殁。
慕容翰不舍,複追至高州。
毖等又棄城,與句麗走至高麗而去。
翰率兵直至盧龍,毖子開城投降哀告。
翰恕之,入城安撫百姓,遣人報捷于父。
慕容廆不忍崔毖遠逃,複令崔仁襲守盧龍,召翰回兵,就命帶高瞻同歸。
翰持父書親往谒瞻。
瞻以憂傷病笃,不能起而止。
翰得玉印三顆,乃拔盧龍。
宇文延見三鎮返軍,亦辭慕容廆而去,得以免敗。
翰至,出玺呈父曰:“崔毖等欲圖害吾,反送此寶器資吾,吾父當有興王之福氣矣。
”廆曰:“福不在此,在德與人才二者而已。
”乃使裴嶷表獻于晉,陳言崔毖謀害取敗匿玺之事,以顯己忠能。
嶷至建康朝帝,元帝大喜,看表訖,備問慕容廆行狀。
嶷甚稱廆威德、賢俊為用,黎庶歸心。
帝見嶷對答明雅,欲授職留之。
嶷曰:“臣少蒙國恩,出入首阙,若得複奉辇毂,至榮至幸,臣之願也。
但以舊京淪沒,山陵穿毀,名臣宿将莫能雪恥,獨龍骧将軍竭忠王室,故使小臣萬裡歸誠陛下。
今若見臣不返,必謂朝廷以其偏陋而棄之,則是有辜向義之心,而懈其衛國之志,此臣之所甚惜也。
乞賜回命,以安龍骧之心,實為晉也。
”帝乃然之,遣使持诏授慕容為安北将軍平州牧,遼東公仍前。
自此華夷郡縣,以廆為奉帝命征伐,皆争相歸附。
惟懼石勒為鄰,恐加忌害,又使人入關附于劉曜,以求相援。
劉曜自為帝之後,一向無事,兵糧大集,威聲甚盛。
但恨趙固以洛陽複降于晉,緻關外失守,乃令長安降将宋始、尹安等将四軍襲殺趙固,複取洛陽。
石勒欲全據關外,不容劉曜再占,遣石生為帥,将兵三萬争奪洛陽。
劉趙諸将在洛,北為石趙所梗,西為李矩所隔,長安糧道阻絕,兵食不敷。
及聞有兵犯郡,宋始乃勉強出戰。
石生用計埋伏,圍宋始于垓心,三日食竭,全部被擄。
尹安懼,複以洛陽降于李矩,矩命郭默将兵救援尹安。
石生戰不勝,引兵還河北而去。
郭默入洛陽,慰勞尹安,安撫百姓。
河南之民見矩兩複洛陽,盡皆歸附李矩。
西趙主劉曜聞知大怒,即欲點兵攻伐李矩。
遊子遠曰:“今聞李矩兵威亦盛,兼有河内洛陽之衆,更且晉将祖逖、蔡豹、劉遐、蘇峻屢與石虎争取河南,屢多戰勝,鹹為矩援,未易可攻者。
”正議間,探子入報:“侍中姜都督告老,居于上黨門。
平陽大亂,業大将平先将兵七千,剪除奸佞,見事定欲去。
”大将軍姜飛言:“不入關見帝,誰知赴難之忠?以此來朝,因有軍馬,不敢入城。
令吾告知該部,轉奏陛下。
”劉趙主大喜,差衆官出迎入朝。
姜發兄弟拜畢,傷感流淚,關心、遊光遠等諸漢舊臣,無不酸辛。
趙主慰勞之,乃問姜發曰:“自軍師回平陽,朕乏人謀議,緻先帝征吾入輔國政,不曾得去,誤壞國家,至今痛恨無已。
”又以攻伐李矩之事與議,發曰:“今陛下既都此地,荥陽、洛陽皆隔
奈宇文延與彼反相來往,恐有韓魏攻智氏之慮,不如收兵回西,各保境界。
若慕容氏有所侵犯,我等互相救援,亦無懼也。
”三人約定,欲一齊拔寨而去。
慕容廆使細作探知的實,乃集議計。
遊邃曰:“鐵嶺山乃遼西總路,其回必從此過。
二公子慕容翰,可同封抽引兵三萬,先去伏于鐵嶺山暗谷之中。
封奕、皇甫真、宋該、皇甫羨四将,引精兵四萬,從後慢慢追去。
大公子引兵二萬于後接應。
挨至鐵嶺,任其自入,待兵進盡,放炮為号,盡力殺去,前面伏兵又起,兩頭夾攻。
縱然逃得性命生還,心膽亦破。
兵士器甲辎重,悉皆喪盡。
俾下次見吾如虎,再不敢正視遼東矣。
”慕容廆大喜曰:“此計算無遺也。
”即喚衆将分付領計前去。
次日,三處之兵果然拔寨齊起,皇甫真等随亦悠悠而進。
細作飛馬馳報曰:“後有追兵,可宜速行,以防其襲。
”崔毖曰:“不必慌張。
他行一步,我亦行一步,怎麼趕得我着?待過了鐵嶺山,就是我遼西地界,何懼之有?今行二日,将有三百馀裡,前面便是鐵嶺了。
”乃傳令曰:“趁此連夜過此暗谷。
待彼來時,教他片甲無回。
”将近酉末至谷口,兵士得令,争搶而入,隻思脫此暗道。
遼東諸将度其至鐵嶺,乃催兵疾進。
封奕先到嶺邊,即便放起号炮。
正值半夜,天色朦胧。
封抽等發伏,铳震連天,把隘路疊斷,将兵列于兩旁。
遼西兵驚得魂不附體。
隻聽得前後喊殺之聲,不知兵之多少。
黑暗難辨,高、段、崔三兵混殺。
谷邊有些小可上者,兵皆越上而逃。
兵多道狹,踏死者疊疊,馬不堪行。
高句麗與崔毖扮作小軍,丢去衣甲,得段勿塵、段勿規兄弟二人骁勇,當先沖突開路,兵将不敢逼近。
鞭傷封抽肩膀,抽鞭被奪,乃得保高、崔出谷,走入高州而去。
二十馀萬軍,連越山沖出者,不上三萬馀,馀皆喪殁。
慕容翰不舍,複追至高州。
毖等又棄城,與句麗走至高麗而去。
翰率兵直至盧龍,毖子開城投降哀告。
翰恕之,入城安撫百姓,遣人報捷于父。
慕容廆不忍崔毖遠逃,複令崔仁襲守盧龍,召翰回兵,就命帶高瞻同歸。
翰持父書親往谒瞻。
瞻以憂傷病笃,不能起而止。
翰得玉印三顆,乃拔盧龍。
宇文延見三鎮返軍,亦辭慕容廆而去,得以免敗。
翰至,出玺呈父曰:“崔毖等欲圖害吾,反送此寶器資吾,吾父當有興王之福氣矣。
”廆曰:“福不在此,在德與人才二者而已。
”乃使裴嶷表獻于晉,陳言崔毖謀害取敗匿玺之事,以顯己忠能。
嶷至建康朝帝,元帝大喜,看表訖,備問慕容廆行狀。
嶷甚稱廆威德、賢俊為用,黎庶歸心。
帝見嶷對答明雅,欲授職留之。
嶷曰:“臣少蒙國恩,出入首阙,若得複奉辇毂,至榮至幸,臣之願也。
但以舊京淪沒,山陵穿毀,名臣宿将莫能雪恥,獨龍骧将軍竭忠王室,故使小臣萬裡歸誠陛下。
今若見臣不返,必謂朝廷以其偏陋而棄之,則是有辜向義之心,而懈其衛國之志,此臣之所甚惜也。
乞賜回命,以安龍骧之心,實為晉也。
”帝乃然之,遣使持诏授慕容為安北将軍平州牧,遼東公仍前。
自此華夷郡縣,以廆為奉帝命征伐,皆争相歸附。
惟懼石勒為鄰,恐加忌害,又使人入關附于劉曜,以求相援。
劉曜自為帝之後,一向無事,兵糧大集,威聲甚盛。
但恨趙固以洛陽複降于晉,緻關外失守,乃令長安降将宋始、尹安等将四軍襲殺趙固,複取洛陽。
石勒欲全據關外,不容劉曜再占,遣石生為帥,将兵三萬争奪洛陽。
劉趙諸将在洛,北為石趙所梗,西為李矩所隔,長安糧道阻絕,兵食不敷。
及聞有兵犯郡,宋始乃勉強出戰。
石生用計埋伏,圍宋始于垓心,三日食竭,全部被擄。
尹安懼,複以洛陽降于李矩,矩命郭默将兵救援尹安。
石生戰不勝,引兵還河北而去。
郭默入洛陽,慰勞尹安,安撫百姓。
河南之民見矩兩複洛陽,盡皆歸附李矩。
西趙主劉曜聞知大怒,即欲點兵攻伐李矩。
遊子遠曰:“今聞李矩兵威亦盛,兼有河内洛陽之衆,更且晉将祖逖、蔡豹、劉遐、蘇峻屢與石虎争取河南,屢多戰勝,鹹為矩援,未易可攻者。
”正議間,探子入報:“侍中姜都督告老,居于上黨門。
平陽大亂,業大将平先将兵七千,剪除奸佞,見事定欲去。
”大将軍姜飛言:“不入關見帝,誰知赴難之忠?以此來朝,因有軍馬,不敢入城。
令吾告知該部,轉奏陛下。
”劉趙主大喜,差衆官出迎入朝。
姜發兄弟拜畢,傷感流淚,關心、遊光遠等諸漢舊臣,無不酸辛。
趙主慰勞之,乃問姜發曰:“自軍師回平陽,朕乏人謀議,緻先帝征吾入輔國政,不曾得去,誤壞國家,至今痛恨無已。
”又以攻伐李矩之事與議,發曰:“今陛下既都此地,荥陽、洛陽皆隔